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職場天花板怎麼破?

40歲,職場天花板怎麼破?


現在流行一句話叫做“人到中年不得已,保溫杯裡泡枸杞”。2020年,80後正式踏入“不惑”的年紀,40歲應該是青年和中年的分水嶺,人到中年其實真的到了一個很艱難的時刻。主要表現在3個方面:

(1) 人體機能明顯下降。肚子圓了、血壓高了、頭頂開始禿了,工作和生活的壓力讓身體透支嚴重,經常感覺腰痠背疼,夜不能寐;

(2)上有老下有小,生活支出壓力大。80後大多數是獨生子女,所以上有4個父母需要照顧,父母已進入老年,身體日漸多病,需要投入金錢和時間進行照顧,孩子進入青少年時期,正是花錢的“黃金時期”;

(3)職場遇到天花板。相比上面兩條,這一條更迫切的需要解決。因為解決上面兩條需要物質基礎的支持。更高的職位意味著更多的收入。40歲的年紀在職場上,下有追兵,上通路有限。

我們今天主要聊一下,40歲的職場老兵如何打破頭頂的天花板,讓我們的職業換髮第二春。

40歲,職場天花板怎麼破?


職場“天花板”現象在職業發展中很常見,這種看不到上升空間的無力感常常讓我們有一種卡住的感覺,其實“卡住”我們前行的不是職位、學歷、經驗更不是年齡,而是我們的僵化思維和自我設限——你之所以會被“卡住”,是因為你只朝著一個方向看。

其實,職業生涯發展到中期,我們仍然還有四個方向可以選擇:

一、向上看:企業裡更高的職位或級別

二、左右看:其他職位或行業

三、向內看:更高的技能水平

四、向外看:跨領域、第二職業、愛好變成職業

大多數人的職業發展只喜歡“向上看”:大學畢業-找專業對口的工作-職員-主管-經理-副總-核心決策層,但任何組織的職務層級都是金字塔型的結構,這就註定了,這條上升通道將會越走越窄。所以只盯著這一條路,肯定就會遇到天花板,而且很難打破,哪怕你撞的頭破血流。前路不通,我們就應該停下來,往其他方向看看,你就很有可能發現眼前一片開闊:

1、左右看:價值鏈分析

很多厲害的人看似在不斷換方式、換平臺,其實本質都在做一件事——持續創造自己的核心價值,讓自己成為某一領域的重要價值鏈。

什麼是價值鏈?就是跳出企業崗位的侷限,站在行業的高度,從創造價值的角度重新給自己定位,你可以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1)你所在行業的核心價值是什麼?

(2)你在提供哪個環節的價值?

(3)如果想在價值鏈條上做到頂尖,需要你有什麼能力?

歸根到底,任何組織聘用你,給你更高的崗位,唯一的原因就是你能夠給組織帶來被人給不了的價值。你找到在整個行業價值鏈上的定位,你的職業發展就有了更廣闊的空間。

2、向內看:專業化生存

向內看,成為自己擅長領域的專家,讓自己擁有不依賴於平臺、獨立工作的能力,不依賴是指不侷限於僱傭關係的合作,這是未來職場的必然走向。很多人對於“專家”這個詞的理解還停留在傳統的教授、專家學者的認知上,未來的職場是一個“人人都是專家”的時代,一個人如果能夠非常好的解決一個問題,那他就是這個領域的專家。所以我們需要問自己一個問題:“我是誰,我可以向這個世界提供些什麼價值?很多職場人從來沒有認真思考過這個問題。一個想要立足未來職場的人一定要選擇自己跟這個世界交互的內容,你希望外界或他人看到什麼樣子的你,就應該把自己描述成那的樣子。

選準方向,努力提高,成為行業專家,你就會在職場立於不敗之地。

3、向外看:做“心裡選擇”而非“經濟選擇”

我們要把每一次的職業選擇都當成一次職業生涯的佈局,最佳的佈局就是“心裡選擇”,而不是算“經濟賬”,否則很容易被各種風口、熱門行業帶跑偏,到最後把滿腔熱情的職業轉型變成了瞎折騰。給大家兩個建議:

第一,可以通過一些自我認知工具,例如蓋洛普測試、霍蘭德測試、職業價值觀測試等更加了解自己;當然工具只是輔助,自己平時的靜心觀察、反思覆盤必不可少,所以大家一定要養成思考總結的習慣,找到自己真正喜歡、擅長且有市場價值的工作。

第二、去了解目標行業的真實現狀,不能只看職業的“藝術照”,通過職業訪談的方式和業內人士聊聊天,除了一些常規問題外,你可以問問他們:這一行最無奈的地方是什麼?最大的挑戰是什麼?最無趣的部分是什麼?這才是這個行業的真實切面。

“天花板”並不可怕,即使打不破,我們也可以換個方向,換個思路,找到我們40歲中年人的職場第二春。


40歲,職場天花板怎麼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