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名相郭开为啥能赶走廉颇,诬杀李牧?最后的结局如何?

公子小茗


因为这个人就是秦国派来的卧底,他在赵国已经是隐藏了多年,到了秦国要攻打赵国的时候,赵国已经到了灭绝的时候,所以他就站了出来。



当时的赵王在当太子的时候就不喜欢廉颇,所以在这个小人的怂恿下,廉颇当时已经是得不到皇帝的喜欢,最后只能够逃到了魏国的大梁。

这个人实在是太担心了,到了秦国之后想要拿回自己的财宝,在回家路上被一群强盗给杀死了,这些强盗都喊着为李牧廉颇报仇。

在公元前228年,秦王嬴政听说李牧已经死的时候,这个人也是被郭开给搞死的。秦王派人就率领着几十万大军把赵国给团团围住,赵王见到这个样子已经是没有办法了,再加上郭开的劝说之下,于是赵王就决定投降了,当时秦王就非常的高兴,而郭开的话是非常有功劳的。


到了秦国之后,他便当上了上卿,但是在秦国的话因为刚刚来到,可是自己没有什么宝物,他自己当官20多年,取得的宝物是数不胜数的,都是埋在自己家里的老屋子下面,于是他想要回家一趟,跟秦王请了一个假,结果在半路上的时候碰到了一群土匪。

这群土匪早就已经是知道了,他要回去了,所以就在这里等待着,而且这群人的话是一刀一刀的杀死了他,就是想要听那些赵国的英雄报仇,虽然赵国已经灭亡了,但是对于那些忘恩负义的狗贼都一定要杀掉。

对于这个结局你们满意吗?


最帅汪公说


郭开,赵国国相、窃国巨奸,凭其嘴功独步天下。为赵悼襄王、赵幽缪王两代昏君之宠臣。战国四大名将中的廉颇、李牧,均死于其嘴。郭开为秦国灭赵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郭开本无大才,但深谙权谋钻营之术,在赵孝成王时期,就已得信任。在著名的长平之战中, 他接受秦国贿赂,战役关键时刻,忽悠赵孝成王用纸上谈兵的赵括换下了大将廉颇, 直接造成赵国军队全军覆没,被秦军坑杀40万人。此役乃郭开嘴功的牛刀初试。

郭开的嘴功在战国牛人当中也是最奇葩的。在赵孝成王后期,他靠上了太子这棵大树,就是后来的赵悼襄王。太子曾因痔疮困扰,整日痛苦不堪,于是郭开直接用舌头给太子跪舔痔疮,太子爷症状减轻,直呼甚爽!这是当时在战国职场拍马的最高境界。于是很快得到太子认可,仕途从此平步青云。

公元前245年赵孝成王去世,太子赵悼襄王继位,郭开被封为国相。

大将廉颇战功显赫,在赵国威望很高,成为郭开想要权倾朝野的绊脚石,加上两人早已结怨,于是设计让赵悼襄王罢免了廉颇,派人接管他的兵权。廉颇武将出身,脾气火爆,跟新派来的将军发生了冲突。经此事件,廉颇在赵国已无立足之地,就逃到了魏国。

没有了廉颇,接下来几年,赵国被秦国连连打败,损失惨重。危难之际,赵悼襄王又想到了老廉:姜还是老的辣呀,年轻将军真不顶用!于是派使者到魏国去请廉颇出山。

廉颇知道使者来意之后,老泪纵横:赵王到底是没忘我呀!在魏国憋了这几年,现在要好好表现一下。就在使者面前吃了一斗饭、十斤肉。果然食量惊人、宝刀不老。饭后又骑马挎刀,用力比划了一番。咱老廉风采依旧。

可是,他哪知道啊。郭开早已收买了使者,串通阻止廉颇回到赵国。

使者回来报告赵悼襄王:大王,廉颇太老了,虽然饭量还行,但跟我见面的一小会就上了三趟厕所。体格不行才会尿频,所以赵悼襄王听完汇报,立马放弃了启用廉颇的想法。

廉颇最后去了楚国,就这样一代名将在郁郁不得志中老死他乡。

廉颇去世,强秦之下的赵国岂不是岌岌可危了吗?这种状况不但没有发生,反而秦国被赵国多次打败。缘由何在?因为赵国还有一位战国名将,那就是李牧。

李牧,赵国戍边大将,负责对北方匈奴的防御。他调兵有方、战力惊人,曾取得一战歼灭匈奴十余万人的战绩,也是中国古代战史上,首次以单一步兵全歼重装骑兵的经典战例。 李牧戍边多年,深得百姓和将士们的爱戴。

公元前236年,赵悼襄王死后,赵幽缪王继位,更加昏庸无能,忠奸不辨。郭开凭借嘴功谄媚,博取信任,教唆赵幽缪王亲小人远君子,学会了吃喝嫖赌。而郭开却成了赵幽缪王最亲近的老师。此时,赵国的国势已羸弱不堪、危在旦夕。

公元前234年,秦国再次侵犯赵国,赵军大败,被斩杀十万。李牧从北疆被紧急召回,临危受命抗秦前敌大将军。战事周旋数日后,赵军竟一改颓势,反败为胜,成功击退了秦军。李牧得胜还朝,受到热烈欢迎,从此成为赵国的保护神。

公元前232年,秦国主力精锐尽出,准备不惜一切代价消灭赵国,但“遇李牧而还”,又被李牧大败而归。

公元前229年,赵国政局已摇摇欲坠,秦国见此,于是又派大军进攻赵国。这次秦军的统帅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王翦,可愣还是被李牧给挡住了,两军对峙了数月,秦军没能向前推进一步。秦王召开紧急军事会议,谋士们一致认为不能灭赵的原因:赵国有大将李牧,除掉李牧赵国必亡。

怎么办呢?下三滥的套路呗,秦国派人带万金收买郭开。和当初陷害廉颇一样,郭开向赵幽缪王进谗说李牧有不轨之心,昏庸的赵幽缪王就真信了,要把李牧召回。李牧提前得到了消息,便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为由没听招呼,结果激怒了赵幽缪王,于是派刺客杀害了李牧。

大将李牧一死,赵国再无屏障。秦军于公元前228年消灭了赵国,俘虏了赵幽缪王。昏庸可恨的赵幽缪王见到被秦国封为上卿的郭开,方知郭开才是真正的卖国贼,但悔之晚矣。

郭开凭借嘴功得到宠幸,接连陷害廉颇、李牧,将赵国江山断送秦国,最终又在秦国谋得高官,这也算是大奸巨贪中的极品了。

不过郭开也落得个凄惨下场。在秦国时,郭开想起多年来搜刮、贪没的大量财物还在赵国的府邸,于是带人去取,结果郭开的行踪被李牧以前的手下得知,半道设伏,抓住了郭开。这些人对郭开恨之入骨,把他绑在树上,最后被千刀刮之。巨奸郭开得到了应有的下场。这正是善恶终有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虚侠客


郭开,晋阳(今山西太原市)人。战国时期历史人物,赵王迁宠臣。

出身太原郭氏,历仕赵悼襄王、赵幽缪王两代君主,拜为相国,封为建信君。

进入秦国,拜为上卿。返回邯郸搬运家财,为沿途盗贼所杀。

有一句话说宁愿得罪君子,也不要得罪小人,廉颇就是得罪了小人,让自己后半生郁郁不得志,最终客死他乡。原来,赵孝成王当政期间,一次宴会上,大将军廉颇看不惯太子赵偃的书童谄媚之态,当众训斥了他,这本来是一件小事,可能廉颇也从没有放在心上,但就是这件事被这位书童牢牢记在心上,伺机报复,这个书童就是郭开。

公元前245年,赵孝成王去世,其子赵悼襄王继位,郭开被任命为太傅,并担任太子赵迁的老师,忍了多年的郭开觉得报复廉颇的机会到了。就在赵悼耳前对廉颇各种诬陷,什么居功自傲,叛国之类的,毕竟身边的人说话好使,赵悼立刻罢免了廉颇的兵权,廉颇无奈投奔了魏国,但还一直心系赵国。

  赵国因为多次被秦军围困,赵王想再任用廉颇,派宦官唐玖去慰问廉颇,郭开当然不能让仇家回来,用黄金“二十镒”买通了唐玖,唐玖果然“不负众望”,回来对赵王说:“老将军胃口很好,很能吃,但不到半个小时拉了三回,不知道是否可以继续领兵打仗”。赵悼襄王听后,连连摇头,遂不再提召还廉颇之事,但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这是他最信任的大臣郭开从中作梗的结果,从此廉颇再也没有回到赵国。

  秦国得知赵国不再任用廉颇,便加紧进攻,赵悼襄王忧惧而死,庶子赵迁即位。我觉的赵迁唯一明智的选择,就是派李牧抵挡秦军,李牧号称“活长城”,连匈奴都怕他。赵军在李牧的率领下,连续击败秦军,暂时挽救了赵国的危局。这时秦王又想到了郭开,让使臣携重金贿赂郭开,郭开一见那么多金银珠宝,别说撤掉李牧,就是干掉赵王都能干出来。

  郭开故技重施,诬陷李牧私通秦国,还伪造了一些书信。赵迁和他父亲一样,没有主心骨,不分青红皂白就罢免了李牧的兵权,以宗室赵葱为赵军主帅,李牧无奈将帅印挂在大帐之中,连夜出逃,但不幸被赵葱的派出的心腹杀害。赵国自毁长城,李牧一死秦军解除最大的威胁,大军长驱直入直奔邯郸。

  郭开劝赵迁投降,说:“大王只要你带上和氏璧和赵国地图臣服秦国,保证你封侯”,赵迁经不住郭开的劝说,只好与郭开私自出城前往秦营请降,蔺相如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保住的和氏璧,就这样被“完璧归秦”,郭开可谓功不可没,到咸阳被封为上卿,而赵迁不仅没有被封侯,还被流放到了房陵,当得之郭开卖国求荣的真相后,悔恨交加郁郁而终。

  赵国灭亡后,郭开找了几辆大车,把自己在赵国搜刮、贪污、受贿的无数金银珠宝运到咸阳,途中被冒充李牧的旧部宰了,所有财宝被劫掠一空,野史记载说是秦王派人干的。其实想想也合情合理,自古汉奸都是在被利用时安好,无论那方赢,其下场都一样。唐代周昙写过一首诗,很能代表历代人们阅读这段历史的感叹:“秦袭邯郸岁月深,何人沾赠郭开金。廉颇还国李牧在,安得赵王为尔擒。”


可爱的小豫


郭开是奸臣是肯定的,但是郭开背后支持他的昏君也必须要扒出来。纵观历史,从来没有一个忠臣的陷害,当政的皇帝或君主是没有一点责任的,往往是君主和奸臣一同运作把忠臣或贬或杀,说到底其实就是忠臣与君主的矛盾,而所谓奸臣就是君主的一个打手。
廉颇的被陷害就是君臣矛盾。公元前254年,赵孝成王于当年突然去世,其子赵悼襄王赵偃登基为新的赵王。在前线作战的廉颇立刻被赵悼襄王免职,以乐乘代为指挥,此时廉颇做了一个十分过激的举动,竟然转而攻击乐乘,随后又叛国投奔了魏国。虽然历史并没有记载其中的细节,但是根据一朝天子一朝臣的规律判断,赵悼襄王是不想让老臣廉颇掌握兵权,由此引发了后续这一系列事件。

而之后所谓郭开陷害廉颇之事也就可以理解了,以笔者个人观点开看,或许这个故事并不具有真实性。按常理来看,赵王和廉颇之间的矛盾几乎是不能可调和的,也更不可能会去要求一个叛国者重新指挥赵军。

廉颇之事的真实版本实际上就是李牧被陷害之事的改编版本,接下来我们就来谈谈李牧被陷害的真相。
在李牧之死的事件中,一般认为是秦国反间计的作用已经郭开的主导,但我认为这仅仅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而并没有我们所想象当中起到了那么重要的作用。在当时秦国大兵压境的情况下,赵王迁宠臣郭开在此时此刻成为一个卖国贼也就可以理解了,在接受了秦国的贿赂后给赵王迁进谗言。即便当时没有没有郭开,张开、李开在这种形势下也是都有可能会出现的。

但是郭开其实并不是李牧之死的直接责任人,归根到底还是赵王迁自己的问题。如果没有赵王迁在秦军兵临城下的紧急情况下失了智,郭开其实根本就没有能力去害死赵国的钢铁长城李牧。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历史上并没有郭开结局的明确记载。


浮沉的历史


此人误国怎么能称为“名相"呢?他凭借赵王的宠信飞扬跋扈,他收取秦国的贿赂,贻误国事,是赵国灭亡的罪魁。

他是战国末年晋阳人,赵国幽穆王赵迁的宠臣,历仕赵悼襄王、赵幽缪王两代君主,因谗言陷害赵国名将廉颇、李牧而加速了赵国的灭亡。赵国灭亡后,郭开在回赵都搬运家中财物之时被沿途盗贼所杀。


跪射俑


赵国是三晋之国的其中一个,位于中原以北并无地形优势,所以在战国前期赵国一直势弱,直到赵武灵王的出现才将赵国从小国发展到可以跟秦国抗衡的超级强国,国内更是有廉颇、李牧等绝世良将,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赵国很有可能会成为秦国一统天下的劲敌,但是因为郭开此一人导致赵国走向灭亡。

早年经历

陷害战国两大名将的郭开在早期只是一个小小的太子伴读,作为奸臣必备的溜须拍马自然被郭开所熟用,当时还是太子的赵悼襄王就非常喜欢郭开这个人,但是此时的赵悼襄王还只是太子所以郭开也并无太大权力。

随着时间的延长,赵悼襄王顺利继位成为赵国的君主,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句话说得一点没错,赵悼襄王成为国君之后自然忘不了一直伺候自己的郭开,郭开就这样从一个不知名的太子伴读成功进入朝堂成为太傅,并且赵悼襄王还让郭开做自己儿子也是太子的老师,一时间郭开风头无二。

宴会遭辱,怀恨在心

虽然郭开现在的权力不低但是朝堂当中还是有很多人看不起他,认为他并无才能只会溜须拍马,但是因为郭开的权力所以都是敢怒不敢言。

同样作为朝廷重臣的廉颇向来是嫉恶如仇,一次在宴会上廉颇公然斥责郭开是小人,虽然郭开很不高兴但也无可奈何,因为廉颇在各个方面都要比郭开厉害太多,所以只能怀恨在心。

陷害廉颇,逼其叛国

一次廉颇奉命征讨魏国,在廉颇的指挥下再加上赵国士兵的强悍所以很快就攻陷了魏国多个城池并有一举南下的趋势,郭开原本就比不过廉颇,如果此次廉颇顺利反师那么自己自然不是对手,所以仗着赵悼襄王对自己的信任就诬陷廉颇说他有拥兵造反的心。

郭开的一番话再加上赵悼襄王原本就不喜欢廉颇这个老将所以不经查证就相信了郭开的话,并且乐乘去前线接替廉颇的兵权让他回来受罪。

廉颇为赵国一生征战,此时不分青红皂白就要夺取他的兵权自然引起他的不满,所以廉颇就率领军队攻打乐乘的军队,最终乐乘战败逃回邯郸,廉颇自知回去之后必然死路一条所以干脆投降魏国再也没有回赵国。

利用手段,再拒廉颇

在廉颇走后赵国已无多少名将,所以秦国找准时机攻打赵国,在没有将领的情况下赵悼襄王又想到了廉颇,朝中大臣也有说曾在魏国见过廉颇并且身体健康可以领兵,赵悼襄王还是不信决定派人查看。

郭开为了避免廉颇回来找自己麻烦就买通了赵悼襄王派出去的使者让他说廉颇的坏话,使者在收了金银之后自然照办,虽然廉颇此时身体硬朗当时却对赵悼襄王说廉颇已经老了,并不能再领兵打仗,赵悼襄王彻底断了这个念头。


卖主求荣,诬杀李牧

在赵悼襄王死后其儿子赵迁顺利继位为赵幽缪王,郭开因为是太子的老师所以再度入相,权力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

秦国对于赵国的攻击从未中断,好在继廉颇之后赵国又得一名将:李牧。李牧数次阻拦秦国军队致使秦军寸步难行,为了针对李牧,秦王让使者带上金银去买通赵国相国郭开,按理说郭开此时应该不缺金银并且应该为国家着想,但是最终郭开还是收下了这笔金银选择诬陷李牧。

郭开和秦国达成交易后就拿着秦国制作出来的伪证面见赵幽缪王,郭开本来就是赵迁的老师并且再加上证据让赵幽缪王深信不疑直接下令罢免李牧,一同罢免的还有李牧的兵权。

赵葱本是一位将军,但赵幽缪王下令让赵葱接替李牧的位置,赵葱自然深知李牧的才能,认为他日后定然会东山再起威胁自己的大将军地位,所以在趁李牧失意喝醉之后趁机将李牧杀死,虽然直接凶手是赵葱,但是罪魁祸首还是远在朝堂之上的郭开。

最终直至赵国灭亡,赵王赵迁被带到秦国咸阳的时候才得知自己一直深信不疑的老师早已经被秦国买通,百感交集的他最终喝下毒酒而死。

遭遇不测,善恶有报

郭开在位期间搜刮了无数的金银,在被秦国抓走之后这些金银就一直埋藏在自己家中,在得到秦王的许可之后郭开就回到赵国带上金银准备在秦国继续发展,甚至郭开连这批金银该如何使用都想好了,但是途中却遭遇不测,郭开一行人在途中遇到了一伙强盗,在杀死家奴之后唯独剩下郭开,最终将郭开活活折磨而死。

据说这些人都是名将李牧的手下,在李牧被陷害之后就一直找机会对郭开下手,最终在收买了郭开家奴后才得知郭开的行踪最终将他们全灭,郭开如若知道自己也是因为被小人出卖而死不知会作何感想?

结语

如赵武灵王一般亲近贤能必然会使赵国强大,但是在赵悼襄王和赵幽缪王时期都选择亲信小人,小人得势往往是一个国家灭亡的前提,而身为国君却全听权臣所言,由此可见赵国的灭亡在郭开受宠之时就已注定。

感谢阅读,如果觉得不错,关注+点赞就是您对文青创作内容的最大认可,谢谢。


文青聊史


郭开,晋阳(今山西太原市)人,是赵悼襄王还是太子时期就侍奉他的人,历史上还传言他是赵悼襄王的男宠,他的身份虽然不高,只是太子赵偃身边的一个陪读,但是郭开是一个机灵的人,嘴巴甜,喜欢拍马屁,自私自利。郭开凭借着和赵偃的关系好,在赵国肆意收刮民脂民膏,谋取钱财。不过,赵国并不是没有人知道郭开的这些恶行,廉颇就是其中的一个。廉颇是赵国的一员大将,曾经在五国攻齐的合纵之战中,独自带领赵国军队攻占了阳晋,以勇气闻名于诸侯。

从赵孝成王时期,廉颇就是赵国的重臣,到了赵悼襄王时期,更是如此,那就是元老级别的大臣了,拥有左右君王决策的权力和地位。那位高权重的廉颇是如何得罪了郭开的呢?原因啊就是因为廉颇太正直了,他的性子急,从嫉妒蔺相如而放大话的那次事件就可以看出来。廉颇是一个特别直率的人,有什么就说什么,看不惯哪个人那就是看不惯,绝对不会像郭开似的,当面一套,背后则是另一套。廉颇看出了郭开不是什么好人,在一次大型的宴会上面,郭开做了一件事惹怒了廉颇,廉颇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就对着郭开开骂了。廉颇那人,嗓门儿大,又是这样人员密集的场合,一点小动静都会引来一群人围观,就别说廉颇大声斥责的声音,嗅到了八卦的那些个大臣们纷纷聚拢起来,对廉颇斥责郭开的事情评头论足。郭开这个小人特别小心眼儿,他觉得自己被廉颇侮辱了,从此记恨廉颇。赵悼襄王宠爱郭开,也十分信任他。当廉颇带兵攻打魏国,郭开就诬陷廉颇要谋反,赵悼襄王相信了郭开,夺走了廉颇的军权,还用乐乘代替廉颇。廉颇大怒,不接受赵悼襄王的诏令,还出兵攻打乐乘。之后,廉颇不敢回赵国,只好只身投奔了魏国。从此廉颇就在魏国待着。赵悼襄王有廉颇而不用,有李牧也不用,使得赵国被秦国打得连还手之力都没有,越来越衰弱。

赵悼襄王死后,赵幽缪王继位。赵迁比起赵悼襄王来说更加不如,赵迁从小在宫中长大,骄横任性,品行不端。他在朝中最信任的人就是相国郭开。他在郭开那里学到了许多他从前不懂的事情。比如说如何饮酒不醉,如何赌博不输,如何玩弄女人,如何整治仇人等等。在他心目中建信君郭开才是真正知识渊博的人。所以赵王迁即位后,继续任用建信君郭开为相国。大家就可想而知赵国将会面临怎样的命运了。当时秦国已经完全掌控了战国的局势,只差将这些诸侯国全部消灭,就可以完成统一大业。秦始皇嬴政统治时期,连续发动了对赵国的战争,赵国根本打不过。大臣们和赵幽缪王想到了廉颇,郭开立即站出来反对,说廉颇已老,不能带兵。廉颇因此失去了回到赵国的机会,郁郁而终。

赵幽缪王七年(壬申,前229)春天,秦国乘赵国连年灾害人心慌乱之机,再次向赵国发动大规模的侵略战争。秦军仍兵分两路,王翦率上党军十万攻赵国的井陉(今河北石家庄市西井陉县北)。杨端和领河内兵(指黄河以北的秦军)十万进攻邯郸。幽缪王赵迁命武安君李牧和将军司马尚领兵迎战秦军。而这时,秦国南路军已经接近邯郸,北路军也攻克赵井陉,挥师南进向邯郸靠拢。秦二十万大军瞄准邯郸,大有一口气吃掉邯郸的势头。但是,他们遇到了一个很强的对手,赵军在武安君李牧的指挥下,连营数十里,深沟高垒,易守难攻,秦军多次进攻都被击退,两位主帅一筹莫展。双方僵持数月。到了秋天,秦王赢政得知前方战局不利,便召群臣商议对策。大臣们一致认为:若想攻克邯郸,首先得除掉李牧,而除掉李牧最好的办法就是用离间计。赵王最宠信的是建信君郭开,郭开最大的弱点就是贪财,只要用重金贿赂郭开,赵国就一定会罢免李牧。秦王采纳了群臣的意见,遣大夫王敖带一万两黄金入赵,收买了赵相国建信君郭开。郭开得了万两黄金,便把赵国的存亡置之度外。他入朝面见赵王,诬陷李牧私通秦国,预谋叛赵,并声称他的门人从咸阳盗得李牧谋反的证据。于是,他使出了秦国人伪造的李牧写给秦王的书简交给赵王。幽缪王赵迁原本就是一个是非不分忠奸不辨的昏庸之人,看了书简大怒,不问青红皂白,立刻下令罢免李牧的兵权,以将军赵葱代替李牧为赵军主帅。将军司马尚大惊,急忙入朝劝谏赵王,由于言辞过激,赵王把司马尚也罢了官,将他贬为庶民。赵葱奉王命迫使李牧交出兵权。李牧空怀一腔报国之志,却遇到一个昏庸的君王,竟为无耻的小人所害。他交出兵符后,一腔悲愤之情无处诉说,便单人独骑来到邯郸城外的一家小酒馆,喝得酩酊大醉。赵葱作为一个势利小人,深知李牧的才能远在他之上,恐怕日后李牧会东山再起,威胁到他的权势,于是便想斩草除根,他在军中挑选出数十名勇士,亲自率领他们去追杀李牧,寻至小酒馆,见他喝得不省人事,便乘机将他杀死,并割下他的人头,前往军前示众。李牧所带来的五万北地兵,见他们所尊敬的元帅如此惨死,无不伤心流泪。一夜之间五万大军跑了个净光。将军司马尚闻李牧遇难,大哭一场,恐留在赵国被奸臣所害,便遣散家人,带着夫人和孩子乘一辆马车离开赵国,逃往渤海湾的一个小岛上隐居起来,从此不问政事。赵幽缪王八年(癸酉,前228)春天,秦王赢政闻赵国的大将军李牧已死,将军司马尚也被罢官出逃,立刻去了一块心病。他命令王翦和杨端和同时向赵军发起猛攻。

幽缪王赵迁命赵葱和颜聚领兵迎敌。赵葱原本就是一个草包,能够当上将军全靠的是宗族势力,哪里会指挥战斗。他接到命令后,也不管天高地厚,匆匆忙忙便领兵出战。结果在两军阵前,被秦国老将王翦一枪刺死于马下。秦军挥师掩杀,赵军全线溃败。

赵将颜聚带着残兵败将逃入邯郸城,二十万秦军很快便杀到城下。幽缪王赵迁得知赵葱阵亡,十分恐慌,急忙召群臣商议对策。相国郭开认为:秦军势力强大,赵国兵微将少,与之抗争无非是以卵击石。他劝赵王献城投降,并为赵王代写降书,使人带着赵国地图与价值连城的和氏璧,前往秦营献宝请降。赵国使臣与秦军主帅约定:次日大开城门,迎接秦军入城。

此时,公子赵嘉(幽缪王赵迁的哥哥)与将军颜聚正在城上巡视,听说赵王派使臣前往秦营请降,知道大势已去,便带领宗族数百人冲出北门,逃往代郡。

第二天,秦军进入邯郸城,郭开将赵幽穆王赵迁和赵氏宗族大臣全都囚禁起来,送往秦国首都咸阳。秦王赢政以郭开之功,封他为上卿。赵迁失德亡国本应治罪,因其献城投降,免去死罪,削去封爵,流放于房陵(今湖北十偃市房县)山中。直到此时,赵迁才知道他所最信任的老师郭开,原来是个卖国求荣的大奸臣。他悔恨交加,不久便病死于房陵,另有一种说法是:赵迁被囚禁于房陵后,秦王命人用毒酒将他毒死。

当然了,郭开的结局也是比较凄惨的,建信君郭开在赵国为官二十余年,历任两朝相国,在位其间曾利用职权搜刮了大量的金银珠宝,埋藏在相国府宅的地下。他在秦国为官后,一直惦念着这笔财富。后来他经秦王批准,带着百余名家丁前往邯郸旧宅挖掘财宝,装了满满四车,他打算把这些财宝运回咸阳,一部分献给秦王,再用一部分贿赂秦朝有地位的高官,剩下的用来建造豪宅、豢养家奴,当然还要留一部分给子孙后代。但不幸的是在赶回咸阳的途中,遇上了一伙凶恶的强盗,他的百余名家丁尽被杀死。这些人把郭开身上的衣服剥得一丝不挂,然后将他绑在一棵大树上,上千人轮流在他身上每人割一刀,同时大喊一声“为李将军报仇!”最后把郭开割得只剩下了骨头和一滩血水。据说这伙人都是李牧的部下,他们为了给李牧报仇,专门派人打入郭开府中充当耳目。在掌握了准确信息后,他们于归途中设伏,杀人夺宝,为李牧将军报了仇,然后带着四车财宝扬长而去。

小人得势,则必然英雄末路。赵国之亡,固然是时势,但悼襄王父子亲小人,远贤能,则加速了自身的灭亡,可以说是咎由自取。

本文版权归作者所有,本文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如果有侵权或冒犯请提前告知以便及时删除,如果大家对本文有所好评,请您留下支持,谢谢!






寂静漫谈


三个方面。一方面郭开是赵国的相国,他不仅是赵悼襄王赵偃的宠臣,还是赵幽缪王赵迁的老师,另一方面就是郭开的嘴巴实在是太厉害了,黑的都能说成白的,最后一方面就是郭开“重利益”,那么这三个方面混在一起,这是个什么样的人也就不言而喻了。

(郭开剧照)↑

一、

廉颇在赵国的风头真可谓是风光无比,从攻取晋阳到败围燕都的战场上无一不体现出了赵国老将的风采。

可是,在信任廉颇的赵国国君赵孝成王过世之后,廉颇既被剥夺了兵权,又被迫逃亡至魏国,日子真心没那么好过了。

如果要问廉颇为何流落至此得到话,就必须说一说本文的主角郭开了。

郭开,战国末期赵国人,他曾经是赵国太子赵偃的伴读郎,因善拍马屁、能说会道深受赵偃的喜欢,都说志同而道合,我估摸着赵偃能和如此油滑的人交朋友,也不是啥聪明人。

而要说郭开和廉颇的恩怨,就要从一次酒宴上说起了,这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仇,无非就是廉颇当着众人的面训斥了郭开,使郭开丢了颜面,因此而怀恨在心。

(廉颇剧照)↑

这不,在赵孝成王去世,赵偃继位后,郭开就觉得自己报复廉颇的时机到了,于是郭开便以“廉颇居功自傲,欲率兵谋反”为借口,在赵偃耳边吹风,除此之外,郭开又给赵偃出了一个好主意,就是罢免廉颇的兵权。

当时刚即位的赵偃本就对廉颇没什么好感,毕竟廉颇在赵偃眼中只是一个赵国武将而已,况且年纪也大了,于是赵偃便听了郭开的话,罢免了廉颇的兵权,让大将乐乘接替廉颇。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廉颇这时候还在攻打魏国呢。

那廉颇接到赵王如此消息,自然是异常愤怒,你说他廉颇为赵国出生入死,征战四十余年,最后落得个如此下场,能不生气吗。于是,盛怒之下的廉颇拒绝交出兵权,并且率军攻击前来接替廉颇职位的乐乘。

而乐乘只是赵国一下流武将,面对盛怒的廉颇,自然是落荒而逃。

此事过后,逐渐冷静下来的廉颇也知道自己犯了大错,知道自己再回赵国肯定是性命不保,于是他便只身去往了魏国,去投靠魏安釐王。

关于廉颇被迫逃亡之事,或许跟廉颇自己的错误举动有些关系,但是,要究其根本原因的话,还是在赵王赵偃和相国郭开身上,毕竟廉颇也是人,面对如此扎心的事,谁不会生气?

二、

要说郭开最在乎什么?既不是和赵国国君赵偃的友情,也不是和赵国之间的爱国之情,而是赵国国君给他的“相国”,更准确的是相国一职给他所带来的“利益”。

郭开诬陷廉颇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怕廉颇打赢魏国后会使自己相国的地位受到动摇。

加下来要说的“李牧被杀”一事,究其原因还是在郭开那颗利益第一的心之上。

“李牧之死”发生在赵幽缪王时期,说来也巧,赵幽缪王赵迁当时的老师就是郭开,可以说赵迁对老师郭开的话,基本上是言听计从,也是因为有此关系,赵国才会灭在赵迁之手。

(郭开剧照)↑

当时正逢秦国嬴政发兵大力攻打赵国这际,此时的嬴政以有统一之心,那面对强势的赵国自然是倾全国之力,但令嬴政没想到的是,秦军在邯郸对上了一个强力的对手,即武安君李牧。

两军在邯郸对峙了数月,秦军对此人更是一筹莫展。

此时的嬴政似乎明白了如果要攻破赵国,那必须要除掉名将李牧。于是秦国内部便开了一场紧急会议,会议内容便是“如何除掉李牧”。

会议最后所商量出的对策,自然还是秦国一贯使用的离间之计,而使用此计最理想的人物莫过于赵国相国郭开了。

前文也提到了郭开重利、爱财,那么此时的秦国就以此为说法,去联系郭开。

游说过程自然是一帆风顺,郭开很快就被秦国收买,并开始在赵王面前诬陷李牧。

郭开诬陷的说辞仿佛就那一套,也是说“李牧欲叛赵”,当然,为了保险起见,郭开也是费尽心思的仿了一份秦国的书简,毕竟吃人嘴软,拿人手短,至于书简上的内容自然就是秦国私通李牧的事情。

(李牧剧照)↑

接下来李牧所遇到的事情,就和廉颇所遇一般了,也是收到了赵王让他交出兵权的信,也是派了一个人去接替他的位置,不过李牧还是要比廉颇惨一点,付出了自己的生命,被那个要来接替自己的赵葱所杀。

李牧也是死的冤屈,在自己悲愤不已醉酒之时,被小人砍下了头颅。

在李牧死后不久,赵国也亡了。

而郭开因离间有功,则去往了秦国,当了个上卿。

三、

至于要问郭开最后的结局,也是没啥好下场,最后他被千刀万剐而死。

本来吧,他如果在秦国好好呆着,或许还没什么大事,但他就是想要去取曾经藏在赵国的财宝,于是呢,他就在从赵国回秦的路上碰到了一伙强盗,如果是普通的强盗也许就单纯的劫个财,但好巧不巧,这伙强盗不仅认识他郭开,还是武安君李牧曾经的部下。

这下郭开就很绝望了,几乎是必死无疑了,果然,那伙强盗二话不说就把郭开挂在树上剥了个精光,被千刀万剐而死。


千古君


其实任何所谓奸佞冤枉忠臣这种事,罪魁祸首都是君王……君王不昏,则小人无计可施。小人奸佞最擅长的无非就是献媚,靠欺上瞒下利用君王的威势来打击政敌……这位郭开无非也是走的这条路,换句话说,如果赵王自己心里有主意,郭开不可能得逞……换个角度想,郭开得手也许就是赵王的意思呢?郭开无非代言人而已……

自古忠臣没几个有好下场,这个看运气 得碰对人,忠臣才有生存空间


善良之子86


公元前228年,赵国灭亡之后,赵王迁和一众大臣被押往咸阳。到了咸阳之后,嬴政单独接见了赵国的相国郭开,对他赞赏有加,并封他为秦国的上卿,这让赵国君臣大跌眼镜,自己的相国怎么成了秦王嬴政的座上宾?

一个人如果长期伴随未继承君主之位的太子左右,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发小、玩伴、伴读、老师,在君主掌握权力之后,自然能平步青云,这是帝王时代常有的事。如明朝万历初年的大太监冯保是万历皇帝的大伴,张居正则是万历皇帝的老师,万历即位之后,两个人登上了人生的职业生涯的巅峰。

赵国灭亡时期的卖国相国郭开就是依靠伴读赵王而担任赵国相国,他先后担任赵悼襄王、赵王迁时期的相国长达十六年,直至赵国灭亡。(赵国相国郭开剧照)

赵国灭亡启示录。

我们想了解一下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后赵国的世系,如下:

赵武灵王(赵雍,公元前326-公元前295在位)——赵惠文王(赵何,公元前295-公元前266在位)——赵孝成王(赵丹,公元前266-公元前245年在位)——赵悼襄王(赵偃,公元前245-公元前236年在位)——赵王迁(赵迁,公元前236-公元前228年在位)、代王赵嘉。

赵国不是一下子就被秦国消灭的,赵国的灭亡其实就是赵武灵王之后的赵国君主作死的,之后的四位赵国君主都干了一些“惊天动地”的大事。

1、赵惠文王手下发动“沙丘之变”,赵武灵王被活活饿死,废掉的太子也被消灭,内耗;

2、赵孝成王在位发生的最大事件是长平之战的失败,他废掉廉颇,用纸上谈兵的赵括;

3、赵悼襄王即位之初再次废掉老将廉颇,廉颇逃亡到魏国;(和郭开密切相关)

4、赵王迁杀名将李牧,导致赵国直接灭亡。(和郭开密切相关)

郭开如何得以上位担任相国?

赵惠文王掌控赵国国政之时,他手底下有相国蔺相如、名将赵奢、名将廉颇、赫赫有名的平原君赵胜(赵惠文王弟弟)。让任何一个人判断,赵国也不可能灭亡的这么快。

赵国迅速衰落主要是从赵孝成王开始的,也许很多人只关注到长平之战使用将领上的失误,是他最大的执政败笔。其实不然,赵孝成王还犯了一个更加致命的错误,为自己的太子选择了一个灭亡赵国的人物,他就是——郭开。


郭开出身于晋阳大家族郭氏,被赵孝成王选拔为太子赵偃的伴读书童,这直接让郭开走上了人生快车道。一旦太子登上王位,郭开必然水涨船高。(郭开是从伴读小书童起家的,他是赵悼襄王的伴读)

话说赵孝成王在长平之战之后总结经验教训,再次重用老将廉颇。廉颇也不负众望,多次率领赵军战胜北方燕国的军队,维护了赵国的稳定局面。

赵悼襄王即位之时,廉颇受命担任代理相国这一职务,赵国的军政大权都在廉颇手中。一朝天子一朝臣,赵悼襄王在郭开、乐乘等亲信的撺掇之下,想立马解除廉颇的军权,此时廉颇正在和魏国开战,一路势如破竹。

临阵换将是兵家大忌,赵孝成王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他的儿子又来这一套,可见两任赵王的政治智慧十分低下,被郭开、乐乘等小人迷惑了。乐乘率领3000人马接替廉颇的军权,廉颇知道是小人作祟,于是率军攻击乐乘的部队,乐乘大败而逃。

假如廉颇不忠心于赵国王室,此时率军可一举消灭赵国。廉颇知道消灭乐乘的部队,无法在赵国立足,于是逃亡到魏国,魏国也不信任他,给了一个客卿的名头,没有多少实权。

赵悼襄王获得军政大权之后,立马将小人郭开封为相国,乐乘为大将军,统帅赵国人马。

郭开如何可以赶走廉颇,诬陷李牧?

1、郭开为何能担任赵国相国16年?

郭开的身份比较特殊,他先是赵悼襄王的伴读书童,得到赵王的信任和使用,公元前244年(赵悼襄王即位第二年),排挤走廉颇之后就担任了赵国的相国。他的主要功劳是逼迫走了廉颇,使得赵王获得了军政大权。

郭开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在获得赵悼襄王的信任之后,深耕自己的未来。赵悼襄王还将自己儿子赵迁的教育交给了小人郭开,成了赵王迁的老师。郭开教给了赵王迁一些什么技能呐?几乎全部是小人之道,没有什么治理国家的大道理。如如何玩弄女人、如何饮酒不醉、如何对付仇人等,赵迁成了名闻赵国的浪荡子弟。

本来赵王迁不是赵悼襄王的嫡子,而是妃子所生,没有继承赵王之位的资格。在郭开的帮助之下,废掉了赵悼襄王的嫡子赵嘉,也就是后来的代王嘉。赵悼襄王去世之后,郭开拥立了赵迁为赵王,也即是赵国最后一位君主。

因为郭开是赵王迁的老师,又有拥立之功,因此相国这一职位在赵悼襄王、赵王迁时期一直担任,直至赵国灭亡。

2、廉颇和郭开的恩怨情仇。

廉颇对郭开一直印象不好,当赵悼襄王的伴读书童之时就曾经训斥国他,郭开一直怀恨在心,寻找机会报复廉颇。赵悼襄王刚刚即位,郭开就开始教唆他夺回廉颇的军政大权,稍有政治头脑的人不会这么急躁,但赵悼襄王和郭开等人就敢这么干,美其名曰还政赵王。(廉颇老矣,吃一顿饭上了三次厕所,剧照)

没有廉颇的赵国军队战斗力低下,秦国趁此机会屡屡击败赵国军队。赵悼襄王和他的父亲一样又想重新启用在魏国的廉颇,于是派遣使者去魏国看一看廉颇,是否可以再起用。郭开担心廉颇重新掌握军权,会马上清除自己这个小人,于是用重金贿赂赵悼襄王的使者,让使者按照郭开的意思汇报。廉颇接见使者的记载如下:

1、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

2、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史记》)

接受郭开贿赂的使者,将本来展示自己能力仍然可以率军打仗的廉颇形容的一无是处。使者称廉颇老了,还可以吃饭,不过吃一顿饭就上了三次厕所,赵悼襄王得知这一消息后,就不再任用廉颇了。

廉颇被楚国的相国李园从魏国接到了楚国,并且委任为上将军。廉颇看不惯楚国的人和事,拒绝了这一职务,一代名将从此老去,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3、诬陷李牧。

赵国没有了名将廉颇,加之赵国灾祸连连。公元前231年,赵国发生大地震;公元前230年,赵国发生大饥荒。

公元前229年,趁着赵国衰弱之际,秦国趁机派遣大将王翦、杨端和各自率领10万人马进攻赵国,企图一举消灭赵国。危难之际,武安君李牧和司马尚率领赵军多次击退秦军的进攻,王翦、杨端和等一筹莫展,只好请示秦王嬴政实施反间计。

相国郭开被秦国人分析的非常透彻,他极度贪图财物,于是秦国偷偷派遣使者送给他巨额的财富,让他构陷李牧。


秦人多与赵王嬖臣郭开金,使毁牧及尚,言其欲反。赵王使赵葱及齐将颜聚代之。李牧不受命,赵人捕而杀之;废司马尚。(《资治通鉴》)

李牧被杀,司马尚被解除了军权,以赵葱和齐国将领颜聚代替。杀李牧的原因则是军权在握,不听从赵王的换将命令。(李牧像,清朝绘画)

郭开的下场如何?

郭开实际上是一个聪明人,早就看穿了赵悼襄王、赵王迁都是昏聩的君主,一直让他玩弄于股掌之间。面对赵国的危局,他早就为自己寻找好了退路,秦王嬴政也允诺给他高官厚禄。

李牧被杀,司马尚被解除军权之后,草包赵军统帅赵葱面对王翦的进攻,一触即溃,自己也被王翦杀死,20万秦军围困赵国首都邯郸。郭开见到时机已经成熟,于是纠集一帮大臣劝说赵王迁投降。赵悼襄王的嫡子赵嘉得知消息后,率领几百族人逃亡到代地,建立代国,称代王嘉。

赵王迁和大臣们被押往秦国都城咸阳,秦王嬴政早就有承诺,封郭开为上卿。赵王迁和一大帮赵国的大臣到这时才知道郭开是一个卖国贼,赵王迁悔恨交加,最终在流放地郁郁而终。

郭开担任赵国的相国之职有16年之久,起于公元前244年,至公元前228年,赵国灭亡。如此贪财之人,担任16年的相国,肯定聚敛了巨额财富,加上秦国贿赂他的财物,可以称得上“富可敌国”了。

他还是会做人的,他奏请秦王嬴政将埋在自己府邸的财物取出来,然后带回秦国的咸阳。据郭开的心思,秦国曾经贿赂过他的财物肯定要还给秦王嬴政的,然后其他财物作为贿赂秦国大臣所用,可以立足于秦国的朝堂之上。剩下的可以建造府邸、养一批门客,自己可以享受安乐幸福了。

历史记载,郭开率100多门客将自己埋在邯郸的巨额财物取了出来,在回咸阳的途中被盗匪所劫,财物不知所终,郭开和100多门客全部被杀。

郭开不是傻瓜,到邯郸取这批巨额财物一定是秘密的,手下的100多人个个武艺出众,要想将他们全灭,必须是训练有素的军队才能办得到,一般的盗贼不可能全部消灭这一股护宝队伍的。具体是谁劫走了这批财物,有几种推断:

推断一,秦王嬴政所为。

郭开是典型的小人,秦王嬴政看的一清二楚,有承诺在先,不好公开处理他。秦王嬴政又不想让郭开这种人物待在自己的朝堂之上,于是派遣专门的队伍监视郭开的行踪,在半途劫杀他。

秦王嬴政可以得到财富,又除掉了一个小人,何乐而不为!

推断二,秦国邯郸守军所为。

郭开在邯郸自己的住宅挖掘财物,肯定被秦国驻守邯郸的将士知道,必然询问。秦国的将领看到如此多财富之后,见财起意,于是尾随郭开的队伍,半途击杀,财物据为己有。

秦军邯郸驻军得知消息,有军队实力,有夺财的动机。

推断三,李牧手下所为。

郭开是一个卖国贼这一消息被赵国人知道了,都对他怀恨在心。他来到邯郸挖掘宝物这事被赵国人知道,最有可能有实力劫杀郭开100多人的是李牧手下的嫡系军队士兵。李牧的这些手下训练有素,也善待他们,他们也可自然组织起来半途劫杀郭开。

郭开被劫杀,李牧曾经的手下有能力、有动机,他们也是最有可能出手的。

推断四,郭开内部勾结夺宝。

夺财取人性命这事,最有可能是内部人勾结外人实施。郭开内部的人知道财物多少、护送部队多少、护送队伍能力如何、回咸阳的时间和途径可知等。

内外勾结之下,小人郭开自然难逃被杀的命运,财富全被劫掠而去。

钱财本是身外物,反误了卿卿性命,郭开也算是死得其所了。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