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農村包地大戶為啥紛紛退租?

姚善之


的確,從2019年起,一些地方的農村大戶們出現了紛紛退租的情況,導致了個別偏遠山區的農田出現了大面積撂荒,無人種植,其中原因七星老農也逐步調查一下,總的歸納如下兩個方面的大原因。

一些農村包地大戶紛紛退租的原因一,當地土地轉租經紀人從中作梗,收取費用太高

以七星老農家鄉為例,2019年以前,外地人來咱們當地承包稻田,一般情況下都在當地找一位經紀人為他從各農戶手中登記造冊,以300塊一畝租賃土地,而經紀人租到土地之後,又以400一500塊錢一畝的價格,轉租給種田大戶們,而國家的農田直補跟田走,直補費就歸了各個承包戶們了,而到種植大戶們手裡純粹成了500塊一年一畝的租種費,而經紀人從中就賺取了100塊錢一畝的手續費,有些甚至更高,因為經紀人在與各農戶簽訂合同時,只出得200塊錢一畝的年租金,轉手以400一500塊錢一畝的高價,租給了包地大戶們。

後來包地大戶們見到這種情況,再加上這幾年稻穀從原來的160元一百斤,降到了現在的120塊錢一百斤,包地大戶們無利可圖了,就紛紛退起租來,不答應繼續承包耕田種糧了。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包地大戶們退租後,乾脆避開當地經紀人,利用冬季空餘時間,視田地質量為標準,以160元,200元,250元,300元一畝的租金價格,自己親自去當地各農戶手中租賃土地,省去了中間經紀人這個環節,這樣子一來,土地承包大戶們就玩活了,種田就減少了許多開支,就有利可圖了是吧。

一些農村包地大戶們紛紛退租的原因之二,當地泥腳太深,不適用於大型機械化作業。

以七星老農家鄉為例,屬於偏遠山區,梯田多,田又小,泥腳又深,大型機械化種幾年,在收割前,租包大戶們為了節省人工成本,又不搬溝曬田,導致收割機收起稻穀來,經常陷在田裡動彈不得,叫別人吊車來吊一次,就花費500一1000元,等於種田虧本了是吧。

所以,七星老農個人認為,現在個別地區一些農村包地大戶們,紛紛退租的原因主要在於兩個方面的原因,第一個原因是當地土地經紀人從中作梗,收費太高,糧食價格下降,導致了承包大戶們種田虧本了。第二個原因是個別地區農田土質差,泥腳深,田地面積小,梯田多,根本就不適用於大型機械化作業,種植成本太高了。大家認為呢?歡迎大家都發表評論!

[熱愛生活,喜歡交流,請大家多多關注七星老農回答,不勝感激!]


七星老農


本人採訪過大包乾帶頭人小崗村的嚴金昌,嚴立華等幾位老先生。對於每年階段不一樣,承包的熱情也會隨之變華。對承包熱和退租潮我是這麼看的,從1978年小崗村包產到戶之後,家庭聯產承包席捲全國,是因為當時我們的收入以農業種植為主,為了解決吃飯問題或獲得一定經濟收益只能靠種更多的地,所以大家想辦法去承包地,當時是為了解決溫飽問題;而後來隨著種植糧食產量增漲,解決了溫飽問題後開始發展經濟,一部分人去沿海城市打工,獲得了更多收益,而沒有人種植的承包地都流轉到一些種植大戶,種植更具有經濟價值的農作物,獲取更高的收益;再後來很多人離開了農村在城市獲得更多的發展機會,而大型植企業開始進入農村,成片流轉承包土地,進行大規模的機械作業,可以獲得更高的產出,而一些之前承包的種植大戶在種植人工,化肥,種子等上漲的情況下越來越難獲得更高收益,與大型種植企業的規模化專業化相比越來越不具備優勢,所以有一批種植大戶退場。這也是歷史現像,所以有很多出現了退租潮。


美麗新鄉村


我先說說我現在的情況,或許能說明你提出的問題!

我是2012年從溫州返鄉創業的,當時就是看到國家出臺很多針對農業的優惠政策,一時頭腦發熱就回來了。

從溫州回來後,經過幾番選擇,最後決定發展中藥材種植與銷售業務!從開始到現在,在中藥材種植上由於技術問題、市場問題等原因,歷經幾番艱辛,不但沒賺到錢,倒背了不少債務。

直到今年,我們流轉了50畝土地種植蒲公英,因為技術問題已經解決,所以今年的蒲公英長勢非常好,可望著幾十畝地的蒲公英,卻依然發愁!原因是這兩年來中藥材市場行情非常低迷,按現在行情來算,扣除種子、土地租金、人工(最大成本)等成本後,依然沒有利潤,我都想退出了!

做農業,不是有錢就行,很多承包大戶都是奔著國家的政策來的,但最後卻沒能賺到錢,所以只有退租走人了!


採藥大叔168


這些年在農村經常聽到“流轉土地”及“土地流轉費”,隨著農村大量勞動力外出務工,留在農村的大多數是老人,導致很多土地荒蕪,同時也隨著打工時間的推移,很多人選擇回鄉發展,比如種養殖。

以前種養殖,在農村最缺的就是土地,各家各戶自己耕種,想要規模發展挺難,如今,大部分土地荒蕪,部分人開始搞特色種養殖,“土地流轉”就在農村如雨後春筍般出現。

前些年,社會上掀起一股瑪卡熱,各種媒介吹噓其作用,西南各省很多農戶開始大面積種植,尤其是雲南。這期間農村閒散土地被大面積的流轉出去,經過幾年的熱炒後逐漸開始跌下神壇,種植大戶紛紛退出轉戰其他領域,於是退租潮出現;

筆者家鄉地處雲貴高原大山,地勢平坦是難得的山間壩子,在當地來說,雖然是種植水稻的好地方,但是撂荒的也多,後來外地有人來我們這租地種植太子參,開始一兩年太子參價格高達120元一斤,後來幾乎家家戶戶種植太子參,隨行就市,太子參價格降到30元一斤,很多租地種太子參的農戶及外地老闆一樣,虧了不少,於是出現了退租潮。

在農村流轉土地的,大部分人開始是為了補貼而大面積流轉土地,當補貼拿到手後就準備退租,導致很多農業項目半途擱淺。除了騙取補貼,農業項目投資大、見效慢,很多人因技術而失敗,這也是出現退租潮的原因。

以上是毛哥對農村退租潮的看法及理解,你怎麼看?


下壩毛哥


農村承包大戶退租,這幾年出現的確實越來越多。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作物價格起伏太大

近幾年,我國糧食價格包括蔬菜等,每年的增長幅度不一。一些大戶可能從事大田作物種植,這種類型的大戶,風險會稍小一些,因為價格變動不大。但是對於一些從事經作種植的大戶,對於價格是最敏感的,對於蔬菜,水果等,可能每天價格都在變動,貴的時候讓人羨慕,但是價格跌的時候也能可能傾家蕩產。

種地成本太高

這幾年農藥,化肥,種子等農資產品價格每年都在上漲,在一些地區,連地租也在上漲。這對於種地大戶來說是不可接受的,因為種植的面積大,所以這些農資稍微漲價,對於大戶來說就是巨大的經濟損失,在這種情況下,大戶可能出現退租!

風險太大

對於種植大戶來說,他們面臨各種各樣的風險,遭遇自然災害或者滯銷等,都會使他們血本無歸,因為各種作物的行情每年都是不同的,沒有一種做我能夠連續多年都能掙錢。

資金實力缺乏

並不是所有種植大戶都特別有錢,我所知道的很多大戶,他們種植時所需的農資都是賒銷。在這種情況下,一旦遭遇巨大的經濟損失,這些大戶可能就會破產。因此,一些大戶可能會退出。

在我看來,大戶退租,是農業發展過程中必然會出現的現象。也是一種淘汰過程,在退租潮過後,農業圈必將會出現一批資金實力雄厚、技術過硬、管理科學的專業大戶,這些人才是未來農業的中流砥柱。


植保小貼士


農村包地大戶退租時有發生,退租的情況各不相同。

一是有些包地大戶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他們的目的不是去種地,是本著國家的補貼而去。補貼到手,經過一段時間的運作感覺“虧本”,於是就產生了退租的念頭。

二是農業生產利潤太低。在退租的大戶中,也有一些公司是抱著美好願望去的。對農業生產中的複雜性估計不足,對糧食生產的期望值過高,經過一段時間的試水後達不到心裡預期,不得不打道回府。這是因為現在土地的流轉費用太高,加大了包地大戶糧食生產成本;糧食價格偏低,單一的農業生產不能使承包商獲得較高的利潤。

三是農業的科技投入不足。不少大戶承包土地後,在土地土壤管理,施肥澆水,病蟲害防治等等方面都基本上還是過去的老方法,大多還是憑經驗,靠感官。在科學種田方面投入不足,缺乏農業科技人才。除了種子外,農業科技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還比較欠缺,使土地的效能不能得到充分發揮,糧食產量達不到預期,從而失去了繼續下去的信心和動力,退租就成了最後選擇。

從包地大戶的退租和農民生產的現實看,以農養農很難從根本上解決農村問題。亦工亦農相互反哺,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或許是我國農業的發展方向。


河洛夢話


大家好,我是三農領域創作者牧豆人,很高興為大家解答這個問題。現在在農村承包大戶中興起了“退租”熱潮。我家鄉農村這邊也是有這樣的現象,而且比較普遍。我覺得有以下3點原因。

  1. 首先在前幾年的時候,國家對於承包土地在政策上是有鼓勵的,而且當時的承包門檻不高,承包土地還有不少補貼。因此有一些人,自己有一定活動資金,看到成功人士承包土地那麼賺錢。於是他們就盲目跟風,一股腦兒就扎進這個承包土地這個浪潮中,也沒有看看自己有沒有技術,知識。在承包土地之後,發現自己很多都不懂,過了幾年,自己資金不足甚至負債累累,就只能退租。
  2. 有一些是在瞄準國家對於承包土地的各種補貼,因此他們就想鑽規章制度的漏洞,拿補貼。但是由於近幾年來,國家對於拿補貼的規定門檻越來越高,而且相關規定也越來越齊全,基本沒有什麼漏洞了。因此這些人就拿不到補貼,沒有利益了,於是他們就退租了。
  3. 還有一部分人是承包土地是為了真的種植作物,然後將作物賣出去賺錢。他們依靠自己的知識與技術,不說承包土地賺大錢,他們可以養家餬口。但是由於現在的農業越來越先進,這部分人的知識不夠用了,因此他們的作物逐漸在市場上失去競爭力,賺的錢甚至不夠生活。於是他們轉行謀生,不再承包土地而是退租。
以上就是我對於這個問題的回答。其實我覺得,在合理的範圍內,這些人可以與別人合作共贏,這樣能走的更遠。我是三農領域創作者牧豆人,很高興為大家解答這個問題,謝謝大家。




牧豆人


一些農村包地大戶為什麼都普遍退租了!這個問題有以下幾點分析。

1、土地租金變高。現在隨著經濟的發展,租地的租金比較高。生產的農作物產品比較低,年價值也不高。它的成本回收不了。

2、種植的東西沒有特色。按照常規種植當然容易虧本了。

3、現在的農業機械。人工`肥料、農藥成本都比較高。一年生產的產品出來。比較低,價格又不好

希望回答有所幫助!謝謝!


波娃770


愷易物聯網是做現代農業服務的,對於這個問題想發表一些看法。

在早些年,土地承包可以說是農村非常熱門的一件事情,不少農戶大量承包土地成為了種糧大戶,土地出租的價格也比較高,無論是承包方還是出租方,都有著一些收益。今天要跟大家聊的話題是:農村興起“退租熱潮”,承包大戶紛紛退租,造成這個局面的元素是多元的。

首先是種地的經濟效益低。以前種地,經濟效益雖然不算高,但總體來說也算不上差,所以種地還算可以。可是近些年,種植糧食所獲的利益明顯下降,就算靠數量也不一定能夠掙錢,甚至有的時候還會倒賠上一些人工費用,所以以現在的情況來看,盲目、大量承包土地並不可取,所以不少種植大戶就會退出部分土地承包。

其次就是補貼問題。由於各個地區的補貼不同,給予的補貼金額也不一樣。面對不同的市場行情,有的時候補貼並不能夠真正的彌補農民種植的差價,而且有的地方能拿到補貼,有的地方拿不到。所以很多種植戶覺得實在是不掙錢,就只能選擇退租

最後,隨著現在“土地託管”的流行,不少農民選擇將自己的土地託管給別人種植,雖說要掏一些錢,但是糧食卻是自己的,也無需承擔任何成本,同樣不佔有自己的時間,種地、打工兩不誤。


愷易物聯網深耕智慧農業領域,專注農業現代化服務,在智能大棚、水肥一體化、農業ERP、農業小程序、智慧農旅、高標準農田建設、智慧園區規劃與建設、區域物聯網大數據平臺等農業各產業的現代化服務方面擁有豐富的經驗,歡迎諮詢。最後要說一下,承包土地需謹慎,世界上從來沒有穩賺的買賣。掌握好市場行情,合理種植,合理投資才能保證收益。


愷易物聯網


我在其他的回答裡也提到過相似的答案,農業還不成熟,不穩定,這種行業沒有資金注入,別人幹一年不如去工地搬一年的磚,有些人說沒有匠人精神,你們的父輩,或者爺爺那一輩那個不是在地裡辛辛苦苦的做,不過隨著國家對農業的重視,農業已經往好的方向去發展了,隨著國家的一些惠農政策的發佈,很多年輕人也願意在家種地了,因為互聯網的普及是的農民種出來的東西可以賣出去了,索然目前農業不太成熟,但是我相信會越來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