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鲁智深同在二龙山,到底谁当家?

读书班


《水浒传》“徐宁教使钩镰枪,宋江大破连环马”这回书中,明确写到:宝珠寺里大殿上坐着三个头领:为首是“花和尚”鲁智深,第二是“青面兽”杨志,第三是行者二郎武松。因而,武松、鲁智深同在二龙山,肯定是鲁智深当家,武松还要排在青面兽杨志之后,就是个“三当家”的。

原著中写得如此分明,题主为何有此一问呢?难道二龙山上也藏着什么隐秘吗?

二龙山上谁做主

鲁智深从东京大相国寺逃出来后,来到了孟州道上的十字坡。从地图上看,鲁智深是想往西北方向逃跑。路径所指,鲁智深大概有这样的选择,要么,去投延安府老种经略相公,要么,去找赵员外,或重回五台山。但是,途经十字坡时被孙二娘麻翻,得张青相救后,鲁智深便折返朝东北方向的青州(今山东潍坊境内)二龙山而去。这其中,恐怕得到了张青的指引,鲁智深去了二龙山。

花和尚为何要就听从了张青的劝说,去投奔二龙山呢?原因很简单,鲁智深在东京大相国寺是管菜园子的,张青其实就是“菜园子”。施耐庵的意图很有意思,十字坡竟然成了鲁智深的地下交通站,张青似乎是专门负责上级转移的交通员。

鲁智深到了二龙山,一个人没拿下邓龙,便在青面兽杨志、操刀鬼曹正的配合下,打下了宝珠寺。按说,鲁智深、杨志谁都可以做大当家的,书中也确实写道:“鲁智深并杨志做了山寨之主”。好个二龙山,两大寨主竟然排名不分先后。

武松也是菜园子张青举荐上二龙山的,但武二爷只是入伙而非创业者,无论如何都不能后来居上,压住鲁智深、杨志做大当家的。书中没有交代武松上二龙山时的详细情况,不像梁山初创时期,新来一条好汉,便让他坐第几把交椅,排名情况很清楚。施耐庵写到武松在孔家庄与宋江分手时,只提醒看官留意:“武行者自来二龙山投鲁智深、杨志入伙了,不在话下。”大概,武松入伙之后,二龙山三大寨主还是维持原状,排名不分先后。

真的是这样的吗?故事细节可以为此作证。

且说呼延灼从慕容知府那里借得二千兵马,准备扫荡桃花山,小霸王周通不知高低,与呼延灼打了六七个回合就败走了。李忠自知无法与呼延灼抗衡,便派人去二龙山求救。二龙山细作早把这个消息传到了山寨,于是,三大寨主召开紧急会议,商议是否出手救援桃花山。

鲁智深最先发言,数落了当年桃花山李忠、周通的小家子气,但鲁寨主并没有表态拍板,只说:“如今来求救,且看他说甚么。”。

桃花山的小喽啰上山后,说明了情况,此时,杨志说话了。青面兽认为,若不救桃花山,恐怕江湖好汉耻笑,坏了二龙山的名声。呼延灼若拿下桃花山,肯定会小看二龙山。所以,杨志决定:“可留下张青、孙二娘、施恩、曹正看守寨栅,俺三个亲自走一遭。”

青面兽拍板,鲁智深、武松一定是赞同的,当时,二龙山便点起五百人马,开赴桃花山。

二龙山十分的“民主”,三大寨主排名不分先后,但凡好汉勾当,谁说了都算数。这样,武松似乎也可以过一把大当家的瘾,决策山寨事务了。

武松与鲁智深的排名问题

且说二龙山人马与呼延灼对上了阵,大头领鲁智深竟然当先出马,与呼延灼大战了四五十个回合。这种情况在别的山头是绝对不会出现的。最先出场的少华山,打头阵的是二寨主跳涧虎陈达,桃花山则是二寨主小霸王周通率先迎战呼延灼。梁山更不用说了,无论王伦、晁盖、宋江,从来都不会自己亲自上阵。晁盖最牛逼,每次打仗都是二把手带兵。宋江带兵打仗,天经地义,绝非有意架空晁天王。

施耐庵写书很仔细,看官们也得仔细阅读文本,别辜负了施公的一番苦心。

二龙山很特别,寨主之间没有排名先后,议事、打仗都是平等的关系。而且,都是由着性子来干,鲁智深急躁爽直,遇到强硬的对手便一马当先打头阵,哪管什么寨主不寨主的。

鲁智深打完,杨志接着上,同样没有顾及神马寨主身份。杨志打完四五十个回合,也自罢手,双方退兵。很多读者读到此处,便对武松颇不以为然,认为武行者怯阵了。其实,武松绝不可能怯阵,武二郎是马下战将,马上冲锋陷阵,自然是鲁智深、杨志的擅长。这一点,也体现了二龙山寨主不分大小,谁适合谁上。

赶走了呼延灼,桃花山便把二龙山人马请到了山寨。这回,李忠、周通便显得很大气了,杀牛宰马款待三位头领。鲁智深挽回了颜面,便不再计较,也不管山寨之事了。这回,却是武松当家做主,引发了一件大事。

却说白虎山的孔明、孔亮兄弟为救叔父孔宾,带着人马去打青州。也是合当背时,孔家兄弟遭遇了呼延灼。二十回合下来,孔明被呼延灼生擒,孔亮带着人马逃命,在一处林子里遇到了行者武松。

武松问明了情况,劝说孔亮不要着急,说咱们二龙山人马现在正在桃花山,我先回山,鲁杨二位头领随后就到,“我叫他去打青州,救你叔兄如何?”于是,便将孔亮接到了二龙山。

鲁智深、杨志回山后,武松便当即安排布置作战任务:“今日俺们可以义气为重,聚集三山人马,攻打青州,杀了慕容知府,擒获呼延灼,各取府库钱粮,以供山寨之用,如何?”

武松早就决定的事情,当然会很顺利的通过。鲁智深立即答应,要带着三山人马去打青州。此时,杨志又发言了:“若要打青州,须用大队军马,方可打得。”杨志说,我们三山人马先去打头阵,孔亮兄弟星夜去梁山请你师父宋江带大队人马前来,这样才能打下青州,救出孔明叔侄。

杨志的话得到了头领们的一直赞同,于是,引出了“众虎同心归水泊”,三山好汉全部上了梁山。

从二龙山三大寨主的议事、决策过程看,鲁智深、杨志、武松三人显然只是按照年龄分别落座,大头领、二头领、三头领不过就是个外人叫起来方便,也好识别的代号而已。这座山寨显得十分特别,寨主之间很是平等,只要是侠义之事,谁都可以当家做主。

因而,不妨把题主的问题再扩展一下:武松、鲁智深、杨志同在二龙山,到底谁当家?本回答也能肯定的作答:武松、鲁智深、杨志同在二龙山,谁都可以当家。

那么,为何二龙山如此特别,其中真的藏着与众不同的秘密吗?

神秘的二龙山

前面讲到,鲁智深、武松都是菜园子张青引导上二龙山的。绿野老道在一篇文章中,详细解读了张青为何两番来到十字坡,为何要“引度”梁山两大佛门弟子上二龙山。个中原委不太简单,此处只讲与本回答有关的一点。

张青原本是光明寺种菜的,因为一件小事便杀了一寺院的和尚。大概是因为良心发现,重回十字坡的张青忽然立下三种人不可伤害的规矩,第一就是云游僧道。由此,张青变成了一个为头最惜和尚之人。前文讲到,张青被施耐庵设计成鲁智深的“治下”,自然是要对和尚“情有独钟”的,和尚最适合去哪里?当然是寺院了,二龙山便是一座非常特殊的寺院。

镇关西鲁达打死郑屠之后,是赵员外将他“引度”到五台山文殊院的。这个赵员外很神秘,直接的说,此人隐喻的就是宋徽宗。书中有很多信息,都指向这个隐喻,其中,与二龙山相关的,就是赵员外拥有一个名叫“七宝村”的庄园。七宝,指的是佛教七宝,书中暗示,赵员外的七宝就藏在了二龙山的“宝珠寺”。

鲁智深与杨志双夺宝珠寺,意味着和尚造反,夺了“二龙”占有的佛门珍宝。这是宋徽宗宣和时期“革佛诏”被废止的隐喻,代表着宋徽宗“崇道抑佛”宗教政策下,佛教徒的反叛。《大宋宣和遗事》中,便有花和尚鲁智深,写到这个人物时,只有一句话:“那时有僧人鲁智深反叛”。施耐庵写鲁智深的故事,其思想内涵便在于此。

既然二龙山是这样一个去处,那么,与其他山寨便大不一样了。占据这样一个佛门藏宝之地,自然不能以寨主相称了,若按佛门规矩,就得以方丈、首座之类的。然而,其中,又夹着一个青面兽杨志,自然又不能按照佛门规矩来排名了。何况,这三人都是反叛,不过是临时占据“二龙”山而已。

这样一个特殊的山寨,头领们的排名又没有可以遵循的共同规则,自然不可与其他山寨一样,头把交椅、二把交椅那样,依次排位了。所以,无论是鲁智深,还是杨志、武松都有话语权,都可以决策山寨事务,都是当家的,原则只有一条,就是不违背侠义与忠义。

二龙山是佛家之地,又为何让杨志掺杂其中呢?施耐庵完全可以再写一个和尚,干脆完全让佛家统领,这样岂不是更能体现和尚们的反叛?

二龙山是《水浒传》一大伏笔

先来看看鲁智深、杨志的出身,便可得出上一节提出的疑问。鲁智深自不待言,施耐庵交代得十分清楚,此人曾经先后在老种经略相公手下做过关西五路廉访使,在小种经略相公那里做过提辖。杨志是关西人,《水浒传》中又一个以“洒家”为第一人称的好汉。鲁智深、杨志都与关西有很深的关系。

《三朝北盟会编》、《梁溪集》(李纲著)中,都记载了“招安巨寇”杨志的征辽、抗金事迹。打幽州时,杨志是种师道手下的先锋敢死队队长(选锋首),抗金时,又是种师中手下的“选锋首”。《水浒传》中有很多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神秘人物,种氏经略相公就是其中的两个,施耐庵反复提到这兄弟俩,是不会把他们轻易写丢的,七十回书之后,应当还有他们的故事。这个故事,便与梁山好汉招安后参与攻打幽州与抗金有关。

《水浒传》中,杨志曾经表达过去边境杀敌立功的志向,这是在汴京城杀牛二之前的事情。宋江也曾叮嘱武松,撺掇鲁智深杨志招安了,然后去边上一刀一枪搏出个功名来。可想而知,张青把武松弄到二龙山,是大有寓意的,武二郎与杨志在七十回书之后并肩作战,也是大有可能的。

杨志、武松都参与攻辽、抗金了,鲁智深便更加不用说,他本来就是杨志后来顶头上司的手下。

宋江攻打曾头市的时候,破例让步军头领独挡一面,鲁智深、武松作为攻击部队头领,负责攻打曾头市正东大寨。此时,青面兽杨志则与九纹龙史进打正北大寨。史进也与老种经略相公有关系,他的师父王进就在此人麾下。施耐庵写书真的是极其备细,两个有关联的人物携手攻打“正北”大寨,意味着此后将在北面边境上并肩作战,与辽国、金国一刀一枪的搏杀。施耐庵的“正北”,也就是段景住盗马之所,隐含着辽国、金国两大信息。

曾头市在梁山大举进攻之后,立即全线崩溃,副教师苏定仓皇从正东大寨逃窜,鲁智深、武松立即展开追击。苏定逃跑不偏不倚,选择的恰是杨志、史进的进攻方向,往正北跑。鲁智深、武松在后面追,杨志、史进在前面堵,苏定被乱箭射死,两队人马便在正北会师——二龙山兄弟在七十回之后,估计也将如此演绎攻辽、抗金的故事。

这其中,还涉及到一个重要隐喻,二龙山的“二龙”指的就是宋徽宗、宋钦宗父子。绿野老道在很多文章中解读过这个重要隐喻,此处重复一点。这件事情与九纹龙有关,史进身上的九条龙,隐写的就是北宋九代君主,梁山好汉故事所处的时代,就是宋徽宗、宋钦宗做皇帝的时代。二龙山——宝珠寺,鲁智深与赵员外的关系原来如此。

七十回后的故事,施耐庵极有可能以“招安巨寇”杨志为线索,写梁山好汉征辽、抗金的事迹。既然是后来故事的主线,所以,杨志便在二龙山上显得很突出,重要决策都是他提出来的。上文所讲的出兵救桃花山,去梁山搬取大队人马打青州,都体现了杨志当拍板决策的当家地位。

二龙山显得很特殊,并非他们有“民主”意识,而是隐喻了很多玄机,是《水浒传》故事的重大伏笔。所以,三大寨主排名不分先后,武松当然也可以当家了。


绿野萍踪01


导语 《水浒传》中对二龙山上聚义的鲁智深、杨志、武松三位头领,并没有如同别处山寨那样直接明了的安排了座次,而通过书中的几处描写来看应该是分了长幼顺序但地位平等。

首先 在第十七回“花和尚单打二龙山 青面兽双夺宝珠寺”中杨志助鲁智深智夺宝珠寺,杀死了邓龙后,“鲁智深并杨志做了山寨之主”,这里字其实有平等的意思。

第二 在书中第五十七回 “徐宁教使钩镰枪 宋江大破连环马”里写道呼延灼被梁山大破了连环马,逃到了青州,为将功折罪替慕容知府攻打桃花山,打虎将李忠小霸王周通不敌,于是向二龙山求救!

在这里描写到“大殿上坐着三个头领:为首是花和尚鲁智深,第二是青面兽杨志,第三是行者二郎武松”这里粗看是排了座次,但是随后鲁智深先表明与李忠周通有点情分,让小喽啰来叙说,刚刚说完,杨志便直接做主三大头领带兵去救援!

按正常来说,如果鲁智深是大头领,杨志排第二,那么出兵这样的大事,应该由鲁智深定夺,最起码应请示一下。杨志直接就拍板了,而鲁智深和武松都没异议,这就说明他们地位相同。

而后 呼延灼打不过二龙山,回去正碰上了攻打青州的白虎山孔明孔亮兄弟,毛头星孔明武艺低微,被呼延灼走马活捉了,孔亮见形势不好,掉头就跑,路上遇到行者武松,武松说道“我有六七个弟兄在二龙山聚义……鲁杨二位头领随后就到,我叫他去打青州,救你叔兄如何?”。

在这里武松对鲁智深与杨志的称呼很平等,而且也直接可以做主出兵!说明地位和鲁智深杨志是平等的!

其实在水浒传中这三位都是重情重义之人,而且也不是心机深重之辈,所以可以长幼有序,但不分尊卑,一个人的事,就是三个人的事!三个人都当家!


小院杂谈


有人问,二龙山作为梁山最大的山头,鲁智深杨志和武松实力都很强,为何非得要加盟梁山,他们在二龙山继续呆着,然后把二龙山做大做强难道不更好吗?他们三个人,如果按照综合实力来计算,到底谁更厉害。

先回答第一个问题,首先必须要承认二龙山有较强的实力,水浒中曾描述道:宝珠寺里大殿上坐着三个头领,为首是花和尚鲁智深,第二是青面兽杨志,第三是行者二郎武松;前面山门下坐着四个小头领,分别是施恩、曹正、张青、孙二娘。由此可见,二龙山上除了鲁智深等三人之外,还有施恩曹正等小头领,他们手下肯定还有不少小喽罗,这样算下来,二龙山起码在规模上已经算得上是一个比较大的组织了。

但是大家要弄清楚一个事实,那就是朝廷当时下了决心要剿匪,二龙山周围的什么桃花扇和白虎山都被朝廷干掉了,接下来他们就可以调转枪口对准二龙山,以朝廷的实力来攻打二龙山,即便是鲁智深和武松等人战斗力再强,但是他们能抵挡住朝廷的火力攻击吗?除了本身实力不够之外,在地形上也不如梁山三面环水易守难攻,所以当时他们加盟梁山既是被迫之举,也是高明之举。

那么在鲁智深杨志和武松这三个人中,论综合实力到底谁更胜一筹呢?我们不妨用排除法。

在这三个人中,武松和他们两人都没有直接交手,而鲁智深和杨志当时在落草二龙山之前两人有过直接过招,当时杨志还是很有礼貌地问鲁智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但是鲁智深这个人脾气很大,话不多说,直接拿起禅杖就往杨志身上杀过去,水浒中说,两个就林子里一来一往,一上一下,两个放对。斗到四五十合,不分胜败。

虽说是不分胜负,但是书上另外一句话十分有意思,当和鲁智深交手完之后,杨志却说,好厉害的大和尚,我只是刚刚抵挡的住。虽然这有可能是一种谦虚的话,但是另一种更大的可能就是杨志用尽全力才堪堪抵住鲁智深,由此可以判断,杨志的武功要稍微比鲁智深差。

排除了杨志,我们再看武松和鲁智深,他们梁山在整个水浒中的战绩都不太好,但是他们又都是属于那种特别强大有本事的人。

首先在力量上,两人算是旗鼓相当,一人可以倒拔垂杨柳,一人可以把五百斤的石头扔到空中并接住。武松有飞云浦的惊天举动,而鲁智深在和邓元觉交手的时候,也被高手石宝认为刀法不在自己之下。

鲁智深和武松走的武功路子也不一样,鲁智深算是科班出身,一直行伍,而武松是江湖出身,所有的功夫都是来自实战,出手就是杀招,所以很少看到武松交手多少个回合的,一般都是秒杀。

在两人力量相仿,武功差不多的情况下,武松在战斗意志和韧性上却要强过鲁智深。为什么这么说,鲁智深在瓦罐式被生铁佛和飞天夜叉追着打,而武松在身上戴着枷锁的情况下还能秒杀四个杀手,由此可见一斑。

所以,综合来看,二龙山三个人,杨志的武功最差,其次是鲁智深,综合实力最强的是武松。


农村孙哥


鲁智深的心胸宽广,非常仗义。武松十分欣赏鲁智深,认为大哥,甘愿当个小弟,鲁智深在二龙山服众,当大当家的。

武松与鲁智深有很多相似之处,两人绰号相似,“和尚”“行者”同为佛门称呼;其次两人出身相似,鲁达先为提辖,武松曾做过都头;最后,两人性格上也都较粗鲁,但都极重义气:两人结局也颇相似,鲁达万念俱灰,在浙江随潮坐化,武松看破尘世,在六和出家清修,远离红尘。

武松、鲁达两人身上都集中体现了英勇、豪爽、崇尚正义、嫉恶如仇、爱打抱不平、行侠仗义等性格特点。鲁智深听说恶霸镇关西郑屠欺负卖唱的金氏父女,一出手就赠银十五两与金氏父女,当即就要去找郑屠算帐,被史进、李忠劝住以后,第二天又赶到郑屠的肉店里,只三拳便打死了这个恶霸。

为了忠义和对英雄的惺惺相惜,鲁智深历尽千辛万苦、千里迢迢赶往野猪林搭救林冲,弄得他连和尚也做不成,不得已“一把火烧了那菜园里的席宇”,亡命途中,还主动帮助被小霸王周通逼婚的刘太公女儿。鲁智深所做的每件事几乎都是与自己利益无关,一切只因他不忍看人欺压。




淮畔春阳


当然是鲁智深当家。

二龙山是鲁智深和杨志共同打下来的,鲁智深为大头领,杨志为二头领,武松后来入伙,排第三位。

鲁智深豁达随性,有事跟杨志商量着办。鲁智深和杨志都是朝廷军官出身,眼界、谋略都在武松之上,武松呢,更像是江湖豪侠,又不爱多管闲事,能有容身之地已是万幸,更有意气相投的兄弟为伴。

武松爱憎分明,必定对鲁智深心存感激,也甘心做个小老弟,反正没人敢给他气受——这一点很关键。


上头派掌门


说到这个问题,不得不提到论资排辈的问题。

在传统观念中,论资排辈基本上贯穿了整个人类历史,延续至今,还能看到它存在的身影。

论资排辈,顾名思义,就是在某一团体内部,以进入团体先后、影响力、出身等资历决定其在该团体内部的地位。

书归正传。在按资排辈的传统观念影响下,二龙山的排位不说而自明了,鲁智深较武松上山早,自然在二龙山的地位要高于武松了。武松受世俗影响,也不敢乱了规矩,不论如何也要屈居鲁智深之下。

话说回来了,如鲁智深、武松这样的汉子,都把义气看的比生命还重,自不会为了虚名而起内讧。

论资排辈是规矩,但不是处处皆如此,也不能一概而全,当然也有例外。当后来者的能力远远高于先到者,且先到者倒行逆施,群众基础薄弱的情况下,那就会出现另一种现象,就是后来者吃掉先到者,取而代之,梁山泊火拼王伦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尤其在当下,竞争日益激烈,为了效益最大化,论资排辈慢慢地被论“能”排位所取代。


倚夕阳笑黄昏


很高兴为您解答问题。

武松和鲁智深都属于直脾气的人,做事风格差不多,至于他们两个谁才是二龙山的老大,依我看有以下几点。

首先呢,二龙山是鲁智深先在那里聚义的,性格直率的他当初为了为民除害,三拳打死了镇关西,这才匆匆当了和尚,后来又遇见同门师兄弟林冲,不料林冲被陷害,被发配沧州,又为了林冲惹了很多麻烦,和杨志去了二龙山,所以说这位置是属于鲁智深的。

武松呢,先是去寻自己的哥哥,喝醉酒打死了老虎,被奉为打虎英雄,后来的遭遇因为自己的嫂嫂和西门庆的事泄露了,把哥哥毒死,一怒之下把嫂嫂和西门庆杀了,开始了逃亡之路,去往二龙山投奔了鲁智深,这一点也说明二龙山的头把交椅也该是鲁智深的。

举个例子吧,他们就像天龙八部中的三兄弟一样,都是大侠,都是善良之人,忠义两全,才会走到一起共建大事。

有粉必互,有赞必回,有回必应!!!


我也会唱小星星哦


水浒中武松,鲁智深,杨志是小编最喜欢的三位好汉,而其中关于他们谁的武力值最高这事是当前争议最大的,那么小编就来说说这三人到底谁的武力值最高

我们先看大当家的鲁智深,鲁智深我们是很熟悉的。他们事迹大家也都了解三拳打死郑屠惩恶扬善,小编当时看的也是热血沸腾,可以说鲁智深失手打死了郑屠,就这件事是改变了他今后的命运。

那么鲁智深除了这件事他还与周通交过手,当然轻轻松松的就赢了,后面还有徒手拔起一颗杨柳树,这件事可是直接说明鲁智深的实力的,放眼当时整个大宋朝恐怕找不出第二人有如此神力。

后来鲁智深上了梁山后也是立下了不少战功,与邓元觉等大将都交过手,不过倒是没分输赢,而鲁智深与林冲也交过手,两人大战几十个回合也没分输赢,最终以平局收场,这二人的武力值在水浒都是数一数二的。鲁智深是水浒中少数真正称得上好汉的人物,鲁智深的一生如同传奇一样,就算最后诏安了,也并没有像李逵那般滥杀无辜,他知道朝廷的昏庸,当然也非常了解百姓身处水深火热之中。

再来看杨志,杨志这个人很多人并不了解,他不像其他两位有着极高的人气,但是其本身的实力是很强的,杨志本是杨家将的后代,也算是继承了祖辈的意志,拥有一个颗精忠报国的心,只可惜生在乱世,最终没能为朝廷效力,说杨志当时运送一批东西结果渡河时全部沉了,这下杨志回去可交不了差,所以后来有了杨志卖刀的故事。在卖刀途中遇到破皮无赖,一气之下杀了那无赖,最后自首官府,后来以戴罪立功之神押送生成只可惜丢了生辰纲本是戴罪立功的他无法交差,干脆上了二龙山落草。

书中写到过杨志这个人曾参加过武举,而且轻轻松松就过关了,杨志可谓是十八般武艺啥都会,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杨志这个人武艺方面肯定没有太大问题的,后又与林冲交过手结果也是打了几十个回合未分输赢,与鲁智深有有过正面的交手最终也是以平局收手。后上了梁山后也有着不错的战绩,与呼延灼大战四十回合也是不分输赢,并且一枪秒杀了秦英。

再来看武松,武松的事迹我们是在熟悉不过了,名闻天下的打虎英雄,就是武松身上的第一个标签,武松自一出场就展现着不俗的战斗力,后来大闹飞云浦全身手脚皆被束缚,还反杀了要杀他的几人,这一站是将武松的一身是武艺展露无遗。后来去鸳鸯府杀了蒋门神及张督简几人后去了二龙山。

那么回归主题,这三个人究竟谁的武力值最高,很多人会说,第一不就是鲁智深嘛,第二杨志,第三武松嘛,这可就错了,这并不是他们靠他们武力值来决定的顺序,武松是二龙山三当家纯粹是上山时间较晚。而这三个人中鲁智深与杨志是交过手的,这两个人又都和林冲打过架,不过都是以平局收尾,这一点看不出什么,那咱们就看他们两正面交手的情况,说着二人大战了四五十个回合也没分输赢,虽说是以平局收尾,但是这二人打完之后,杨志就说了,杨志说他是用尽全力才挡下鲁智深的攻击,这也不排除是谦虚才这么说,但是这二人在水浒中都是一等一的高手,要说他们对上了,谦虚就是一种根本没有任何意义的行为,这么这句话也就表示杨志自身已经觉得自己不如鲁智深了,那么从这里看就得出鲁智深的武力值是略高于杨志的。

那么再看武松,武松这个人虽然与他们二人都没交过手,但是在前期作者也是很多次刻画武松的武艺,先说鲁智深有倒拔垂杨柳这件事,表面鲁智深天生神力,但是武松也不差,武松可是能把一个重打五百件的大石头仍天上,然后在下来,如此看来这人力气方面都丝毫不逊色与对方。那么这二人只比力量的话很难分出谁胜谁负,要说战斗经验呢这二人也都差不多,只是鲁智深之前是一个提辖,而武松却是一直在绝境中历练,而这也就有对比了,如果和武松对阵,他是不会和你闹着玩的,一出手便是杀招,从这一点来看鲁智深好像是不如武松的。


电影快车推送


这个问题我觉得是非常明确的,在二龙山鲁智深是无可争议的老大,老二是跟鲁智深一同打下二龙山的青面兽杨志,老三才是后来上山的打虎英雄武松。这个排序,哥仨是没有任何争议的,不像水泊梁山为了争夺领导权,晁盖跟宋江明争暗斗。在二龙山没有这么复杂,三个人都是义薄云天的豪杰,关系都非常和睦,不会为了什么排名而闹的不可开交。感觉一贯性情暴烈的武松在鲁智深面前更像是一个乖乖的小弟,这充分说明武松对鲁智深的本事和品行是服气的。

关于二龙山的夺取经过,是由鲁智深和杨志联合夺取的,当时两个人境遇都很差,都是被官府追得东躲西藏的落难之人。杨志是因为丢失了生辰纲,鲁智深是因为在野猪林搭救林冲得罪了高俅,被高俅下令四处捉拿。这哥俩走投无路同时盯上了二龙山,想把二龙山作为自己的落脚之地。

杨志与鲁智深在二龙山下的树林子里邂逅,为此俩人还打了四五十回合,未分胜负。因为俩人口音一样都是“洒家洒家”的,所以二人住手谈论起来,两个人确实都是关西老乡。各自报过名号,彼此敬仰于是决定联手夺取二龙山。在林冲徒弟曹正的帮助下鲁智深与杨志杀死了二龙山原寨主金眼虎邓龙,从此在二龙山哥俩算是正式落草占山为王了,鲁智深当了一把手,杨志当了二把手,哥俩逍遥自在。此时的武松还未在《水浒传》中登场亮相呢!

武松之所以上二龙山去,也是被逼的,当时他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之后亡命天涯,后来菜园子张青引荐他去投奔花和尚鲁智深。武松是以落难者的身份去的,鲁智深与杨志能接纳他给他口饭吃,武松就已经感恩戴德了,更何况还让他当了三把手。武松是有情有义的汉子,在自己危难之际鲁智深能收留自己,自己肯定对二位哥哥敬重有加。因此,至少在二龙山或者跟鲁智深在一起的时候武松是收敛锋芒,甘心做小弟的。

比如鲁智深跟武松一起去少华山请史进入伙梁山,当时武松应道:“我和师父去。”从语气中就可以看出他对鲁智深的敬重来。两个人在路上鲁智深只做禅和子打扮;武松妆做随侍行者。武松的身份是随侍行者,也就是说鲁智深是主他为仆。

二人来到少华山,武松也是尽力承担着随从的职责:

再说鲁智深、武松两个来到少华山下,伏路小喽啰出来拦住,问道:“你两个出家人那里来?”武松武松便答道:“这山上有史大官人么?”小喽啰说道:“既是要寻史大王的,且在这里少等。我上山报知头领,便下来迎接。”武松道:“你只说鲁智深到来相探。”

武松可以说是在随从的位置上得心应手。武松一向心高气傲,艺高人胆大,从他对鲁智深态度来看,确实是非常敬服这位大和尚。

从鲁智深对武松的言语来看的话,鲁智深也是一副大哥对小弟的气势和派头。比如二人到了桃花山以后没见到史进,一打听原来是史进因为行侠仗义得罪了当地太守,被官府抓进监狱去了。鲁智深一听就急了,马上就要去救史进,武松苦劝就是听不进去,最后鲁智深急了,对武松发起了脾气:

鲁智深焦躁起来,便道:“都是你这般慢性的人,以此送了俺史家兄弟!你也休去梁山泊报知,看洒家去如何!”


鲁智深此时的态度完全就是大哥在批评小弟而且不留情面。武松面对暴躁的大哥也是丝毫没脾气,只是无奈的说:“不听我说,此去必然有失。”朱武随即差两个精细的小喽啰前去打听消息。

结语:通过鲁智深与武松这些方方面面的细节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二龙山鲁智深是绝对的大哥和权威,他和武松之间既是上下级关系更是知己知彼、出生入死的好兄弟!


郑非梦妙文


鲁智深和武松在二龙山落草为寇,以他二人的性格,光明磊落,侠义豪爽,从无功名利禄,当官发财的念头,如鲁智深身为军官,为打抱不平,弃官流落江湖,武松也是为兄复仇,弃縣衙都头而流亡江湖,所以二龙山谁当事可能两人根本没考慮,只是以兄弟相待,共同生存,不过鲁智深先上的山,自然有先到者为王,武松也不会喧宾夺主,自然是配合鲁智深共同管理山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