嘉峪关在明清时期所扮演的历史角色是什么样的

朱元璋在即位之初就定下了对外贸易方向和西域国家的朝贡制度。

在朱元璋死后,朱元璋的继任者延续了他的理念,在开放与控制中寻找着王朝政治与经济的平衡,但鄂本笃进入中国的时候已经是这个国家运行的末期,以农业为主体的社会已经无法适应世界贸易环境,而朝廷并没有意识到商业的重要性,对民间贸易态度消极,持续两百年的朝贡制度更是透露出陈腐僵硬的信息,看似依旧繁荣的河西走廊已经无法挽救丝绸之路的消极。而就在不久的将来,被世人成为“白银帝国”的明朝即将失控,一步步在经济崩溃带来的种种困难中走向灭亡。.


嘉峪关在明清时期所扮演的历史角色是什么样的


嘉峪关在明清时期所扮演的历史角色是什么样的


鄂本笃是最早有记载从元朝之后由陆路到达中国的欧洲人,他见证了17世纪初的陆上丝绸之路依然存在,但是鄂本笃的离世也宣告着对于路上丝绸之路探索的终结。明朝政府僵化消极的政策,在有意无意间令丝绸之路越来越走向凋敝,他走过的路在很长时间内不会有欧洲人经过。

两年后,公元1842年9月一位被清帝国流放的高官辗转颠簸来到嘉峪关这人就是曾以钦差大臣的身份被派往广东销毁鸦片的林则徐,最终却沦为战争失利替罪羊的牺牲品。鸦片战争前的清帝国延续了明朝封闭国门的政策,不仅禁止汉人出洋居留外国要严格限制来华贸易的外国商船。在帝国的西部则是越来越严格的管控与约束。

河西走廊上没有来往的商旅,仿佛一条失去血液的动脉迎来了历史上最严酷的岁月,只有前朝留下的防御建筑,才能依稀让人想起过去金戈铁马的岁月,以及无数英雄征战西北的往事。林则徐经过嘉峪关要塞时写下了“严关百尺界天西,万里征人驻马蹄。飞阁遥连秦树直,缭垣斜压陇云低。东南谁比此关雄”。此时已经年过半百的林则徐尽管被迫出关流放,却没有一时把江山社稷置于身后,在流放的漫长旅途中,他了解到沙俄势力已经渗入到中亚腹地,下一个要入侵的目标很可能就是中国的西北地区,河西走廊的战略地位在风雨飘摇中显得愈发重要。


嘉峪关在明清时期所扮演的历史角色是什么样的


嘉峪关在明清时期所扮演的历史角色是什么样的


五年的流放生活之后林则徐再次回到清帝国权力中心,在当时众多求见他的人当中,他唯独接见了一个叫左宗棠的人,林则徐相信左宗棠是自己未竟事业的继承者,于是他将自己在西北地区的所思所想连同在新疆整理的资料和绘制的地图向左宗棠慷慨相赠。这是左宗棠和林则徐仅有的一次会面,不到一年林则徐便溘然长逝。


嘉峪关在明清时期所扮演的历史角色是什么样的


嘉峪关在明清时期所扮演的历史角色是什么样的


在当时沙俄侵犯新疆,日本侵犯台湾,海防陆防突然报警,这在清帝国史上绝无仅有。南北洋大臣对加固陆防和海防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出兵就意味着消耗巨大的财政支出,然而此时的清帝国国库捉襟见肘。左宗棠认为中国的山川形胜皆起源于西北,弃西北则弃中国,西部安定中国就安定了一半。而李鸿章等人则提出新疆地区每年都需要花费大量财政,不如就此放弃西部加固海防。


从军事地理上讲,河西走廊对中原地区的安全意义重大。但河西走廊不是中国西部天然安全屏障的极限,只有前出河西走廊全力经营新疆才能保证整个河西走廊在内的整个西部地区安全。

公元1875年4月12日,左宗棠上奏朝廷力主出兵西北收复新疆,最终左宗棠的建议得到了军机大臣的慈禧的支持。新疆军情告急,令河西走廊又一次成为烽火边塞。


嘉峪关在明清时期所扮演的历史角色是什么样的


嘉峪关在明清时期所扮演的历史角色是什么样的


在征战中,他主持修建了从兰州通往新疆的道路,同时又下令在河西走廊道路两侧栽种杨,柳树,沙枣树。“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请输入图片描述公元1850年5月26日,左宗棠令军士们抬着他的棺材走出嘉峪关前往哈密。左宗棠的湘军仅仅用了三年时间就收复了除沙俄所占领的伊犁地区以外所有的土地。

沙俄见左宗棠抱着必死的决心也要收复伊犁的气势,不得不通过谈判签下《中俄伊犁条约》将伊犁归还中方。

公元1881年,嘉峪关正式通商。古老关城在修建了数百年后终于敞开了温暖的怀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