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孝文帝的全盤漢化,看上去很不錯,卻摧毀了北魏的根基

導語

北魏的孝文帝改革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很重大的事件,並且被列入了中外十大改革事件之一,由此可見它的影響力之深。在我們學到的歷史中,孝文帝是一個改革家,也是一個功臣,促進了各民族的交流與融合,這是他非常正面的一點。但在孝文帝去世三十年後,北魏就爆發了六鎮起義,讓人不得不懷疑孝文帝的改革,也就是全面漢化,真的正確嗎?

北魏孝文帝的全盤漢化,看上去很不錯,卻摧毀了北魏的根基

其實這場改革是分階段的,它以490年為界分為兩個階段。前一階段的改革側重點是吏治、經濟和民生,比較務實,而後一階段的改革則側重於風俗禮樂,推行漢化政策,改革內容有些務虛。兩個階段雖各有側重,卻把北魏從上到下的所有方面進行了改革,只是前一階段的主導人並非孝文帝,而是馮太后,孝文帝頂多是個傀儡。

在馮太后還在世時,像是班祿制和三長制的推行,以及均田制的倡導等,都是忠於馮太后的李衝等人主導展開的,和孝文帝的關係不大。在馮太后去世後,孝文帝開始遷都並製作禮樂,那時候才能稱之為真正的全盤漢化。而這一政策的實行,讓北魏徹底去掉了本族的民族特性,然後完全融入到了漢族之中,這也是該政策對北魏最根本的影響。

北魏孝文帝的全盤漢化,看上去很不錯,卻摧毀了北魏的根基

先來說說遷都,這個旨令讓北魏的政治中心實現了南遷,強化了北魏對於中原的統治,也讓孝文帝擺脫了馮太后和舊貴族的影響,為全面漢化打下了基礎。它的負面影響是勞民傷財,給北魏的社會經濟造成了很不利的影響。遷都之後的貴族可以稱之為新貴,因為遷都一事他們和舊貴族之間產生了對立,導致了北魏統治集團內部的分裂。

這一現象在一開始的時候並沒有很明顯的影響,但卻為北魏的衰亡埋下了禍根。在遷都之後,孝文帝採取了改變服裝、講漢話以及改漢姓等策略,讓鮮卑族人失去了自己的民族獨立性。其中最嚴重的一點是,當時南朝的門閥制度已經非常沒落腐朽,但孝文帝卻把它當成好東西在北魏推廣開來,這一點非常致命。

北魏孝文帝的全盤漢化,看上去很不錯,卻摧毀了北魏的根基

那時候的北魏沒有漢族那種厚重的文化積澱,生搬硬套的結果就是北魏貴族迅速的腐化墮落,嚴重侵蝕了北魏的銳氣和活力。北魏原本是重武的,因為孝文帝的改革,北魏開始重文,算是自我削弱了軍事實力。這些還不夠,因為孝文帝還改革了祭祀儀式,從精神源頭上摧毀了鮮卑族的信仰。

一個原本性格鮮明的民族,把自己的東西全部捨去,然後強迫自己成為另一種人,這是一種徹底的背叛。但孝文帝不這麼認為,並且他在改革的同時還到處拉攏漢族的知名人士,造成了用人方面的偏頗,加劇了統治集團內部的分裂。雖然一些事件的發生為孝文帝敲響了警鐘,但他並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北魏孝文帝的全盤漢化,看上去很不錯,卻摧毀了北魏的根基

結束語

孝文帝有非常正面的一面,但也有剛愎自用的一面,在他去世後,新舊對立持續加劇,讓北魏王朝最終土崩瓦解。對於這場改革,歷史上很多人是持批判態度的,但也有人認為改革前的北魏面臨的問題太多,不改革根本就不行,並且孝文帝的一些政策也有其合理性。作為後人我們也只能從多個方面去審視這件事,從中吸取教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