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修之死,並非恃才傲物,不過是曹操在為繼承人曹丕鋪路罷了

楊修之死,是小說《三國演義》中的一個經典片段,甚至還入選了小學教材。作為三國時代頗負盛名的才子,楊修的聰明才智,當時實至名歸。就連一向眼高於頂的曹植,也獨對楊修稱讚有加。只可惜,這樣一位大才子,卻聰明反被聰明誤。

楊修之死,並非恃才傲物,不過是曹操在為繼承人曹丕鋪路罷了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秋,曹操在漢中之戰中失敗,在返回途中,以“前後漏洩言教,交關諸侯”為由,將其下獄而死。從表面上看,楊修自作聰明,數次犯了曹操大忌,這才惹來殺身之禍;但從當時的政治局勢考慮,曹操殺楊修,其實有另有長遠深思。

按理來說,楊修恃才傲物,本不致死。如陳琳在袁紹麾下時,也曾作一檄文,痛斥曹操為“閹贅遺醜”。但袁紹戰敗之後,曹操感念其才,亦給了陳琳不錯的待遇,並令曹丕與之交遊。而反觀楊修,也頗有才學,但偏偏因為出身問題,曹操便不可能縱容於他。這一切,還要從曹操與士族集團間的矛盾說起。

楊修之死,並非恃才傲物,不過是曹操在為繼承人曹丕鋪路罷了

眾所周知,曹操的養父曹騰,是東漢中期頗有名氣的大宦官。儘管曹操初入朝堂時,曾於宦官集團割裂開來,但依舊有不少頑固的漢室忠臣,對曹操行為不屑一顧。太尉楊彪,便是其中代表。

據《後漢書·楊彪傳》記載:建安初年,天下遷都,舉行朝會。時任兗州刺史的曹操在上朝之時,忽然發現太尉楊彪面有異色。於是他“託疾如廁”,借“尿遁”返回自己的軍營。由此可見,弘農楊氏對曹操的作為是頗為反感的。而雙方之間的矛盾,也因為楊彪的不肯妥協,因而始終存在。

對於這事,曹操一直懷恨在心。建安二年(197年),袁術在壽春僭越稱帝,曹操得此消息,便以楊彪與袁氏有姻親關係為由,將下下獄,並打算把他除掉。士族集團,向來互相題扶。眼見楊彪入獄,大儒孔融四處奔走,迫使曹操將楊彪給放了出來。說到這,或許有人會問,曹操一向膽大包天,他為何會對楊彪、孔融妥協呢?

楊修之死,並非恃才傲物,不過是曹操在為繼承人曹丕鋪路罷了

原來,楊彪的出身太過顯赫。東漢時期,汝南袁氏與弘農楊氏在天下讀書人心中的影響力,不可謂不深遠。袁紹、袁術兄弟倆,能在亂局之初便能割地自立,便離不開家族支持。袁氏四世三公,楊氏也不差。《後漢書·楊彪傳》說:“自震至彪,四世太尉,德業相繼,與袁氏俱為東京名族雲。”楊彪的曾祖楊震,號關西孔子,更是儒門中數一數二的存在。

因而當孔融尋找到曹操之後,以自己不仕為例,暗示曹操一旦殺掉楊彪,便會引起天下士族的群起而攻之。建安初年,曹操雖然已經迎奉天子,但他也要看袁紹的臉色行事。因此在此時期,士族對他的支持尤為重要。基於此,曹操不得不釋放楊彪。

楊修之死,並非恃才傲物,不過是曹操在為繼承人曹丕鋪路罷了

如果從曹操楊恩怨這個角度來看,曹操殺死楊修,倒也在情理之中了。《三國志·曹植傳》中說:“太祖既慮終始之變,以楊修頗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於是以罪誅修。”這則史料,為我們提供了曹操必殺楊修的兩條線索。

其一,楊修頗有才策,這本身沒有錯。可惜的是,楊修卻與曹植親善,屬於後者黨羽中的前三號人物。倘若楊修平庸,曹操還會有可能放過他。但楊修不但聰明,而且家世還好,有著自己的強大力量。這對曹丕來說,可不算什麼好兆頭。

楊修之死,並非恃才傲物,不過是曹操在為繼承人曹丕鋪路罷了

其二,楊修之母,的確出身於袁氏。但曹操擔心的,是楊修會成為第二個袁氏。從曹操與楊彪之間的恩怨能看出,雙方之間的衝突雖然是在暗地裡,但也已經是不可調和的了。楊彪之後,還有楊修,這勢必會對曹丕的統治地位帶來嚴重威脅。

綜上,曹操殺死楊修的根本原因,並非是後者恃才傲物,而是他想要為世子曹丕鋪路。經過多年經營,曹操先後除掉孔融、崔琰等名士,到了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的時候,朝中敢於曹操作對的,恐怕便是以楊氏為主了。正因如此,楊修才不得不死,否則曹操決計不會安心。

楊修之死,並非恃才傲物,不過是曹操在為繼承人曹丕鋪路罷了

楊修死後,為了安撫士族,曹操又故意賞賜了許多物資給楊彪。後者明知其險惡用心,但為了整個弘農楊氏,也不得不忍氣吞聲。楊彪後來傷感道:“愧無日磾先見之明,猶懷老牛舐犢之愛。”或許,這便是他作為一個父親時的無可奈何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