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書五經》中適合七年級學習背誦的內容有哪些?

自然天成0319


四書五經,是"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與"五經"(《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的合稱。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四書五經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現在七年級所用的語文教材是“部編版”語文教材。七年級語文教材,從《四書五經》中選為課文的只有七年級上冊的《〈論語〉十二章》,是要求全文背誦的。這些篇章是《論語》中的精華部分,七年級學生應該全部背誦好、理解透徹,會默寫。

在此基礎上,對學有餘力的學生,可以拓展背誦一些其他片段。如《大學》的第一部分:“大學之道,在明明德‧‧‧‧‧‧此謂知之至也”,《中庸》的第一部分《天命章》,《孟子》中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詩經》中的《桃夭》等。

七年級的學習任務比較繁重,語文學習只是一方面,要統籌兼顧其他學科的學習。背誦《四書五經》,一定要評估學生個人實際學習情況,在此基礎上再量力而為!你說,是嗎?


良子294


以四書作為開頭,所以四書還在五經之前一方面可以這樣說,四書好讀,文章容易,因為四書是孔子以後,五經是孔子以前,孔子以前的文章,比較高古難讀,孔子以後的文章比較簡明好讀,所以從四書讀起。第二方面呢,從這裡讀起雖然文意淺顯,但是它的義理不見得就淺顯。我們初學者從四書開始讀是容易的,而“四書”《論語》《孟子》《大學》《中庸》,我建議從《論語》開始。先讀《論語》,再讀《孟子》,再讀《大學》,最後讀《中庸》,這是一個讀書的順序。


那麼四書五經——所謂的五經或者稱為六經,因為樂這部經號稱是失傳了,或者說樂本來就沒有文字記錄,所以樂的經是虛的,因此稱六經也可以,稱五經就少了樂——所謂易、詩、書、禮、春秋。如果是六經呢就再加個“樂”,在“禮”後面加個“樂”,因為禮跟樂往往是相配合的,所以禮樂可以放在一起。五經的順序可以這樣說,易、書、詩、禮、春秋,還有另外一個順序,就是詩、書、禮、易、春秋。其實你隨便稱也無所謂,但是假如比較嚴格要求的話,它必須有個順序,就有這兩種順序。


從孩子最感興趣的讀起。然後唐詩宋詞元曲,這些比較短不會讓人厭煩。最後讀《史記》及二十四史中的其他史書。


不妨看看《朱自清講哲學講國學》看看名人這麼講,再按自家孩子的情況,選書看。


大川老師


我家孩子也在七年級。對語文學習深有體會,語文學起來不難,想考高分真的很難,[捂臉]不過學習語文是個慢功夫,關於孩子讀四書五經有幾點看法:1.四書五經內容太多了,不能不加區分全部給孩子看。書讀的太多也未必是件好事。挑著篇目讀就行了。2讀書要多思考,這樣才有收穫。3.不能以考高分為目的,做為興趣讀書收穫會更大,對孩子的做人潛移默化。希望對你有幫助


可可與木木


其實,做完一種傳統文化的傳承。就改了解所有!並且明確認知它和現代的差異和優劣!

這是國人“丟”得最多的一環!

《I ching》在美國有多少人閱讀...而在我們國內卻少有人知道它是《易經》的翻譯版!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如此道理,估計也沒幾個小學生知道!但,它卻能衍生出我國的另一智慧結晶:萬年曆。當然,還有漁民們關注的漲退潮汐..二十四節氣等等...

都在說封建迷信,但不去了解為何封建迷信的由來,再多的知識去反駁都是蒼白的!因為連人家的內容是什麼都不瞭解,那憑啥評論指正呢?!

是的,如果大面積的...“丟”下很多傳統的文化底蘊。那是很難去做屬於自己國家的“特色”的!

個人認為,就當它是一本歷史書那樣學習,完整的瞭解,當然比片面的認知更為適合!


籃球進階公告牌


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四部作品。五經:《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五部作品。

《大學》《中庸》必背

《孟子》熟讀即可

五經中《詩經》可選讀《禮記》背誦

我是過來人四書還是比較好背的,多讀,我現在把《學庸論語》包本背誦了《孟子》《詩經》《易經》熟讀,對課本中的文言文理解很是有幫助!

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子蒙的蒙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清楚“四書五經”指的是哪些書籍?四書五經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載體,是四書和五經的合稱,內容博大精深,文化內涵豐富,是我們中華民族最為寶貴的精神財富。在古代,上至帝王將相,下至平民百姓,都是以四書五經為修身、齊家、立德之本。四書五經的名字最早見於南宋,是由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將“四書”與“五經”進行整理合併而成的。所謂四書,指的是《大學》、《論語》、《孟子》、《中庸》這四部,這是儒家文化思想教育的基本教材;所謂《五經》,是《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這五部經典的合稱。先秦時期的孔門教材本是六經,但其中的《樂經》失傳,所以只剩下五經。

建議:背《論語》。《論語》在古代有3個版本,包括《古論》《魯論》和《齊論》。現在通行的《論語》是由《魯論》和《古論》整理形成的版本,而《齊論》則在漢魏時期失傳。


行者百里無憂


只有論語,其他太高深,不建議 ,當然要看每個孩子的文化積澱,教語文多年,孩子可以多學傳統文化,白話文結合去來 培養興趣


李老師聊聊教育


《論語》比較適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