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期間,日本為什麼選擇南進而不是北上

眾所周知,日本在侵華戰爭處於僵持階段後,為了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選擇了向東南亞進軍。當時日本有兩個選擇,一個是南進,一個是北上。南進就是進攻東南亞,北上就是進攻蘇聯。最終日本選擇了南進。那麼是什麼原因呢?我想主要有兩個原因。

1.------------石油--------------

一個原因是石油,當時日本的石油供應主要依靠美國,而美國當時儘管處於中立位置,但是對日本的侵略行徑一直不滿,可以說單純依靠美國的石油供應對日本是極度危險的。而當時東南亞有充足的石油資源,因此為了石油資源,日本決定南進。實際上形勢的發展也符合日本的判斷,日本在佔領了法屬印度支那後,美國即停止了對日本的石油供應,美日正式交惡。之後便爆發了珍珠港事件。

二戰期間,日本為什麼選擇南進而不是北上

2.--------------形勢--------------

還有一個原因,日本在判斷蘇德戰爭的形勢時出現了誤判,日本認為蘇聯和德國對抗撐不了多久,因此日本北上就會陷入和德國搶地盤的境地,所以日本認為自己可以放心的南進。之後日本就義無反顧的出兵東南亞了,太平洋戰爭之後便爆發。但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強大的德國最終沒有戰勝蘇聯,而是被蘇聯擊敗,當然蘇聯在戰爭中後期得到了美英的援助,但是這是在蘇聯撐過了最艱難的時候之後,美英看到蘇聯有勝利的希望才會援助蘇聯的。

二戰期間,日本為什麼選擇南進而不是北上

所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日本的侵略行徑激起了全世界的憤慨。在國際反法西斯戰爭的大背景下,日本德國軸心國日益陷入孤立的境地,隨著事態的發展,反法西斯聯盟取得了一個又一個戰果,斯大林格勒保衛戰的勝利,中途島戰爭的勝利,庫爾斯克會戰的勝利,諾曼底登陸的勝利,軸心國集團步步退卻,最終德國日本徹底失敗。二戰以反法西斯聯盟的勝利而告終。正義也許會遲到,但永遠不會缺席。

歷史愛好者總是用後來者的眼光來看待歷史事件,很多人說如果日本和德國夾擊蘇聯,那麼蘇聯肯定就垮了,整個二戰的進程就會改變。持這種看法的只是看到了某些事件的影響,但是歷史的大勢是不可能改變的。正義總會勝利,幾千年的人類歷史已經證明了這點,德國日本可以取得一時的勝利,但不會一直勝利,因為他們是侵略的一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