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闆安排的臨時性工作太多做不完?掌握這四點,教你輕鬆搞定

在職場工作中,老闆經常會佈置很多臨時性工作,而面對臨時性工作,卻有不同的處理狀況:一類是快速接手,深刻理解工作思路,並且在極短的時間內高效完成;一類是面對臨時性工作找不到頭緒,不僅如此,連原先的工作也一併延誤,最終搞成一地雞毛。

每個人都希望成為前者,可遺憾的是,大多數人都屬於後者。而根本原因就在於,在工作中沒有掌握系統思維。

系統思維是把認識對象作為系統,從系統和要素、要素和要素、系統和環境的相互聯繫、相互作用中綜合地考察認識對象的一種思維方法。

系統思維的最基礎理論就是整體性,我們在接收到臨時性工作,甚至多個工作交錯開展時,往往只關注單一工作,忽略了整體性。

如何培養處理問題的系統思維?其實很簡單,只需要四步:

對現狀有清晰的認識;

遵循工作開展的邏輯規則;

科學質疑;

優化並輸出成果;

老闆安排的臨時性工作太多做不完?掌握這四點,教你輕鬆搞定

一、對現狀有清晰的認識

大家在工作中肯定遇到過這樣的人,每天忙東忙西,一點空閒時間都沒有,等到和主管彙報工作時,又交不出工作量。

在企業中,忙碌是好事,證明員工“被需要”,但是如果“瞎忙”卻未必是好事,這種情況多半是員工對自己的現狀沒有清晰的認識。

工作中千頭萬緒,如果不能合理的分配現有工作,往往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處理非主線工作,而主線工作卻得不到解決。

這類員工很多。

想想你自己的工作有沒有進行合理的計劃安排?一項臨時性工作交到你手裡時,你是直接接受還是先衡量一下自己現有工作量?

如果你沒有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計劃,來者不拒的接受臨時性工作,可以說你還沒有建立"計劃分解意識"。

建立計劃分解意識,首先需要以主線任務為中心,根據工作的強度、難度,把大目標分解為小目標,同時針對小目標建立重要性劃分。

比如:項目A,需要10周完成,項目B,需要8周完成,那我們把兩個項目以周為單位進行劃分,如果項目A前期工作較重,則壓縮項目B的前期安排,反之,壓縮項目A的前期安排。

在此基礎上,如果有臨時性工作C加入進來,首先衡量項目A、B的完成率,如果可以完成則加入到計劃中,否則就需要加快項目A或B的完成效率,從而保證C的完成。

按照這種工作思路,羅列計劃組織開展,隨時進行動態調整,才能有條不紊的實施工作。所以,接收工作前,首先應該明確自己當前的工作現狀,不要盲目草率的接受,先衡量一下自己的情況。

老闆安排的臨時性工作太多做不完?掌握這四點,教你輕鬆搞定

二、遵循工作開展的邏輯規則

在明確現狀的基礎上,接下來就是遵循工作開展的邏輯規則。

我們常聽一句話叫做“鑽牛角尖”,指的是人在處理某些問題時,思維僵化、死板不變通,認定一種方式就一條道走到黑,不懂得思考。

工作中也常常有這種“固執”的員工,老闆交代一件工作,上手就開始幹,本能地認為這樣做就沒問題,於是花費大量時間在其中,等到實在走不通了,才停頓下來考慮這樣做對不對。

這類人只顧埋頭苦幹,從來不知道抬起頭來想一想,自己為什麼這麼幹。

所以說,開展工作前要先思考工作的邏輯規律。

比如,需要對某產品的售後客戶滿意度進行調研評定,首先需要銷售部銷售、售後現場處理以後才能開展滿意度調查。如果直接就給客戶打電話,客戶一下子就蒙了,以為自己購買的產品出現了批次性故障。

比如,老闆交代了一件工作,而此時你手頭上有一份需要你24小時監控的產品正在進行測試,理論上而言,你就沒有能力再接受新的工作安排。

這兩個例子,各部門之間的工作流轉、工作的完成的先後順序,以及任務時間剛需都屬於客觀邏輯規律,是不容易進行變更的,如果強加干預,只會降低工作的完成水準和實際價值。

老闆安排的臨時性工作太多做不完?掌握這四點,教你輕鬆搞定

三、科學質疑

傑克.韋爾奇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企業領導人”之一,作為曾經的通用電氣CEO,他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們希望人們勇於表達反對的意見,呈現出所有的事實面,並尊重不同的觀點。

有的時候,一份工作在沒有開展之前,看起來輕鬆無比,往往在工作的過程中就會發現很多的問題,可能是老闆的安排有誤,也可能是自己的工作方法有問題。

如果在認清現狀和遵循邏輯的基礎上,工作仍然不能良好的完成,那麼或許這份工作本身就存在問題,不如大膽的提出你的質疑。

著名天體物理學家哥白尼,面對長達千年的“地心說”理論提出質疑,經過大量的天文觀察工作和實際科學考察,提出大地的形狀是球形,並在不斷地運動著,確立了“日心說”理論。

哥白尼的事蹟我相信每個人都聽說過,講這個例子的原因是希望大家在工作中不要只“打嘴炮”,而是在質疑之前做好數據化的分析和審查。

一味的提出質疑的人是可怕的,這樣只會把完整的工作思路碎片化。

質疑的前提需要理論支撐,在質疑的基礎上,根據實際情況做出恰當的優化方案,才能保證工作有序進行。

老闆安排的臨時性工作太多做不完?掌握這四點,教你輕鬆搞定

四、優化並輸出成果

當真正做到認清現狀→掌握邏輯→科學質疑的閉環系統,才是真正開始轉化並輸出成果的階段。

俗話說,通往成功的路上不可能一帆風順,在職場中,任何工作的有效完成都需要進行前期鋪墊才能優質輸出,只有強大的輸入才能保證穩定的輸出。

上一步我們提到科學質疑!實際上科學質疑只是擺事實,這屬於輸入,而輸出是我們對現狀的優化。

比如在工作中,我們明顯感覺意識到這樣開展工作不可行,提出了自己的質疑,如果沒有切實可行的對工作進行優化,那這件工作仍然是不可能完成的。

所以說,前三點實際上只能算是鋪墊。

西遊記中唐僧團隊經歷九九八十一難最終取得真經,可謂千辛萬苦,假如說沒有取得真經,恐怕經歷八百一十一難,也是徒勞無功的!

因此我們必須意識到把工作做好的最終目的是輸出優質的成果。

老闆安排的臨時性工作太多做不完?掌握這四點,教你輕鬆搞定

最後總結

建立系統思維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透過工作的現狀認識其本質,同時也需要養成以上四個步驟:第一、對現狀有清晰的認識;第二、遵循工作開展的邏輯規則;第三、科學質疑;第四、優化並輸出成果。

在日常工作中,大多數人是因為沒有養成這個工作機制而導致總是做不好工作,其實並不難,難的是養成這種思維方式。

當熟練掌握這些理論並運用在你的工作中以後,你的整體意識才會逐漸增強,同樣系統思維也會漸漸培養起來。

到那時,你才會對老闆交代的工作來者不拒,得到老闆的肯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