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拉斯和畢加索的功課都曾是範本,後來他們的風格卻都很難被模仿

推薦杜拉斯的作品並不討巧,因為喜歡她的風格的人,會很喜歡,不喜歡的人,甚至很難看完她的一本書。《情人》是她最受歡迎的作品,但我想,如果沒有梁家輝拍的同名電影,或者這本書不是那麼薄,結果也很難講。

杜拉斯和畢加索的功課都曾是範本,後來他們的風格卻都很難被模仿

《情人》劇照


杜拉斯跟中國情人的故事,在她的幾本小說裡都寫過,但並不是單調的重複,情人的形象在不同時期的作品中是有區別的。

《抵擋太平洋的堤壩》寫於1950年,杜拉斯36歲時。在這本小說中,情人的形象是猥瑣、懦弱,即便是殖民地底層的白人,對有錢的他也是看不起的。

《情人》寫於1984年。70歲的杜拉斯,因為兒子烏塔要給她做一個影集,老照片勾起了杜拉斯的回憶,於是,往事呼之欲出,她很快寫出了《情人》。 “那段……清楚被隱瞞的插曲”,杜拉斯如此定位這段往事,算是承認了當年與中國情人之間,並非只有慾望與金錢,實際上也有愛情。

杜拉斯和畢加索的功課都曾是範本,後來他們的風格卻都很難被模仿

杜拉斯


1991年,杜拉斯得知中國情人去世的消息後,寫了《中國北方的情人》。這本書的情節基本上跟《情人》差不多,細節更多一些,中國情人的形象也更加完美。

同一件事,被杜拉斯反覆書寫,絮絮叨叨的,把讀者帶進她的世界,進入她的語境。她的傳記作者曾說過:“她擾亂了規則,創造了一個全新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詞語和它們的位置以最快的速度,以世界上最簡單的方式——至少看上去如此——導向意義的純粹性。”

——這也是杜拉斯的風格不會被絕大多數人接受的原因之一。因為你得跟著她走,而非按照約定俗成的方式閱讀和理解。

然而就是這樣的杜拉斯,她小時候在西貢讀書,法語的拼寫和語法都非常出眾,她的功課堪稱範本,是當時西貢小孩的榜樣。

杜拉斯和畢加索的功課都曾是範本,後來他們的風格卻都很難被模仿

杜拉斯


這一點與西班牙畫家畢加索很像。畢加索7歲開始學習正規的學院派油畫,8歲時完成第一件油畫作品。14歲那年,畢加索和家人來到巴塞羅那。他參加了美術學院的入學會考,在一天中完成了需要一個月準備的作品,技巧嫻熟、構圖精細。所有人都被他的才華給驚呆了。就像畢加索之後所說的那樣:“14歲時,我就能畫得像拉斐爾一樣好,之後我用一生去學習像小孩子那樣畫畫。”

杜拉斯和畢加索的功課都曾是範本,後來他們的風格卻都很難被模仿

畢加索


後來他的畫作看上去確實有點兒像兒童畫,但當然不是的。好奇心極強又充滿創造力的畢加索,一次次打破規則,突破自己,帶給觀眾不一樣的藝術體驗。

杜拉斯和畢加索的功課都曾是範本,後來他們的風格卻都很難被模仿

《夢》(畢加索)


有時候我們會在閱讀某些小說時看到杜拉斯的影子,也許是作者在刻意模仿她,也許在向她致敬,也許是因為作者讀了很多杜拉斯的小說,不知不覺中受到了影響。但是,杜拉斯就是杜拉斯,她的風格太明顯,模仿她很容易露出馬腳,讓讀者嫌棄。

市場上有不少模仿畢加索風格的畫作,賣得很便宜。連鎖酒店的走廊上掛這些畫,裝飾效果還不錯,若是掛在客廳裡,大概可以有效地阻止自己在家請客的衝動。

無論是杜拉斯還是畢加索,他們的創造都來自於對基礎的完全掌握。當我們欣賞某個人的風格時,前提必然是他已牢牢掌握了基本功,然後才有自己的發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