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居區三家現代農業園區萬畝水稻品質品牌“雙提升”

安居區三家現代農業園區萬畝水稻品質品牌“雙提升”

安居區三家大米現代農業園區萬畝水稻開始播種育苗。顏朝輝攝

科技加持 三家大米附加值飆升

整地、澆水、播種、搭棚……一個個隧道式育秧拱棚在田間成形,伴隨著農戶們揮起鋤頭用泥土將拱棚固定,安居區三家大米現代農業園區萬畝水稻播種育苗工作全面鋪開。

2019年,遂寧市永榮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聯合農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糧油加工廠等12家經營主體,組建了安居區三家大米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其核心主產區被列為省級現代農業園區。3月,水稻進入播種育苗期,三家大米現代農業園區在落實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時,全力組織春耕生產,確保不誤農時,保障糧食生產。

“三統一” 開啟“雙提升”計劃

3月15日,在安居區三家鎮三門村,三家大米聯合體的成員陳蘭正在和村民進行旱田育秧。田地裡,由三家大米聯合體統一採購的川優6203靜待發芽。

“種子不用愁、肥料也不用愁,都是由聯合體統一採購後發到我們手中。”2019年,陳蘭的水稻種植面積有670畝。“去年由聯合體統一植保、統一收割,每畝稻田的生產成本降低了150元,而畝產增收了100斤,每畝增收485元。”嚐到甜頭後,今年陳蘭將種植面積擴大到了2000畝。

“我們提前做好了種子、肥料、農膜儲備等各項工作。目前,種子、肥料等各項農資已發放到聯合體成員手中,確保春耕備耕有效推進。”遂寧市永榮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負責人謝小春告訴記者,三家大米開啟了品質、品牌“雙提升”計劃,實行統一種子、統一植保、統一機收,將品質保障做到產品生產最前端。

品質、品牌“雙提升”計劃的實施,增強了村民種植水稻致富的信心。今年,三家大米聯合體成員增加了6個,核心區種植面積也由去年的6000畝擴大至10000餘畝。“隨著核心區種植面積的增加,預計今年核心區的產量將由去年的3000噸提高到5000噸。”謝小春信心滿滿地說。

科技加持 提升產品附加值

和三門村一樣,三家鎮蘆城村2組的旱田育秧工作也進行得如火如荼。但和陳蘭不同,這裡育好的秧苗將不提供給三家大米現代農業園區的核心區。

“今年三家鎮將統一整理獅子村沿線的撂荒地,開墾出的荒地流轉後將用於三家大米產業發展。為確保不誤農時,我們提前為流轉後的600畝秧田做好育秧工作。”邵兵家庭農場負責人曠事力說。

通過以聯合體打造的產業集群,三家大米走出了一條政府出政策、做服務,龍頭企業搞市場、做品牌,合作社和家庭農場全力抓生產的產業發展之路。

在三家鎮,由聯合體成員改造後的大米加工場即將投入使用。“升級後的加工場增加了冷鏈物流和包裝種類,不僅提升了加工能力,更提升了加工品質。”謝小春表示,只有做到科技和農技投入的增多,才能實現三家大米品質和品牌的“雙提升”。

如今,科技和農技的運用在三家大米產業鏈上早已環環相扣。在四川農業大學為園區種植提供技術指導、新品種引進的基礎上,聯合體內的農機專業合作社則為成員提供育苗、插秧、施肥、植保、收割全程機械化服務。2020年,三家大米現代農業園區再次深化院企合作,攜手四川大學食品研究所進行胚芽米、兒童胚芽粥米、老年保健粥米等產品的研發,不斷提升產品附加值。

新冠肺炎疫情擋不住春耕的腳步,在科技和農技助力下,三家大米現代農業園區的春耕“四季歌”已如期響起。

(全媒體記者顏朝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