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仁”谈起,看看中国到底有没有哲学!

东方人是极讲悟性的,所以我们的先哲大师永远没有说透的话,以中国为首的东方哲学体系不会像西方哲学那样有完整而严谨的结论。老子在《道德经》开篇即云:“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与西方哲学“非道非名”外的“可道可名”相比,我们先哲们看似含糊、么棱两可、阴阳互渗的简语,更会令人茅塞顿开彻悟人生。

从“仁”谈起,看看中国到底有没有哲学!

什么是“仁”?黑格尔在《论语》里没找到结论性的答案,这样一部能左右中国、左右中国人的儒家经典,通篇只有孔子的散语,这令他很失望,因此他下结论说中国没有哲学。黑格尔的话未免有些片面了,哲学固然需要严谨的推理、罗辑、合乎体统的结论,但不是必须的,中国哲学的特色都在“悟”里。

从“仁”谈起,看看中国到底有没有哲学!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孔子给颜回的回答是“能够战胜自己的私欲,让自己的行为回复到礼的要求上,就是仁(的做法)。不论任何时候,只要能够自己作主去实践礼的要求,天下人都会归复到礼的要求上。做仁义的事情是完全靠自己的,难道还能靠别人吗?";子贡问孔子什么是“仁”,孔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从“仁”谈起,看看中国到底有没有哲学!

孔子对“仁”没有下一刀切的定义,而是根据不同人的心性提了不同的要求,颜回生活俭朴,所以孔子只用“克己复礼”简单地要求他,在孔子的眼里,颜回已经是做到“仁”了,他赞叹颜回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对于普通人,我们只要像颜回那样“克己复礼”就能活出真实的自我人生,这难道不也是哲学的目的吗?

从“仁”谈起,看看中国到底有没有哲学!

子贡是位富商,孔子周游列国的大部分费用就是子贡赞助的,对于像子贡这样有能力的人,只做到“克己复礼”显然有些浅薄了,孔子对他们行“仁”的要求提高了一个层次,“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社会担当,孔子鼓励有能力的人要勇挑社会重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只有诸立、诸达,自己才算真正的立真正的达。诸生慧根显然不同,各自心性下人生的指向更是千差万别,中国的先哲们正是由于深刻这一点,才形成我们自己的哲学特色。

从“仁”谈起,看看中国到底有没有哲学!

什么是“仁”?“务本”下的心性所发即为仁,而心性所发关系到个人安危、幸福、快乐等,而人的状态是所有哲学的终极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