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生而為人,最難的便是活著

《活著》作家餘華的一篇著名長篇小說, 主要講述了,在大時代背景下,隨著內戰、三反五反、大躍進和文化大革命等社會變革,主人公福貴的人生和家庭接二連三的飽受磨難,所有親人都先後離他而去,最後僅剩下一頭老牛相依為命。通過福貴一生的坎坷經歷映射了一代中國人的命運曲折。同名電影由張藝謀執導,葛優、鞏俐等人主演,於1994年上映,同年該影片獲得諸多獎項。


《活著》:生而為人,最難的便是活著

活著封皮


創作背景

作者偶然聽到一首美國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經歷了一生的苦難,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舊友好的對待這個世界,沒有一句抱怨的話。這首歌深深的打動了作者,結合中國當時時代背景,寫下了中國的"老黑奴"的故事。

角色分析

福貴,一個嗜賭的地主家的紈絝子弟,因為嗜賭把家底輸光,不幸也就此開始,自己父親被氣死,妻子,女兒,兒子,女婿,外孫接二連三的因為各種不幸的原因離開,是一個具有悲劇色彩的人物,也是從始至終貫穿全文的主人公。


《活著》:生而為人,最難的便是活著

福貴劇照


家珍,是一個傳統的女性,她勤勞,善良,任勞任怨,賢惠。從年輕時候與福貴結婚,一路風雨同舟,相濡以沫,患難與共,最終因為疾病的原因離開了人世。

鳳霞,福貴和家珍的女兒,因為社會歷史緣故,福貴被抓壯丁抓走的期間,鳳霞生病,導致成了啞巴。後來鳳霞和二喜結緣,本來以為是幸福生活的開始,但是在鳳霞生孩子的時候,鳳霞難產而死。


《活著》:生而為人,最難的便是活著

家珍和鳳霞


有慶,福貴和鳳霞的兒子,生下來就經歷著窮苦的困擾。喜歡跑步,但鞋子經常穿壞,為了鞋子能夠穿的久,冬天就光著腳去上學。知道自己的姐姐鳳霞被送給了其他人,為了能將姐姐鳳霞接回來,日日放羊割草,只想到時候用羊將姐姐換回來。學習努力,成績名列前茅。有慶似乎是全家人的希望,是新生,是光明的未來。然而,不幸接踵而至,因為縣長夫人大出血需要輸血,有慶去獻血,活活的被抽血抽死了。


《活著》:生而為人,最難的便是活著

有慶劇照


二喜,是鳳霞的丈夫,是個城裡人。為人忠厚老實,勤勞,對待鳳霞也是極好的,體貼。為了福貴一句話,和鳳霞結婚時候,花了大價錢給鳳霞撐場面。婚後,和鳳霞很恩愛。鳳霞死後,精神一直不好,後來因為工地事故被石板壓死。

苦根,二喜和鳳霞的兒子,二喜活著的時候,一直是二喜在帶,二喜死後,福貴帶著,因為太窮,沒有吃過好東西,一次生病,福貴給他做了很多豆子,竟然因為平時沒吃過,撐死在了家中。


《活著》:生而為人,最難的便是活著

二喜劇照


劇情簡介

《活著》講述一個人從年輕到年老的一生的故事,這是一個歷盡世間滄桑和磨難的老人的人生感言。小說的敘述者"我"在年輕的時候獲得一個職業-去鄉間收集歌謠。在夏天剛來臨的季節,遇見了叫福貴的老人,聽他講述了自己坎坷的一生:年少是地主少爺,因嗜賭輸光家業,帶母親前去求醫卻被國民黨抓走做了壯丁,後被解放軍俘虜,等回到家鄉時候,母親已去世,妻子家珍一人含辛茹苦的帶大了一雙兒女,但女兒不幸成了啞巴。

然而真正的悲劇從福貴回鄉才算是真正上演。家珍因患軟骨病幹不了重活;兒子因與縣長夫人血型相同,為救縣長夫人抽血過多而死;女兒因為大出血死在手術檯上;女兒死後家珍也因重病相繼去世;二喜因工地上出意外,被水泥板夾死;外孫跟福貴回到鄉下,因為生活太艱難,吃豆子被撐死……生命中的溫情一次又一次的被生活撕得粉碎,最後只剩下一頭老牛相依為命。


《活著》:生而為人,最難的便是活著

活著劇照


當人生的溫情一次又一次被死亡碾壓時,才明白活著的意義。沒有比活著更美好的事情,也沒有比活著更艱難的事情。而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之外所活著。

"活著"作為一個詞語,在中國語言裡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吶喊,也不是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活著》:生而為人,最難的便是活著

活著


以活著為題,講述了眼淚的寬廣和豐富,絕望是不存在的,也講述了中國人這幾十年來是如何熬過來的。一首美國民歌,寥寥數語,成就了福貴的一生,是動盪和苦難的一生,也是平靜快樂的一生。

老黑奴和福貴雖是兩個截然不同的人,然而有時卻又像是一個人。這是因為所有的不同都無法抵擋一個基本的共同之處,人的共同之處是,人的體驗和慾望還有想象和理解,會取消所有的界限,會讓一個人從他人的經歷裡感受到自己的命運,就像是在不同的鏡子裡看到的都是自己的形象。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可與人言者無二三。看淡得失,靜安本心,本著: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態度去面對生活,儘量讓自己心靜,從容,榮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

2019新冠疫情

人生沒有比活著更美好的事情,2019年末的一場疫情,對每個人何嘗又不是一場衝擊。 這次疫情比非典更來勢洶洶,突然間,作為中國人最重視的春節,卻都被統一"禁足"家中,而這場鋪天蓋地,全國範圍內的"禁足"確實14億中國人民自願的。14億中國人民沒有一聲怨言,紛紛為這次"禁足"點贊。


《活著》:生而為人,最難的便是活著

醫療隊


"路不險則無以知馬之良,任不重則無以知人之德。"疫情是一場大考,檢驗著每一個人。越是危難時刻,越是重任在肩,越需要我們保持戰鬥狀態,堅決打贏疫情防阻擊戰。

從開始意識到疫情,到疫情發展到高峰,看著作為"重災區"的武漢,人數日益增長。在疫情初期,因對病毒不瞭解,有不少的人沒能等到2020年的春天,他們離我們遠去,去了另一個世界。

無數醫護人員舍小家為大家支援一線,與病毒做抗爭。救萬民於水火之中,將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鍾老八十多歲的年紀,依舊奮鬥在一線,還有很多捨生忘死的白衣天使,他們有的還是隻是剛剛工作,有的已經年紀很大,無論男女,無論老少,"在大家都期待超級英雄的降臨時,是一個又一個普通人把自己的所能拼湊起來,然後才有了劃破黑夜的光亮。"與病毒抗爭,與死神爭分奪秒。


《活著》:生而為人,最難的便是活著

支援武漢醫生護士


現在國內的疫情已經基本得到控制,為了此次疫情,我們的"戰士"勇敢無畏,用生命詮釋了奉獻的意義。此次的疫情,誰又能料想的到呢?國內形勢一片大好之際,國外卻是恐慌的一片,英國預計有60萬的人感染病毒,政府打算讓人民自己產生抗體,這不是在開國際玩笑嘛?一向自詡福利待遇最好的國家瑞典,竟然直接宣佈放棄抵抗;意大利、菲律賓、巴基斯坦等等國家向我國求救支援,我國不負大國風範,堅持人道主義,堅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毅然堅持救援。國外的世界,國外的人命,國外面對病毒,活著都是那麼沒有保障。

健康的時候似乎都未覺得活著是一種奢侈,是一種渴望。可是當真的遇見了生與死的選擇的時候,活著是那麼的難,活著是那麼幸福的一件事。

我清楚的記得,武漢一位護士說:"當看著人們因為疫情,對於生命無可奈何,只能看著他離去的時候,內心真的覺得生命是如此的脆弱,是如此的不堪一擊。"

就像餘華在《活著》的前序中說道:"當人生的溫情一次又一次被死亡碾壓時,才明白活著的意義。沒有比活著更美好的事情,也沒有比活著更艱難的事情。"生而為人,最難的便是活著。


《活著》:生而為人,最難的便是活著

活著


沒有一個冬天不會過去,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人生總是這樣十有八九不如意,重新開始,不偏不倚,依然滿懷希望。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就像餘華以第三人稱寫《活著》,而不採用第一人稱,我認為這是一種人生態度的選擇,而不願去確認所謂命運的神秘藉口。為什麼?因為我得到了一個樸素的答案。《活著》裡的福貴經歷了多於常人的苦難,如果從旁觀者的角度,福貴的一生除了苦難還是苦難,其他什麼都沒有;可是當福貴從自己的角度出發來講述自己的一生時,他的苦難經歷裡立刻充滿了幸福和歡樂,他相信自己的妻子是最好的妻子,他相信自己的子女是最好的子女,還有他的女婿他的外孫,還有陪他的那頭老牛福貴,還有曾經的點點滴滴……

林清玄先生也說: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常想一二,不思八九,事事如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