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下江南:中国最后一个皇帝的感慨,一半是火焰,一半是心酸

溥仪下江南:中国最后一个皇帝的感慨,一半是火焰,一半是心酸!


1945年,苏军搞掉了关东军,期间斯大林发布密令“一定要将那个皇帝抓到手”,溥仪被俘虏了。

斯大林为嘛对溥仪这么上心嘞?因为当时中国各方势力角逐,不只是日本人和国民党,部分满清皇室成员也甚嚣尘上,妄图假借溥仪的名号“再造纪元”,想在东三省成立割据势力,这些妄图分裂复辟的封建余孽也受到了关东军高层的默许和支持。

溥仪下江南:中国最后一个皇帝的感慨,一半是火焰,一半是心酸

而斯大林此时也想觊觎东三省的控制权,所以就先下手为强。

溥仪被苏军俘虏后,一直被关押在苏联某个秘密监狱内不见天日,尽管生活待遇优厚,但身陷囹圄的滋味忒不舒坦,而且他身为九五之尊,长期被羁押于异域,所思所想可想而知。

1950年,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注和介入下,溥仪回到祖国,被安置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在这里他的待遇也还不错。

然而今时不同往日,他已没有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皇上生活,凡事都得自食其力,如下图,他的衣服破了得自己缝补。

溥仪下江南:中国最后一个皇帝的感慨,一半是火焰,一半是心酸

十年后,出于国内外政治气候和民族政策的考量,1959年12月底,溥仪被特赦。他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被特赦的“重犯”之一。

为什么说他是重犯呢?因为在抗日战争期间,他曾数度怂恿日军“占领北京并迁都于彼”。

严格来说,溥仪并非傀儡皇帝。在“伪满洲国”时期,日本还是给了他许多自由抉择的权利,例如可以调动部分军队用于长白山部分区域的“特殊地理防御”,或者他可以决定部分满洲抗日分子如何惩处等等。

即便如此,溥仪仍然度日本人非常痛恨,因为他的皇后和一名日本军官暗通款曲,让他做了绿帽皇帝。

溥仪下江南:中国最后一个皇帝的感慨,一半是火焰,一半是心酸

除了日本人,他还对两个中国人恨得牙根痒痒。第一个是冯玉祥,因为老冯当年把他从紫禁城中赶了出来,第二个是孙殿英,因为老孙扒了他的祖坟,还纵容手下士兵在慈溪等人的尸体上小便,奇耻大辱让他尝尝半夜从睡梦中“激怒而醒”。

溥仪下江南:中国最后一个皇帝的感慨,一半是火焰,一半是心酸

新中国成立后,溥仪在战犯管理所和其他犯人一样,必须从事劳动改造,思想教育也是日常必须的功课,这让他的三观发生了很大变化,让他知道他这个末代皇帝并非“天子”,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分子而已。

1964年,他的思想改造已初见成效,在周恩来总理的建议下,溥仪在这一年“下江南”了。

溥仪下江南:中国最后一个皇帝的感慨,一半是火焰,一半是心酸

所谓的“下江南”,其实是由政协全国委员会组织的旅游参观活动,主要目的地是上海、江苏以及浙江和福建等沿海省份,让他们见识一下新中国重工业发展情况和经济起跑期的繁荣景象。

和溥仪一起“下江南”的同行人员都是名人。

这些人包括一些国民党抗日名将如杜聿明、宋希濂、周振强、王耀武等,当然也有一些身份特殊的人,例如当年的军统四大剑客之一沈醉等,加上他们的家属,共40人。


溥仪下江南:中国最后一个皇帝的感慨,一半是火焰,一半是心酸

溥仪的家属是和他结婚两年的妻子李淑贤,后者曾是八大胡同的失足妇女,此时已俨然成为皇后,这对溥仪这位曾经的一国之君来说,不啻于是莫大的讽刺。

溥仪“下江南”期间,多次泪如泉涌,潸然泪下。

从他“下江南”这段时间的日记里,记载有很多感想、慨叹,尽管这些私人日记更像随时接受组织检查的思想汇报,但透过这些文字和陪同人员的讲述,仍能窥探出他内心世界的波澜沉浮。

溥仪下江南:中国最后一个皇帝的感慨,一半是火焰,一半是心酸

沈醉曾是军统首脑戴笠的爱将,一路上对溥仪颇多关照。

他们参观的第一站是南京。

沈醉后来回忆说,溥仪一下火车,就和站台工作人员握手,哽咽无法言语,嘴里只是语无伦次的再三解释“我是第一次下江南。”

他甚至在给弟弟溥杰的一封私信中如此表述:“先祖下江南是天恩浩荡,而兄长我才是第一次。”

溥仪下江南:中国最后一个皇帝的感慨,一半是火焰,一半是心酸

此时由于他不停的失声大哭,身边工作人员不便插话,等他哭的差不多了,突然听得溥仪大喊一声:“我一直没有出来过,现在是真正解放了,现在是人民的天下,太好了。”

这算是自己给自己圆场,不然苦得天昏地暗,啥时候也没得了结。

其实不只这一次,还有一回他哭得五迷三道,一个多小时过去了,前来接他的江苏省委统战部工作人员怎么劝都不成,南京城内还有重要客人在等他,一旁的杜聿明实在看不下去,提醒他“该差不多了吧”。

溥仪下江南:中国最后一个皇帝的感慨,一半是火焰,一半是心酸

溥仪这才回过神来,忙解释说,“过去日本人带着我走,不明所以,都是闷着走,什么也看不到,现在是什么都看到了。以前过的是蝙蝠式的生活,不见阳光不见人,现在做中国人真正自由。”

读者诸君请看,溥仪下江南的感慨,比起当年康熙和乾隆,真是天壤之别。

这次“下江南”时间有限,在此期间,溥仪多次流泪哽咽,多次当众表态,阐述自己的过错过失和罪责。

例如参观雨花台后,溥仪流泪大哭:

“到这里心里很难过,我们真是罪孽深重,这么多人牺牲在这里,太惨了……应该想想自己过去对共产党对人民怎样,今天共产党对自己又是怎样。应该考虑今后如何改造自己,洗清罪过,为人民工作。”

溥仪下江南:中国最后一个皇帝的感慨,一半是火焰,一半是心酸

在江苏无锡,游太湖,逛锡惠公园。见到一块乾隆年间立的御碑。

溥仪又嚎啕大哭,他转身对沈醉说:“乾隆那时下江南,和现在的江南是没有办法比的啊。”

其实明眼人很容易看出,溥仪如此伤感,不只是“流水落花春去也,换了人间”的哀叹,还有陈后主“雕栏玉砌今犹在,只是朱颜改”的无奈。

溥仪下江南:中国最后一个皇帝的感慨,一半是火焰,一半是心酸

当然,作为曾经的国家元首,作为末代皇帝和前战犯,他的思想觉悟还是有的,于是擦干眼泪后,他瞬间就端正了仪表和态度,有板有眼地大声说:“如今我作为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真感到自豪。”

同行人员都发现,溥仪“下江南”期间最喜欢说的词汇就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爱国公民”等等。

两个月后,溥仪一行回到北京。

纵观溥仪“下江南”的整个过程,他既有对新中国经济腾飞大有展望的钦佩拜服,也有对“江山易主”的无奈哀叹,堪称“一半是火焰,一半是心酸”。

溥仪下江南:中国最后一个皇帝的感慨,一半是火焰,一半是心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