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書“去魯迅化”到底是在去什麼?

近年來,“魯迅”一詞再度變成了人們關注的熱點。隨著網絡的發展,人們紛紛在網絡上惡搞名人,這其中“魯迅”也難逃“厄運”。很多網友將“魯迅”的圖片P上一句話:這話是我說的-魯迅。更有甚者直接在魯迅的圖片上搞起詼諧幽默;我TM什麼時候說過這話、我確實說過-魯迅。期間描摹也真叫人忍俊不禁。

教科書“去魯迅化”到底是在去什麼?


隨著這些現象的發生,其實背後卻是洶湧而來的“去魯迅化”。原來“魯迅”已經在近年的教科書裡“待”不住了,是要被剔除中小學語文課本。當然支持者是覺得魯迅已經過時了,而且他的思想太過深奧又陳舊,文章艱澀難懂,不適合當下中小學生學習,所以要去除魯迅。然而反對者認為,“去魯迅化”會使青少年在上語文課時缺失人文理想,甚至不利於青年良好價值觀、世界觀的培養,所以並不建議“去魯迅化”。

那麼到底要不要“去魯迅化”呢?一時間讀者諸君也是莫衷一是,社會各界也都陷入論斷困難。

魯迅,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在他的文學倡導下,近代中國開始使用白話文寫作,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用魯迅自己的話說;自然是滿嘴的辛酸苦辣,五味雜陳。但儘管如此,在面對文學改革的各種艱難險阻裡,魯迅依然頂著壓力,開闢了中國的新文學,使現當代中國文學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礎。也從而有一大批文學工作者和優秀的文藝作品漸次誕生。

教科書“去魯迅化”到底是在去什麼?


繼魯迅後,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以及沈從文、張愛玲等作家,相繼綻放新時期文學的火花,他們的出現也使了中國20世紀的文學更加燦爛奪目。以《狂人日記》、《阿Q正傳》、《邊城》等等優秀的文學作品也彼此出現。同時在20世紀中國文學作品百強榜單上,前兩名就是魯迅的《吶喊》和沈從文的《邊城》。可見魯迅在我國文壇地位之高。

另外作為我國五四運動的重要旗手,魯迅帶領青年志士彷徨於黑暗,吶喊於黎明。畢生以拯救國民迂腐為己任,他早年去日本留學,又轉而棄醫從文,所有的四處奔波,無不皆是尋找拯救人類腐朽的良方。為此他筆耕不輟,夜以繼日。即便在別人喝咖啡的時候,他還在工作,始終沒有停下自己手中的筆,一生創作不下600萬字,除了人盡皆知的《彷徨》、《吶喊》外,還有《野草》、《朝花夕拾》等揭露封建統治和直刺敵人心臟的犀利雜文。因為在魯迅看來;世間本無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

無論在革命鬥爭還是文學創作上,魯迅都始終走在國人的最前端,以身試險不畏強權。特別是面對舊中國黑暗腐朽的社會時,他怒對醜惡,向青年們發聲;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之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像螢火蟲一樣,也可以在黑暗中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


教科書“去魯迅化”到底是在去什麼?


然而百年將過,當代對魯迅這個滿身“血淋淋”的民族記憶,充滿了看法。認為他已經過時,滿口的“吃人”,陰森森如入古道。所以有必要“去魯迅化”,並且在沿海發達地區,九年義務教育的教材已經將“魯迅”搬出課本。《風箏》率先被剔除,接下來有《藥》、《記念劉和珍君》等等。

可是在當代文壇最有名的作家心裡,他們卻不這樣認為,在他們的眼中魯迅永葆生機,特別是他的文學思想鮮活如初。

2012年我國第一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說過,魯迅是一個天才作家,並且小時候一直都是讀魯迅長大的,而且從小到大就模仿魯迅。“從小就是受魯迅的影響,一直模仿、一直努力的深入想超越,但受他的影響實在太深,始終不能也不願從魯迅的影響中跳出來”!”

作為在海外影響力不低於莫言的作家餘華,他從小也討厭魯迅,可是等長大後一次不經意看到《狂人日記》後徹底改變了對魯迅的看法。面對初讀《狂人日記》時,餘華剛讀了一個開頭,就被魯迅魔性的文筆驚住了:


教科書“去魯迅化”到底是在去什麼?


“‘要不,趙家的狗為何看了我一眼。’我嚇了一跳,心想這個魯迅有點厲害,他只用一句話就讓一個人物精神失常了。另外一些沒有才華的作家也想讓自己筆下的人物精神失常,可是這些作家費力寫下了幾萬字,他們筆下的人物仍然很正常。”

魯迅的文字從不拖沓,小說語言更是擅長乾淨利落。多數時候寥寥數筆便能將環境和氣氛烘托的淋漓盡致,叫人直呼爽快,讀過魯迅的人都能深切地感受到他這種穿透般犀利的筆鋒。所以他的文章並非外界傳言的難懂或者苦澀生僻。恰恰相反,適合青少年朗誦的魯迅作品其實是很多的。他的這些作品文字優美,堪稱現代文學的典範,完全可以成為中小學生學習漢語言文學的範本,所以在文學藝術性上是不具任何爭議的。有如這篇婦孺皆知的《少年閏土》;

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下面是海邊的沙地,都種著一望無際的碧綠的西瓜,其間有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項帶銀圈,手捏一柄鋼叉,向一匹猹盡力地刺去,那猹卻將身一扭,反從他的胯下逃走了……

教科書“去魯迅化”到底是在去什麼?


作為駐紮每個“70後”、“80後”甚至於“90後”心間優美又樸實的這幅閏土刺猹畫面,曾連續多年出現在紙質昏暗的老版教科書裡。由於紅火少年閏土的形象異常勇敢而又活潑有趣,現在閉上眼它就能突然跳蹦到腦海裡。但這一幕經典傳承了多年後,到了今天卻要從晃眼又白亮的新版教科書中搬下去!

“去魯迅化”能減輕少年學業的負擔不假,但也給青年留下了承擔社會責任的遺憾!


免責聲明:我們致力於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繫,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繫後臺,我們會立即處理,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