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中考——语文九年级测试题 (答案)


准备中考——语文九年级测试题 (答案)

2019年语文试题(一)

参考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一、(共16分,每小题2分)

1.C(A.瞥见(piē),B.温驯xùn,D.龟裂(jūn)

2.A(B.推桑,C.屏息敛声,D.摩肩接踵)

3.B(A.不足为训:不能当做典范或法则,与语境不符,属词义不明导致的误用。C."见异思迁"意思是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常表贬义。形容人意志不坚定,易受外物引诱,就改变想法。D."长此以往"多指不好的情况。)

4.B (A."《传承者》"后面应为顿号。C.问号应改为逗号,没有疑问语气。D.将冒号改为逗号,或者将逗号改为引号内句号。)

5.D(A.动词与宾语搭配不当。"开创"不能与"成就"搭配,应将"开创"改为"取得";B.两面对一面;C.句式杂糅,"部分"与"组成")

6.C(A.激流三部曲是巴金作品;B.《万尼亚舅舅》是剧本。D.二十四史只记录到《明史》)

7.D(A.讽刺的是英国现实;B.周进;C.获得"矛盾文学奖"。

8.B

二、(共6分,每小题2分)

9.C(其他三项均是对原文局部内容概括或片面理解,属于概念、分论点或不准确论点。)

10.D(这种说法是史蒂芬·平克的观点)

11.A(第②段作者没有否定了平克对语言发展和演化内在规律的认识。)

三、(共8分,每小题2分,15题(1)2分)

12.C(A.居:经过;B.式:同"轼",车前的横木,用作动词,指扶轼;D.兵:兵器)

13.A(之:均是"到"的意思; B.分别表承接和修饰。C.分别有介词"被"和动词"做"的意思;D.分别是连词"来"和介词"把"的意思)

14.B(B.详写了汉文帝在细柳营被挡的史实)

15.(1)B(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关注了这三项,答案太绝对,"三批"非"第三批")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90分)

15.(2)示例一:保护文化遗产,彰显文明日照。文化成就未来,遗产不容忘怀。示例二:

手牵手保护文化遗产,心连心共筑精神家园。(2分。语言凝练、准确,句式规整,思想积极向上,言之成理即可,否则酌情扣分)

四、(共8分,每小题1分)

16.(1)其不善者而改之 (2)惟解漫天作雪飞(3)溪云初起日沉阁(4)一蓑烟雨任平生(5)学诗谩有惊人句(6)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7)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8)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8分。每小题1分,错一处该题不得分。)

准备中考——语文九年级测试题 (答案)


五、(共30分)

(一)(5分)

17.示例一: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将诗人的愁绪与感慨比作长流不息的江水,生动形象的写出词人对古往今来国家历史兴衰变化的无限感慨(1分)。

示例二: 运用叠词,"悠悠"形容漫长、久远,(1分)不仅暗示了时间之漫长,而且表现了词人心中无尽的愁思和感慨。(1分)

示例三:借用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意境,写出了江水奔腾的雄壮气势,(1分)表达了词人古往今来国家历史兴衰变化的无限感慨。(1分)

(17.说明:参考示例赋分,如选其他角度赏析,正确即可)

18.示例一:用典。用孙权的典故来讽喻(1分),表现作者对当时南宋朝廷不予抵抗的愤慨(1分),以及希望像孙权一样能杀敌报国,建功立业,收复失地的爱国壮志(1分)。

示例二:借古讽今。(1分)通过歌颂古代英雄,表达了作者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爱国思想,(1分)也流露出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及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1分)

(二)(8分)

19.(1)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使臣下怨恨而叛乱的。(2分,注意判断句式的表达)(2)祖逖如果不能(驱赶戎狄)肃清中原而再渡江南,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2分,重点翻译"清""济"。)。

20.表现了祖逖胸怀大志、忧国忧民的品格;(2分)为收复失地而大胆进言、身体力行的精神。(2分)

译文:从前,范阳有一个叫祖逖的人,年轻时就胸怀大志,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睡一处,半夜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就与刘琨一起起床舞剑。

等到渡江的时候,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事顾问。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乱,而是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于是让戎狄趁虚而入,祸害遍及中原。现在晋朝沦陷区的人民已遭到残害,人人想着奋起反抗,大王您如果能够任命将领,派出军队,使像我祖逖这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听到消息就起来响应的人!" 司马睿向来没有北伐的志向,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铠甲武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招募士兵。

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说:"祖逖如果不能驱赶戎狄肃清中原而再渡江南,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于是驻扎在淮阴,起炉炼铁,铸造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

(三)(17分)

21.(1)春天偷摘桑椹。(2)夏夜桑树下听故事。(3)秋季寻蝉蜕、捉迷藏、吓伙伴、荡秋千。 (4)冬季精心采摘桑叶。(5)发烧喝桑叶茶,显良效。(共3分。答出一个要点得1分,答出任意3个要点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22.(1)示例1: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古树以人的动作,写出了古桑的生机勃勃,顽强的耐力,表现了作者对古桑的喜爱与赞美。(共3分。修辞1分,作用2分。酌情给分。)示例2: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以嘉禾的金黄、树叶的苍黄反衬古桑的碧绿,写出了古桑的生机勃勃,顽强的耐力,表现了作者对古桑的喜爱与赞美。(共3分。修辞1分,作用2分。酌情给分。)

(2)运用动作(细节)描写,写我采摘、漂洗、晾晒桑叶的细致,突出了桑叶茶的珍贵,表现了老桑树对于我乃至全村人的重要,表达了作者对桑叶的爱惜、敬重之情。(共3分。描写方法1分,作用2分。酌情给分。)

23.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或过渡)作用(1分),承接上文的惆怅、失落之情,引起下文对古桑树的回忆和描写(1分);内容上,一连串问句,设置了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奠定了全文感情基调(2分)。

24.表达了作者对古桑树的敬重、赞美之情(1分);对童年生活的留恋之情(1分);对故乡的怀念之情(1分)及因故乡的变化而带来的惆怅、失落之感(1分)。

六、(50分)

作文分项分等评分标准

说明:①缺少题目,扣2分;②出现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不计,扣完5分为止;③不足600字,每少50字扣1分。


准备中考——语文九年级测试题 (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