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高產萵筍推薦這兩個品種,附帶種植方法。

萵筍,又名萵苣,市場上比較常見的一種蔬菜,萵苣口味鮮美,口感爽脆,市場前景好,種植也較為普遍,下面就給大家介紹兩個常見品種以及萵筍的種植方法。

種植高產萵筍推薦這兩個品種,附帶種植方法。

白尖葉萵筍

葉簇半直立,緊湊,株高約50釐米,開展度50釐米左右。葉片披針形,長約43釐米,寬9釐米,葉片綠色,微皺。莖為長棒形,外皮白綠色,肉淡綠色。單莖重0.5~0.8千克。抗熱、耐寒、抗病、不易抽薹,商品性好。特別適合作收穫嫩莖葉食用的品種,在南方可週年栽培,667米2產量3000千克以上。

二白皮萵筍

株高約40釐米,開展度40釐米左右。葉簇小而直立,葉呈倒卵圓形,長約25釐米,寬12釐米。葉片淺綠色。莖長圓錐形,長約35釐米,橫徑5釐米,單莖重0.5千克左右。莖皮薄,呈綠白色,肉淡綠色,品質細嫩,清香味濃,耐熱力強,主要作秋季栽培品種,定植至收穫60天左右,667米2產量在2000千克以上。

種植高產萵筍推薦這兩個品種,附帶種植方法。

1、播種育苗

萵筍一般採用育苗移栽的方法,播種前要進行低溫催芽。播種後要保持苗床的溼潤,從出苗揭膜到定植前,可用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500倍液噴霧,每隔7~10天一次,以防止猝倒病和疫病的發生。及時間苗,間苗用0.1%磷酸二氫鉀溶液葉面追肥1~2次,促進幼苗生長。


2、整地施肥

選擇土壤肥沃、保肥保水性好、排灌方便、1年以上未種過同可作物的田塊。深翻土壤,每畝施腐熟有機肥3500千克、過磷酸鈣50千克、複合肥50千克。

3、定植

在苗齡25~30天,長出4~5片子真葉時可定植,如果苗齡時間過長,幼苗徒長容易“竄”。定植的行距一般在30~35釐米,株距25釐米,每畝定植6000~7000株。定植時間可選陰天或下午4時後定植。


4、田間管理

在定植後,立即澆定根水,定植後2天后澆施一次稀薄糞水,促進緩苗。

緩苗後,施速效氮肥,以後適當減少澆水,保持土壤溼潤即可,在蓮座期前後,要施重肥2~3次,每畝施濃度為30%~40%的腐熟人畜糞3000~4000千克,或尿素15千克。肥水供應均勻,防止莖部裂口。

定植後施肥澆水和降雨容易造成畦面土壤板結,定植緩苗後要結合施肥及時中耕,利於蹲苗,促使根系發育良好、蓮座葉增多,嫩莖生長健壯而不竄高。

種植高產萵筍推薦這兩個品種,附帶種植方法。

5、防止抽薹

為防止秋萵筍抽薹,在萵筍封行莖部開始膨大時,可用矮壯素葉面噴施2~3次,有效抑制薹的抽長和增加莖重。生長後期抽薹,可將嫩莖分化出的花薹摘掉,促進莖繼續生長。


6、採收

秋萵筍可分批移栽,陸續採收,可在定植後45天以半成株上市,莖葉都可使用。以心葉與外葉平齊或剛現花蕾時為採收時期,以成株上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