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当下的偶像团体?

火锅影话


国内当下的偶像团体市场目前其实挺空白的,要说发展空间本应该是非常大的(要求可以比日韩低很多),其实断断续续都是一直有一些组合推出的,大火的只有tf,tfboys之所以能够大火确实和正好填补了空白的市场需求有一定关系(长久性还是要靠公司策划)。但不论是对偶像还是偶像组合,唱跳歌手才是本职,舞台才是最闪光的地方,没有舞台发展都会受限,个人尚且还可以转战影视(个人认为这是小鲜肉被嘲没有实力的原因之一),不过组合就很困难了。现在国内意识到并且培养练习生的公司越来越多,其实也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并不是韩风在中国行不通(不然韩流为什么火),也并不是一定要在一开始就找到中国风格的组合(没有形成体系嘛)。个人觉得tfboys并不完全是因为乖巧风而受欢迎,而是因为他们呈现出来他们年纪该有的样子,没有那种刻意的拗人设般的过度包装。年轻团体走少年风,等经验丰富了再转成熟性感风我认为也是ok的,最主要是要附和年纪和气质。今年两档团体选秀会有一定粉丝基础的团体产出,参与的娱乐公司很大可能也会借力推出偶像团体,tfboys师弟团也差不多要出道了吧,这些团体相比之前最大优势就是出道自带流量。个人还是期待今年国内的娱乐市场会有所不同,但没有打歌舞台,组合的持续发展问题确实有待观望...


王哥话娱乐


先看一看偶像团体现状吧,目前娱乐类话题可以说是偶像团体的天下。

年轻一代,热衷男团女团养成计划,相关综艺颇受大众关注。

前有《青春有你》称霸热搜,后有《创造营2020》蓄势待发,两大平台即将掀起女团养成battle大赛,观众会迎来越来越汹涌的话题。

“过气”一代,也上演翻红大戏。

自从豆瓣网友调侃成员间小作文不断的飞轮海是“宇红男团”之后,四位明星俨然有成话题顶流的趋势,频繁登上热搜榜。

他们当下参加的综艺节目,每每播出必将迎来一波新热度,国民老团的号召力让人咂舌。

新老偶像团体都在引领话题榜,但有趣的是,大众对飞轮海成员相关信息如数家珍,而对年轻一代偶像团体的印象,大多停留在综艺节目里

  • 新偶像团体难红出圈

如《青春有你》、《创造营2020》这类高人气综艺,国民的关注焦点更多倾向于已经走红的明星教练团队,练习生的存在感相对较弱。

这也是年轻一代偶像团体的现状,他们组团容易出圈难,已经成团的火箭少女、NINE PERCENT、R1SE、UNINE四个组合,至今只有个别成员红出粉丝圈。

之于团队的知名度,基本在成团夜已经到了顶峰。

很特别的一个现象,倒退至飞轮海的年代,国产偶像团体其实很“粗糙”,成员没有受到专业、长期的训练,他们的舞台实力也不若当下华丽专业。

与老偶像们相比,当下的爱豆才算是迎来国产男团女团的“春天”,他们拥有系统化的训练、严格的筛选,甚至还有打开人气基础的成长综艺加持,兼具太多优势。

但,条件越来越好,推广逐渐成熟的偶像团体们,却沦为“粉丝专属”。

前面提到的四个团体里,能够跳出粉丝圈被路人认出的成员占比不超过十分之一,团体更多是吃着粉丝经济的福利,难掀起国民热度。

很尴尬,却又是娱乐行业必须面对的问题,因为当下年轻的偶像团体,欠缺两个“出圈”的基础元素。

  • 辨识度

老牌偶像团体与年轻偶像团体的差异,可以用手工制作和机械化出产来区别,前者看起来参差不齐,成员身上经常会出现明显瑕疵,后者整齐划一,多是爱豆标准模板。

然而,“手工制作”虽然不够完美,却每一个都具有明显辨识度,让观众能够“过目不忘”。

以飞轮海为例,四位成员无论是成团时期还是在当下,都具有自己的特色,吴尊、炎亚纶以优秀颜值出圈,花美男与漫撕男形象树立多年。

汪东城身上的戏剧感,直到十多年后在综艺《花花万物》里出现,还能惹得小S抓狂,看起来他身上这份戏剧感有点超现实,却又是他的独有标签。

飞轮海中存在感最弱的辰亦儒,即使粉丝不多,观众心中也会留下他儒雅公子的印象。

反观当下男团女团,成员能够给观众留下明显辨识度的存在相当稀缺,难得出圈的杨超越和蔡徐坤,一个是靠非凡的颜值优势,另一个则得利于个人话题。

团队对这两位的人气加持,反而是占比最弱的。

这种情况的出现,不是因为当下的爱豆们条件不佳,而是团队包装过于统一,没有让他们发挥出各自的特色。

或者说,当下包装团队的审美过于局限,只会套用已成功的模样,没有了培养成员特性的意识,这让他们原本的好条件优势,变成了弱势。

如此局面,相当可惜。

至上励合成员张远曾在《创造营》中感叹男团的时代已经来了,但他绝对想不到,男团时代来临后,观众对他们的记忆,还不若充满杀马特味道的至上励合深刻。

  • 作品

七话曾经分析过老牌偶像团体走红的原因,将影视、音乐作品放在了首位,彼时的偶像专攻影视综,不若现在的偶像团体对舞台专一。

但,不同的业务重点,都有同样的走红要求,那便是作品

健康的发展路线,应该是让观众通过作品认识艺人,国产女团中的佼佼者SHE便是实实在在靠音乐走红的类型。

她们拥有无数大街小巷传唱的经典音乐,8090后的青春记忆,一定少不了《super star》、《不想长大》等音乐陪伴。

很多观众叫不全SHE成员的名字,却能列出她们的代表作,这才是真正的国民女团。

反观当下的偶团们,不夸张地说,受综艺加持出道的四个偶像团体,只有少箭少女的一首口水歌《卡路里》真正红出了圈,其他作品皆是“粉丝专属”。

这样一来,这些偶团便难以打开他们的国民度,注定成为昙花一现。

而娱乐公司想要打造真正长青的国民偶像团体,最终还是需要为他们准备有传唱度的音乐,有能够让大众惊艳的舞台。

作品永远是王道,这句真理,不仅针对个体艺人,偶像团体同样适用。

分析到这里,又有了一个新疑问,既然这些年轻的偶像团体没有辨识度又没有优秀代表作,为何娱乐公司越来越热衷打造呢?

归根结底,是过度依赖粉丝经济。

这些偶团没有高国民度,但他们的商业代言粉丝们会去买单。

他们的作品,粉丝们会去打CALL。

粉丝对爱豆们的钟爱与付出,让娱乐公司有了金矿可挖,于是男团女团开始遍地开花。

人们会说存在即合理,粉丝愿意为这些拿不出代表作的偶团们付出,旁观者便需要尊重。

但,当偶像成了“粉丝专属”,双方都面临长远持续问题。

偶像们虽有粉丝加持,但慢慢便会被新团体替代,一旦失去粉丝支持,成长堪忧。

粉丝们付出了ZQSG追星,却也不得不面对目送偶像昙花一现的局面,甚至还会引发出诸多社会争议。

当下屡屡受到吐槽的“粉丝行为,偶像买单”、“粉丝干预偶像选择”、“偶像失声”等现象,其实便是偶像太过依赖粉丝经济导致。

想要国产偶像团体健康有力的发展,最终还是需要娱乐公司保有长远计划,跳出“粉丝专属”向“国民偶像”进军,才能迎来男团女团真正的“春天”。


七话影视


国内当下的偶像团体市场目前其实挺空白的,要说发展空间本应该是非常大的(要求可以比日韩低很多),其实断断续续都是一直有一些组合推出的,大火的只有tf,tfboys之所以能够大火确实和正好填补了空白的市场需求有一定关系(长久性还是要靠公司策划)。但不论是对偶像还是偶像组合,唱跳歌手才是本职,舞台才是最闪光的地方,没有舞台发展都会受限,个人尚且还可以转战影视(个人认为这是小鲜肉被嘲没有实力的原因之一),不过组合就很困难了。现在国内意识到并且培养练习生的公司越来越多,其实也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并不是韩风在中国行不通(不然韩流为什么火),也并不是一定要在一开始就找到中国风格的组合(没有形成体系嘛)。个人觉得tfboys并不完全是因为乖巧风而受欢迎,而是因为他们呈现出来他们年纪该有的样子,没有那种刻意的拗人设般的过度包装。年轻团体走少年风,等经验丰富了再转成熟性感风我认为也是ok的,最主要是要附和年纪和气质。今年两档团体选秀会有一定粉丝基础的团体产出,参与的娱乐公司很大可能也会借力推出偶像团体,tfboys师弟团也差不多要出道了吧,这些团体相比之前最大优势就是出道自带流量。个人还是期待今年国内的娱乐市场会有所不同,但没有打歌舞台,组合的持续发展问题确实有待观望...


一个爱篮球的普通球迷


小编是个实在人,不会玩虚的,心里想怎么想就怎么说!要我说就是太多人闲的,把一些二流演员,什么也不是的演员给惯起来了!

没事还来个罢演,要是都没有人理他们,大家都忙自己的工作,等他连生活都成问题的时候,看他还罢不罢,就是给惯的!把观众对他们的喜爱,都当成自己多厉害的资本了!

现一些知名的老艺术家一辈子连说个不字的都没有,人家那叫国家一级演员,人家都是有级别跟着的,都很低调,都把演员当作自己的事业来做,哪像这帮二流演员,只顾着在演艺界捞钱,把娱乐圈弄的是乌烟瘴气!

确实中国偶像文化发展起步晚,市场空缺,偶像组合的出道,使得大批粉丝为之疯狂。

日前,一位央视导演在自己的微博生气的发起了一条推文。

推文提到出道一年的组合迟到两小时,让所有人等彩排,比他们大牌的人都没那么过分。

这位导演的推文自然引来了各方团体的粉丝前来吃瓜围观,并分析自家偶像团体的最新的动向。

由于导演袁晶晶并没有对耍大牌的偶像组合指名道姓,而且各个偶像团体之间有着不少的利益相争,

粉丝除了维护自家团体分析动向外,还会有人偷偷暗示别的团体。

各个新生偶像团体的名字也是频频出现,比如NINE PERCENT、ONER、火箭少女等,但导演袁晶晶提到“不红”一词,网民们也是诸多猜测。

但是明星耍大牌也不是第一次听了。

周冬雨被指,综艺上表现的没教养,在某剧组拍戏时,让两位工作人员同时伺候穿鞋。

吴谨言被中国电影频道点名“耍大牌”。

杨颖也因为在内地活动不断名气上升,拍戏时甚至直接使用替身,让摄制组抠图了事,在场的部分也不断NG,影响所有人的工作。

海清也因为多次提出修改剧情导致拍摄延期,后来甚至让剧组搬回北京,剧组只能把广州的影棚拆掉回北京重建。

秦岚在某一次采访中让记者下跪采访,虽然后来秦岚对外做出解释,但她这样的行为确实让她收到了一些非议。

针对这些年轻明星耍大牌,不少老戏骨、老艺术家也是有所提及。

比如宋丹丹就曾说有些演员带太多助理。

《这就是对唱》节目组也曾说起过http://3g.163.com/touch/idol/star17为了配关晓彤日本游突然吐出节目组,让其他艺人调整好的档期不知如何是好。

那么,这些小鲜肉、和当红炸子鸡为何屡次传出耍大牌的传言,那又是什么让他们有那么大的底气可以随意对待合作的工作人员呢?

当然,这些“耍大牌”传闻或许有的是被人有意中伤。

虽然我国内地偶像组合发展尚不健全,但大环境已经渐渐趋向正能量化,市场会选择更敬业更有实力更谦逊的偶像。

虽然不知道导演袁晶晶吐槽的是哪个组合,但衷心希望各个偶像能主要自己的言行举止,以身作则为粉丝做个好榜样。

对文章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可以留言,有不同意见,大家可以一起讨论,有觉着我说的不对的朋友,可以不用理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