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課23天,12歲男孩跳樓自殺,我卻在這4封遺書中發現了真相……

有的孩子打一頓罵一頓都皮實得很,有的孩子你甚至都不能瞪他一眼,為什麼?

作者 | 瑾年 爸媽研究所(id:mama_cn)


如果我們不閉嘴,孩子永遠不會表達。


網課23天,12歲男孩跳樓自殺,我卻在這4封遺書中發現了真相……

每一句“為你好”

都是以愛為名的強迫


當我們對孩子吼叫時,其實很容易辯解:“我這樣罵你,都是為你了你好啊!”


但我們是否曾想過:


每一句“為你好”,都是以愛為名的強迫。


網課23天,12歲男孩跳樓自殺,我卻在這4封遺書中發現了真相……

以愛的名義,提著條件,行控制之實。


在《少年說》中,有一個女孩學了七年舞蹈,有天賦也有興趣,但最後卻被母親勒令叫停,原因是影響學習。


網課23天,12歲男孩跳樓自殺,我卻在這4封遺書中發現了真相……

當女孩第一次鼓起勇氣,小心翼翼地站在天台上對著媽媽說出自己的心裡話時,媽媽卻又再臺下提起了條件:“下次考試考進年級前100名就讓你學”。


網課23天,12歲男孩跳樓自殺,我卻在這4封遺書中發現了真相……

母女兩個的溝通頓時進入僵局,女孩硬生生被氣哭,母親見狀退步道:最少前150名。


女孩最後徹底崩潰:那麼高的要求,我——做不到!


網課23天,12歲男孩跳樓自殺,我卻在這4封遺書中發現了真相……

在這樣的重點中學,突擊進100名等同於拒絕


有條件的愛,讓孩子們的情緒問題藏在冰山底下,表面風平浪靜,水底下卻是暗流湧動。


甚至會在重大事件來臨前遭遇情緒崩潰,以極端的方式來應對。


去年6月高考,便有一位考生在看完數學試卷後,突然精神崩潰倒地,又哭又笑。


網課23天,12歲男孩跳樓自殺,我卻在這4封遺書中發現了真相……

這種控制型的愛,也影響著孩子的性格:敏感、自卑、得不到認可、人際能力缺乏。


你以為管吃管喝、管生活管學習就是愛得滿滿。


但是武志紅卻說過:那個有心理問題的孩子,其實不是父母“愛太多”,而是清一色的“愛太少”。


出乎意料。


網課23天,12歲男孩跳樓自殺,我卻在這4封遺書中發現了真相……

當我們看到這個結論時,肯定困惑:都是我身上掉下來的肉,我恨不得掏出心來給他,怎麼可能愛不夠?


這時候父母該反思:


我們是不是……愛錯了?


網課23天,12歲男孩跳樓自殺,我卻在這4封遺書中發現了真相……

match


家是心靈的避風港,不是辯論法庭。


我們不要充當警察和法官,總糾正孩子的錯誤。


而是當個畫家,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筆一墨去描繪這張白紙。就像鍾南山院士的醫學世家家族一樣。


鍾南山用自己的一生活成了父親的翻版,用一生去“治病救人”。而他的兒子鍾惟德,也在繼續延續著鍾家良好的家風。


網課23天,12歲男孩跳樓自殺,我卻在這4封遺書中發現了真相……

家庭教育的本質是人格滲透,而非嘴巴皮子。


你的愛

是不斷指責批評?還是換位思考?


你的期待

是用別人家的孩子刺激?還是幫他發現獨特的閃光點?


你的陪伴

是隻看重分數,監督補課,還是用親子閱讀代替督促……


網課23天,12歲男孩跳樓自殺,我卻在這4封遺書中發現了真相……


有句詩說過:

“有一個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最初看見什麼,就變成什麼……如果是早開的喇叭花,那麼它會變成這個孩子的一部分;如果是雜亂的野草,那麼它也會變成這個孩子的一部分。”


作為父母,你是朝陽的喇叭花,還是雜亂的野草?


不要自己碌碌無為荒唐度日,還綁架著孩子必須功成名就。


你想要孩子成為怎樣的人,首先得成為這樣的人。


本文為 爸媽研究所(id:mama_cn)原創,作者:瑾年,雙胞胎媽媽,兒童心理諮詢師,小小的身軀藏著大大的能量。

版權聲明:【除原創作品外,本平臺所使用的文章、圖片、視頻及音樂屬於相關權利人所有,因客觀原因,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敬請相關權利人隨時與我們聯繫及時處理。】

網課23天,12歲男孩跳樓自殺,我卻在這4封遺書中發現了真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