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蔬菜、瓜果,一样都不能少——山东为农服务一线纪实

中国气象报通讯员 陈旻昊 王萌萌 张春雨 李阳

近日,山东人的“搬家式”支援走红网络。寿光蔬菜、金乡大蒜、沂源苹果……一车车农产品流水般发往湖北,保障着荆楚人民的“菜篮子”。尽管“超大力度”援鄂,山东人的饭桌上依然琳琅满目,粮食、蔬菜、瓜果一样不少。

山东作为农业大省,疫情防控和春季农业生产两手抓、两手硬,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

巧烩产品“流水席”

3月5日,德州市齐河县,一架架无人机在麦田上空飞舞,将药雾均匀地喷洒在麦陇上。

“效率高,一小时能喷几十亩,洒得也均匀。”说起飞防的优点,齐力新农业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纪乐光如数家珍,“疫情时期,用无人机还能减少人员接触。”

飞防对风力、风速等气象条件要求较高,北方春天又常有大风,挑选作业日期可谓不折不扣的“精细活儿”,但纪乐光自有“金刚钻”。一进公司,他便熟练地摆弄起大屏幕上德州市气象局自主研发的粮食安全智慧气象平台,“上面不但能查近期天气,还有长势监测、墒情监测,功能很多,想要什么调什么。不管喷药还是灌溉,它都能当参谋。”

靠这个不会说话的“诸葛亮”,纪乐光顺利组织完成了30多万亩小麦的飞防作业。

“种地要顺应农时,要常去田里转。”这是平原县坊子乡的蔬菜大棚管理员宋传生的“种植经”。他说,从前为准确掌握蔬菜的生长情况,一天要跑大棚很多次。但这阵子轻易不让出门,农民看不见庄稼长成什么样,还怎么种地?宋传生并不犯愁:“粮食安全智慧气象平台里接入了作物监控,在家就能看到大棚里的情况。”说着他掏出手机,简单几步操作后,一架架青翠欲滴的黄瓜出现在屏幕里,“这棚黄瓜马上就能摘了,误不了时候。”

不误农时,这四个朴素的字,实现起来并不容易。“各类观测数据和智能网格预报产品像是食材,平台的作用就是把这些数据‘食材’加工成‘自助式流水席’。农民需要什么,就取什么。只要平台在手,每个人都是农气专家。”平台研发组组长杨学斌说。

畅通信息“联络桥”

在纪乐光忙于组织飞防时,滨州市无棣县大齐村的气象信息员齐玉国再次戴上口罩来到大棚里查看杏树的生长情况。看着长势喜人的杏树,他不禁想起了十几天前的那场雨雪天气。

2月中旬,正值早棚花期,往年县气象局都会组织农气人员现场服务,但今年遇上疫情,这项常规动作便暂时取消了。

“说实话,开始心里没什么底,专家不来现场看,能给出靠谱的建议吗?”齐玉国不是没有过担心,但很快,毫不打折的气象服务便消除了他的疑虑。降雪过程前一周,他收到“无棣气象信息员”钉钉群里的预报和专业建议,立即在微信群里通知果农们早做准备。

降雪前两天,齐玉国放心不下,戴着口罩来到大棚。果农齐万平让他宽心,抬手一指不远处电子屏幕上滚动的天气信息,“这都播放好几天了,村口喇叭里天天喊,微信、短信也都收到了提醒。大棚已经加固,保暖措施也没问题,就等雪来。”

“报得太准了!”2月15日降雪结束后,赞不绝口的果农们纷纷把自家大棚里的杏树长势发到微信群里。这些图片、视频由齐玉国汇总给气象局的农气人员,请他们结合自动站和土壤水分站等传来的数据给予“远程诊断”。“结合现场情况来看,未来杏树开花授粉不会受什么影响。”收到回复,齐玉国的一颗心彻底放回了肚子里。

“我既是气象信息员,也是种植户。”淄博市临淄区常家村的王令兰习惯于这样自我介绍,“我家大棚里种着辣椒、菜椒、西葫芦,对种植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门儿清。”利用这个优势,她将自己家作为“试点”,及时与气象局的农气专家沟通,再将好的做法和建议向全村农户推广普及。因为防备及时,常家村的菜农与大齐村的果农一样,都不曾因2月14日这次雨雪天气受灾。

如今,山东省已经实现气象信息员“全覆盖”。他们活跃在气象部门和农户之间,架起一座座信息联络之桥,让气象服务之根在齐鲁大地扎得更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