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一號文”解讀⑫丨市醫保局:一大波惠民政策落地,力度大暖人心

3月11日,東莞印發《關於堅持和完善民生保障機制建設高水平小康社會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市政府“一號文”),堅持從群眾最關心、最迫切的切身利益出發,努力打造民生建設的“東莞品質”和全面小康的“東莞樣本”,實現全國領先、全省示範。

醫保一直是群眾最關心的話題,那麼就立足保障職能,從百姓關心的地方做起,把惠民政策更好地落實到市民身上。市醫保局副局長黎卓榮介紹,市醫保局將致力於推動民生兜底、服務提質、創新提效,通過落實“二次醫療救助”“4+7試點擴圍”“加快推廣醫保電子憑證”等有溫度有力度的惠民政策,切實提高東莞的醫療保障及服務水平。

市政府“一号文”解读⑫丨市医保局:一大波惠民政策落地,力度大暖人心

資料圖

我市首次實施困難家庭二次醫療救助

自費部分最高可獲八成救助

困難家庭二次醫療救助,是指對救助對象經本市社會醫療保險核付以及困難家庭醫療救助(即“一次救助”)後醫療費用負擔仍較重的,由醫療救助資金給予一定比例的救助。二次醫療救助是對現行醫療救助的補充,可以進一步提高我市困難人員的醫療保障水平,減輕困難群眾的醫療費用負擔,確保全市困難家庭醫療救助政策的精準落實。

這也是我市首次制定二次醫療救助實施辦法,已於2019年12月30日正式實施。

“二次救助”遵循政策性兜底扶貧、分類分段梯度救助,以及便民高效三大原則。我市綜合救助家庭經濟狀況、自負醫療費用以及本市醫療救助資金籌集情況等因素,確定救助對象“二次救助”標準。突顯精準扶貧,對最困難的人員給予最大力度的救助。

據悉,“二次救助”的起付標準為7000元,其中特困供養人員“二次救助”不設起付標準。

同時,救助比例根據不同對象不同情況有所不同。如特困供養人員住院、社區門診和特定門診發生的個人負擔總費用按80%救助;最低生活保障對象、建檔立卡貧困人員住院、社區門診和特定門診發生的個人負擔總費用按70%救助;低收入救助對象住院、特定門診發生的個人負擔總費用按60%救助;“二次救助”的年度最高救助限額為10萬元。

據記者瞭解,目前由市醫保局統一為符合條件的救助對象按規定進行二次醫療救助核付,無需救助對象另行申請,同時對二次救助的一站式結算正在進行系統改造,二次救助將很快實現一站式結算。

市政府“一号文”解读⑫丨市医保局:一大波惠民政策落地,力度大暖人心

國家藥品集中採購政策落地東莞

控費降價惠民生

2019年1月1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和使用試點方案》,選擇4個直轄市和7個省會或計劃單列市作為試點,通過帶量採購、以量換價,針對吉非替尼、恩替卡韋等25個品種的藥品進行了集中採購,相關藥品價格大幅下降,平均下降比例約52%。“4+7”擴圍採購對於降低虛高藥價、探索以市場為主導的藥價形成機制具有重要意義,是實現醫療費用和醫療質量“雙控制”的重大舉措。

為了讓改革成果惠及更多群眾,2019年12月,市醫保局等6部門制定《東莞市推進落實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和使用試點擴圍工作實施方案》,於2019年12月31日正式實施“4+7”試點擴圍工作,當天起,我市患者可以在全市所有公立醫院購買“4+7”試點擴圍的中選藥品。

截至2020年2月底,我市76家公立醫療機構、16家民營醫療機構簽訂4+7國家集採擴圍品種合同。“4+7”試點擴圍通過聯盟帶量採購的方式,以量換價,中選藥品降價效果明顯。中選的中選藥品包括21種仿製藥、4種原研藥,與廣東省2019年最低採購價相比,價格平均降幅達55.93%,最高降幅達95%。

據介紹,接下來市醫保局將以“4+7”擴圍工作為抓手,做細做實“4+7”擴圍實施方案和醫保配套措施,持續提高醫療服務質量,確保中選藥品質量及供應,滿足群眾臨床用藥需求,實現“4+7”擴圍見實效、控費降價惠民生,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市政府“一号文”解读⑫丨市医保局:一大波惠民政策落地,力度大暖人心

全面推廣使用醫保電子憑證

探索“互聯網診療+網上結算”

突然間身體不舒服需要就醫,卻沒有隨身攜帶社會保障卡,怎麼辦?家中老人生病需要掛號,卻行動不便,怎麼辦?

如今只需要一部手機,活動下手指便可輕鬆解決上述問題。城市有“智慧”需要體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而醫療服務無疑與之密不可分。

我市已經開始在醫保電子憑證工作中先行先試,全面推廣使用醫保電子憑證。

據悉,醫保電子憑證是醫療保障中個人電子身份憑證,作為全市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惠民生”工作亮點的重要工作,列入2020年東莞市十件民生實事來推開。3月10日,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關於堅持和完善民生保障機制 建設高水平小康社會的實施意見》及《東莞市民生項目清單(2020—2021年)》,已將全面推廣使用具備就診結算、購藥支付等智能化、便捷化功能的醫保電子憑證納入我市民生事項清單。

醫保電子憑證以電子憑證二維碼的表現方式作為醫療保障移動應用的身份識別及移動支付介質,是打通醫保線上服務的“金鑰匙”。按照國家統一的標準、一碼結算、跨地域通用、線上線下融合的模式與醫保公共服務平臺相結合,實現醫保信息分級查詢,醫保業務線上經辦、自助經辦等服務。截至2020年3月7日,全市開通醫保電子憑證參保人數為80萬人。

目前,東莞已支持線下掃碼支付的定點藥店共800餘家,定點醫療機構500餘家。其中市人民醫院、市中醫院、市婦幼保健院、東華醫院和第三人民醫院作為線上支付的試點醫院已開通線上支付功能並投入使用。

據介紹,今後互聯網診療醫保服務在我市的開展範圍也將視情況逐步擴大。例如,目前東莞市人民醫院已於2月底實現網上就診、醫保結算,現可開展特定門診及醫療保險個人賬戶的在線複診服務。

市政府“一号文”解读⑫丨市医保局:一大波惠民政策落地,力度大暖人心

資料圖

逐步實現門診特定病種省內異地就醫直接結算

東莞省內異地大病住院就醫直接結算曆經20年的建設和發展,各項工作走在全省前列。進入2020年,為進一步滿足異地就醫需求,我市將爭取依託現有的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平臺,探索跨區域門診異地就醫直接醫保結算。

據悉,今年擬首先將全市“門特”納入省內異地就醫直接報銷,就是在以往異地就醫住院費用直接結算的基礎上,增加特定門診病種的醫保異地直接結算功能。

實現路徑將依託廣東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平臺以及省內異地就醫上線的1030家醫療機構,做到“門特”參保人可以在省內異地就醫,且線上直接結算。

根據目前東莞特定門診病種的就醫情況分析,主要受惠群體為已經在省內異地醫療機構住院治療後的參保人。例如,在廣州某三級定點醫院進行了惡性腫瘤治療,實現門診特定病種省內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後,參保人可以將後續的放化療“門特”選擇在原住院治療的醫院完成醫保結算,更有利於對病情的跟蹤觀察和有效救治。

全面執行新版國家醫保藥品目錄

2020年1月1日起,《廣東省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2019年版)》在東莞正式落地,標誌著新的一年來臨之際又有更多救命救急的好藥落地東莞,更好更全面保障全體參保人的生命健康。

據悉,這將更好地滿足廣大參保人的基本用藥需求。我市執行全省統一的醫保藥品目錄範圍,新版醫保藥品目錄常規准入品種有西藥1397個、中成藥(含民族藥)1437個、中藥飲片1157個、醫院製劑1411個。目錄常規准入品種共新增了148個品種,新增藥品覆蓋了要優先考慮的國家基本藥物、癌症及罕見病等重大疾病治療用藥、慢性病用藥、兒童用藥等,其中通過常規准入新增重大疾病治療用藥5個,糖尿病等慢性病用藥36個,兒童用藥38個。協議有效期內談判藥品達114種,也使得參保人用藥負擔進一步減輕。

同時,為最大限度減少參保人不合理支出,新版藥品目錄部分藥品的支付範圍的限定更加精準、更加嚴格,重點包括抗生素、營養製劑、中藥注射劑等類別的藥品。總的考慮:一是所有的支付限定都在藥監部門批准的說明書適應症範圍內。二是確保能夠滿足臨床合理用藥需求,應該保的保障到位。三是對容易過度使用的藥品,綜合考慮其臨床價值、臨床地位、可替代程度、費用水平等因素確定了支付限定。四是要加強限定支付範圍的執行。

據介紹,目前東莞醫療救助實現“一站式”結算服務對象包含特困供養人員、最低生活保障對象、低收入救助對象。據悉,2013年東莞已開始在市醫保結算系統上開展醫療救助“一站式”結算工作,醫療救助對象憑身份證、低保證、社保卡等資料,在莞定點醫療機構就醫即可實現基本醫療保險、大病醫療保險、醫療救助等“一站式”現場結算。2017年省啟用新的異地就醫結算平臺後,東莞在原有醫療救助“一站式”結算經驗基礎上,對救助對象實現省內醫療機構住院醫療費用“一站式”結算。

2019年,全市794名特困供養人員、7772名低保對象全部實行醫療救助一站式結算,在醫療機構就醫現場結算醫療費的同時進行醫療救助金核付,減少群眾墊付醫療費用的負擔,確保救助金及時、準確核付和專項資金安全。截至2019年12月底,全市醫療救助金累計支出2223.03萬元。

市政府“一号文”解读⑫丨市医保局:一大波惠民政策落地,力度大暖人心

2020年,市醫保局將切實加強部門間醫療救助工作的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進一步明確各職能部門醫療救助工作責任,做好醫療保險同醫療救助工作的銜接,實現醫療救助和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同步結算的“一站式”服務。

全媒體記者 鍾晨

市醫保局供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