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訪威海乳山,看李大叔種出來的新鮮大姜

姜作為我們日常烹飪的主要原料之一,已經融入了我國的飲食文化中,同時合理吃薑,也作為食療被人們所接受。

姜主要盛產於我國中部、東南部至西南部,近幾年山東安丘、昌邑、萊蕪、平度大澤山出產的大姜尤為知名。前幾日,我同朋友一起走訪了威海乳山,乳山種姜的歷史非常久遠,但直到上世紀90年代才開始大面積種植,並且作為當地的主要經濟作物。

種姜的流程對於李大叔這樣的姜農來說已經深入骨髓,辛苦是自然的,但是週而復始反而不覺有多辛苦。正值生薑收穫季,村裡的李大叔給我們聊了聊大姜的種植技術。


走訪威海乳山,看李大叔種出來的新鮮大姜

李大叔家的姜地


走訪威海乳山,看李大叔種出來的新鮮大姜

熱情好客的李大叔,在豐收的姜地裡勞作


第一步:選種催芽

姜是一種無性生殖的農作物,一般都是在前一年,姜農會擇優留種,次年播種前進行催芽,培育壯芽是大姜盛產的第一步也是關鍵的一步。生薑發芽最適宜的溫度應該保持在22-25℃之間,超過28℃發芽迅速,但芽瘦弱,低於20℃,芽雖粗壯,但發芽時間長,影響播種,姜農需要每天測量其發芽溫度並且觀察其長勢,待到姜芽生長至0.5釐米-1釐米時,即可按姜芽大小分級、分批播種。

第二步:姜種再加工

在播種前,姜農需要把姜塊掰成80g左右的小姜種,每塊保留1個幼芽,保證每塊姜種都健康,基部發黑變色的姜種應該廢棄。

第三步:姜地水分

因為在姜種出苗前不澆水,所以在種姜前,需要給土壤交足水,保證其出苗的能力。

第四步:播姜種

播姜種有平播法和豎播法兩種,平播時,將種塊水平放在溝內,使幼芽方向保持一致;豎播時,種芽一律向上播種,然後用細土蓋在姜芽及姜種上,大概4釐米-5釐米厚,這個厚度有益於保證姜種生長需要的溫度及出苗率,現在用種量基本在400-500kg/畝,每畝保苗5500株左右。

第五步:姜地管理

姜地管理不外乎中耕除草、澆水和追肥。李大叔講到在出苗後結合澆水,並及時清除雜草,雖然近幾年不少除草劑很方便,但是大叔還是用傳統的方式除草,一般就是用地膜覆蓋後再蓋一層薄土,或者直接人工拔草。

姜在生長過程中合理澆水十分重要,具體澆水李大叔講了很多,我們雖然很認真的在聽,但是門道太多了,沒用完全記下來。

想讓姜長勢肥大,施肥不可少,除施足基肥外,應多次追肥,一般有三個時期的肥,分別為“壯苗肥”、“轉折肥”和“補充肥”。

培土也是姜地管理重要的一步,因為姜在土壤裡生長,要求黑暗、潮溼,需要進行培土,一般於立秋後結合拔草和施肥,培土2-3次,逐漸將播種溝變成壟,防止根莖露出地表。

以上步驟做好了,再加上天時地利,姜就可以豐收了。


走訪威海乳山,看李大叔種出來的新鮮大姜

被公認是全村最好的姜


走訪威海乳山,看李大叔種出來的新鮮大姜

好姜就是這個樣子

走訪威海乳山,看李大叔種出來的新鮮大姜

正值生薑豐收季,看著李大叔滿臉笑容,我們的心也融化了

最後,致敬每一位辛苦勞作的農民,祝每一年都是豐收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