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论语》后,您觉得何为君子?

琲琲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纂的孔子语录。关于“君子”,孔子没有下定义,只是说了很多如何去做君子的话。那么我们简单分析一下怎么做才算君子,最后试着给出一个君子的标准吧。

读了论语,能够知道孔子的儒家学说最重视“仁”,“仁”是孔子理想中的最高道德标准。(这个跟孔子后世的儒家还不太一样。比如后来的孟子提倡的是“仁政”,主要是对统治阶级说的了。再后来的大儒们更是发展了一套纲常礼教的东西,离孔子的思想更远了)什么是“仁”呢?简单讲就是“仁者爱人”,即关爱他人。这种“爱”照我个人理解,接近于西方说的“耶稣爱世人”的爱。“泛爱众,而亲仁”,就是广施爱心,就接近“仁”了,这里的“众”,我觉得不光是人,还包含一切生物。综上,符合孔子“仁”的标准的人,必定是君子。但“仁”是孔子的最高标准,达到这个标准那就是圣人了,圣人当然是君子。孔子对君子的标准其实并没有那么高。他说:“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意思是君子里可能会有不仁的人,但小人里绝不会有仁者。可见,不仁的人也可以做一个君子。

那具体怎么做才算君子呢?

“君子贞而不谅。”就是说君子坚守正道,不会不顾是非讲究信用。比如答应了公司明天要完成一件工作,这件工作非他不可,别人不懂,替代不了他,如果他不去,公司会有很大的损失。可是第二天,他身在外地的母亲突然病危,他要去见最后一面,怎么办?在孔子看来,亲情孝心更重要,人更重要。为了遵守跟单位的约定,不去母亲床前见最后一面的人,在单位里可能是优秀员工,但不是孔子说的君子。孔子说,“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就是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情,没有规定一定要做什么,一定不能做什么,但要考虑怎么做才适当。怎么做才适当呢?心里要有“正道”。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君子庄重自信,不争名夺利,君子与人和谐相处,却不拉帮结派。

“君子和而不同。”君子与人为善,同时保持独立的思考。

“君子坦荡荡。”君子光明磊落,没有见不得人的事。

“君子求诸己。”遇事君子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不是推卸责任。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君子会尽力促成别人的好事,却不会帮着别人做恶。

还有很多具体的言论,如“君子喻于义”“君子固穷”等等,不一一罗列了。至此,我们已经可以得出一个君子的形象,那就是能够坚持正道原则,不为利益所驱使,能够与人和谐相处,又保持着独立思考的能力和高洁的操守,襟怀坦荡,光明磊落,乐于助人,敢于担当这样一个形象。


有位好友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学而》

态度要庄重不轻浮。做事要尽力,要讲究诚信。不要和道德品行不如自己的人结交。犯了过错要勇于改正。

“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里仁》

一切行事以“义”为准则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颜渊》

意思同“君子坦荡荡”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子路》

君子态度和顺,但不会苟同别人;小人容易附和别人的意见,但其实不能与别人平和相处。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

强调言行一致。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卫灵公》

一切行事以“义”为准则,具体做的时候要符合“礼”,言词要谦逊,要讲信用。

“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卫灵公》

积极修身求学,虽不求名而定能有美名,否则,表明修身求学功夫没有做到,应该以之为耻。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卫灵公》

君子严格要求自己,强调内省的态度,遇事从自身找原因,而不是怨天尤人。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卫灵公》

君子态度庄重,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但并不争什么;和大家相处得很好,但不会结党。

“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 ,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卫灵公》

以求学问道为上,学有所成,自然能获得禄食,衣食无忧。但学习过程中应安于贫困。





诗歌子宁


君子,是儒家学说中具备完美品格的人,小人则相反。什么是君子?什么是小人?这个意义非常广泛,很难用一两句话概括,在《论语》中有很多关于君子和小人的句子,也是从各个方面来论述君子和小人的区别。下面我们就看看《论语》中到底是怎么说的。

一,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虽然交友广泛,但不会互相勾结;小人拉帮结派,却完全没有道义可言。

二,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不管做什么事,都会把道义放在第一位;小人无论做什么事,都会把个人利益放在首位。

三,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君子心中怀的是仁德,不道德的事就不会干,小人想的是财富利益,只要能得到财富,什么事他就会干;君子关心重视的是刑罚和法度,小人重视的是恩惠和利益,不会顾及刑罚和法度。

四,子谓子夏曰:“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孔子告诉子夏说:你要做个君子式的儒者,心怀天下,为治国平天下而学;不要做小人式的儒者,气量狭小,只为一己私利而学。

五,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胸怀坦荡,问心无愧,做人光明磊落;小人心胸狭窄,斤斤计较,总是患得患失。

六,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君子会尽心尽力成全别人的好事、善事,而不会促成别人的坏事、恶事;小人则唯恐天下不乱,就喜欢破坏别人的好事,专门煽风点火,帮助别人做成坏事。

七,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与人关系和谐融洽,但有独立的思想和见解,不会人云亦云,盲目附和;小人则没有独立的人格,只求与别人一致,而不讲原则,虽然表面你好我好大家好,但实际却是面和心不和。

八,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君子精进向上,是为了通达仁义道德;小人沉沦向下,则是为了贪图名闻利养。

九,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君子遇事先反省自己,勇于面对和承担责任;小人遇事喜欢推卸责任,总是先从别人身上找原因。

十,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君子矜持庄重而不与人争斗,虽然与人关系融洽但不会勾结谋私;小人则相反,喜欢笑里藏刀,背地里下绊子,虽然人缘不怎样,但却喜欢拉帮结派、结党营私。

总之,君子和小人在儒家学说中,是一对人格截然相反的形象,君子心怀天下,小人则自私自利。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做一个正人君子,乃至成圣成贤,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就是一个儒者的修学目标。


山水人情5


《论语》中经常出现君子这个词,到底何为君子?


子贡曾经问孔子何为君子。

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在说之前,先去做,然后再按照做了的去说。这是在做事方面对于君子的要求。


《论语·卫灵公篇》中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君子以道义作为做人的根本,依照礼义、谦逊的言语、诚实的态度为人处世。这是在做人方面对君子的要求。“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此八端是做人之根本,是孔子德育内容的全部精髓。


《论语·雍也篇》中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这是在学问方面对君子的要求。


《论语·里仁篇》中

子曰:“君子喻於义,小人喻於利。”

意思是君子能够领悟的是道义,小人能够领悟的是利益。


窃以为,君子不是一个可以用确切定义描述的概念。

如果你做到以上其中一点,也许就可以成为君子了;如果全部做到,那就是圣人了。


堃舍传播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这就是妥妥的君子状态了。[笑]



熠耀之羽


《论语》的一大贡献,就是让"君子″和"小人″这一组互为对立的词的词义扩容和延伸。

君子的本意为君主和公卿大夫之类的贵族,在《论语》中孔子把"道德高尚、勤学好问、言行一致、忠勇双全、襟怀坦荡、遵法守礼、洁身自好、急公好义、忍辱负重……"等所有正能量的标签,都贴在"君子″身上,并且成为君子的形象描述。而"小人″一词则由其本义"地位卑贱从事下等工作的人″演变为"道德败坏、寡廉鲜耻、贪财好色、目光短浅、自私自利……的人″。

从此,高高在上的贵族可能是品行低劣的"小人″,而地位卑微的农夫也可能是品行高洁的"君子″——孔子的伟大在于将“君子”一词的意义范围扩大,从“有位者”演变成“有德者”。

"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不患寡而患不均″"见贤思齐″"就有道而正焉″的是君子(不以自我为中心有社会担当);"讷于言而敏行″"耻其言而过其行″"人不知而不愠″"坦荡荡″的是君子(言行一致光明磊落谦虛好学);"喻于义""怀德″"怀行″"求诸己″的是君子(严于自律理想主义);"和而不同″"周而不比″的是君子(有独立思想和人格)……

后世至今褒奖一个人的最高评语就是"君子″——头条朋友,您以为呢?


宁阳慧哥说事


 在《论语》中为政篇的“问君子”几章中,孔子给了明确的答案。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就是说,在说之前先做了,然后再按做的去说。才能被人所信任。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意思是说,君子和小人最大的区别就是,君子胸怀广阔,小人结党营私。

第一个观点,我觉得在现在的社会,不但要做,而且也要说。不一定非得做完说,还要说了也做,这也不失为君子所为。 第二种观点,让我想起“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这句话来,确实,有些人表面看一副正人君子的样子,但是背地里做的事情都是不能见光的。

         关于“君子”我觉得在这个社会上,没有绝对的,也是分对谁的,我们自己就根据实际做个问心无愧的人就好。


熙耀文化自媒体


《论语》是我国经典著作,根据孔子和其学生的著作及言论而成。孔子的君子观念是儒家君子人格观念的核心,而儒家的君子人格观念又影响着中国几十代人的思想,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我国人民心中的道德伦理观念很多都来源于儒家的君子观念,可以说孔子的君子观念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着浓及其重要的地位。

经常出现君子这个词,那么到底何为君子?

子贡曾经问孔子,何为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意思就是在说之前,先去做,然后再按照做了的去说。

《论语·卫灵公篇》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君子以道义作为做人的根本,依照礼义、谦逊的言语、诚实的态度为人处世。这是在做人方面,对君子的要求,“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此八端是做人之根本,是孔子德育内容的全部精髓。

《论语·雍也篇》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半日谈


为武汉捐款捐物的,奔走的,支援的,牺牲的,付出的所有的人,哪怕国际上那些说了实话的,公道话的,都是我心目中的君子!人生在世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缺点,人无完人,但是大是大非面前守的住,能贡献的人,为人类的发现和延续做出贡献的人,在某一时刻,就是君子!君子不是个人的荣誉,而是人类精神和行为的闪光点!哪怕只有一瞬间!


笑说奇谈


但行好事,不问前程;是为君子;清心寡欲,不党不比,是为君子;视天下一,观众生同,是为君子;形容枯槁,处变不惊,是为君子;虚怀纳物,居下容人,是为君子;不谤不议,不遮不掩,是为君子;不迷己心,不悖人性,是为君子;不媚权贵,不逐蝇营,是为君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