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是孩子人格关键培养期,职场妈妈要不要回家全职带娃?

一起做更好的妈妈


3-6岁,或者说6岁以前,尤其是2岁以前,也就是越小其实家人尤其是最重要的依恋对象——妈妈能持续稳定地存在,对孩子而言都是特别重要的。

依恋理论认为3岁以前母婴建立起安全的依恋关系,会对孩子未来的人际互动包括婚恋关系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也会成为孩子是否敢于探索环境,相信自己是有价值的最初体验。一个及时、敏感、稳定回应孩子需求的妈妈,确实是孩子幸福人生的最大保障,是给孩子最大的礼物。

3-6岁孩子飞速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不同的需要也对身边有一个稳定而敏锐的陪伴对象提出了要求。亲子关系需要时间去维系,能够陪伴在孩子身边当然是好的。

但是这一切的前提是不影响妈妈和宝宝的基本生活,如果生活品质能得到基本保障,夫妻和家人对此可以形成共识,而妈妈也愿意回家全职带娃,当然是皆大欢喜。可是只要有一点没有满足,比如生活受到比较大的影响,孩子的营养和家庭的经济环境其实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还有夫妻关系、家庭氛围,安全而稳定亲密的感受不止在于时间,更在于陪伴的品质。如果妈妈陪伴是不开心不情愿的,家人是反对,氛围是冲突对抗的,那么宁愿通过每天高质量的短时间陪伴而不宜不顾一切地全职在家了。


小五妈妈爱读书


工作时间正常的话,不用回家全职带娃娃。3-6岁的孩子已经步入幼儿园了,白天大部分时间在幼儿园度过,幼儿园下课时,一般妈妈也到了正常下班时间。这样可以很好的和孩子时间衔接在一起。

如果工作时间特殊,时间上不能固定,建议就回家全职带娃。

这个时期的孩子,大部分时间是在幼儿园度过的,那么孩子从幼儿园回来最想见的就是父母,他们会把在幼儿园遇到的一些开心或者不开心的事情说给父母听,父母是他们的第一倾听者。同时,父母也要及时询问孩子在幼儿园的当天情况。这样才能掌握孩子的心理变化。


新疆湘妹子


孩子的安全感在三岁左右已基本建立,安全感包括客体稳定性与情感稳定性,客体稳定性是对物的依恋,情感稳定性是对人的依恋,所以三岁前的妈妈要尽量满足孩子的需求,三岁已经逐步有“我”的意识,能意识到我是我,妈妈是妈妈,父母对孩子的爱,不能以陪伴时间的长短来衡量,而是以陪伴质量的高低来衡量,至于辞不辞职,我们问一下自己内心的需求,自己衡量即可,切不可因辞职而让孩子背负上“我都为你把工作职了”之类的话,把关注点从孩子身上收回,问问自己“我想要的到底是什么?”希望我的回复能帮助到您,如喜欢,可以加关注,更多育儿原创文章。


爱智aizhi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它简单明了地概括了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从3岁的孩子的心理特点、个性倾向,就能看到这个孩子青少年时期的心理与个性形象的雏形;而从7岁的孩子身上,你能看到他中年以后的成就和功业。3~6岁更是人格形成的最关键期,家长千万不要忽视了!父母在这个时期需要选择正确的教育方法,有意识地去塑造,会更容易培养起孩子的良好性格。

至于在这个关键时期,职场妈妈是否需要回家全职带娃?个人觉得要看具体情况,毕竟经济压力大,不是全部家庭都允许妈妈在家全职带娃的,而且有效的高质量的陪伴对孩子来说才是最好的。

当然,如果有条件的话,在孩子人格关键培养期,家长陪伴在身边是最好的,可以更有效的针对孩子的情况做出调整,培养亲密的亲子关系。


香港现代教育


教育部颁发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分别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对小、中、大班三个年龄段的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基本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通过幼儿园阶段的教育,可以很好的帮助幼儿发展相关领域的能力,而孩子只通过家庭教育的话,是很难均衡发展相关领域的能力的,所以不建议职场妈妈回家全职带娃。


男幼师俞老师


四岁孩子奶爸觉得没有必要辞职,三岁的宝宝一般都送到幼儿园了,有条件的话可以为孩子选择一个靠谱的幼儿园,下班或者节假日多陪陪孩子。有时候,专业老师确实是比我们家长更专业的!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2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715369ea509b48049d40ead1b3843038\

打工仔的小生活


3-6岁确实是孩子人格行成的关键期,但是职场妈妈没有必要一定要辞职做全职麻麻,因为只要掌握了高质量的陪伴,这条黄金定律,也可以培养出非常优秀的宝贝,职场上的妈妈,也会给自己的宝贝树立好的榜样,孩子会看见妈妈的努力和奋进,从而,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他的成长!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ad7ef872cc3a487a88ee72ed39b4ecf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