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李素文的传奇人生

她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成年后成为一个普通的售货员,之后一路逐级被推向高处,成了劳模,进入政坛,成了党和国家领导人。 “文革”结束后,命运把她从中央降到了基层,她从党和国家领导人变成了一名普通工人,而劳动者的本色使她重新用劳动赢得了新的生活。

劳模李素文的传奇人生

她就是六十年代的劳模李素文。

说起李素文的人生,和众多出身于“草根”阶层,后来又备受社会瞩目的人物一样,李素文的生活,充满了戏剧性。

她23岁卖菜而成为劳模,42岁当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官至副国级,又在45岁被“罢免”成为普通人,而后又重新闯出了一片事业,实在是令人感到好奇,想去了解这个人物,今天笔者就带大家认识她。

劳模李素文的传奇人生

李素文1933年出生在河北省乐亭县,和建党领袖李大钊是同乡。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当过儿童团长,团支部书记,高级社副社长。

1956年,她投奔爱人从河北农村老家来到沈阳,在沈阳南塔第二副食门市部卖菜。平凡的工作,竟让她干得风生水起,先后当选为沈阳市劳动模范,辽宁省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省财贸系统“五好”职工标兵。

劳模李素文的传奇人生

那个年代的劳模绝非浪得虚名。

李素文做事认真,爱动脑筋,做了售货员之后,她就把自己的聪明才智都用在了琢磨怎么卖好菜上。正应了那句话——“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李素文把菜卖出了名堂。

一次,李素文发现,商店里进了一批果脯,来看的、问价格的顾客很多,但买的人却很少。李素文很纳闷。当一位老人问她有没有小盒子的果脯时,李素文恍然大悟:顾客是嫌果脯包装太大,价格太高。她便向领导提建议,把果脯分成小包来包装,并对不同品种做了搭配。结果,果脯的销售量增加很多。

还有一次。一个顾客来买菜,指着一种菜问它的炒法。李素文回答不上来。这本来是一件小事,但李素文觉得,一个好的售货员,应该围绕着各种各样的菜做文章,以菜为核心,掌握更多的知识——比如有关菜的营养成分,怎么配菜,怎么烹饪。拥有这样的知识,才能给顾客提供更好的服务。

为此,她整理出了炒菜中一些常见的问题,专门到附近一个单位的食堂里,向一位有三十多年烹调经验的老厨师请教。老厨师很奇怪地问她一个售货员学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处,李素文告诉他,自己想学了这些知识后,为那些不了解这方面知识的顾客提供参谋。老厨师夸奖她想得周到。

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李素文并不是那种单纯的“业务型人才”,她很会借助组织的力量推广自己的经验。比如,她在请教了老厨师之后,让党支部帮着她,把老厨师请到商店,给全体售货员讲课。后来,成为劳模之后,她和另外几位劳模一起,串联了全市的几百名卖菜的营业员,请来大饭店的厨师讲课。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通过这些细节,人们可以发现李素文的组织能力。也许,就是这一点,使得她渐渐地从普通劳模中脱颖而出,步入政界。

李素文的工作,甚至已经超出了单纯卖菜的范围。为了把自己的服务工作做得更好,她很有心地把商店周围居民的情况都摸清了。她曾经因为看到一个五六岁的小孩在很冷的冬天出来买豆腐而推测,这家人家里可能有困难。下了班过去一打听,果然如此,小孩的妈妈得了“产后风”,不能下地。李素文就决定,不能把自己锁在柜台里,应该经常走出去,让那些不能出来买菜的人也能吃到菜。于是,她就向领导提出了“送货到院”的建议。他们甚至对老、病、弱、残的固定顾客实行“早(班前)访晚(班后)送,晚访早送,访送结合,分片包干,送货上门,服务到家”的服务方法。对于双职工家庭,则实行“预约售货”的办法。

李素文做这些事情的动机,完全不是为了“经济效益”。在那个年代,商店的“经济效益”,和她这样的普通售货员的收入没有关系。李素文从事的是最普通不过的劳动,但她这样的劳动让她有一种无与伦比的尊严感与荣誉感。反过来,她以自己的行为让这普通的劳动增值。人与劳动,构成了一种和谐的关系。

李素文之所以一步一步成为劳模,即便在今天看来也是一点不奇怪的。她个性鲜明,愿意付出,不求回报。

♥️ 李素文(左一)与毛主席 ♥️

劳模李素文的传奇人生

李素文被评为各级劳动模范,多次见到毛主席。1963年,她光荣地出席了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在那次会上,她那篇以《为革命卖菜》为题的发言,朴实之处见思想,让人们看到了卖菜之外的东西,看到了为人民服务的可贵精神。这不仅感染了在座的普通听众,也深深地感染了中央高层领导。在这次演讲中,周老总就坐在下面,全程为她七次鼓掌。或许正是在这次演讲中,周老总发现了李素文身上的优秀品质,为她进入中央奠定了基础。

劳模李素文的传奇人生

1965年成为全国妇女“三八”红旗手。次年1月被商业部授予“学习毛主席著作标兵”称号。1965年-1966年,北京和全国各地先后举办了“李素文学习毛主席著作展览”,许多报刊发表了介绍李素文事迹及其本人学习毛主席著作体会的文章。

1968年5月任沈阳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1969年4月当选为中共第九届中央委员。1973年任中共辽宁省委常委、辽宁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共青团辽宁省委书记。1973年8月当选为中共第十届中央委员。1974年1月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出席纽约联合国妇女地位委员会第二十五届会议,并在会议上发言。

劳模李素文的传奇人生

上世纪60年代,毛主席提出了“劳模从政”的政策,李素文刚好赶上了这样的潮流,随着顺利从政。到了1975年,主席发出了从工农兵中选拔人才的号召。于是,李先念副总理提名李素文当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因为他迫切希望有一位了解基层,又有卓著成绩的人才来辅佐自己。这个提名经周恩来总理签字同意,上报到了毛主席那里,主席批准了这一提名。

劳模李素文的传奇人生

此后,李素文开始了人生中梦一般的一段岁月。

她常常出现在报纸、刊物和银幕上,参加各种各样的会议,视察工厂、农村。国家为她配备了秘书、司机、警卫员、厨师。她频频以国家领导人的身份,参加外事活动。据统计,仅1975年和1976年两年,她所会见的外宾就来自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不乏一些国家的领导人。和二十年前她的卖菜生活相比,她就像在做梦一样。

♥️ 陈永贵、吴桂贤、李素文(左一)在大寨 ♥️

劳模李素文的传奇人生

她身居高位,却非常严格要求自己,没有带家属,每天只有工作的权利,必须把思念之苦与七情六欲埋在心底;那时,她每月工资62元,是高级干部中的“穷人”,却非常满足,因为陈永贵副总理还挣工分;这种经济状况,自然出国访问时连“行头”都买不起,只好到对外友协去借皮箱和衣服,访问回来再把那些东西归还人家。

劳模李素文的传奇人生

据说,有一次李素文去阿尔巴尼亚参加活动,连衣服都是借的,因为自己的衣服都太旧了,穿不出去。到了阿尔巴尼亚后,要出席晚宴,大使馆的人婉言劝她先理理发。但李素文带的钱都是经过严格计算的,根本没有钱理发,最后在大使馆的联系下,才找到了当地的一个老华侨开的理发店,给她免费理了理。

劳模李素文的传奇人生

那时她最怕家乡来人,因为囊中羞涩。有一个月,家乡来了四五拨人,结果月底时只好天天大葱蘸大酱。

生活艰苦,李素文还能适应,而对当时变幻的政治风云,她便显得无所适从了。

粉碎“四人帮”后,李素文也逐渐从政坛消失了,1978年7月12日,李素文回到了家乡沈阳,组织上安排她到市糖果厂劳动锻炼,改造思想。那一刻,45岁的李素文从“天上”降到人间。有时在公共汽车上,就能听到人们窃窃私语地议论她;“ 哎,那不是李素文吗?她不是副委员长吗?怎么不坐专车,和咱们一起挤汽车 ? ” “ 听说犯错误了,被遣送回沈阳劳动改造。” 每逢这时,她强忍着自己无法表白的情绪,车一到站,就迅速下车,消失在人海中……

劳模李素文的传奇人生

李素文不服输的性格,成就了她下半人生。她没有消沉下去,而是在劳动中重新寻找自己,每天都加班加点地干,她包糖果速度终于超过生产能手。

经过5年的辛勤耕耘,李素文用自己的汗水与能力赢得了尊重,1983年10月,她被选为该厂副厂长,主管经营。上任之后,李素文第一件事就抓原材料。工厂花了140万人民币从前西德引进一条巧克力生产线,每年需要可可豆150吨,计划内只有30吨,那120吨必须自己想办法。她还是那份责任,还是那份劲头儿,正月十五,风风火火地坐上夜车去北京,下了火车,便直奔中国粮油进出口公司,接着又去轻工部,到了晚上才安排住宿。第二天又起大早,到轻工部食品局和商业部办事,晚上连夜坐火车回沈阳。工人们感慨地说:这就是李素文的效率!

劳模李素文的传奇人生

1986年4月,李素文到天津办事时,发现天津市场上没有沈阳食品,便产生了把沈阳食品引进天津销售的想法。得到领导的支持后,她便给天津老劳模、市蔬菜公司副总经理张世珍写了封信。经她俩的努力,在天津举办了沈阳食品展销会。李素文又打了一场漂亮仗、原计划销售500万,实际销售近1000万元。

劳模李素文的传奇人生

李素文的名字又重新叫响。不久,她又担任了沈阳市轻工局供销公司副总经理。每逢有人问她为什么还傻干时,她总是笑着说:“权力是力量,金钱是力量,人格也是一种力量,我就是要用我的行动,证明我的人格。虽然我不再那么引人注目,但我会留给时代一个深深的思考。”

1989年,李素文该退休了。可是公司根据她的能力和需要,要她继续当顾问,她喜欢有事做,便又继续劳碌着。

劳模李素文的传奇人生

可到了1991年,李素文因心肌缺血先后住了4次院,她只好告退养病了。

一天,沈阳卷烟厂的党委书记打来电话:“李大姐,我们从长春引进一种新型床垫,对养你的病有好处,你来看看。”李素文躺在床上试了试感觉不错,便决定把攒的钱全部拿出来买这个磁性保健床垫。李素文确认了保健床垫的质量后,便决定到那家公司,打工推销、这种床垫。说干就干,果断的李素文背着家人,悄悄地带上床垫说明书,走街串巷搞起了推销。她本来就有很好的演说天赋,再加上名人效应,很快就打开了市场。

劳模李素文的传奇人生

1997年春节,65岁的李素文把自己开公司当老板的想法公开亮了出来。她大胆地贷款30万元,自筹20万元,在沈阳市最繁华的太原街办起第一家高科技产品专卖店(专卖医疗保健床垫),实现了自己当老板的梦。公司一开张,生意就很红火,而且效益越来越好。

那时,她日子过得风风光光,生意做得红红火火,惟一的心结就是:她虽然已经享受到劳模待遇,可政治待遇却一直没有恢复,比如全国总工会慰问劳模、国庆节组织劳模上北京,包括省、市慰问劳模等活动都没有她的份。

1998年的一天,李素文突然惊喜地接到通知,让她参加沈阳解放50周年纪念活动,这就意味着她的政治待遇已经被恢复了。

也是从那一天起,她意识应该重新考虑将来的生活。于是,李素文关闭了自己的专卖店,到5公里之外的北运河做“保姆”,维护20多公里长的北运河环境,冬天扫雪,夏天拔草,造福沈阳。尽管每月只有200元工资,尽管路途很辛苦,但她觉得非常快乐,因为她又回到了劳模中间。

✈️ 李素文(右三)与朱克家(左一)侯隽(右一)吴桂贤(右二)邢燕子(右四)在北京合影 ✈️

劳模李素文的传奇人生

她居住在一个普通的小区里,安静地生活着,和普通老人没有什么区别。不过,每逢国家的重大纪念日,如果身体条件允许,李素文总是会出席。她还担任一所小学的校外辅导员,时不时地给孩子们讲讲过去。

劳模李素文的传奇人生

从普通的卖菜女工,却火箭般第成为副国级干部,跌落至体制内的糖果厂副厂长,晚年又成为著名民营企业家,又关闭自家企业去做公益,最终又回到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中。

这就是李素文的传奇的别样人生。这样的人生经历,倒是跟吴桂贤很有相似之处,或许也只有在那个特殊的时代,才会出现这样传奇的人生。

(文字整理老海。资料图片来自网络,向原作者致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