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上談兵的趙括,經什麼樣磨礪可成為名將,指揮長平之戰擔子重嗎?

大馬哈魚12


秦趙兩國對峙兩年多,其他列國基本都是看戲,兩不相幫,原因就在於,秦趙是當時唯二沒有受過重大損失的戰國了,這兩國幹起來,其他列國是希望他們兩敗俱傷的。

趙括是戰國時期的名將趙奢的兒子,小小年紀趙括就熟讀兵法,對於戰事有著自己的見解,在談論戰爭策略的時候,就連他的父親趙奢都辯不倒他,因此在當時有著不小的名氣,但是這樣並不代表趙括就能帶兵打仗,他缺乏一個主帥最重要的經驗。當時秦趙交戰,兩軍對峙於長平之地,趙國是以廉頗為將,數次大戰廉頗未能佔到上風,但是固守之下,秦軍也沒什麼辦法。

一直以來,趙括都是空有理論知識,實踐能力弱的典範,被後來人當做反面教材嘲笑了兩千年,但是長平之戰就是趙括的錯嗎,趙括揹負著這樣的罪名真的合適嗎?其實趙括也是個可憐人,雖然飽讀詩書,但是實戰經驗不足,如果能夠給他機會,先做副將跟著趙國的名將學習一段時間來日未嘗不能成為一個名將,但是很不幸的他一出場就當了主將,更不幸的是剛上任就是在這麼一場至關重要的戰役之中,面對的還是白起這個莫說當世,就算縱觀整個戰國時期也是頂尖的名將,可以說趙括的失敗是有著多方面的原因的。

不能只糾結於趙括個人注重理論,客觀主觀有很多原因,這也就有了很多電影電視的演繹。

我認為趙括可以相持幾年,對於自己沒有損失,對於趙國更加有利,當時的情況肯定是複雜的。


fantasy66


秦軍最少戰死三十萬,趙軍戰死小二十萬,以這種戰損比來說,趙括並非紙上談兵之輩。

1. 趙括只帶了三十萬出戰,留十萬老弱防守丹河防線,其實就已經從根本上破壞了白起的佈局。以至於白起違諾坑殺趙軍幾十萬俘虜

2. 白起本來準備誘敵再伏殲趙括主力,這種自身傷亡更大的戰況只能說明白起再次失敗。

3. 趙括帥軍前出幾十裡尋秦軍主力作戰,守或者戰的主動權應該在白起手裡,而這種戰損比只能是雙方列陣對戰。趙括迫使白起放棄佔據地利的防守反擊戰術,白起甚至不能堅守不戰以待敵糧盡而自亂,說明了趙括的過人之能。

4. 趙括也並非戰無不勝,佔了白起自大的便宜,又因為長平地勢不支持白起的側擊繞後戰術,再加上前期秦軍的故意詐敗助漲了趙軍士氣,所以才步步窘迫,只能請援。

趙括首次獨領大軍,紕漏也不少

1. 百里石長城雖然遠離前線幾十裡,但卻關係到長平趙軍與國內的交通,被白起奇襲拿下。

2. 長平趙軍全面劣勢,趙括只能勇字當頭,拼殺在一線,極大得鼓舞趙軍士氣。但是,自身的防護卻出現了大問題,以至於被亂箭流矢所害。

3. 趙軍在決戰中應該見好就收,破敵一半其實就已經完全改變了戰場態勢。但趙括全功一役的決策也沒毛病,趁他病要他命,宜將剩勇追窮寇,真沒毛病。

4. 趙括貌似是驕傲自大的性子,又不愛惜士卒,知道戰勝白起以後,名利心恐怕還要爆棚,如果再次領兵,戰敗的可能極大。


異見意見


如果當時的趙括有大局觀,他應該讓趙王下令和廉頗共同指揮趙軍,這樣做的話他既沒有太大壓力,也可以學習一下廉頗的實戰經驗,相互交流合作秦軍就沒有什麼機會能獲得成功了,秦軍的反間計戰術也不會成功,口袋陣也用不上了,秦軍的補給物資供應不足耗不起,真要是兩人聯合作戰了史書上記載就不是紙上談兵的趙括了,應該會是白起一樣的軍事天才,長平之戰決定中國的統一大戰誰勝了誰就是昔日名將。


從古到今歷史的追尋者


趙括可以說得上熟讀兵法其父親趙奢也是一代名將但是在兵法理論上也辨不倒趙括,如果趙括可以多多實踐幾年他可能也會成為一代名將,如果他面對的不是白起這樣的名將也許戰局未可知也。但歷史沒有那麼多如果。

我認為趙國不可能戰勝秦國,首先國家以及君主意志來說就是有差距,其次趙國根本沒有做好和秦國打持久之戰準備,趙國認為這場戰爭打個1年左右就結束了,結果準備不足導致國家戰略上從防守到主動進攻,結果導致軍事上唯一可以和秦國抗衡的趙國的落幕。

從外交來看趙國在是戰是和一直搖擺不定導致其他諸侯不知道趙國到底是什麼情況!不敢輕易下賭注,反看秦國已經做好了全面開戰的準備,長平之戰後期瞞天過海臨時換將白起導致趙括以為與他對戰王齕(秦國前期將領)結果趙括傾巢而出被白起一戰而勝。



幾世浮沉幾飄零


趙括並沒有紙上談兵,換做誰也這下場。何況趙括是皇族,重兵皇帝是不放心外人來帶領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