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得了细菌性溃疡病怎么办,发病症状以及防治方法有哪些?

黄晓红在山城


番茄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蔬菜,味道鲜美可口,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在番茄种植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病害的侵袭,其中细菌性溃疡病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本文将为大家介绍番茄细菌性溃疡病的有效防治技巧。

【症状】溃疡病是维管束病害,番茄被侵染后产生系统症状,叶片、茎枝、果实等陆续发病。发生再侵染后,在植株各部位产生多数局部病斑。

幼茁发病时,先从叶片的叶缘部位开始,逐渐萎蔫,叶柄失水下垂,幼茎和叶柄上有褐色凹陷坏死斑,往下伸展,严重时直至茎基部,剖茎可见维管束变色。严重时幼苗矮化或枯死。

成株***初仅个别或少数低位复叶发病,其一侧或部分小叶边缘向上卷缩,叶柄下垂,进而扩展到其他小叶,整个复叶变青褐色萎蔫,类似缺水症状,其余枝叶生长正常。有时类似症状也出现在上位复叶上。病情发展较缓慢,逐步枯萎。随着病情发展,在主茎、侧枝上或叶柄上出现褐色条斑,下陷,向上、下扩展,延及一节至数节,病斑开裂后露出黄褐色至红褐色的髓腔,形成典型溃疡症状。剖茎检查,可见维管束变褐色,皮层分离,木质部有黄褐色或红褐色线条。病茎略变粗,弯折拐曲。以后病茎髓部变成空洞,病枝条或全株萎蔫,但叶片多不脱落,青枯至变褐枯死。雨后或高湿时,病茎中溢出污白色菌脓。

病原菌通过维管束侵染果柄,进而侵染胎座和果肉,幼果发病后皱缩、畸形、不发育,果实内的种子很小,变黑色,不成熟。正常大小的果实感病后外观正常,少数种子变黑或有黑色小点,仍可发芽。

病原菌发生再侵染后,在叶片、茎枝、果实等部位形成许多微小的灰褐色、褐色病斑。在暴风雨后或在喷灌条件下,发生较多。果实表面出现白色圆形小点,直径l毫米以下,扩大后病斑直径可达3-5毫米,其中央褐色而粗糙,略微隆起,边缘乳白色,这就是典型的“鸟眼”斑,易于鉴别(彩8),

【病原菌】为密执安捧形杆菌密执安亚种Claz,i妇rf—rrn,ichiganensissubsp.michiganensis(Smith)Davisetal.,是一种病原细菌,可侵染多种茄科植物。

病原菌革兰氏染色阳性,生长温度1℃-33℃,适温25℃-27℃,适宜pH值为7,在53℃时10分钟致死。

【发病规律】病原细菌在种子内外和病残体上越季,成为下茬发病的主要初侵染源。病原细菌在病田土壤中可随病残体存活2-3年。病土育苗,产生大量病苗。远距离传播主要靠带菌种子、种苗、果实调运而实现。种子带菌率虽然甚低,但传病效率很高,由带菌种子造成远距离传病的实例,屡见不鲜。

病原细菌主要从根部伤口侵入,也可从植株地上部分的微伤口和气孔侵入,还可从叶片和果实上的毛状体侵入。侵入后,通过输导组织在植株体内系统扩展,直至进入果实和种子。再侵染则通过风、雨、灌溉水、昆虫、农具和农事操作时人手传播。再侵染主要在茎、叶、果实等部位产生局部病斑。例如,风雨或喷灌时从病叶上滴下的带菌水滴污染果实,产生鸟眼状病斑。但通过分苗、移栽、整枝、绑蔓、摘心等农事操作造成的伤口侵入,则仍产生系统侵染。

病地连作,使用带菌种子或秧苗,是溃疡病发生的主因。农事操作不当,造成较多伤口,加重发病。溃疡病病菌侵染番茄的温度范围为10℃-32℃,适温24℃-25℃,棚室温度不是限制因子。番茄生长期间灌水不当,大水漫灌或喷灌,环境高湿,结露时间加长,都有利于病害蔓延。

【防治方法】

1.实行检疫严禁从病区调运种子、种苗,在番茄生长期进行产地检疫,一旦发现病情,需及时铲除。

2.种子处理用1%盐酸液浸种5-10小时,或用1.05%次氯酸钠液浸种20-40分钟,浸种后用清水冲洗掉药液,稍晾干后催芽。高温处理可用55℃温水浸种30分,或70℃干热灭菌72小时。

3.病地全面防治,尽早扑灭老病区实行综合防治,及早扑灭病情。病地换种非茄科作物3年以上,彻底清除棚室内外病株残体,清除田间茄科杂草。

苗床换用新土,在播前20天左右,将床土耙松,每平方米用40%甲醛溶液30毫升,加水3-4升,浇到苗床上,随后用塑料布覆盖5天,揭去塑料膜,将床土耙松,使药剂散发,半个月后再播种。苗床框架、覆盖物、架材、用具等皆用40%甲醛溶液30—50倍液浸泡或喷布消毒。

生长期间一旦发现病株及时拔除烧毁,病穴灌药处理或埋生石灰覆土消毒。自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定期喷药防治,有效药剂可选用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粉剂600倍液,或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等。亦可用农用链霉素或新植霉素药液灌根。还可喷布5%加瑞农粉尘剂,每次每667平方米喷1千克。


永远记录生活


  • 近期随着气温的升高,细菌性病害在全国的番茄种植区普遍发生。目前冬春茬番茄大多已进入生长中后期,也正是细菌性病害发病的高峰期。

有很多种植户并不能识别它们的发病症状,常常把细菌性病害当做真菌性的晚疫病、灰霉病来治疗,药不对症,耽搁了病情,以致发病越来越严重。严重的棚全棚受到侵染,损失惨重。下面我们来看看细菌性病害的发病症状及防治措施。

一.发病症状

1. 细菌性溃疡病发病典型症状:

叶片从下往上打蔫,叶片边缘枯萎并向上卷起。叶片青褐色,皱缩,干枯,垂悬于茎上而不脱落,似干旱缺水枯死状。

  1. 茎部伤口发病后,维管束变褐,然后髓部中空。\t茎部出现褪绿条斑,有时呈溃疡状。 茎维管束褐变,后期下陷或开裂,茎略变粗,生出许多疣刺或不定根。湿度大时,有污白色菌脓溢出。

2. 细菌性髓部坏死病发病典型症状:

细菌性髓部坏死病与细菌性溃疡病症状表现很相似。但细菌性髓部坏死是髓部先中空、坏死,然后是茎的维管束褐变。

3. 细菌性斑疹病发病典型症状:

叶片从下往上染病,叶片产生深褐色至黑色不规则斑点,四周常伴有黄色晕圈,后期严重时可穿孔;

茎杆感病,初期会出现很多水渍状褐色小圆斑点,后期严重时病斑很快连成片状,颜色加深或变黑,呈油渍状。

果实染病,初期幼嫩果实的小斑点稍稍隆起,病斑周围往往仍保持较长时间的绿色,成熟期,病斑附近果肉凹陷,病斑周围黑色,中间色浅并有轻微凹陷。

二.传播途径

1. 细菌性病原菌可在番茄的植株、种子、病残体、土壤和杂草上越冬,存活数年,连作田发病呈逐年加重的趋势。

2. 细菌性溃疡病是细菌性病害中危害最严重,也是目前最普遍的一个病害。田间病菌主要通过整枝打杈的伤口进行侵染。湿度大时,传播迅速。

三.防治措施

细菌性病害一定要以预防为主,预防措施到位就能减少发病概率,减轻危害程度。

措施一:整枝打杈时注意天气状况。应选择晴天上午露水干后进行。阴雨天或湿度大时以及下午不能整枝打杈。

措施二:整枝打杈后及时打铜制剂,促进伤口的愈合,若伤口变成灰白色则是正常愈合;若伤口变成黑色,则已感染细菌性病害,可将伤口剖开,用药剂涂抹。可选用可杀得三千等铜制剂+噻唑锌+中生菌素(春雷霉素)防治。

措施三:若病害已经发生,有萎蔫症状时要及时进行灌根处理。可用络氨铜+中生菌素(春雷霉素)+恶霉灵灌根处理,并用可杀得三千等铜制剂+噻唑锌+中生菌素(春雷霉素)进行喷雾防治。隔七天一次,连续防治2-3次即可。


阿东赶海


1.番茄溃疡病症状:

幼苗染病始于叶缘,由下部向上逐渐萎蔫,有的在胚轴或叶柄处产生溃疡状凹陷条斑,致病株矮化或枯死。成株发病、病菌在韧皮部及髓部迅速扩展,病初下部叶片调萎或卷缩,向缺水状,一侧或部分小叶凋萎。茎內变褐,同时向上下发展,长度可由一节发展到多节。后期产生长短不一的空腔,最后下陷或开裂,茎略变粗、生出许多不定根。湿度大时菌脓从病茎或叶柄中溢出或附在其上,形成白色污状物。后期茎内变褐中空,全株枯死。上部顶叶呈青枯状。果柄受害多从茎发展进去,韧皮及髓部褐色腐烂,可延伸到果内,致幼果皱缩、滞育、畸形和种子带菌,引起局部浸染,萼片表面生坏死斑,果面白色圆点,连在一起形成病区。

2.传播途径:

病菌可在种子内或病残体上,在土壤中,由植株伤口或根系浸入。雨水浇水,分苗、整枝打叉都可传播发病。

3.药物防治:

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500倍液,12%绿乳铜乳油500倍液,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上诉药品交换使用,连喷3~4次,效果很好。


平沙落雁1698


关于番茄细菌性溃疡病

一、症状

(1)植株下部叶片边缘枯萎,逐渐向上卷起,随后全叶发病,叶片青褐色,皱缩,干枯,病原细菌未达到植株顶梢时,仍可正常生长;(2)茎部出现褪绿条斑,有时呈溃疡状。茎的髓部变褐,并向上下两个方向扩展,长度可由一节扩展至几节,形成长短不一的空腔,后期下陷或开裂,茎略变粗,弯折拐曲,生出许多疣刺或不定根;(3)下雨或湿度大时,会有污白色菌脓从病茎中溢出或附在其上,形成白色脓状物。(4)果实发病,果实表面产生乳白色的直径2~4毫米略为隆起的圆形病斑,发病后期病斑中心部变褐,形成木栓化突起,如鸟眼状,称之为“鸟眼斑”。病重时,许多病斑往往连成一片,使果实表面十分粗糙。

二、发病规律

病菌主要靠雨水及灌溉水传播。此外,进行整枝、绑架、摘果等农事操作时也可接触传播。病菌可从各种伤口侵入,包括损伤的叶片、幼根,也可通过植株茎部、花柄、叶片侵入。湿度大时,还能经气孔、水孔侵入。溃疡病菌较耐低温,l~33℃范围均能发育。最适温度25℃左右,喜较高湿度,大雾、重露、多雨等因素有利病害发生,尤其是暴风雨后病害明显加重。连续阴雨或暴风雨,可造成病害流行。

三、防治方法

(1)严格检疫 封锁疫区,发病区种子不准外调,消灭菌源,建立无病留种田,从无病株上留种。

(2)种子消毒

(3)苗床消毒

(4)加强管理

发病田应与非茄科蔬菜实行3年轮作。选用野生番茄为砧木进行嫁接栽培。及时中耕培土,早搭架。农事操作要在田间露水干后进行。发现病株及时拔除深埋或烧毁,并用生石灰对病穴进行消毒。农事操作应在田间露水干后进行。

⑤ 药剂防治

病初期,特别是暴风雨后及时施药防治,可以施用下列杀菌剂进行防治: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000倍液;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800倍液;20%叶枯唑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均匀喷雾,在番茄定植后,视病情每隔7—10天喷1次进行保护防治。

第一穗果膨大初期,进入发病高峰期,生产上应注意及时施药防治,可以用下列杀菌剂进行防治: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2000倍液;80%水合霉素可溶性粉剂1500倍液等进行全株喷淋,也可以灌根,每株浇灌对好的药液0.3L,视病情隔5—7天1次。以灌根防治为主,喷雾防治只起辅助作用。





阿岚的人生呀


番茄细菌性溃疡病菌是由密执安棒杆菌密执安亚种(Cmm)引起的一种重要的细菌病害,目前还没有快速有效的防治办法。番茄溃疡病主要通过种子带菌实现远距离传播,主要症状表现为:叶片坏死、茎秆开裂、溃疡、植株整株枯死等。

传播途径

病原菌存在于土壤里的病残组织中,可存活2~3年。在田间或温室,病原菌通过水、培养料和修剪刀等传播,由植株的伤口、叶毛、根、气孔和其他自然孔口或幼嫩果实表面侵入植物组织。果实上的病斑是通过风雨或喷灌时从病汁液上滴下的带菌水传播的。花柄染病后病菌经维管束进入果实的胚,侵染种脐或种皮,致种子内带菌,病健果混合采收时,病菌黏附在种子上致使种子带菌,种子内外层都可带菌,种子带菌率一般为1%~5%,严重可达53.4%,种子带菌率1%时能迅速引起病害流行。如果苗床土壤带菌,病株可达50%以上。远距离传播靠带菌种子、病株。

病菌可通过维管束侵入果实,造成果实皱缩、畸形,由外部侵染果实引起"鸟眼状"斑点,影响番茄的产量和质量,危害十分严重。据国外报道,番茄溃疡病可使番茄产量损失25%~75%。在自然条件下,番茄植株对此病非常感病。病菌侵入以后有1个很长的潜伏期。在植株中,病菌存在于木质部导管里,影响溶生细胞间隙。

控制方法

1、检疫措施:选用无病种子是防治番茄溃疡病的首要条件;建立无病留种田;严禁从疫区向非疫区调运种子。

2、防治方法:种子消毒,种子化学处理(酸浸泡)可以从根本上降低发病率;清除病株,一旦作物发病后要采取严格的卫生措施,例如铲除病株、病区隔离等,以使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药剂防治,为保护作物,有必要采取预防措施,如销毁植物残体,对农具、设备消毒;与非茄科植物实行2年以上的轮作。

3、品种抗性也是育种发展方向。

4、高温闷棚。利用三夏高温季节,密闭温室15~20天。

5、采取"喷雾+涂抹"的综合防治方案。





輝GG


番茄溃疡病,一种细菌性病害,番茄病害中最具毁灭性病害之一。主要表现为叶片凋萎或蜷缩,似缺水状,茎内部变褐,并向上下扩展,后至中空,最后下陷或开裂呈溃疡状,茎略变粗,生出许多不定根,严重时全株枯死。在切开病株时可发现中间呈褐色腐烂,湿度大时,茎秆中还会溢出白色菌脓。

当然茎杆开裂也有可能是番茄缺硼,需要注意要抓住苗期和开花之前这两个关键阶段及时补充硼肥。

发病规律

此病在温暖、高温、寡照的条件下易发生与流行。病菌发育温限1-33℃,适25-27℃,不但能从伤口侵入也可从叶片及幼果表皮直接侵入。如果使用的塑料薄膜是普通银膜或破旧,光照不足,棚内长期湿度过大,植株叶面长期结露,通风换气不够,特别是遇连阴雨天气或受雨淋等,适此病的发生与流行。病菌在冷凉潮湿的环境中侵染番茄,高湿、低温适于病害发展,主要是通过伤口侵入,也可从气孔或果实表面直接侵入植株或果实。

防治措施:

1、加强田间管理。选择未种过茄科蔬菜的地块作为苗床,避免大水漫灌,采用滴灌或渗灌,防止病菌传播,避免露水未干时进行整枝打杈等农事操作,栽培管理过程中减少对番茄的机械伤害,雨后及时排水,一旦发现番茄溃疡病病株,立即拔除病株及病残体,集中带离棚室进行深埋,降低菌源和损失。

2、高温闷棚土壤消毒。选择夏季温度较高的时期,密闭温室大棚,可杀死土壤中残留的病菌,防止病害传播。清除大棚内病残体和田间杂草后,施有机肥和碳酸氢铵,翻耕整地后灌大水至土壤充分湿润后,覆盖地膜,封闭大棚,保持棚内高温高湿状态3周。

3、轮作倒茬。种植番茄等茄科作物要与非茄科植物实行轮作倒茬3年以上。

4、控制方案:发现病情后,用青枯灌点灵90-150倍+大蒜精油1000-1500倍进行喷雾+灌根,连用2-3次,间隔2-3天(喷雾需要1天喷1次,连续喷雾3天);病情严重的可复配其它化学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