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疫情防控,引导市民提升文明素质


结合疫情防控,引导市民提升文明素质

日前,相关部门在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草案基本形成,将根据疫情中的相关情况,加入一些条款,包括咳嗽、打喷嚏要遮住口鼻,患有感冒、呼吸系统疾病应当佩戴口罩等。

我们知道,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目前出门戴口罩是最有效的防御病毒手段之一,尤其是在超市、公交车等公共场所人多聚集,自觉佩戴口罩,既能保护自己不受感染,也是避免将病毒传染给他人,这是对自己以及他人生命健康最起码的尊重与呵护。经过上下齐心,众志成城,各地的疫情防控取得了明显效果,疫情形势逐渐好转,但是,“拐点”未到,疫情防控依然不能松懈。而且随着企业单位复工复产,返程人员陆续返程回京,北京防疫形势面临更大挑战。在这种形势下,放松自律,在公共场所不戴口罩的做法,无疑给疫情防控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甚至还可能使前一阶段的疫情防控工作前功尽弃。

文明习惯的养成,需要自律,也需要法律法规的约束,《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草案)》重点治理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共享单车乱停放等六个领域的24项不文明行为,对于一些后果严重的行为,还规定了处罚措施。

《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草案结合当前疫情防控的实际,在相关的条款上,增加完善了咳嗽、打喷嚏时要用纸巾、手帕或袖肘遮住口鼻;患有感冒或者有呼吸系统疾病时,应当佩戴口罩等内容,并且对于乱扔口罩、酒精棉等不文明现象,予以谴责纠正。这些都有利于帮助人们形成良好生活习惯,营造文明氛围,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这次疫情也让我们对于一些生活习惯进行了反思,比如食用野生动物,比如咳嗽、打喷嚏要遮住口鼻,患有感冒、呼吸系统疾病应当佩戴口罩等,相信疫情过后,人们的健康文明意识将会得到提升,良好卫生习惯也会变成一种自觉自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