岫岩石廟子鎮:秸稈養牛引領農戶脫貧致富

岫岩石廟子鎮:秸稈養牛引領農戶脫貧致富

“秸稈有多少要多少,冬天養牛根本不用發愁飼料的事。”3月16日一早,岫巖滿族自治縣石廟子鎮丁字峪村犇業家庭農場門前就熱鬧了起來,運送玉米秸稈的車一輛接一輛,農場負責人朱彩紅從秋收開始到現在已收購了玉米秸稈30多噸。

石廟子鎮是農業大鎮,農忙時節,大量的秸稈除部分還田外,大部分被燒掉。村民朱彩紅意識到,這些被燒掉的秸稈恰恰是發展畜牧業的好東西。於是,朱彩紅利用自己懂技術、會經營的優勢,在石廟子鎮政府的扶持下,大力發展養牛業。2016年開始,朱彩紅和石廟子鎮政府先後投資50萬元,引進了20頭優質西門塔爾種母牛。“這種牛一年四季吃的是小麥和玉米秸稈。一頭牛一年能吃掉4畝地的玉米秸稈,可以實現秸稈的綜合利用。“朱彩紅介紹,西門塔爾牛一年就能出欄,扣除成本,一頭牛能淨掙6000元,比養黃牛見效快很多。

經過幾年的精心繁育,目前,犇業家庭農場已經出售育肥肉牛40頭,現存欄種母牛和幼牛59頭。

“以前用來焚燒的秸稈,現在成了牛的飼料,不僅不會再汙染環境,還可以變成錢,成為農戶特別是貧困戶脫貧致富的好項目。”石廟子鎮第一副書記馬德軍表示。農業供給側調整,農業資源的綜合利用,如今在石廟子鎮的許多經營主體、種植戶和養殖戶中都得到了體現,秸稈養牛形成的良性循環也讓石廟子鎮綠色農業的發展有了充足的後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