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武一宗滅佛和道教有什麼關係

中國歷史上其實有四次大規模的滅佛運動,當時的皇帝分別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李炎和後周世宗柴榮,被稱為“三武一宗”。

三武一宗滅佛,主要有三個原因,根本原因是佛教與封建統治發生衝突矛盾,間接原因則是道教和儒家的抵制。

三武一宗滅佛和道教有什麼關係

第一,當時佛教急劇發展,甚至過濫、失控,僧尼數量玉石俱增,寺院經濟膨脹,直接影響了國家的兵源、役源和財源,一些君主因此忍無可忍,對佛教採取措施。

原始佛教本是不聚財物,乞食為生。但是在發展中佛教卻變成了一個十分富有的宗教,佛教寺院大理積聚財富,佔有土地,窮極奢華。南北朝時期有一本著作叫《洛陽伽藍記》,記載了北魏時期洛陽各寺院的奢靡華麗,古人說:“不讀《華嚴經》,不知佛富貴;不讀《伽藍記》,不知佛浪費。”

寺院佔有大量土地和財富,卻並不納稅,大大減少了國家的財政收入。而且佛教僧侶不用服徭役,因此很多青壯年為避徭役,出家為僧為尼,這也在危害著政權的統治基礎。

中國有句古話叫“飽暖思淫慾”,當時的僧侶們在佔有大量財富的情況下,自然會做很多違反佛教戒律與法律的事情。比如北魏太武帝在平內亂時,發現長安一些寺院藏有武器、釀酒器具,甚至私匿婦女,懷疑他們與內亂有關,於是下詔禁止佛教。

三武一宗滅佛和道教有什麼關係

第二,佛教在中國發展壯大,必然和中國本土宗教——道教產生競爭。所謂同行間的仇恨是赤裸裸的,幾次滅佛運動背後都有道教的身影。

佛教和道教是一對歡喜冤家,他們相互影響,又相互攻擊。道教說,我們的老子西出函谷關,去了天竺,教化佛陀,才有了佛教,所以佛教是道教的徒弟。佛教說,釋迦牟尼的弟子摩訶迦葉來到東土,投生為老子,所以道教得管佛教叫師父。

佛教和道教明爭暗鬥不斷,三武全都信道。比如太武帝以嵩山道士寇謙之為國師,唐武宗崇信道士趙歸貞、劉玄靜等。三武滅佛,背後都有道教的支持。

第三,佛教的教義與中國的儒家傳統思想發生激烈衝突與對立,儒家一向有排佛的立場,很多有識之士強烈地反對佛教。

佛教僧侶要剃髮。儒家一向認為,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可輕易毀傷。在當時,只有蠻夷才剃髮。比如先秦時代說吳越人“斷髮文身”,認為他們是蠻夷,而非華夏。

三武一宗滅佛和道教有什麼關係

僧侶出家後不侍奉父母,不能結婚生子。儒家認為,侍奉父母,是每個人的義務。不侍奉父母,就是不孝,這是儒家無法容忍的。儒家還認為,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如果不結婚生子,會導致祖先無人祭祀,無法享受香火,儒家認為這是最不孝的行為了。

僧侶不禮敬皇帝。佛教認為,僧侶是化外之人,不受皇帝管轄,只應該禮拜佛祖,不應該禮拜人間的皇帝。比如名僧慧遠曾經寫了一篇《沙門不敬王者論》,闡述僧人不應該禮敬皇帝的道理。而儒家講究君臣之道,顯然無法容忍佛教的這種行為。

因此,很多儒家人士都反對佛教,最有名的是韓愈,他主張要讓僧尼全部還俗。因此三武一宗滅佛,能夠在儒家學說中找到依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