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光武帝劉秀的嫡妻皇后郭聖通,終究成為政治聯姻的犧牲品

東漢光武帝劉秀,廢黜嫡妻皇后郭聖通,受盡後世爭議

東漢光武帝劉秀,最受歡迎封建王朝帝王之一,在他身上有落魄宗室的艱辛奮鬥;有與兄長劉縯的手足情深;有與將領的同甘共苦;有昆陽之役的傳奇經歷;有蕩平割據的豐功偉業;更實現娶妻陰麗華的願望。

劉秀善待親族、善待部將、善待天下百姓,堪稱完美的人生,唯獨廢黜郭聖通之事受到爭議,世人無不發問,劉秀是否愛過郭聖通?為何奪走她的皇后頭銜?

東漢光武帝劉秀的嫡妻皇后郭聖通,終究成為政治聯姻的犧牲品

東漢光武帝劉秀像

劉秀稱霸河北前,至暗時刻的賢內助——郭聖通

更始元年(公元23年)六月初,劉秀取得昆陽之戰的勝利,六月中旬便傳來長兄劉縯的死訊,六月末受封武信侯,並迎娶陰麗華為妻,月餘之間大喜大悲。

《後漢書皇后紀》更始元年六月,遂納後於宛當成裡,時年十九。及光武為司隸校尉,方西之洛陽,令後歸新野。及鄧奉起兵,後兄識為之將,後隨家屬徙淯陰,止於奉舍。

春秋禮義,明媒正娶方為妻,但劉秀長兄新喪,母親與姐姐皆未在旁,一個“納”字也證明,陰麗華只是妾侍的身份。

綠林軍諸將有斬草除根之意,劉秀通過賄賂劉玄信任的左丞相曹竟,趁更始帝劉玄與綠林軍的矛盾,於更始元年(公元23年)十月,行大司馬事北渡黃河,鎮慰河北州郡,劉秀到達河北後,先拜訪當地望族,前西漢趙繆王之子劉林。

西漢平帝死後,外戚王莽逐漸掌握實權稱"攝皇帝",王莽篡位行徑遭到東郡太守翟義抵制,擁立嚴鄉侯劉信為帝起兵征伐,聯合各路義軍合計十餘萬眾向長安進軍。

翟義最終兵敗身死,王莽以反叛之名削奪劉氏宗族爵位,而西漢趙繆王家族便受到連累,此時昆陽之役的英雄劉秀到訪,無疑勾起劉林心中建功立業的雄心。

劉林想要擊殺赤眉軍,然後佔據河北,劉秀未應允而鬧得不愉快,劉秀離開邯鄲,劉林等率車騎數百,宣稱算命先生王郎為漢成帝之子,使燕趙州郡皆歸其下,併發布十萬戶的懸賞捉拿劉秀。

廣陽王劉接被賞金誘惑,欲擒拿劉秀一行人,劉秀只能向南退卻,沿途為躲避追兵,嚴冬時節只能露宿郊外,滹沱河難得弄到麥飯充飢,一路狼狽的逃到信都才有落腳之地。

東漢光武帝劉秀的嫡妻皇后郭聖通,終究成為政治聯姻的犧牲品

新莽末年綠林赤眉起義

信都在今河北冀州市,雖然城高池深,但兵馬不過數千,劉植與耿純也願效忠劉秀,但也遠不及王郎十萬眾,因此劉秀很有目的性的向西北進軍,同時派遣使者,前往真定王劉揚處遊說。

真定王是漢朝的爵位,王莽建立新朝後,降為真定公,甚至廢除世襲爵位,旨在遏制西漢宗族的勢力,所以劉揚麾下十萬眾是絕對誇大的,畢竟河北勢力錯綜複雜,還有銅馬軍、王郎軍、劉接軍及王莽餘部等武裝力量存在。

劉揚除萬餘精兵,更重要的是政治影響力,因為他是王郎稱帝的擁簇者,在劉秀與王郎僵持的關鍵期,真定王劉揚將決定劉秀的命運及河北的歸屬。

劉揚支持王郎便是想利益最大化,得知劉秀英武雄俊,又有昆陽之功,劉揚既不想與劉秀硬拼,又保障利益的情況下,提出由劉秀迎娶其外甥女郭聖通,最終在冀州士紳的見證下,舉行盛大的婚禮。

郭聖通家教很嚴格,十八歲的郭聖通,溫柔美麗聰慧懂事,雖然是政治聯姻,《後漢書》僅以“有寵”兩字一筆帶過,但次年(公元25年)生東海恭王劉彊,可見劉秀還是對郭聖通有情。

郭聖通真的是劉秀的福星,劉秀得到劉揚的兵力相助,與上谷太守耿況、漁陽太守彭寵,及更始帝派來的尚書令謝躬,諸軍合力攻破邯鄲,使劉秀在河北聲威日隆!

東漢光武帝劉秀的嫡妻皇后郭聖通,終究成為政治聯姻的犧牲品

新莽末年割據勢力圖

東漢王朝走向穩定的標誌,漢光武帝劉秀廢黜郭聖通皇后之位

更始帝冊封劉秀為蕭王,任命的謝躬為幽州牧統御其兵,明升暗降之策劉秀當然不願服從,因此更始二年(公元24年)劉秀誘騙謝躬與尤來軍作戰,偷襲其治所鄴城,將謝躬弒殺收編其眾,隨後劉秀擊敗銅馬軍與尤來軍,收編精銳,史稱“跨州據土,帶甲百萬”。

公元25年六月,赤眉軍領袖樊崇等,擁立漢朝宗室劉盆子為皇帝,史稱劉盆子為建世皇帝,與更始帝劉玄在關中相互攻伐,劉秀等待中原守備空虛的時機來臨,卻尚缺一個爭奪天下的名頭。

馮異等諸將也不願再臣服於更始帝劉玄麾下,眾將擁戴劉秀於河北鄗城千秋亭即皇帝位,整軍頓武犒賞功臣後,揮兵南下攻打東都洛陽,奮戰四個多月,勸降駐守洛陽的大司馬朱鮪。

朱鮪是殺害劉秀長兄劉縯的元兇,但劉秀信守承諾,拜朱鮪為平狄將軍,封扶溝侯安享富貴,這樣的舉措,減少了敵將抵抗到底的決心,加快了劉秀統一的進程。

《資治通鑑·光武帝紀》帝曰:“舉大事者不忌小怨。鮪今若降,官爵可保,況誅罰乎!河水在此,吾不食言!”彭復往告鮪,鮪從城上下索曰:“必信,可乘此上。”彭趣索欲上,鮪見其誠,即許降。

公元25年十月,劉秀定都洛陽,立刻派傅俊前往南陽,接來姐姐湖陽公主劉黃,妹妹寧平公主劉伯姬,及陰麗華與其族人,很多人誤解劉秀,是迫不及待與家人分享富貴,事實證明這是群雄環伺下,避免親屬成為敵對勢力的人質的保護手段。

劉秀雖然稱帝,但名義上更始帝劉玄是天下共主;建世政權劉盆子有赤眉軍擁護勢力雄厚;永漢政權劉永根深蒂固,有青州張步及東海董憲的擁護;然後還有割據隴西的隗囂及益州的公孫述;劉秀建立的漢王朝,至少在民眾認知中,與這些割據勢力沒有區別。

東漢光武帝劉秀的嫡妻皇后郭聖通,終究成為政治聯姻的犧牲品

東漢都城洛陽

劉秀深知“高築牆,緩稱王”的道理,逐鹿中原勝負未分,稱帝是激勵將士,奮勇開疆拓土,搏得開國功勳的殊榮,劉秀既無精力,也不願將過多的資財,耗費在冊封皇后之事。

建武元年(公元25年)十一月,更始帝劉玄向赤眉軍投降卻慘遭殺害,劉秀命鄧禹和馮異入關中剿滅赤眉軍;建武二年正月,光武帝劉秀命耿純以謀反名義,誅殺真定王劉楊和其弟劉讓,確保冀州的軍政穩定;建武二年四月,大將軍蓋延統軍攻打永漢皇帝劉永,攻克睢陽城解除洛陽的威脅。

劉秀軍連續取得輝煌的戰績,穩固在中原的統治,冊封皇后重新提上議程,大多數人覺得是陰麗華謙讓皇后寶座,但事實上東漢初年的皇后寶座,只能由郭聖通擔任:

  1. 政治博弈,東漢初年劉秀麾下半數冀州兵將,即便真定王劉揚被處決,其影響力尚在,郭聖通家族雖落敗,難以維護冀州世族利益,冀州世族更不願皇后之位,落入南陽陰氏家族,遂全力支持郭聖通。
  2. 封建禮教,郭聖通是劉秀“世所公知”明媒正娶的妻子,陰麗華與劉秀在劉縯喪葬期完婚不符合禮法,不能越過嫡妻母儀天下;且冊立皇后的公元26年,郭聖通已誕下兩位皇嗣,古代崇尚“母以子貴”。
  3. 情感陪伴,劉秀經歷喪兄之痛,遠離故土的離別之苦,在河北又遭遇挫敗,是郭聖通的出現,給了劉秀家的溫暖,同時幫助他達成事業,長子劉疆聰慧,子嗣承歡膝下的溫情,彌補劉秀9歲喪父的痛楚。

劉秀“仕宦當作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他實現了人生的理想,又額外得到郭聖通的深情,但劉秀更肩負漢室復興的希望,從建武十五年開始打擊豪強,經過兩年時間的分化瓦解,豪族反抗已經逐漸失去威脅。

《東觀漢記·世祖光武皇帝》載:(建武)十七年,上以日食避正殿,讀圖讖多,御坐廡下淺露,中風發疾,苦眩甚。

劉秀的病症起於日食,在四月彗星出現後便已痊癒,所謂帝王‘上乘天命,下順民意’,只是欺騙世人的手段,劉秀的目的就是立陰麗華為皇后。

天象恰到好處的推波助瀾,撫慰陰麗華喪子之痛,但以直諫著稱的郅惲,便提醒光武帝劉秀,廢后會引起天下議論。

東漢光武帝劉秀的嫡妻皇后郭聖通,終究成為政治聯姻的犧牲品

郭聖通(影視劇照)

郭聖通用自己的幸福,幫助丈夫成就帝業,為家族贏得富貴榮華

郭聖通管理後宮,劉秀子嗣除臨淮懷公劉衡,皆成年就封為藩王,遠非“不能撫循它子”;

郭聖通在劉秀平定天下的過程中,並未有參與朝政決策的記載,卻被稱為“有呂霍之風”;

郭聖通所生嫡長子劉疆,在廢后之時已經十七歲,德行操守獲得群臣認可,已非“幼孤”。

都能看出,郭聖通並非惡毒之人,十八歲嫁為人婦,遠離家鄉與親人,洛陽深宮卻漸失寵愛,郭聖通想要挽回夫君,卻被視作失德,為了家族她卻連辯解的機會都沒有。

郭聖通以嫡妻身份成為皇后,符合東漢初年時代背景;政治聯姻幫助劉秀鼎定河北,進而揮軍奪取天下;她承擔打擊豪情引彗星降世的指責,使劉秀能夠強化皇權專制。

郭聖通雖是嫡妻,也對劉秀事業助力良多,卻沒能得到劉秀的愛,即便付出得再多,註定也只是政治聯姻的犧牲品。


參考資料:《後漢書》《資治通鑑》《東觀漢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