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奇緣真正想要成年人明白的道理,隱瞞從來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導語

說到迪士尼自己拍攝的至今為止最成功的動畫電影,那一定是《冰雪奇緣》,這部動畫電影可以說幾乎每個小朋友都看過,豆瓣評分8.4,超過一般的動畫電影,主題曲《let it go》傳唱至今,當年創下動畫電影最高票房神話,成立自己的獨立品牌,周邊賣了一百多億美元,更是為迪士尼捧回了一個奧斯卡最佳動畫電影獎盃。

冰雪奇緣真正想要成年人明白的道理,隱瞞從來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可以說這部迪士尼的公主電影完全顛覆了迪士尼公主們一直以來的公眾形象,公主們不再把愛情放在首位,不再需要王子的拯救,更不會一見鍾情就私定終身,真愛也不僅僅只是男女間的愛情。

如果說這部動畫對幼兒小朋友的影響是美輪美奐的魔法,那對青少年的影響則更多的表現在自身力量的崛起,女孩子們已經不僅僅只是幻想要做一個公主,她們開始想要展現自己的能力,想要做自己的女王。

冰雪奇緣真正想要成年人明白的道理,隱瞞從來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電影內容其實很簡單,姐姐艾莎天生擁有冰雪魔法,小時候和妹妹安娜玩耍時誤傷了妹妹後封閉了十三年,然而艾莎在成為女王的加冕典禮時被想要和初見面的王子結婚的妹妹刺激,不幸暴露了自己的魔法後冰凍了整個王國並逃上了北山,妹妹安娜不為艱險的上山找尋姐姐,最後姐妹兩的親情拯救了彼此和國家。

冰雪奇緣真正想要成年人明白的道理,隱瞞從來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拋開故事本身表面所宣揚的姐妹親情,迪士尼其實在電影中埋下了很多因果關係,是很值得我們成年影迷去深挖的。

原生家庭的差別教育,早早就框死了我們的孩子

冰雪奇緣真正想要成年人明白的道理,隱瞞從來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姐姐艾莎從小性格溫順沉默,行為優雅得體又有禮貌,而妹妹安娜天性活潑好動,缺少耐煩心,沉浸在王子公主的愛情故事中,姐妹花的性格可以說是天差地別,這源於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差別教育。

從姐妹花小時候半夜一起偷偷玩耍可以看出其實無論姐姐和妹妹小時候都是充滿童真且調皮的,但是作為長女和王儲,艾莎接受的是要成為一國之君的教育,這樣的教育肯定更加嚴格、全面,一個國家的領導人必須理性,在處理問題上要果斷有決策,掌握各種知識,禮數教養和皇家禮儀更是貫徹始終。

冰雪奇緣真正想要成年人明白的道理,隱瞞從來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相比姐姐,不需要繼承王位的妹妹安娜的童年生活顯然輕鬆很多。

這樣的差別教育顯然直接影響了姐妹倆的主觀性格,艾莎行為舉止都透露著不失禮貌的優雅其實更多是源於自我約束的習慣,最後習慣變成了自然。

在本應該無憂無慮的年紀拋棄了自己童真的權利,早早的就給自己的身份和未來做了定性,表面上看是人生的目標,實則是無形的枷鎖。

冰雪奇緣真正想要成年人明白的道理,隱瞞從來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和姐姐的“過度培養”做對比的是妹妹安娜的“缺少關注”,父母溺愛使得妹妹異常單純,和艾莎分離的十三年裡又缺少陪伴,自己雖然是個公主卻找不到自身價值,所以才會在後來的劇情裡因為和第一次見面的帥氣王子相談甚歡感覺找到人生知己就想嫁給人家,可以說人生閱歷就是一張白紙,迪士尼也第一次在自家電影裡吐槽了這樣傳統的公主行為。

冰雪奇緣真正想要成年人明白的道理,隱瞞從來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其實在我們自身的生活中,很多家庭都存在“差別教育”的錯誤方式,幼兒時期的早教到讀書時期給孩子報的無數個興趣班補習班,上學後考試試卷上不盡人意的分數和孩子取得成就後朋友圈的炫耀,家長們總是覺得要對孩子好對孩子負責,實際上可能是自己在報興趣班時就早早的想好了孩子以後應該讀什麼專業畢業了要做什麼工作,這其實就是變相的“差別教育”。

冰雪奇緣真正想要成年人明白的道理,隱瞞從來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有些家長可能會說我們並沒有拿自家孩子去對比別人家的孩子,但是在孩子沒有參與的情況下用自己的期望定義孩子的未來,為孩子鋪路,讓孩子按照自己的設定劇本走下去,變相的“差別教育”依然是教育行業一個隱藏存在的問題,學校現在依然用分數和名次來衡量孩子的價值,培訓機構打著培養興趣愛好的旗號賺錢。

冰雪奇緣真正想要成年人明白的道理,隱瞞從來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認真想想,孩子的天性是培養出來的嗎?

我有一個朋友父母是企業高管,對她教育尤為嚴格苛刻,從小就長成了“別人家的孩子”,高考時因為生病休學一學期依然考出一本分數線,我讚揚她的拼搏努力,她卻告訴我她必須考一本這是父母的要求,其實聽完她的解釋我是覺得有些心疼她並且感到有些悲哀的,一個孩子的努力不是因為自己的夢想,而是家長定義的目標和炫耀的資本,到底是惋惜還是成功?

冰雪奇緣真正想要成年人明白的道理,隱瞞從來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後來我的這個朋友畢業後毫無懸念的進入父親所在的公司,談的男朋友因為不是父母的期望類型而分手,想換工作卻因為父母設定的職業路線而放棄了自己的念頭,因為壓力大自己私下找心理諮詢也沒敢告訴父母,她依然是別人家優秀的孩子,但是她過的生活卻如同行屍走肉。

冰雪奇緣真正想要成年人明白的道理,隱瞞從來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那到底什麼才是好的家庭教育,

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想法,父母多扮演一個傾聽者和朋友的角色,交流和信息互換,拋開社會對父母和子女的上下關係去尊重孩子的選擇,多層次的定義“成功”的標準,為人父母的“期望”則更應該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和自我價值的培養,每一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只有孩子自己才知道自己需要什麼,不要為他們設定劇本和教育方式。

隱瞞從來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冰雪奇緣真正想要成年人明白的道理,隱瞞從來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電影中艾莎的魔法誤傷妹妹安娜後,他們的父母接受了地精的建議刪除了妹妹對姐姐有魔法的記憶,隔絕姐妹倆的來往,還關上了城門隔絕了艾莎和外界的來往,可憐的安娜在不能理解姐姐為什麼忽然不理她的情況下還是堅持的敲了十三年的門。在艾莎的魔法暴露在所有人的面前時,如同我們平時隱瞞事情暴露後的無所適從和害怕面對的恐懼,艾莎可以說是慌不擇路的逃到了北山。

冰雪奇緣真正想要成年人明白的道理,隱瞞從來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其實我們每一個人在遇到困難和問題時,最先想到的和最容易想到的就是隱瞞,即使我們都知道隱瞞是解決不了問題的,也明白疏大於堵的道理,雖然隱瞞可以快速的解決當下的局面,但是後續的爆發就如同決堤的水一樣不可收拾。

冰雪奇緣真正想要成年人明白的道理,隱瞞從來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父母教導艾莎的自我隱瞞的方法無形的給艾莎增添了更多的壓力,艾莎從一開始就否定自己和自己的魔法,覺得魔法會傷害到別人,不暴露和控制好自己才能不給別人帶來恐懼和傷害,其實封閉十三年的生活讓艾莎變的自閉和輕微的社恐,這樣的艾莎在爆發魔法後,面對外界驚恐和震驚的眼神時第一個想到的是逃避,

一個錯誤的應對方式變成另一個錯誤的應對方式,如果按照電影最開始的劇本設定,艾莎還會黑化報復,細想一下,這其實是連鎖反應。

冰雪奇緣真正想要成年人明白的道理,隱瞞從來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如果一開始就沒有隱瞞,一開始就可以和所有人坦誠自己會魔法的事情,那艾莎的性格會不會不那麼懦弱,至少我相信在遇到問題時她不會選擇關門或者逃避。

父母的決策有時候真的能潛意識的影響自己孩子的行為和處事能力,艾莎即使作為女王從小接受最優良的教育也依然在處理問題上表現出極端和不足,隱瞞和逃避從來不是為難別人,只會讓自己陷入更困難的境地。

冰雪奇緣真正想要成年人明白的道理,隱瞞從來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冰雪奇緣真正想要成年人明白的道理

冰雪奇緣真正想要成年人明白的道理,隱瞞從來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電影中的高光時刻,是艾莎逃跑後在北山上唱的那首特別出名的《Let it go》,就像歌詞中唱的那樣,一開始的隱瞞和逃避讓她恐懼和壓抑自己,逃跑後的她第一次感覺到了釋然和輕鬆,她可以盡情的玩魔法,甚至還能建冰宮,終於放下別人的成見和自我約束。

冰雪奇緣真正想要成年人明白的道理,隱瞞從來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很多人覺得這裡的艾莎是真的放開了也成長了,其實我並不完全贊同,的確有成長,但是這一段更像是極度壓抑下爆發出的短暫性放飛自我,因為後來安娜來找艾莎要她解封冰凍的王國時她說自己辦不到,並再一次把安娜關在了門外,接著繼續陷入無法控制魔法的自我否定中,當然故事的結尾是姐妹倆的真愛之力解除了冰封魔法並拯救了彼此。

冰雪奇緣真正想要成年人明白的道理,隱瞞從來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其實迪士尼不僅僅只想讓大家看到表面上的真愛無敵,或者真愛不僅僅只是男女愛情,在最後一刻艾莎才是真的完全放開了,這個從小壓抑和輕微自閉的少女其實真正需要的是接受自我,自己的魔法可以是好的,自己是可以坦然面對走出城堡和普通人一樣站在陽光下的。

冰雪奇緣真正想要成年人明白的道理,隱瞞從來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結語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不足,然而自己認清自己有時候比別人認清自己更加困難,面對自己的不足更多人的表現如同艾莎一樣都是隱瞞、排斥、逃避,在人群中小心翼翼的工作和生活,殊不知這樣反而會讓自己陷入更大的被動。接受自己的不足是需要勇氣的,我們或許無法像面對自己的優勢一樣對接受完全的自己表現出歡迎,但是作為自己的一部分,坦然的放平心態是我們必須要學會的,

一旦放下自我成見去接受自己,你會發現很多事情會比想象中更加的簡單和輕鬆。

所以迪士尼的童話電影從來都不僅僅只是拍給小朋友們看的,這些故事裡還講述了很多我們成年人明白卻依然會忽略的最簡單的人生哲理,迪士尼將童話賦予了更多的解讀性,就像許久未見的老朋友一樣,當我們看懂迪士尼想向我們成年人表達的東西后,會尤其的感動,感謝在這樣浮躁的年代,迪士尼依然堅持用最溫柔的方式向我們講述這些做人的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