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简史(5)-隋、唐

【隋:公元581年 - 619年】

隋文帝杨坚节俭务实,注意吏治,减轻刑罚和税赋,仓储丰实,人民得以休息,社会空前繁荣,史上称为“开皇之治”。同时隋文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建立了完备的官僚制度,为后来唐朝近三百年的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隋文帝后来将太子杨勇废掉,改立次子杨广为太子。杨广即位,是为隋炀帝,隋炀帝虽然也颇具才能,但却过于好大喜功,他急切兴建大运河和修建国都洛阳,又四处巡游,耗费了大量人力财力,同时又三征高句丽,人民苦不堪言,在611年的一次大洪水后,终于有人起兵反抗,后来各路也纷纷起兵,形成燎原之势。

617年,唐国公李渊占领长安,拥立隋炀帝第三个孙子代王杨侑为帝,即隋恭帝。李渊自任丞相,进封唐王。次年,隋恭帝被迫禅让,李渊正式称帝,国号唐。

同年,宇文化及等人杀隋炀帝,拥立隋炀帝侄子杨浩为帝。不久宇文化及又杀杨浩自行称帝,国号许,而洛阳隋臣又拥立隋炀帝次孙为帝,即隋末帝。619年,军阀王世充杀隋末帝,隋朝灭亡。

【唐:公元618年 - 907年】

唐高祖李渊在位时,全国尚未统一,仍有多个地方势力盘踞,直至唐太宗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继承帝位的次年,即贞观二年(628年),最后一个盘踞的势力梁国降唐,全国才完全统一。唐太宗在位期间的“贞观之治”则开启了盛唐的伟业。

而后来即位的唐高宗由于身体等方面的原因,将政事全部委托皇后武则天参决。690年,唐睿宗让位于武则天,武则天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史称武周。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女皇帝,政治才能也颇具水准,国力仍然鼎盛。

705年,宰相张柬之等人在神龙元年兵变,武则天被迫退位,唐的国号恢复。

712年,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开始对国家政治进行肃清,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但后来唐玄宗热衷声色,国家政治逐渐败坏。

终于在天宝十四年(755年),掌握三大边镇军政大权的胡人安禄山造反。次年,唐玄宗匆忙出逃,而太子在得到玄宗的允许后即帝位,是为唐肃宗。后来安禄山被其子安庆绪刺杀,安庆绪又被安禄山的部下史思明杀死,史思明后来也被其子史朝义刺杀,叛军也内乱不止。

直至763年唐代宗时,持续八年的叛乱才总算告终,史称“安史之乱”,这也是唐朝由盛转衰的主要原因。

唐朝后期,由于地方藩镇割据以及宦官专权,国势不振。唐僖宗乾符五年(878年),黄巢发动起义,大肆屠略。关中及关东地区因连年寇乱,残破不堪,“极目千里,无复烟火”。

而后藩镇交兵,唐政府解体。终于在907年,曾经为黄巢部将后又降唐的节度使朱温篡唐,改国号为“梁”,定都大梁(今河南开封),是为梁太祖,唐帝国覆灭。

然而梁的政府,是以军队为主体的藩镇型政府,根本无法做到统一,整个中国又进入了一个各方势力割据的“五代十国

”时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