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都不能少》央視一套播出引關注

《一個都不能少》央視一套播出引關注

《一個都不能少》聚焦脫貧工作中的可持續發展課題,圖為劇照。(劇方供圖)製圖:李潔

同屬於西部地區培黎縣,千人規模的丹霞村是全縣的首富村,只有百十來人的焉支村,則是縣裡唯一等待“摘帽”的貧困村。相近的風土人情、巨大的貧富差距,故事就在這個不平衡發展的背景下開始了。

3月16日晚,電視劇《一個都不能少》在央視一套黃金檔開播,該劇由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中央廣播電視總檯、上海保奇影視文化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等聯合出品。作為2020年脫貧攻堅題材電視劇的首發之作,同時也是國內第一部精準扶貧劇《苦樂村官》的姊妹篇,其敘事線緊隨現實中的進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都不能少,講述脫貧攻堅奔小康“最後一公里”的奮鬥事。值得一提的是,該劇的主投資方來自上海。上海保奇影視文化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白永成生於甘肅,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是上海話劇藝術中心的在編導演。連續投資並創作兩部脫貧攻堅題材電視劇,他說,這是主創團隊從西部貧困地區走出的創作源動力使然,更是今天作為脫貧攻堅事業見證者的使命擔當。

劇中,富裕的丹霞村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脫貧攻堅已取得的成果,而焉支村則是如今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必須要啃的“硬骨頭”。“一肥一瘦”兩村並一村,嶄新的創作視角下,中國社會為“提升產業穩脫貧”“脫貧之後不返貧”提出的治本之策、做出的有效實踐,在藝術化的呈現中得見一斑。

脫貧事業關鍵在人,借創作致敬脫貧攻堅路上前赴後繼的人

新劇的開篇,縣裡先富起來的丹霞村與仍然貧困的焉支村,摩擦連著摩擦。然而磕磕碰碰的兩個村子,卻要在脫貧進程中合二為一。因焉支村飽受地質災害威脅,大半村民脫貧難,縣裡決定將其整體搬遷,而全縣唯一有能力接收的,便是丹霞村。

藉著輕喜劇的殼,劇集的魅力就在兩村村民捐棄前嫌、共同富裕的過程中,漸漸釋放。“把‘先富’與‘後富’的兩撥人並置,製造出‘肥貓和瘦貓’的化學反應,能提升劇的可看性。”出品人兼導演白永成說,“當觀眾透過戲劇張力認識了一個個鮮明的人物,他們看見的其實是脫貧路上前赴後繼為之努力的人”。

黨的十八大以來,290多萬扶貧幹部奔赴戰場,帶領群眾實幹脫貧。他們中,還有700多名扶貧幹部倒在了一線。主創表示,《一個都不能少》的創作就是向可愛可敬的扶貧大軍致敬,讓全國觀眾知道,他們已經為脫貧事業付出了多少,又正做著哪些事。

劇本從兩個層面塑造人物。其一是兩村合併後的村幹部們。在這一端,觀眾能見到善於學習、勇於進取的退伍軍人趙百川,成為村裡脫貧攻堅“領頭羊”式的人物;會見證樸實憨厚卻有點固執守舊的夏寶生,通過學習漸漸更新觀念;還會認同劉東橋身上踏實肯幹、有毅力有耐心的品質;更會為付鵬、丁香、夏雪等投身家鄉建設的青年代表動容。另一個層面是從等待脫貧的典型人物入手。焉支村何以落人之後,成了脫貧攻堅最後的“硬骨頭”?編劇把“最後一公里”上的老大難人物具象化為姜大嗓、三不沾、賈吉祥等貧困戶。他們身上,“懶漢”想要蹭扶貧的現象、扶貧不是養懶漢的觀點,就是現實中脫貧工作的難點。如何激發他們的內生動力,把“等靠要”的“救濟經”念成自發自覺加油乾的“致富經”,也是劇情重要線索。

脫貧攻堅任務能否高質量完成,關鍵在人。劇裡最終抵達“一個都不能少”,依憑的便是這些擁有篳路藍縷奮鬥精神的人,也是被激發出脫貧內生動力的人。

不為展示貧瘠,而是從批量的工作難點裡挖掘脫貧攻堅戰中的亮點

當《一個都不能少》完成熒屏初亮相,觀眾不乏詫異,因為想象中貧困村的一窮二白乃至髒亂差場景,並未得見。熒屏上鋪開的反而是幅美卷:大場景選擇甘肅張掖丹霞地貌、冰溝峽谷地貌、扁渡口萬畝花海等,明顯的河西走廊自然風光,讓新劇兼具了地域特徵,也在美術上突破了脫貧題材必然“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定向思維。撥開大地的褶皺,藏在喀斯特地貌裡的小場景,才露出土牆陋室與智能化新農村小區“兼容”的畫面。

這般“大膽”的調整,完全來自團隊的底氣。從三年前的《苦樂村官》到如今《一個都不能少》,接連打造兩部相關題材作品,這支班底是紮紮實實“從西北貧困地區走出的創作者”。尤其是編劇曹銳,他不僅長期在甘肅工作,還曾在貧困縣掛職,擁有真正的扶貧工作經歷。

現實中來的創作根基,不僅賦予了他們對畫面的呈現,更使得新劇的焦點發生了因時而動的遷移:不為展示貧瘠,而是從批量的工作難點裡挖掘脫貧攻堅戰中的亮點,以此反映現實中我們為了“提升產業穩脫貧”“脫貧之後不返貧”所做的努力。

以劇集的開篇為例,即便在仍有貧困戶的地方,互聯網也已走進村民們的生活。他們既能通過網絡直播,展現吾土吾鄉的風貌,也能善用網絡助農方式,打通蔬菜從田間地頭直送城裡餐桌的渠道。對於劇裡大多數村民,他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已從簡單的吃飽飯、穿暖衣,升級到了更高的精神層面——以知識改變命運,以文化重塑美麗鄉村。

所以,劇情更多時候會體現在“生態移民”“生態旅遊開發”“避免空心村”“加強教育”“提升產業”等時下熱門的新農村建設話題上,體現在脫貧攻堅過程中中國新農村的村民對創新、綠色、共享等新發展理念的逐步認知。

白永成說:“我們想做的,是讓觀眾、讓世界看到一個真實的、全新的中國新農村。它不再貧瘠又落後,它只差最後一公里,就能邁進小康社會;脫貧也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首席記者 王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