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尾松种植,科学选择具体的栽培地区与土壤,长出优质松树

马尾松属于阳性的树木品种,喜欢阳光,喜好较高的温度,适合生长在全年平均温度在20℃左右的区域,年降水量在1000mm左右。

且马尾松的根系很发达,且主根明显,具备根菌。马尾松对于土壤不会提出严格的要求,喜欢微酸性的土壤结构,但对于水涝、盐碱区较为惧怕,可以在砂砾区域与砂质区域中生长,在选择土壤地区的过程中,需结合马尾松的习性与特点等进行合理的管理,保证可以满足当前的发展需求。

马尾松种植,科学选择具体的栽培地区与土壤,长出优质松树

1 马尾松生长习性

在马尾松种植的过程中,需全面了解具体的生长习性,保证结合具体的生长习性合理研究,保证满足当前的发展需求,具体习性表现如下。

1.1 温度习性

马尾松属于强阳性的树木品种,适合生长在温暖且较为湿润的区域中,保证当地的年平均温度在14~20℃。在海拔区域中,需针对低温与风大的区域进行合理的分析,保证马尾松垂直分布上限在合理种植区域中,明确主要因素,保证在实际发展中,更好地针对种植区域进行合理的控制。

马尾松种植,科学选择具体的栽培地区与土壤,长出优质松树

1.2 水分条件

马尾松具备耐旱的特点,且根系很强,具备一定向水的特征,可以生长在干旱的土层中并增长根系,吸收更多的水分,根系呈现垂直且强大的特点。但是,如果种植区域过于干旱或是雨水过少,就会导致马尾松的生长效率与质量降低。因此,在实际种植期间,需选择在年平均降雨量为1000mm左右的区域,以此促进马尾松植物的良好生长。

1.3 光照条件

在马尾松种植的过程中,可生长在丘陵或是低山区域,且在光照不同的情况下,生长情况存在差异。通常情况下,在南坡区域的马尾松生长较好,北坡的马尾松生长较差,因此,可以了解到马尾松适合在向阳的区域中种植,以此提升整体工作效果与水平,达到预期的管理目的。

马尾松种植,科学选择具体的栽培地区与土壤,长出优质松树

2 马尾松种植技术的实际应用

2.1 合理选择造林地区

马尾松不适合在面积较大且集中连片的区域进行种植,需根据树木的实际生长特点与地质条件,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开展种植工作,且需要合理地布局,并选择阔叶树与马尾松相互混交,不仅可以保证水土保持效果,还能改善生态环境,为马尾松提供良好的环境。且在实际经营管理期间,需培养不同的树木品种,并开展合理的经营管理工作,挖掘马尾松树种的生长潜力,以此提升整体工作效果,促进马尾松树木的良好生长。

马尾松种植,科学选择具体的栽培地区与土壤,长出优质松树

2.2 合理选择整地工作方式

在马尾松造林之前的1年左右需进行整地,通常情况下,可创建块状的整地模式,并通过穴与半明穴的方式整地,预防水土流失的现象,以此提升造林工作效果。在此期间,需保证劳动力的充分性,根据当前的造林特点与要求,全面提升整地工作效果与水平,保证整地质量,以便于提高马尾松树木的成活率,并保证幼苗能够良好生长。通常情况下,需将块状的整地规格设计在49cm×49cm×29cm,并全面提升工作效果。

马尾松种植,科学选择具体的栽培地区与土壤,长出优质松树

2.3 合理控制造林密度

在马尾松造林工作中,需针对造林密度进行严格的管理与控制,如果造林地区的地质条件很差,就要提高初期种植的密度,每667m²栽550株。如果地质条件较为良好,土壤的厚度可以达到51cm左右,且肥力较高,就可以将密度控制较小,每667m²栽350株左右,以此提升整体经营管理效果与水平,满足当前的实际发展要求,达到良好的种植目的。

马尾松种植,科学选择具体的栽培地区与土壤,长出优质松树

2.4 筛选最佳的造林方式

在马尾松造林的过程中,需筛选最佳的工作方式,合理使用植苗造林的方式完成工作。在此期间,适时地开展造林工作,能够保证苗木的成活率,并结合当前的实际工作要求开展种植管理工作。在马尾松苗木栽培期间,如果早春的顶芽梢部分抽梢很早,就适合早栽,保证根系更好地生长,提高树木的成活率,且抗旱能力较强。通常情况下,马尾松可以选择每年的1—2月栽培,并明确具体的栽培要求与目标,确保在合理栽培与管理的过程中,提升整体的种植质量与水平。

在实际造林的过程中,需针对苗木进行合理的保护,并不会破坏到苗木的根系,在打假的过程中进行假苗处理,并将时间控制在23h左右,且需针对泥浆进行合理的管理。在运输期间,需保证苗木根部水分的管理工作,并在栽培期间,明确泥浆的实际情况,保证在栽培的过程中,做好取苗管理。对于马尾松而言,在实际栽植的过程中,需开展分级栽培工作,保证深栽效果,并结合马尾松的种植情况,更好地进行管理。在此期间,还要合理使用集约经营的工作方式开展管理工作,明确基肥造林管理工作要求,并做好幼苗的速生管理工作。

马尾松种植,科学选择具体的栽培地区与土壤,长出优质松树

3 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马尾松种植期间,经常会出现病虫害问题,严重影响树木的产量与质量,不能保证各方面造林工作效果。因此,需制订完善的病虫害防治方案,全面提升整体管理工作的可靠性与有效性,具体措施如下:

1)要科学使用先进的营林技术方式,

在封山育林模式与混交林的方式开展工作,增加松树林下区域的植被数量,并使用林中天敌的方式,以此促进马尾松的良好营林。

2)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利用生物防治的方式,明确病虫害的发生面积情况,并针对虫口的密度进行严格管理,在了解具体情况之后,使用生物防治方式解决问题。当前,我国在马尾松种植期间,主要使用的生物措施为仿生农药措施、白僵菌措施等 。

3)在使用化学防治方式的过程中,需了解小面积高虫口松毛虫的实际发生特点与状况,并开展防治工作,在此期间,可以使用除虫菊酯等药物进行防治。

4)可以遵循自然规律开展防治工作,明确病虫害的具体特点与情况,并在合理防治的情况下,明确自然发展特点与内容,创建合理的管理模式,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满足当前的发展需求。

马尾松种植,科学选择具体的栽培地区与土壤,长出优质松树

4 抚育与间伐管理

在马尾松种植的过程中,需合理开展抚育与间伐等工作,了解马尾松的具体种植技术要求与特点,并实现科学的管理与控制,提升抚育与间伐管理效果。在幼林期间,需要做好抚育间伐工作,并针对林分进行郁闭管理,确保提升整体管理工作效果。对于马尾松速生林而言,在抚育的过程中,需将间伐时间控制在5年左右,确保间伐工作强度在25%左右,并结合当前的工作特点与要求,协调各方面工作之间的关系。

马尾松种植,科学选择具体的栽培地区与土壤,长出优质松树

5 结语

在马尾松种植的过程中,需合理使用种植技术,科学选择具体的栽培地区与土壤,并结合实际生长状况进行病虫害的防治,以此促进马尾松栽培质量与产量的提升,全面优化管理工作模式。

综上诉述,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本文对大家有所帮助。仅供各位种植户朋友参考学习,如果大家有更专业的知识愿意分享,留言即可!也希望大家可以帮忙,转发、点赞、关注一下笔者,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