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見敦煌|在敦煌,匠心指的就是一種藝術生命的傳承

有的人一生為世界奉獻著觀點和智慧,有些人卻用畢生精力為世間留下傳世珍寶,兩者都是偉大的人;“工匠”這個群體,就是後者。一個石窟從開始建設到完成,大體要經過整修崖面、鑿窟、繪製壁畫塑像、修造並裝飾窟簷或殿堂等一系列的營造程序。

莫高窟的營造者主要是由窟主、施主、工匠三方面組成的。今天我們重點講一講敦煌的工匠。工匠們在窟主或施主的僱傭下,從事洞窟的營造活動,按照分工,分為劈巖鑿窟的“良工”和繪製塑畫的“巧匠”兩部分。大家注意這兩個詞——“良工”和“巧匠”。

事實上,在古代,“工”與“匠”是兩個概念。在石窟營造方面,他們只是分工不同,前者是整修崖體、開鑿巖洞,後者是繪畫和塑像等;但在其他行業中,這兩者在分工上沒有區別,只是有無技術和技術高低的差異,所以,後來將“工匠”併為一個整體的概念來使用了。

聽見敦煌|在敦煌,匠心指的就是一種藝術生命的傳承

在敦煌石窟的開鑿過程中,工匠的技術級別大概分四個層面:

第一類級別最高的叫都料。都料有一點像總工程師那樣的身份,是這個行業最高級別的工匠,主要職責是設計和指揮。在唐朝時候,著名文學家柳宗元記錄過這樣一件事:他去看有一位都料設計、修房子、蓋房子,他在旁邊監工。都料自己是木匠出身,已經很多年不幹了,柳宗元就取笑他,你是木匠出身,怎麼不幹?關鍵是,不需要他幹了,下面這些木匠們會去幹;都料主要就是搞設計,要指揮,把握全局。這個跟現在的情況還是差不多,雖然分工不一樣,有些從基層學徒成長起來的高級工匠,也有這麼一個過程。

第二個級別叫博士(把式)。這個博士就是從事實際操作的工匠裡面級別最高的,當然這裡面是排第二,主要的一些高難度技術都由他們來承擔。過去中國歷史上也有學館,裡面也分博士、學士之類,但是這裡的“博士”不是指作學問或者上學的博士。這個名詞以前叫“把式”,就是幹什麼的能手;這個在敦煌文獻裡都有記載,他做得最好,一把好手,就是這麼個意思。

聽見敦煌|在敦煌,匠心指的就是一種藝術生命的傳承

莫高窟第72窟壁畫記載了工匠安裝佛頭的場景

工匠的主力軍實際是第三類,就是普通的匠人。他們是已經出師了的匠人,隊伍最龐大,人也最多,一般的活都能拿下來,當然高難度的要博士去做。

第四類就是生,學生的生。這裡是匠生,也是學徒工的意思,沒有出師的,自己不能獨立承擔工作。

聽見敦煌|在敦煌,匠心指的就是一種藝術生命的傳承

莫高窟第72窟壁畫中石窟開鑿者“請丹青巧匠畫聖容真身”

就是這些一代又一代的工匠們,他們有些隨著佛教傳播,從西域而來;有些跟隨被貶的官員大戶移民而來;有些是隨著不同時期到敦煌上任的官吏而來;也有一些吐蕃、西夏、元等少數民族統治時期,到達此地的少數民族畫師。無論來處、無論民族、無論是工,還是匠,他們所做的每一件作品,和莫高窟一起,都將成為他們生命的延續。

突然在想,如果敦煌工匠穿越到現在開直播的話,肯定會有很多人看,會有很多人成為他們的粉絲吧?這樣,我們也許能更好地讀懂“工匠”這兩個字。

聽見敦煌|在敦煌,匠心指的就是一種藝術生命的傳承

當代敦煌匠人的身影

我們現在經常講到匠心精神,指的是匠人對手中的事物虔誠如禮敬神明一般的態度,有著不容褻瀆的敬畏感;無論是吉他鋼琴、筆墨紙硯、顏料畫布,擁有特別“惜物”的狀態。其實不一定非要是工匠才能具備“匠心”的條件,當你熱愛你寫的文字,熱愛手中的事並堅持不懈地精進,你便具有了一顆“匠心”。

敦煌匠人是敦煌文化至關重要的一部分,無數匠人共同的勞動與智慧結晶才築成了今日的神秘佛國聖境。而今天的莫高窟,更多的研究者、保護者、傳承者,用他們的努力,也守望和傳揚著一種匠心精神和莫高傳統。

聽見敦煌|在敦煌,匠心指的就是一種藝術生命的傳承

拍攝:海洋視界

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學者樊錦詩曾慨嘆:莫高窟老化消失的趨勢,只能延緩,無法逆轉。為了有效延緩洞窟的老化,敦煌研究院的研究人員正在抓緊和時間賽跑,利用一些先進手段,如實時監測溫度、溼度、二氧化碳含量和空氣滲透率等應用來檢測洞窟內微環境,以合理控制遊客承載量。所以有朋友問,為什麼莫高窟有些洞窟會不固定開放?這些洞窟被稱為“調節窟”。一旦洞窟內監控的二氧化碳等有害物質超標,洞窟將立刻關閉,這時調節窟就會開放,供大家參觀,也是為了確保日常足夠的開放數量。

聽見敦煌|在敦煌,匠心指的就是一種藝術生命的傳承

上世紀90年代初,敦煌研究院發起現代技術保護莫高窟的“數字敦煌”項目,迄今已二十多年。目前敦煌研究院已經完成了敦煌石窟(莫高窟、榆林窟、西千佛洞)120個洞窟的攝影採集、40個洞窟的圖像處理,以及120個洞窟的全景漫遊和20尊彩塑的三維重建。

“數字敦煌”(www.e-dunhuang.com)網站已向全球發佈30個經典洞窟的高清數字內容,它既可以留存敦煌的藝術,又能緩解旅遊帶給洞窟保護的壓力。關注敦煌石窟藝術的愛好者們,可以登錄網址,更清晰地看到3D洞窟實景。

聽見敦煌|在敦煌,匠心指的就是一種藝術生命的傳承

從敦煌石窟的營造者,今天石窟的守護者。敦煌這座絲綢之路上的綠洲小鎮,因為歷代人的辛勤付出,使敦煌文化得以保存,生生不息,煥發光彩。所以,這也是吸引我一次又一次前往,並願意把敦煌的美好與更多人分享的動力。

當我們站在敦煌,站在石窟前,如果你知道面前走馬觀花略過的,是傾注了匠人多少心血的藝術品,是經歷多少歷史浩劫留下的倖存者,也是今天的研究者和保護者幾十年如一日的辛勞付出,你,還會像路人甲一樣地“到此一遊”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