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篇》第三章谈到了孔子的十大弟子,您最喜欢哪一位?

论语使者王蔚


孔门十哲人人品学兼优,个个德才兼备,在各自的领域有所创造,有所作为。他们都是我敬佩的先哲,而最令我尊重和看好是是端木赐:子贡。

子贡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他有着颜回一样的学问和道德品质,又有着颜回不能与之相比的各种综合能力。子贡在外交、经商、理财、从政、纵横等方面具有非凡的智慧和卓越的成就。他是不可多得的全才,孔子对他很看重,称赞子贡为“瑚链之器”。

子贡的品学兼优

子贡的学业优秀,文化修养非常丰厚。他的勤奋好学,不仅仅是专心听着老师讲课和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而是学以致用,在实践中增长自己的知识与才干。子贡以雄辩的口才和语言表达能力而闻名,说话技巧,演讲技能,都有他的独到之处。子贡每到一处都是极力地传承和弘扬孔子的思想,尽量维护老师的威望和地位,不允许任何人贬低他的老师。

子贡尊重钦佩着孔子,是孔子思想及其学说的宣传者、捍卫者、代言人。他称孔子为圣人,比孔子为日月,任何人都难以超越。当时鲁国大夫孙武说过“子贡贤于仲尼”,但是子贡竭力反对这种说法,他在老师面前非常谦虚,有着相当的内在涵养。

孔子死后,子贡悲痛万分,其他弟子守孝三年,子贡坚持守孝六年。

子贡在纵横五国期间,对吴越两国的人文历史,山水风情,了如指掌,写下了他的传世之作《越绝书》。该书以春秋末至战国初,吴越争霸的历史事实,对吴越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天文、地理、历法等都有涉及,被誉为“地方志的鼻祖”。子贡的晚年开坛讲学,仍不遗余力传承孔子的思想。他培养出很多优秀人才,如鲁国大夫服景伯就是其中之一。

子贡非凡的经商、政治、外交。

子贡出身于商人世家,从小对生意买卖很感兴趣。师从孔子之后,仍然不安本分,善于货殖,囤积投机,猜测行情,准确无误。随着生意的风生水起,尤其在曹国鲁国之间,日进斗金,以致后来富可敌国。《史记》货殖列传,以相当的篇幅对这位商业巨子予以称赞,肯定他在经济发展上所起的巨大作用。子贡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义以求利”之风,“端木遗风”就是子贡遗留下来的诚信经商的风气。被后世称之为中华儒商的鼻祖。

子贡以其非凡的政治才能,官至鲁国卫国的两国宰相。各种政务活动,得心应手。他的治国思想是重视教化的作用,反对武力,主张和平谈判,解决争端。在各种利害关系面前,他都能够左右逢源予以恰到好处的正确处理。

《史记•仲尼弟子传列》:“子贡一使,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当时的鲁国弱小,其他国家对鲁国虎视眈眈,危难之中,子贡挺身而出。他穿梭于齐、吴、越、晋四国之间,高超的演说技能和外交能力,在此次政治活动中发挥得淋漓尽致。子贡巧妙地引祸水于他国,使得四国君主对他各种利害的分析,深信不疑。各国纷纷采纳子贡的主张,改变了当时战国时期的局势。子贡不战而屈人之兵纵横五国,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反响。

《史记》对子贡的评价很高,其传记的篇幅比其他弟子都要长。在司马迁的心目中,子贡是一个不同寻常的人物,他的影响最大,是孔门弟子中无人能及的。《论语》对子贡的言行记录有很多,提到他的名字57次,而颜回只有32次。

子贡通过经商和政治业绩达到如此显赫的地位,是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卓越的外交家。从某种方面来看,他的经商与政治活动是联系在一起。各国诸侯既需要他提供的各种货物,也需要他提供的政治主张。


朱八戒CC


最欣赏颜回。

颜回,德行第一的人。

小孔子三十岁,13岁拜师。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以德行著称,家贫,好。孔子赞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颜回二十九岁头发发白,四十一岁英年早逝,孔子痛苦如丧子。

颜回大智若愚,在众多弟子最理解孔子,他评价孔子说:“仰之弥高,钻之称深。”



尚书房的空间


孔子的教学有四门学科:德行(哲学)、政事(实际事务)、言语(演讲与口才)、文学(古代文献)。德行科里,颜回是佼佼者;政事科里,子路是佼佼者。

孔子最喜欢的学生,大概就是颜回。他与颜回一对一教学时,所讲的都是别人听不懂的、关于天性与天道的事。所以子贡有些吃醋,他说:”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意思是说:孔子关于古代文献的学问,子贡听得到;孔子关于形而上的哲学,子贡就听不到了。这不一定是因为孔子偏心,而是”因材施教“吧!子贡后来的外交工作做得很好,生意也做得很大,这得益于孔子的真传。让子贡去研究哲学,他不一定坐得住;反过来,让颜回去搞外交做生意,也不一定做得好。

孔子喜欢颜回,大概是因为在学生里面,颜回是唯一的知音。他可以跟颜回探讨天性与天道的事,这些事,孔子是不会轻易跟别人谈的,因为”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在生活方面,颜回也最像自己,可以安贫乐道。孔子说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可惜颜回很年轻就去世了,《史记》中记载:颜回逝世的时候只有三十二岁。颜回逝世后,孔子很伤心,不单是因为失去了一个学生,还因为失去了一个知音,一个在天性与天道的学问上最好的继承人。孔子说:”天丧予!天丧予!这是老天爷要我的命啊!”



大汉校尉


我最喜欢的是颜回。

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

说”。

也就是说,这个颜回呀,并不是我能帮助

于他,而是他对我所说的一切都满心欢喜”。

也就是说“他乐于听我的教诲”。

孔子很喜欢颜回,对他赞许有加。

颜回确实非同寻常,他质朴,少言寡语,却

是一肚子的学问!


广法居士


《先进篇》第三章中所列的孔子十大弟子,我最欣赏的是子贡。

孔门十哲。德行:颜渊丶闵子骞丶冉伯牛丶仲弓。言语:宰我丶子贡。政事:冉有丶季路。文学:子游丶子夏。子贡位列孔门十哲,以言语见长。

子贡善于言辞,因此亦善于外交。《史纪 仲尼弟子列传》:“田常欲作乱于齐,惮高丶国丶鲍丶晏,故移其兵欲以伐鲁…子路请出,孔子止之。子张丶子石请行,孔子弗许。子贡请行,孔子许之。” 说明孔子对子贡的能力是非常肯定的。子贡果然不负老师所望。《史记 仲尼弟子列传》:“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十年之内,子贡改变春秋末年的国际结构,大大地改善了鲁国的国际环境。我们所知道的吴越争霸的故事,都是子贡一手导演。因为齐丶吴在鲁国北丶南两边给鲁国巨大压力,子贡十年间,轻松化解危机。要知道子贡是卫国人,鲁国并非他的祖国,子贡所做的,完全是为了老师的嘱托。司马近在《史记仲尼弟子列传》给予子贡的文字是七十七人中篇幅最大的,一来说明子贡贡献的确大,有许多事可记载,“分庭抗礼”这个成语也是出自子贡的行人(外交官)的事迹,同时也说明子贡亦颇受司马迁尊重。

子贡事师如父。孔子死后,子贡极力维护老师的形象。《论语 子张》: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家室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宙之美,百官之富。”意思是:叔孙武叔在朝庭之上对大夫们说,子贡比孔子更加贤能。子贡说,(怎么能这么讲呢?)好比墙,我家的围墙只有肩高,谁都能看到家里的美好。我老师家的围家数丈高,不找着门进去,就看不见里面像宗庙一样富丽堂皇,像官署一样绚丽多彩。

叔孙武叔 毁仲尼。子贡曰 “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 当别人诽谤自己老师时,子贡立即站出来维护老师的尊严。子贡说:(您这么说)没什么用!仲尼先生是您诽谤不了的,别人的贤德好比丘陵,是可以越过的。我老师的贤德就像太阳和月亮一样,是没人能超越的。

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有人质疑子贡对老师尊敬是否过了头,子贡即刻严厉指出,一句话就能暴露人的知商,所您说话要小心点!我老师的高度是无人能达到的,就像天是不能搭梯子上去的!

从上述言论中也能看到子贡确实善于言辞,对老师忠贞不二。孔子临死时也是喊着子贡的名字,“赐啊!你怎么到现在才来看我…” 孔子去逝后,学生们在孔子墓边结庐而居为孔子守丧三年,惟有子贡守丧六年,师生情宜深厚,可见一斑。

子贡还视野精准独到,擅长行商,富可敌国。孔子周游列国十四年,大多经费都是子贡赞助的。子贡做生意的本领,孔子都是钦佩的《论语 先进》:“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同臆)则屡中。”孔子说 端木赐不听命运的安排,去做买卖,猜测行情,往往猜中了。《史记 货殖列传》对子贡也有记述。子贡是世界上首位提出供求关系的古代经济学家。

没有子贡,就没有孔子的今日之盛名。《史记》云:夫使孔子名布扬于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孔子的名声所以能布满天下的原因,乃是子贡人前人后宣扬的结果)。

微子贡,仲尼名微!


不着急爱国学


孔子身边的十大弟子:

1.德行(颜回,冉雍,冉耕,闵子骞)

2.政事(子路,冉有)

3.文学(子夏,子游)

4.言语(子贡,子我)

推荐喜欢理由是以德为先!是一个君子,就是颜回,字子渊,十四岁拜孔子为师,汉代以后,子渊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他吸取了孔子儒学之精髓,并创立“颜氏之儒”;《雍也》说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回也不改其乐”(有一口饭吃,一点水喝,就算是在烂屋小巷子里生活,子渊依旧自得其乐),这说明子渊是一个不注重权利和名誉之人,他追求的是一种平淡、朴真的生活,他又是一个天生的乐观主义者,可就是这样的一个智者,起初被同学说成是“愚者”。颜回问孔子:老师,什么叫做仁?孔子回答道:你要控制好你自己,一切按照礼的标准实行,不要搞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这样天下人就会觉得你是个仁德的人。颜回记住了孔子的话,他决心要做个符合“礼”的人。怎么做呢?做人,要知足常乐;为政,要以民为本;从师,要恭恭敬敬。不过,孔子生活的时代,诸侯们天天忙着争霸,时局动荡不安,谁又有心情去听你如何施行仁政的学说呢?索性,颜回也就不去当官了,始终陪伴在孔子身边,对此,孔子却赞誉有加: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需要他的时候,他便济世救民;不需要他的时候,他便隐于俗世。能够这样不慕名利,一切以天下为己任的人,唯有我和你颜回了。)无怪乎孔子对于这个贴心的弟子,特别满意,想来若是有人能够有颜回的才华、品行,也能很讨老师们喜欢吧?颜回和孔子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处于父亲和老师之间。颜回看向孔子的眼神里,都泛着崇拜的光芒。有一次,颜回在听完孔子的课后,感叹道:对于老师的才华和品德,我抬头仰望,越是觉得高,我埋头钻研,越钻研越觉得坚固。看上去老师就在我的面前,可当我走上前来,却发现老师又好似在我的身后……《论语·子罕》曰:“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学霸颜回想了很多,在他二十九岁那年,【发尽白】。随后不久,便英年早逝了。颜回死的时候,孔子痛哭流涕,他想颜回了:自从我有了颜回,门人们越来越亲近。这件事过去很久后,鲁哀公问孔子:先生门下的弟子谁最好学呢?这件事又勾起了孔子的伤心事:“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神慧星辰


我最喜欢的是子贡。子贡(前520~?),复姓端木,名赐,字子贡,春秋卫国人。孔门十哲之一,列言语科之首,被其师孔子称为“瑚琏之器”。他学优善辩,雄才通达,行“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之策,曾任鲁、卫两国之相。善经商之道,尝贾于曹、鲁间,富致千金。被誉为中华儒商始祖,儒商文化创始人。他“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司马迁感慨地说:“夫使孔子名布扬于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其学行而一,尊师尚礼,影响之大、作用之巨,孔门弟子中无人能及。


猎风40


首先谈谈孔子个人的看法,在孔子看来,他的所有的弟子中颜回是属于品行最好的一位,在修己律身中,甚至孔子都发出感慨,自己不如颜回的感觉,在先进第11章连续用大篇幅写颜回的死。从颜回的父亲颜路的反应,再到孔子的反应,再到孔子门人弟子的反应。着重说明了孔子的重视,在前后的各章中,孔子也是夸奖最多、表扬最多的一位。比如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

其次从同学就是孔子的门人弟子之间的反应来看。颜回也是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的,包括孔子弟子中最桀骜不驯的子贡,经常喜欢拿自己和别人做比较的子贡,在问及与颜回比较时,也自认为不如,说颜回能举一知十,而自己只能举一知二。再比如颜回死后,孔子要求薄葬而门人厚葬之。如果不是对颜回拜服,其余的门人弟子何必如此呢?

最后就笔者而言,最喜欢颜回乐观主义精神和安贫乐道的精神,对于时下的我们来说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值得借鉴的。

综上为笔者喜欢颜回的一点看法。






岭外榕边客


子路不错,善于思考,经常怼孔子,总之大意是孔老师呀,怎么什么话都是你在说?



一志凝神


孔子如形,颜回如影,孔子乐道,颜回安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