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高水平SCI論文,應當是每一個理論科研工作者的看家本事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這麼寫:“現在全社會的都在反對SCI論文,好像SCI論文是一個壞小孩。

但要知道的是,發表一篇SCI論文不容易。不是說說就可以發表出來的。

科研前,首先要查閱文獻,知道哪些東西別人沒做過,這個階段至少需要一個月。

開始實驗,找出好的結果。這個階段學生至少要做四到五個月的時間。期間需要花費不少表徵測試費、材料費。

整理數據,撰寫論文,需要2個月。

發表高水平SCI論文,應當是每一個理論科研工作者的看家本事

投稿,到編輯那裡,大多數直接槍斃。編輯覺得可以,才會經過查重。這之後,才會送審。順利的話,讓退修,大約2個月。如果不順利,2年3年也是它。

我是做材料電化學的,實驗週期比較短。時間算的話,1+5+2+2, 大約10個月才能出一篇3區4區的小論文。如果是1區2區的文章,時間會更長,經費,精力投入會更多。“

的確,作為一個做理論的科學家,如果做研究的時候,連一篇像樣點的SCI論文都沒有,能說明是在做研究嗎?起碼說明做的研究不怎麼入流,或者不客氣地說,是已經跟不上年輕人的時代,做的東西太落伍了,可以說是接近被淘汰的課題。

科研競爭很殘酷,如果不快點發表論文,很難證明你對這個東西有在研究,有在跟蹤,因此,只有SCI論文發表出來,才能證明你在這一專業領域的研究深度。

發表高水平SCI論文,應當是每一個理論科研工作者的看家本事

雖然不能全部都看SCI論文,但是對於理論的科學家,不看SCI論文,要用什麼來證明科研成果?很難再找出一個比SCI論文更直觀的方式來證明科學家真的在做有意義的科研。

很多諾貝爾獎得主,也是把自己研究的成果先發表在一個不知名的小期刊上,等過了幾十年,回頭才突然發現這篇小論文居然也得獎了。

論文的重要性由此可見,只有把成果用文字發表出來,才能給後來人去評價,才能證明一個科學家的能力和素養。

不要把懶得寫論文,說成發表SCI論文沒用,這樣的科學家,只是讓自己不進則退的一大藉口,最終還是會被時代所淘汰。

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發表高水平SCI論文,應當是每一個理論科研工作者的看家本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