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学的角度理解《大学》第一篇

知行合一就是去找良知的手段,这个手段就是知、止、定、静、安、虑、得的过程,也是格物至知的过程;

心即理就是找良知方法(天理落在心之本体上,心无体以感知万物为体)就是说我们人能够知道良知,就是在传到心里的事物上找,那就是本来如此的自然之序在人体内的如实投射,也就是说这件事情的自然法则,也就是“物有本末,事有终使,知所先后则近道亦。”所以致良知就是找顺序,就是找到事物发展的来龙去脉,知道了前因后果就能找到解决的的办法;这个方法就是顺这个这个顺序做下去,就是致良知,也就是循理而行!

心即理,就是理在自己的心里,就是自己在这个事情和物上自然法则,也就是一人一世界,一人一个顺序;当知道了这个问题的时候,你就知道你的主观世界和别人不一样,也就能理解别人为什么这样做,这样想了,这就是反推诸己,这样你的世界观就有了变化,不在以自己主观的角度看问题,而是以全局的角度看问题了,这就是心即理的妙用!

知道这些东西之后就是后面(诚意、正心)的时候了,这样修炼就能达到修身的目的,才能有(亲民)的外放,也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么伟大的事情去做,只有达到内圣外王,才是真正的至善!

想想儒家的思想有多么伟大和难做到?所以曾子在后面写了“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也就是说,普通老百姓不一定能够达到至善,但是只要知本,只要修身,就能够过好自己的生活!这就是儒家思想的体系!(说的极其朴实无华,没有任何故作高深和故弄玄虚,却又是合道而行的实用!)

从心学的角度理解《大学》第一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