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门的世界》:我们就是无数的楚门,生活在这个身不由己的时代

引言

一个虚构的“柏拉图式”的世界,一群“真实”的演员,只为欺骗主角楚门一人,从出生,到成长,再到结婚,每一分钟都是在被人所观望、监视着。对于楚门来说,以为自己的人生自己掌控,却不曾想,生命中的每一次选择的主动权都在别人手中。

这场楚门秀,在被设定的世界里,楚门被欺骗了三十年,这是《楚门的世界》给我们所构织的图景。

《楚门的世界》:我们就是无数的楚门,生活在这个身不由己的时代

电影《楚门的世界》海报

影片根据安德鲁·尼科尔的剧本改编而成,由彼得·威尔执导,金·凯瑞、劳拉·琳妮、诺亚·艾默里奇等联袂主演,于1998年6月1日在美国上映。该片于1999年获得了第71届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提名;影片中的主角金·凯瑞也凭借着此片获得了第56届美国金球奖最佳男主角奖。豆瓣评分9.3分。

可以说,《楚门的世界》是一部与众不同、创意十足的电影,不仅内容发人省思、感人肺腑,同时也有令人会心一笑的幽默,是黑色喜剧的经典代表作品之一。派拉蒙公司将其称之为“有史以来最昂贵的艺术片”,影片不仅有对道德、人情及世态炎凉进行了有力的讥讽,也有对媒介技术的发展究竟是解放了人还是束缚了人的反思。

《楚门的世界》:我们就是无数的楚门,生活在这个身不由己的时代

电影《楚门的世界》影片画面

《楚门的世界》用一个近乎残忍的故事,以一种寓言式的叙事,给了我们一个耐人寻味的回答,也让观众有了“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楚门”的感叹。

真实与虚伪:楚门生活的桃源岛是现代人理想中的世界

法国哲学家鲍德里亚在《拟象的进程》中指出:“今天,抽象不再是地图、双体、镜像或者概念的抽象。拟仿不再是版图、某个指涉物或实体的拟仿。它是通过一种没有本源或真实性的现实模型来产生的,它是一种超现实。”

所以说,在这个“拟仿的时代”中,拟仿是超现实的,也是超真实的,表象即真实,甚至更为真实。现实被现实的指谓所取代, 就如同影片中所设定的“桃园岛”,以及楚门、影片中以及现实中的观众们。

  • 乌托邦式的理想世界

影片中所设置的桃源岛,是一个有着碧海蓝天、充满和谐友善的世外桃源, 这里充满了美好与光明,然而表面的美好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虚伪, 这亦是一个程式化而封闭的虚伪世界。楚门从一出生就被带到了这里,日出月落、大海、风雨都是被人为的操控,学校、恋人、父母、工作和婚姻都是被安排,楚门每天过着枯燥的生活,准时开车到保险公司上班,连每天的路上碰到的车、人都一样,路上买一份报纸一份杂志,一直在拼凑着初恋的模样。

《楚门的世界》:我们就是无数的楚门,生活在这个身不由己的时代

电影《楚门的世界》影片画面

直到有一天,在楚门上班的路上从天上掉下一个探照灯、广播里播报着他的行踪、 他想去斐济机票要等一个月,想坐大巴可是刚上去汽车就熄火了,开车去又遇到了交通堵塞、核电站泄漏……不久,楚门又偶遇早已离世的父亲,从此他开始怀疑自己的生活,开始恐惧, 并觉察到自己生活在一个虚构的世界中。

《楚门的世界》:我们就是无数的楚门,生活在这个身不由己的时代

电影《楚门的世界》影片画面

不得不说,影片的隐喻高超,所设定的“桃源岛”代表人们渴望与憧憬的美好世界,乌托邦式的理想世界。然而桃源岛始终只是庞大而虚拟的影视基地,这里一切都是真实又虚假的存在,每一个人的动作与情感都经过了严格的训练,他们在用心扮演着自己的角色,为了表演而表演, 乐此不疲。

  • 虚伪世界里唯一真实存在

而影片的主角楚门真实存在于桃源岛30年, 他是这个虚伪世界里唯一真实的个体, 从始至终都在追求真实而自由的生活, 他不甘接受固有而程式化的封闭世界, 渴望去更远的地方过自由的生活。

《楚门的世界》:我们就是无数的楚门,生活在这个身不由己的时代

电影《楚门的世界》中楚门的“爸爸”

死去父亲的出现,成为楚门去探索真相的激励事件,于是他开始一次次反抗,破绽逐渐放大,真相慢慢接近, 这个为楚门所营造的虚伪世界终究瓦解。

《楚门的世界》:我们就是无数的楚门,生活在这个身不由己的时代

电影《楚门的世界》影片画面

他最为畏惧的大海成为他通往真实与自由世界的唯一通道, 他克服了导演强加给他的风暴, 战胜了自己内心最大的恐惧, 在海面肆无忌惮地航行。

当他的船碰到布景蓝天的时候, 那一声激烈的碰撞彻底警醒了楚门。楚门那惊讶的眼神亦是对这个虚幻世界的审视与怀疑。他最终走向的门象征着真实与自由。

导演借由桃源岛留给观众以真实与虚伪的探讨:究竟是心甘情愿地接受虚伪而程式化的美好生活, 还是不畏惧自己内心的恐惧去追求未知的真实人生?

控制与反抗:每一个人其实都是楚门而那扇门存在于我们心中

影片中的人物形象都有特定的隐喻, 不甘受控制的楚门、把控一切的导演基斯督、按部就班的群演以及片中痴迷节目的观众, 他们每个人都是控制与被控制、主动与反抗的代表, 他们相互制约与依存, 在完成故事讲述的同时也映射着社会的多变和人性的复杂。

  • 楚门是现实中每一个人的缩影

楚门生活的桃源岛是现代人类生活的缩影,而楚门则是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的缩影,他所面临的控制与操纵、隐忍与反抗亦是每一个社会人所面临的真实处境。

《楚门的世界》:我们就是无数的楚门,生活在这个身不由己的时代

电影《楚门的世界》影片画面

对楚门来说,他是极为矛盾与尴尬个体, 他被安排与限制的人生注定了他悲剧的命运,但他不甘受支配与操控的反抗亦扭转了他的悲剧色彩, 他有思想有行动, 一旦发现所置身世界的虚假,便想方设法的走出去,开始新的生活。他不愿接受被安排给他的一切,甘愿放弃别人为他设定的美好世界而主动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尽管新的生活里能有欺骗,但是他顾不得了,他只求一个答案。而我们中的大多数,却永远禁锢在自己的狭小、安稳妥帖的空间里,委曲求全。一旦习惯了就不忍心移动,在患得患失、瞻前顾后的裹足不前里,无一例外地沦为了自己的囚徒。

《楚门的世界》:我们就是无数的楚门,生活在这个身不由己的时代

电影《楚门的世界》影片画面

楚门在十多亿观众的期盼中识破了骗局,战胜了内心的懦弱,走出了那个被设定的虚假的乌托邦世界。

楚门对操控力量的反抗,也代表着是人们对模式化呆板人生的反抗,是人类追求自由天性的表现,楚门所打开的那扇门也存在于我们的心中。

  • 导演基斯督让人产生“上帝”的错觉

影片中,导演基斯督给楚门设置了一个纯洁的世界,楚门人生的荒诞无稽的悲喜剧全由他导演,是他制造了这场巨大的阴谋。他甚至可以操控桃源岛上人们的行为,配合楚门出演的演员们也是名副其实的被控制者, 然而他却永远无法在人们的脑子里安装摄像机而操控人们的思想。

《楚门的世界》:我们就是无数的楚门,生活在这个身不由己的时代

电影《楚门的世界》中的导演基斯督

他通过楚门的好友马龙来传输着自己的思想,当楚门失望迷茫时他似乎都是和好友马龙一起度过的,当楚门向他讲述想去斐济时、楚门发现自己可能受到他人操控时,都是马龙在向他传递“没有地方比得上这里”,这也是导演所一直坚持的。

《楚门的世界》:我们就是无数的楚门,生活在这个身不由己的时代

电影《楚门的世界》中的马克

影片中,导演并不是邪恶伪善代表,在他心中“桃源岛”是他的伟大杰作,他所代表着的社会生活的力量,要求楚门过着已经被安排好的生活。在楚门终于到达海的尽头要推开那扇门离开时,作为“上帝”的导演用一系列“我在看你”表达了对楚门的情感,同时他还警告楚门: “外面的世界跟我给你的世界一样的虚假,有一样的谎言,一样的欺诈。但在我的世界你什么也不用怕,我比你更清楚你自己。”

纵使外面的 世界很可怕,楚门依然 坚定迈出了步伐。

抨击与讽刺: 媒介时代谁都逃脱不了楚门的命运

美国媒体文化研究者、批判家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写道:电视的一般表达方式是娱乐,一切公共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一切文化资料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为了娱乐,为了名利,电视公司能够剥夺一个人最基本的权利;为了满足自己的偷窥欲,公众能够把一个活生生的人当做小丑来看待,与电视公司狼狈为奸,如此病态的社会让人窒息,让人恐惧。

难道我们不也是一个个楚门吗?也许有一天你会发现周围的人都在演戏,你是一个困在别人设计中的“笼中鸟”,但对自由的追寻是我们每个人都不就应放下的信念。

  • 被媒介肆意操纵着的不仅仅是楚门

电影中,楚门无疑是传媒领域的传奇,是导演基斯督的杰作,五千台摄像机的全天段的拍摄、全球转播,巨型剧组片场,成千上万的群众演员,将这个名为楚门的孤儿三十多年的成长历程,暴露在全世界的人目光中。

《楚门的世界》:我们就是无数的楚门,生活在这个身不由己的时代

电影《楚门的世界》影片画面

楚门从出生起就生活在一个为他量身打造的虚假世界中,一个彻头彻尾的谎言中。全世界的人都在欺骗他、都在偷窥他,而只有他自己浑然不觉。这是一场集体的“犯罪”,导演、整个剧组乃至电视前的每个观众都是“凶手”,他们用媒介肆意操纵着楚门的人生,可悲的是他们的人生也同样被媒介所“操纵”着。

《楚门的世界》:我们就是无数的楚门,生活在这个身不由己的时代

电影《楚门的世界》影片画面

作为受众,他们在为节目创造巨大利润的同时,又极力消费着楚门的人生的过程,窥探着楚门的一举一动。影片镜头中,所呈现的躺在浴缸里的男子、酒吧里的服务员、坐在沙发上的老妪以及两个保安无不如此。

《楚门的世界》:我们就是无数的楚门,生活在这个身不由己的时代

电影《楚门的世界》中楚门的“妻子”梅丽尔

作为配合的演员,楚门的妻子梅丽尔,享受着在镜头前表现自己美丽的过程,媒介既让她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也扭曲了她的价值观。她和自己根本不爱的人共同生活,对着镜头僵硬地说着广告,也不愿过正常人的生活。楚门的父亲被安排“死去”,为了生计又闯进了楚门的世界,“父爱”的痕迹一直都没表现出来。挚友马龙所做的尽是欺骗、伤害楚门的事。至于那些群众演员,他们犹如一个个戴着面具的傀儡,为了让楚门的世界正常运转,麻木地奔走着。

  • 对消费文化无处不在的抨击与讽刺

影片中,楚门一直被作为节目组的牟利工具而存在,充当无意识的文化产品。再细看那些观众所处的周围环境,四处都是印有楚门头像的各式各样的商品,楚门作为一种醒目的商品文化符号,早已印在了观众的心里。

《楚门的世界》:我们就是无数的楚门,生活在这个身不由己的时代

电影《楚门的世界》影片画面

在影片中也表现出了广告,分别是啤酒、剪草机、厨房用刀、莫可可粉。在楚门出逃桃源岛失败精神快要崩溃的时候,他的妻子还在为莫可可粉打广告,这无关的谈话内容让楚门濒临崩溃。楚门终于开船逃离桃源镇的时候,制作组找不到他,赞助商要取消赞助,但导演却说收视率那么高为什么要取消赞助,并决定在接下来的节目里会播放楚门的性爱片段。其实,这种情况在我们所处的现实生活的真人秀节目中亦普遍存在。节目组为了收视率,甚至不惜将真人秀节目的关注点引向恶俗的点,带来更多的广告利益。

《楚门的世界》:我们就是无数的楚门,生活在这个身不由己的时代

电影《楚门的世界》影片画面

影片最后,楚门找到了通往真实世界的出口,而导演却苦口婆心劝其留下。这么做的目的还不是想守住楚门这棵摇钱树,至于那些貌似恳切的话语,只是为自己肮脏的欲望涂抹的貌似真诚的假面而已。

人沦为商品的附庸,消费与生产的关系的完全倒置,体现出了导演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物质崇拜趋向的种种隐忧和嘲讽。

写在最后

影片最后,当楚门经历了风雨之后,打开了那扇通向未知世界的门的时候,站在了选择的十字路口、从虚假通向真实转身迈向那道漆黑的对面时,楚门就已经胜利了。楚门获得了主宰自我的自由,勇敢地面对真实世界的艰险与不完美。

《楚门的世界》:我们就是无数的楚门,生活在这个身不由己的时代

电影《楚门的世界》影片画面

影片应景的呼应了那句话:你要相信世界上总有另一个你,在另一个地方,做着你从未做过的事。也许在楚门身上我们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无论是那个活在被操纵的世界中的他,还是发现真相后勇往直前的他。

正如主演金·凯瑞所说过: “我认为这部电影拥有许多层面,并非一般的好莱坞电影。同时,它的主题概念也十分有创意,而且令人能够感同身受,它会让人不禁扪心自问: 也许我周围生活的每个人都是在演戏?”



《楚门的世界》:我们就是无数的楚门,生活在这个身不由己的时代

电影《楚门的世界》影片画面

一部伟大的电影在更蕴含丰富的社会意义,以及对社会嘲讽批判的同时,总会给人以无限的启示。这不是一部荒诞的喜剧,而是赤裸裸的现实篇,我们谁不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楚门,我们谁又不是楚门身边一个个群演呢?差别只是楚门最终走出了他的世界,而大多数的我们终其一生都将在其中徘徊。

如果再也不能见到你,祝你早安,午安,晚安。

楚门说了无数遍的台词,在迈出自己世界之门的那一刻,承载了多少的悲哀和欣喜。

------------------- END ----------------

如果您对本文喜欢,欢迎关注@星壹娱乐。星壹会持续输出高质量、原创文章,解读娱乐领域最新的热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