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助力银行争夺长尾人群

很多人都听说过“二八定律”——20%的人拥有社会80%的财富,20%的产品占据了80%的市场份额……100多年前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发现的这个定律,如今已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及企业管理中。大家在银行营业大厅也能看到这个定律的运用:为什么VIP窗口和普通窗口数量差不多?因为只占总客户量20%的VIP客户能为银行更有效率地创造利润,银行要保证VIP客户获得最好的服务。


不过,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二八定律”中那80%的长尾人群也越来越受到重视。那些早就开始重视这个人群的公司,如谷歌、亚马逊、百度、阿里、腾讯、京东等,虽然创始时的业务与金融并无关联,但如今都以金融为安身立命的重要支柱。它们尚且如此,以金融为主业的银行等金融机构,如何才能在这一波争夺长尾消费者的战斗中赢得优势呢?


简而言之,就是要打破以往的“二八定律”,服务好以前没有得到充分重视的普通客户。


早在2017年4月,马云在某次演讲时就曾表示,新金融最大的变革是要由原来的“二八”变成“八二”;未来的世界,一定是“八二”,一定要服务好80%昨天没有被金融机构服务的人群。未来的金融必须是普惠的,未来的金融必须是每个人有公平的机会。


但我们也看到,虽然这80%的人群有着很强的消费金融服务需求,但由于信息不对称,征信体系不能将这80%人群的信息进行完全覆盖,银行对这部分人群的抗风险能力、还款能力等信息难以精准把握。如何发掘出有还款能力的消费人群,过滤掉没有还款能力的人群,成为未来关乎银行竞争能力之所在。


在睿智科技董事长陈建看来,如果能精准地回答每一个人借债后的还款能力,金融机构就可以决定是否给他们发放贷款,按照什么样的利率水平发放多少贷款,以及具体提供什么样的金融产品,金融的需求和供给就可以实现完美的平衡。要做到这些,银行等金融机构必须借助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手段,结合用户的金融行为、社交行为、信用等数据,作出精准评价和量化处理。


如今,以BATJ为代表的金融科技巨头,借助自己的搜索、社交或电商平台等各类场景和渠道,在海量数据的基础上运用金融科技,各自取得了令人艳羡的成绩。但不是所有金融机构都有BATJ的体量,除了专注于自身业务,与优质的第三方金融科技公司通力合作,成为它们未来致胜的不二法门。睿智科技的拳头产品大数据评分产品已经为包括中国大中型银行、区域性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在内的诸多金融机构提供了多种解决方案,能够对中国形形色色的消费者进行精准的信用评价,受到了客户的广泛好评。


投资、出口、消费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如今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已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驾马车。消费升级过程中,最关键的是消费金融支撑。睿智科技借助于核心的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可为中国众多无征信、短征信、薄征信的潜在消费者人群进行精准的消费风险评价,令他们有机会获得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授信,使得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能够被精准投放,从而以最大的广度和深度去促进金融普惠的实现。


“消费金融支撑是未来5~10年国民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睿智科技董事长陈建表示,“消费金融的健康发展能让金融更好地服务于普通民众,促进普惠金融的实现,从而切切实实地服务于实体经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