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肺炎死亡病例过千,尚无一例病理解剖,大家怎么看?

車德莉


新冠肺炎传染病解剖我认为可能太复杂,第一死者家属认可签字,第二需要政府的批文,第三传染病尸体解剖和处理的风险,第四具备科研专家团队,第五实验室是否具备这种科研,第六像这种病毒传染病我感觉没有解剖科研价值。只要能找到病毒感染病源然后在研发出病毒疫苗就OK了。


草原老王


新冠肺炎患者的病例进行尸体解剖,这的确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不过据权威媒体报道,2月16日凌晨3时许,全国第1例新冠肺炎逝世患者遗体解剖工作在武汉金银潭医院完成,并成功拿到新冠肺炎病理。下午18点45分,全国第2例新冠肺炎逝世患者的遗体解剖工作也在金银潭医院顺利完成,这两具解剖病理材料目前已送检。

很多人都有疑问,为什么要做病理解剖?下面用2003年那一场非典的事情给大家解释一下:2003年从广州爆发的非典型肺炎,又名SARS,在这场疾病刚开始的时候,一直认为病原微生物是衣原体(简单理解就是一种没有细胞膜的致病微生物)。直到第一军医大学病理学家丁彦青教授对SARS死者尸体进行了病理解剖之后,才得到这是一种非典型性病毒的结论,后期认识到是一种以前未曾认识的冠状病毒。那么,看到这里,大家说尸体解剖重要不重要?

应该说这两具患者尸体的病理解剖可能会加深医学界对于新冠肺炎这种疾病更深的认识。众所周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被感染患者80%的都是轻症患者,但剩下的10%~20%的患者都是中重症患者,而且这些中重症患者治疗起来十分棘手。在现代医学为主流医学的今天,医学领域的从业者也一直在思考,怎样才能更好地了解这种疾病,如何更好的制定治疗方案。应该说,我们会随着这两具病例尸体的解剖,对于这种新型疾病有更多的认识。


张之瀛大夫


在医疗上对普通患者进行尸检要经过各种程序,何况要对新冠肺炎患者进行尸体解剖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尽管进行病理解剖更有助于我们研究新冠肺炎,但是仍存在一些棘手的问题,个人总结如下:


1、首先尸体解剖能进行的第一步,就是法律上必须有直系亲属的签字同意。如果没有直系亲属的同意,任何机构和个人都不能对尸体进行处理,违规处理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在中国自古就有一句话“死要留全尸”,出于对尸体都的尊重,没有特殊情况,极少有人同意进行尸体解剖。


2、进行尸体解剖的人员要有资质,也不是任何一位从事医疗行业的人能胜任。能够进行尸检的地方也都是政府部门规定的,不是任何一家研究院、医疗场所可以进行。


3、新冠肺炎患者是具有传染性,对具有传染性的尸体进行解剖更是难上加难,要考虑很多问题:

①.目前国内能达到传染病解剖的只有北京地坛医院,武汉等地方解剖室还没有达到这个标准;

②.工作人员的防护措施要比普通医护人员更为严格。为防止病毒扩散,每一步都要极为严谨,至少要保证参与解剖的人员不会被感染。

③.解剖后尸体的处理可能是这几个环节中相对比较容易办到的,但是也不要忽视。

④.最后一点就是,一定要有政府的正式批复,医院的正式文件,这样才会大胆的进行解剖。

不过据报道,全国第1例、第2例新冠肺炎逝世患者的遗体解剖工作在武汉金银潭医院完成,并成功拿到新冠肺炎病理。十天左右可以取得病理报告,这对于研究新冠肺炎的致病性、致死性病理,给未来临床治疗危重症患者提供依据。


以上为我个人观点,若有补充,可以相互交流。


神经外科张大夫


纪然新型病例死亡过千,还无一例解剖,本人虽不是内行专家,但站在老百姓角度来看这事,是应该进行尸体解剖,病理分析。当然也许专家有顾虑怕打开尸体病毒扩散,也有可能专家觉得病人死的很明显,了解到就是新型病毒造成的,不需要解剖,解剖应是查不出病情的原因下才解剖。所以在这方面还是专家有权威,老百姓毕境不了解内情,就不要瞎胡乱猜凝啦。



蓝天白云168


看到报道了,有捐献遗体的已经解剖了,经过解剖发现多数死亡病例的肺部被痰和粘液堵满了,造成呼吸障碍致死。医疗团队经过讨论确定是因为呼吸机的作用把痰推入了肺里堵塞了肺部呼吸通道,专家组改用中药祛痰和吸痰机结合的治疗方案,现在的死亡率降低了50%。由20日的110多例降到21日的50多例。这个成果是捐献者的付出和医疗团队努力的结果。也显示了中医中药的作用。


66陆游


截止今天,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全国死亡1524人,日本死亡一人,菲律宾死亡一人,为什么没有一例解剖的呢?要从以下几方面去分析原因:

一是死亡解剖需要征得家属的同意,要有家属签字并在场。大部分家属不会同意对尸体进行解剖。还有一部分,死者家属由于发病治疗或者隔离等原因,无法到解剖现场。

二是死亡的患者传染性很强,没有十分可靠的措施,保证在整个解剖过程中病毒不传染他人。

三是通过CT扫描、核磁共振等医疗设备可以很直观的对人体特别是肺部病毒侵犯的程度全面了解。通过对患者血液分析,已全面了解新型冠状病毒,不需要立即通过解剖的方法研究病毒。

无论怎么样?作为医学研究也好,科学实验也好,活体检验和尸体解剖是缺一不可的,相信会有尸体解剖的奉献者。患者本人同意解剖,并有遗嘱,也是可以进行解剖的。

据可靠消息2月16日凌晨3时许,全国第1例新冠肺炎逝世患者的遗体解剖工作在武汉金银潭医院完成,并成功拿到新冠肺炎病理。18点45分,全国第2例新冠肺炎逝世患者的遗体解剖工作也在金银潭医院顺利完成,这两具解剖病理目前已被送检。由解剖获得的新冠肺炎病理,对于探索新冠肺炎患者临床的病理改变,疾病机制等有重大帮助,从根本上寻找新冠肺炎的致病性,致死性,给未来临床治疗危重症患者提供依据。


奶爸K


第一例新冠肺炎遗体解剖:尊敬、谨慎、难受

2月16日凌晨一点左右,具有法医界“福尔摩斯”之称的刘良团队三人进入解剖间。

不同往日,这是新冠肺炎逝者的第一例病理解剖。

解剖之前有一个“特殊”的仪式,所有人在解剖手术台前,深深地对着捐赠人遗体鞠躬,满怀着对他们的感激,“鞠躬时间特别长。我们对这位逝者是非常非常地尊敬,发自内心非常感谢这些人,他们是大爱,”刘良说道。

如果放在平时,一例解剖手术,刘良大概需要一个小时左右。但这一例对新冠肺炎逝者的解剖,却持续了将近三个小时——几乎是平时的三倍。

图为刘良(左)身着防护服 图源:环球时报

第一次面对新冠肺炎患者的遗体,他们需要更加小心和谨慎地对待,跟临床医生一样,做好各种防护,“当然我们的防护级别要高。我们戴三层手套,两层口罩,帽子戴两层或者三层,然后护目镜加上防护屏。服装的规格也很高,密封性特别好,不透风不透气。这样就能把全身暴露的位置全部给封闭掉。”

这样的谨慎小心,也有一些难受的代价,由于密封性太好,人在衣服里面会缺氧,“到后面缝一针就大喘气,腰也不舒服。穿上那个服装,就跟宇航员一样,闷在里面汗不停地往下掉,会有脱水的情况。下半夜,也有饥饿的状态。”

到凌晨三点五十分,刘良团队才结束了这场解剖。

尸检很难,但是对于这场疫情意义重大

尸检不容易,而想要尸检本身也不是一件易事,有许多困难摆在面前。

早在1月22日,刘良就呼吁对新冠肺炎逝者进行病理解剖,并联合团队向相关部门递交紧急报告,强调病理解剖的重要性。

但是无奈的是,场地保证不了——解剖场地必须是要负压的,但我们国家暂时只有负压的实验室,没有负压的解剖室。在伦理方面,需要征求死者家属的同意,得面对面去沟通,这里又包括了时间、空间上的问题,所以难度很大。

2月15日下午刘良接到通知,有家属同意捐献亲人的遗体做病理解剖,武汉金银潭医院同意将一间小手术室改造为解剖间。 图源:央视新闻

所以在真正实施尸检之前,刘良都一直很着急,“因为不断有人死去,然后都很茫然。如果早一天知道他的病变,对临床治疗是非常有价值的。”

就像刘良说的,这次的尸检结果尤其重要。

2003年SARS爆发时,遗体解剖在控制流行病蔓延过程中的重要性就已经体现。钟南山院士表示,那时也是通过尸体解剖了解除了肺部之外,全身脏器受损的影响情况。

刘良医生说,尸检的目的就是要弄清楚,这个病毒伤害了病人的什么地方。第一,可以探讨它的传播途径。第二,要针对这个地方,研究用药。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弄明白这个“狡猾”的病毒是通过什么机制让肺受到损伤的,也是人类要对付它的一关,“如果找准的话,就可以针对性地采取保护性措施。没有尸体解剖的话,基本上就搞不清楚对手,也搞不清楚它打击你的方向,整个是茫然的。”

连钟南山院士都在一同等待,24日早上,钟南山院士给刘良打过电话,他说,前线的医生就等这个结果了,否则不知道治疗到底怎么办,治疗效果怎么评估。

刘良的着急即使在尸检后也没有停下来过,“赶快抓紧时间,到今天(24日),其实已经开始有初步结果了。初步结果我们内部在讨论,形成一个共识,近几天就会发出来。发出来以后,会尽快给一线医生。”

目前由解剖获得的新冠肺炎病理已送检,有望寻找到新冠肺炎的致病性、致死性病理,给未来临床治疗危重症患者提供依据。

刘良团队已经发现的是,患者气道黏液没溶解,给氧会起反作用,“目前来看,新冠肺炎的病变肯定不只是损害了肺,还包括免疫系统,以及身体其他器官。”期待近期公布更多结果。


前方是梦想


你说的不是实际情况。

有位院士带学生每天解剖两例新冠尸体,发现该病除肺以外,对人体的肝、肾、心、脾等重要器官都有严重损害。

所以,国家反复修订治疗指导,现已颁布到第六版了。

对新冠病尸解剖的研究肯定不会停止,只是不予公开公布而已。但是,从报道的一些细节中是可以寻找到蛛丝马迹的。



尘垚4


我虽不懂医学,但深知新冠病毒的危险与“狡猾”,其潜伏期长,且隐晦莫测,无遗给冲在一线近距离与病患治疗的医护人员,带来了始料未及的至命危险,至此全国三千多名奋不顾身的勇士,因公殉职,人们将永远记住为民健康而牺牲的逆行者,伟大的白衣战士,但他(她)们手里没有枪,只是我们生活中平凡的父母及儿女,却化身为冲锋陷阵的英雄,让人动容.泪目.感动和感慨[流泪][流泪],正是这群白衣战士顽强拼搏的守护,我们才安逸无恙,团菜生活…

千言万语化为最高的敬意,致敬,英雄![祈祷][祈祷][祈祷]

我觉得这个病毒传染性很大,易感染,怎么能病理解剖?那感染的风险无可估量,据我知晓,很多医护人员是为病人“插管”而切割气管的开放而感染病毒的,所以这种病理是不适宜病理解剖的,也不知此观点对不对?





不凡64780627


新型肺炎死亡过千,尚无一例病理解剖,那是因为没有捐献身体的病人,觉得奇怪吧?其实想想,也不觉得奇怪的!传染病那么严重,弄不好一切都会拜拜了。大家都在忙于抗病毒,谁还有心思想解剖尸体或是捐献遗体或者寻找捐献遗体的自愿者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