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路上,我的青春我做主

他是一個善良可愛的夥伴,敦實的身材給人以強壯的姿態,卻為了貧困戶的利益“斤斤計較”,爭得面紅耳赤,因為他柔軟的內心,貧困戶更願意打開心扉地與他交流,走訪時貧困戶常常主動拿出家中的水果、雞蛋硬塞給他,他會選擇默默留下錢,不讓貧困戶們的好心白費。在兄弟村遇到困難時選擇義無反顧去幫忙,主動承擔一些額外的工作,而這種義無反顧,卻又顯得順其自然。因為他說,“扶貧專幹是一個集體,任何一個人都不能掉隊;因為扶貧專幹是青春力量,任何一個人都不能退縮。”他就是青山村的90後扶貧專幹胡俊,他在平凡的崗位上踏踏實實、兢兢業業,一心一意為群眾謀福利,甘當貧困群眾排憂解難的知心人。

一、從點滴小事做起,當脫貧路上的“服務員”

任強英戶是2014年識別的低保貧困戶,家中共同生活四人,其父任天信胃癌晚期,當年下半年轉為中風,癱瘓在床,常年住院治療,家庭經濟收入低,屬於典型的因病致貧的貧困戶,胡俊在日常走訪中積極詢問貧困戶的想法與身體情況,村支兩委會會議上提議讓其妻子曾秀負責村部分地段的環境衛生工作,增加其家庭收入,並積極席助其父辦理“351”醫保項目的報銷工作,體貼細心的管家式扶貧服務讓任強英一家對胡俊充滿了感激。“有問題找小胡一定能解決。”任強英激動的說著。

另一位曹長宏,患有精神重度殘疾,長年酗酒,家庭收入低,兩個女兒常年在外務工。胡俊在走訪過程中瞭解到曹長宏的想法和困難,為其安排輔助性崗位,增加收入,並鼓勵他重試對生活的信心,該戶於2018年順利脫貧。而就在疫情防控期間,曹長宏積極主動要求愛心捐款,助力村級疫情防控工作。

二、從認真努力做起,當脫貧路上的“戰鬥員”

村委會大廳的燈經常亮到凌晨2點左右,扶貧工作任務重、節奏快、細節多,要求扶貧資料細、全、精準、高效。對工作認真負責,對扶貧高效精準,已經成為了胡俊的座右銘。青山村的貧困戶數量是全鎮前幾位的,共有64戶175人,為了把工作做的精準,白天的時間裡胡俊把時間花在走訪貧困戶上,整理資料的事無暇顧及,夜晚加班是家常便飯,經常深夜到家。胡俊總說,“扶貧工作無小事,關係到每家每戶的切實需求,能幫助那些真正需要幫助的人,我很開心。”

他是曾因生活優越被認為吃不得苦、缺乏責任感的“90後”,他在親人眼中是“不顧家”的愛人,是孩子心中“老出差”的父親,是父母口中“瞎折騰”的孩子……但在貧困群眾的眼裡,他像親人、像父親、像兒子。原本是一個硬漢,為宣傳政策到位、為貧困戶服務到位、為打贏脫貧攻堅戰,他變成了“婆婆媽媽”,一說起話來沒完沒了,“351”“180”健康扶貧政策隨口就來,產業補助、教育補助、危房改造等政策反覆講解,把簡單的事情囉嗦化,貧困戶們都止不住地說“知道了”,通過“囉嗦”和“重複”加深貧困群眾的印象,讓貧困群眾能熟知善用扶貧政策。

2016年成為扶貧專幹以來,他總是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對待各項工作,在思想上、工作上日漸成熟,他能對貧困群眾的家庭住址、生活習慣、幫扶措施等倒背如流,“站在這個崗位上就要不辱使命,方不負青春。”奮鬥的青春最美麗,他正衝在脫貧攻堅戰場的第一線,默默的奉獻著自己的青春。(信息員:餘思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