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根本出路在教师,你认为呢?

不是天方夜谈


教育的根本出路在于教师,在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品质,在于教师的教育教学策略,在于教师的教学敬业精神,在于教师的创新发展思维。

用全新思维关注世界,用科学思维推动发展,用优化思维改变改善学习,用创造思维提升品质,用哲学思维改变认知,用改革思维丰满自己。

教师是教育教学科学发展的主力军,教师是教育教学的领头雁,领头羊,引路人!教育的主角,主要是教育教学工作者,是教育教学岗位的教师,难道是学生?是家长?

家长和学生是教育教学发展的命运共同体,是参与者,是学习者,是配合者,是支持者。

教师既是促进和推动教育教学发展的主体,同时又是提升学习品质和提高综合素养升格学习的客体,是重要保障,是主要支撑。

教师不当领头雁,不当领头羊,难道还要家长去引领?还要学生去引领?惰性思维,保守思维,亦步亦趋,不思进取,不学无术,抱残守缺,将会被时代的脚步踢开,被抛弃。

命运,掌握在有创新学习思想人的手里,命运,掌握在有发展思想格局人的手里。

是学习改变世界,还是抱怨改变自己,都会有一个最好的证明,都会有一个不同的结果。


荆州小太阳作文工作室


教师只是教育的一方面。

我是两个孩子的父亲,虽然很不认可现在的教育,但是也很无奈。决定教育主要还是要看教育体系和制度。

我记得我小的时候就在喊减负,但是从我小的时候一直喊到我的孩子上学 ,负担不但没有减,反而越来越重。我上学小学的时候只有语文、数学两门主课,现在又增加了一门英语,我那时候每天8点半之前能上床睡觉,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无法做到。

我觉的这是我们教育的管理者们需要反思的,我们要把我们的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一个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但是却不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是一个能解答高深的数学题,却不能洗衣做饭。

我们的先人在教育上是有着悠久的传统和历史的,而我们现在的教育根本就是放弃其中的精髓。

我觉得我们的教育首先要注重德育,特别是对低年级的孩子人格的培养,比如说孔子的仁爱、礼义、忠恕、明智和诚信,现在的校园暴力就是德育的缺失。小学的孩子注重品格的培养,初中可以学习下法律,一个掌握了高深知识的坏人,比一个没有文化的坏人更可怕。

再就是传统文化的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神,需要学的太多了,即使不让孩子们都学会,要让他们能够了解、欣赏。在网上看到日本都会有那种传统文化的游行,真的挺羡慕的。

还有对知识的学习应该有选择性的,比如说英语,不知道我们教育的领导们怎么想的,将英语放在跟母语几乎同等重要的地位有必要吗?我们难道要成为一个双语国家吗?我们的母语学一辈子还不一定能全学会呢?有必要花这么大精力去学英语吗?完全可以在高中阶段学习一下基础,能够达到简单的日常交流,到大学学习专业英语。

虽然社会进步了,但是看着我孩子,我觉得他真的比我小的时候压力要大。


填满空白的日子


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教育的根本出路却不在于教师。

教育的根本出路在于教育方针。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的方向和总指针,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它是确定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指导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原则和行动纲领。内容包括教育的性质、地位、目的和基本途径等。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教育方针;相同的历史时期因需要强调某个方面,教育方针的表述也会有所不同。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是我国教育的根本出路,也是唯一的出路。

社会人才录用机制制约着教育的出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是教育的目的,社会录用人才的机制反过来影响教育的过程和方式方法,从而进一步影响教育的出路,让人才培养与社会建设需求一致,人才与岗位无缝对接。

社会对人才观的认识影响教育的出路。社会录用人才的机制影响了社会对"人才"观念的认识,带有极强的功利性。学校的知名度,社会对专业的需求,社会对专业人才的回报,影响入学、对专业的选择、对岗位的竞争。骨感的现实反过来影响学校的发展,专业的建设,培养人才的数量,这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育的出路。最残酷的是,把教育培养人才服务社会扭曲成培养的人在未来索取社会!

教师践行教育方针影响教育出路。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园地,是教师践行教育方针的阵地。教师的天职就是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传道授业解惑"。学校培养人才的合格率是学校生存发展的生命力,教师是培植生命力的缔造者。人才的合格率主要体现在升学率,升学率主要体现在知识学习,尤其是普通教育,教师在教育工作中深受高考指挥棒指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育方针的践行,从而影响着教育的出路。

综上所述:国家政策导向是教育的根本出路,社会需求和人才观反过来影响教育方针的制定,教师是教育方针的执行者,是教育发展前行的践行者。0K。






老樵


教育的根本出路在于教师?这话有点儿逗。教师有那么大能耐吗?

比如一个果园,决定培育什么样规格果实的是果园的主人,向果园提供什么样的树苗的是苗木供应商,老师充其量也就相当于培土施肥浇水,整枝打叉防治病虫害的园丁而已。

最后的果实究竟是什么样子,是由苗木的质量,苗木的生存环境(风、雨、温度等),园丁的技艺及工作态度和主人要求的培育目标等多种因素决定的。

同样道理,国家政策决定着培育什么样的人的大方向,家庭提供的生源质量,学生成长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以及教师的教育才能及工作态度等多种因素,决定了学生最终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的成才虽然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但教师在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起主导作用。因而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努力使自己德艺双馨,并尽心尽力地工作,为学生的成才提供必要的条件和保障,不辜负党和人民对自己的期望。

教师的工作辛苦且意义重大(是学生成才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理应得到全社会的支持。如只许园丁培土浇水,不许园丁整枝打叉,高质量的果实是培育不出来的。同理,只许老师讲课,不许老师批评惩戒犯错学生,稍有不慎就被投诉,丢饭碗。最后想得到高质量的学生也是件困难的事。

客观地评价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才能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工作。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更有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

教育的根本出路,在于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天凉好个秋A


我认为:教育的根本出路在教师这个观点是成立的。

只有成绩不好的人才去读师范。这是马云老师在母校110年校庆上的发言。

首先,这句话我很认同,现在的教师行业在竞聘老师或者招教师环节上出现一种现象,就是一个岗位有很多教师报考。但是这里面的人才分为很大一部分是找不到更合适的工作,不得已报考教师。还有一部分是在家闲置好几年,实在需要找工作,然后考取教师资格证,再去加入教师编制。

好的人才得不到引进

教育人才匮乏的主要原因我觉得是,教师的待遇不高。就拿小编所在的城市,教师的工资人均4千多。而十年前工资水平实际拿到2千左右。而小编所在的城市房价是一涨再涨。现在达到1万3左右。所以很多高知识人才不甘于收入的匮乏,而另谋它业。

提高待遇,改进机制

我认为,教育首先要提高待遇,以此来引进优质人才。其次,改进制度,优胜劣汰。教师行业不是养老院,干好干孬都一样这样的思想坚决遏制,能者上庸者下。

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根本保证。,教育的根本出路在教师。虽然不同意“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但是这其中也折射出一定的立场。


兔子侃大山


又一顶好大的帽子啊!

多少年来老师承受了多少坑人的帽子,人类的工程师,阶梯,蜡烛,甚至是一些高帽子的言论,比如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好教的老师。

其实,在整个教育来看,最无奈的,最无发言权的就是老师了,所有的教育方法方式都是规定好的,教师只能在小范围内容做最小的改动,教育的方式方法都受到上级的严格管控,你想创新?你想改革?一个小老师根本没有发言权,何谈教育的根本出路在教师呢?


龟仙岛


作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作为我们每个人都会关心的身边事,教育总是充满了争议。有的教育专家说教育的根本出路是素质教育,也有的教育专家说教育的根本之路在于发展职业教育。说“教育的根本出路在教师”,我不认同这个观点。

  教育的根本出路不在于一个人,而在于整个社会,下面我从四方面谈下我的看法:

  第一,首先要从国家方面说起。

  由于国家高考的存在,不论是家长,孩子还是老师都以应试教育为主。要求孩子学习,学习,再学习。只要学习好,各方面的缺点都可以掩盖。导致现在的高中孩子都还处于不成熟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甚至于连自己的一双袜子都不洗,可以说生活基本不能自理。主导和现象!

  第二,从老师这方面说。

  对教育来说,课堂改革非常重要,改革是一场新的理念的改革。老师要认真对待,不能只是把传统课堂进行修修补补,而是应课堂的颠覆性改变。老师要树立崭新的教育观,在课堂上解放学生,发展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老师只是起引导作用。轴心和拉动!

  第三,从家长说起。

  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家长改变观念。有的孩子学习成绩不好,但是他们死活不让孩子上职高,托关系走后门上高中。导致这些基础差的孩子在课堂上什么也听不懂,可是家长认为就是听不懂也比在职业高中强。认知和理念!

  第四,从孩子方面说一下。

  教育再改革,老师再努力,家长再付出,如果孩子不努力一切等于零。所以说,不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必须把孩子的思想教育好。对于孩子出现的各种问题,比如贪玩,没有学习兴趣,生活没有规律,没有爱好,过于内向,青春叛逆等,这时候,沟通很重要。千万别让孩子成为脱缰的野马,失去了控制。我们应该让孩子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同时鼓励孩子,让孩子慢慢的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由让他学变成他要学,作为老师和家长一定要耐心指点,循循善诱。规划和发展!

  总之教育的根本出路,不可能有一个人或者一方面儿来决定,我们必须全方位考虑,找出教育的出路。愿我们的教育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为国家为社会做出巨大的贡献。


十字路口的地图


不完全赞同,我认为教育的根本出路在于教育制度的改革、大众观念的转变和教师队伍建设这三个方面。

题主之所以问这个问题,其主要根源是对目前教育现状的不满意、不认同,教育的弊端近几年来也反复被提及,但目前教育中比较广为大家认同的问题主要有两个:

1、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2005年的钱学森之问,将这个问题推向了风口浪尖,在网上引起了热议,甚至一度有人拿目前的教育和抗战时期仅存在不到9年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教育进行对比,在抗日战争时期如此艰苦的条件下,9年的时间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为后世培养了173名院士和2名诺贝尔奖获得者,这不能不让人深思。

2、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比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更要严重的就是培养出了许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和丧失道德底线的“人才”,比如打虎拍蝇中的一批贪官污吏;比如高铁霸座男;比如携带北斗机密出国的女博士等。

解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个人认为最有效的方法是从制度、转变大众观念和教师队伍建设几个方面着手。

1、改变“分数为王”的制度。

目前我们已经习惯性的用分数的高低作为评价学生学习好坏的唯一指标,这就导致了学生为了考取高分,不得不采取文科死记硬背、理科大量练习的方式。但是知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为了考取高分。相信大家有感觉有些分数考不好的学生,却能够很好的将学的内容运用在生活中,而“分数为王”的体制,直接断绝了这些学生进一步深造的机会。

2、改变功利主义的观念。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才,“人才”这个词本身就代表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人”之后才是“才”。但是目前大众对于教育的功利心太强,普遍认为只有高分数进入好学校找到好工作才是成功的人生,导致整个教育体制忽视了对于最基本的“人”的培养,产生了一批突破道德底线的“人才”。


3、建设现代化的教师队伍。

教师队伍是教育的主要环节,但其实只要制度改变过来,教师队伍的变化就不是很困难了,建立合理的考核机制,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慢慢就能够转变过来了。

总的来说,教育的根本出路在于,改变“分数为王”的教育制度、“功利性”的教育观念和建设现代化的教师队伍。


泛泛的生活


小学是基础教育五年足矣,初高中合并五年,叫中学教育,文、理分科,毕业后,按专科学习实用技能,再上大学教育,为社会需要培养各类人才!!!而不是随意安排多门课程!!!例如师范生该学如何教课的技能!化工大学应该教学生化工知识和如何出成果!使学生学有所用!而不是上学只是为拿个文凭!!才是教育的出路!!!


胡真实105181123565


如果说“教育的根本出路在教师”我觉得未免有些片面,因为好的教育要有适合国情的教育制度,要有保证学生健康成长、快乐学习的教学环境,当然也离不开为人师表、德才兼备的教师。

首先我要说的是教育的出路首先决定于教育制度

当今中国是应试教育,考察一所学校,考察一位教师最直接的指标就是升学率,如果一所学校的升学率高,这所学校所吸引的资源也更好,招生的分数线也更高,这样一来,好的学校的生源好、师资好,水到渠成其升学率也一定会更好。其实应试教育也是一把双刃剑,高考选拔相对公平的同时,也把许多某一科目出类拔萃的人才挡在高校大门之外,这也是相关部门应该考虑的问题。

其次我要说的是学校要能给孩子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

孟母三迁的故事大家都知道,良好的环境对一个人的健康成长是十分重要的。学校不仅要培养孩子科学文化知识,还要让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孩子积极阳光的心态,教育孩子心存感恩的学习生活,并有回馈社会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智商对一个人成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但是情商、逆商在关键时候的对人的影响更大,当一个人面对危机,当一个企业到了生死攸关的时候,这个人、这个企业的领导如果临危不惧,能够力挽狂澜那就不只是高智商就能解决的了。

最后我要说的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是最为重要的

无论教育制度多么完善,无论学校环境多么优美,如果离开每一个教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心,严谨耐心的培养,循循善诱的教导,都不会成就一个德才兼备、体魄健全的有用人才。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校园里的园丁,是每一位学生的领路人。

春夏秋冬百花园里栽桃李,东南西北万木丛中育栋梁。有了每一位尽职尽责的教师,有着尊师重教的完善制度,定能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有用之才,中国梦的伟大构想也一定能够早日实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