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寫作業時的“欺軟怕硬”是種病

上了初中以後,孩子要寫8門課的作業。的確學習負擔加重了,作業量是相當大的。學習比較好的學生基本上能完成任務。學習比較差的學生很難完成任務。

於是,很難完成任務的學生,開始了一個選擇。打算放棄一些科目的作業,只做部分科目的作業。選擇的標準之一,就是老師兇不兇,學生害怕不害怕老師。

如果這個老師要求很嚴厲很嚴格,兇得很,叫人害怕,那要想方設法把這個科目的老師佈置的作業完成了。

如果這個老師比較溫和,脾氣不壞,不是很嚴厲的,也不是很兇的,讓學生不太害怕,那學生就會選擇放棄這個老師佈置的作業,部分放棄或者全部放棄。

於是,就出現了一個很奇怪又很正常的現象。有一些學習比較差的學生,精力不夠的學生,無法完成全部作業的學生,還有那些調皮搗蛋的學生,他們就會放棄脾氣好的老師的作業,甚至不去聽課,不去思考,不去寫作業,……脾氣好的老師教的這一門課,往往成績就比較糟糕了。

這個現象在好多學校都存在。在小學階段,初中階段表現的特別明顯。因為小學階段初中階段的孩子中,不太明白大道理的比較多,沒有使命感的比較多,不懂事兒的比較多,相當一部分孩子是靠著感覺來學習的。所以恐懼的力量起了很大的作用。有些孩子是因為恐懼才學習的。這些孩子對於他們不恐懼的東西當然不在乎了。這些孩子不害怕某些老師,當然不願意做某些老師佈置的作業了。

如果一個孩子在選擇寫不寫作業的標準上,採取的是欺軟怕硬,那這個孩子的人格還不健全,好習慣還沒有形成,而且還有一種毛病產生了。這個毛病就是所謂的勢利眼。這個毛病就是不講道理的僅僅依靠低層次感覺選擇。這一種選擇在普通動物身上表現得最清楚。對於一條狗來說,要麼你把狗打跑了,要麼狗不怕你把你攆跑了。二者必居其一。好多時候總不能夠和平相處,總不能夠根據是非標準去做一個正確的選擇。在做作業的時候,孩子的表現如果類似於狗的表現,那說明孩子的確是有問題的。

不知道家長們意識到這個問題沒有?不知道老師們關注這個問題沒有?如果孩子一直這樣做,那孩子就沒有認識到這個問題,也沒有發現自己的錯誤,孩子某些壞的習慣已經形成了。

孩子如果根據是非標準去選擇寫作業的話,那就應該一視同仁,那就應該全面發展,那就應該儘量把每一門課都學好,把每一科的作業都寫了。真正這樣做的孩子,已經是有使命感的孩子了,已經是能夠分清是非黑白的孩子了,是有抱負和志向的孩子了,是成長得比較快的孩子了。他們好多表現也比較優秀,絕大部分以後也能夠成人成才。

孩子在學習過程中,在應對作業的過程中,如果習慣於欺軟怕硬,對作業不是一視同仁,要趕快想方設法去矯正的。

孩子寫作業時的“欺軟怕硬”是種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