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的古代之旅:从祭祀用到成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肉食


对于我们现代人而言,猪肉是再常见不过的东西了,几乎我们每天都会在餐桌上见到它。虽然我们也会吃一些其他的肉食,比如说牛羊肉、鸡鸭鹅、鱼虾等等,但是这些在餐桌上出现的频率,是远远没有猪肉高的。那么在现代社会如此日常的一种肉食,在古代是否也如现代一样呢?而我们的古人们,又是从什么时候起把猪肉搬上了餐桌?并且我们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开国皇帝是朱元璋,所以整个明朝的皇帝都是朱姓。

猪和朱同音,而在过去,皇家的姓是需要避讳的,也就是说,明朝是不可以杀猪的。

但是有意思的是,发展到了现在的时候猪肉竟然成为了我国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肉食之一。这期间又发生了哪些事情让猪肉翻身逆袭,成功打败了其他的肉类呢?我们知道猪肉里富含的营养,牛羊之类的也可以替代的,而我们现代人吃牛羊肉没有吃猪肉普遍主要还是因为牛肉和羊肉比较贵,而古代却不是这样的。

猪肉的古代之旅:从祭祀用到成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肉食

宴饮图

  • 猪肉的翻身逆袭,各朝各代的地位都不相同

有关猪肉最早的记载出现在周朝,在《礼记》里出现了猪肉:"天子食太牢,牛羊豕三牲俱全,诸侯食牛,卿食羊,大夫食豕,士食鱼炙,庶人食菜。"在周朝的时候猪肉和牛肉羊肉一起被称作"大牢",除了祭祀以外,只有君主和卿大夫才有资格在日常餐桌上吃肉。这里的"豕",指的就是猪肉。但是这些底层的百姓也不是从来都吃不到肉的,一般在过年过节,或者是什么庆典时候就可以吃到肉,不过基本都是猪肉。

《盐铁论》记载:"非乡饮酒、膢腊、祭祀无酒肉"。像项羽当年的鸿门宴上,就有猪肉。只是项羽赏给樊哙的猪肉是生的,但是樊哙硬生生给吃下去了,这才让项羽不得不正视他。而古代猪肉地位不高,和肉价的高低无关,而是和当时的生产力有关。

猪肉的古代之旅:从祭祀用到成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肉食

宴饮图

自春秋时期开始,铁犁出现之后,牛就成为了农民们最重要的劳动工具,至此牛的地位就大大提高,历朝历代三令五申不允许宰杀耕地的牛,于是牛肉就成了古代餐桌上奢侈的不能再奢侈的肉食。因为除了正常老死的牛或者是病死的牛,别的来源是没有的,那么牛肉自然是少之又少。那么这不禁让人想起《水浒传》里描述的那些梁山好汉们"大碗喝酒,大口吃(牛)肉"的场景描述,只能说这要么是作者的想像、要么就是作者为了体现梁山好汉们对朝廷的蔑视与挑衅,并且汉朝以及唐朝、宋朝等某些朝代还专门为此立法。

不吃牛肉,那就只能吃六畜的其他五畜了:猪、羊、马、鸡、狗。但是能够和猪肉一样成为餐桌上的日常肉食的只有羊。狗和马,尤其是马,在过去吃的很少。虽然不是没有爱好者,但是和不吃的人比起来实在是九牛一毛。

猪肉的古代之旅:从祭祀用到成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肉食

宴饮图

汉朝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关于养猪和养羊:"泽中千足彘"和"千足羊"的记载。这里的"千足"并不是说牛和羊有一千只腿,而是所有猪羊的腿的个数加起来有一千只腿,那么千足就是250只。可见在很早的时候开始,养猪和养羊就很常见。但是当进入魏晋时期,猪肉的地位骤然下降,蓄养也大大缩水,羊肉在长达千年的时间里成为了中国古代人民餐桌上的主要肉食。

南北朝时期的文献里称赞羊肉是陆地上可食用的肉类里最好的;唐代的文人墨客们笔下描绘的最多的肉就是羊肉;在《太平广记》中关于唐朝肉类的描述总共有一百多处,关于羊肉的有47处,而猪肉只有12处。并且其中还记载了有佛教居家之人仍然吃羊肉。这也反映了当时羊肉在餐桌上的重要地位。

猪肉的古代之旅:从祭祀用到成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肉食

酒官宴

唐代是一个文明高度发展的时期,各种各样的文化在这个时期得到完善,例如饮食文化等等。而经历了唐朝,发展到宋朝的时候,羊肉的饮食文化已经成为了宋朝的一种时尚。宋朝的羊肉文化还对唐朝的进行了改进,并且最难得的是不仅保留下了宫廷御宴的菜单明细,甚至连原料和做法都有详细完整的记载;并且随着朝代的推进,宋代的皇帝们不仅没有吃腻,反而越吃越爱。

当然猪肉的身影也是会出现的,只是出现的几率少的可怜,而且还不是主角,只是配菜和看碟而已。而我们耳熟能详的一道著名的美食"东坡肉",在宋朝可能真的没有几个人会去看一眼,尤其是在那些世家大族眼中,因为这道菜是用他们最看不上眼的不入流的猪肉做的。据记载,宋朝的宫廷里每年消耗的羊肉能有40多万斤,而猪肉竟然只有几千斤。宫廷里有时候一天甚至都要宰杀一百多头羊!

猪肉的古代之旅:从祭祀用到成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肉食

古代饮食

至于元朝那就更不用说,蒙古人原本就喜欢吃羊肉,而宋朝的人也喜欢吃羊肉,所以不论民族仇恨有多深,至少在饮食这一方面是达成了共识。

  • 明清时期猪肉开始逆袭

很快的元朝灭亡,明朝建立,而羊肉的地位也随着元朝的灭亡逐渐降低。在永乐年间一份宫廷菜谱里可以看到使用了5斤羊肉、6斤猪肉。这意味着在明朝初期羊肉的地位就已经开始下降。而到了明朝中后期的时候,根据光禄寺留下的记录里可以看到宫廷使用的牲口数量:18900头猪,10750头羊。虽然羊肉仍然在餐桌上占有一席之地,但是地位已经是远不如前,猪肉反而实现了大翻身,成为了人们餐桌上的宠儿。

但是明朝的皇帝是朱姓,要如何实现避讳呢?很简单,把猪改称为彘就可以了。这里其实还有段典故,朱厚照禁止养猪、杀猪、吃猪,并且还专门制定了惩罚措施,《明实录·武宗实录》记载:"上巡幸所至,禁民间畜猪,远近屠杀殆尽,田家有产者,悉投诸水。······者发配充军。"

他这样做不仅仅因为他姓朱,而且他还属猪。但是猪肉不仅是餐桌上的肉食,而且还是祭祀中的主要祭品之一,不允许杀猪,祭祀该怎么办?所以最后想了个法子,给猪改了个称呼就完事儿了!

猪肉的古代之旅:从祭祀用到成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肉食

清人饮食

而到了清朝的时候猪肉就实现了彻底的逆袭。虽然清朝贵族都是满人,但是他们却很喜欢吃猪肉,努尔哈赤、皇太极都特别喜欢吃猪肉,皇太极尤其喜欢吃那种煮的特别烂的猪肉。而入关以后,清朝皇帝对猪肉的喜爱不仅没有消退,反而"变本加厉"!除了日常饮食离不开猪肉以外,像宫廷里举办的御宴甚至连祭祀都不能缺了猪肉。满人信奉萨满,祭祀仪式当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煮神猪:挑选一头膘肥肉厚的、全身漆黑的猪,送进紫禁城之中。宰杀之后先去皮然后再肢解,然后扔进放在坤宁宫门口的一口大锅里用清水煮。煮好之后从皇帝开始,接着是后宫妃嫔、皇亲国戚、王公大臣们,大家都象征性地吃点儿肉。毕竟这样煮出来的肉相当难吃,谁也不想多吃。根据记载,

乾隆四十七年举办的一场宫廷御宴一共用了65斤猪肉、3个猪肘子和野猪肉25斤以及其他猪的部位,堪称猪肉全宴!

  • 古代猪的饲养
猪肉的古代之旅:从祭祀用到成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肉食

慈禧进食剧照

不管是猪肉还是羊肉,既然需求量这么大,靠他们自己生长肯定是供应不上的,所以必须要人为蓄养。明显能够看出,猪的生长速度以及产肉量都要远远高于羊,而且不仅高产,猪肉的饲养也要容易的多。古代人尝试过用各种东西来喂养猪,比如说蝗虫。事实证明,不管你给它喂什么,它都能吃,并且能够好好的长大。猪的粪便也能够成为农田里的饲料。而反之,饲养羊的成本就比较高,因为它们是素食动物,能吃的东西有限,因此成本相当高,并且产量也不能和猪肉相比。还有一点就是羊需要有广阔的草地,但是古代人是以农业为生,无法提供足够的大草地,尤其是在南方,更不可能实现了。

因此养猪绝对要比养羊划算、轻松的多。

小结:从猪肉的地位发展来看,在过去地位最高的一直都是牛,而后是马。因为古代是以农业为主的,我国自古以来都是农业大国。能够帮助农民种地的牛,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本工具,所以不管是哪朝哪代,都会想出各种方法来保护牛。而马的地位之所以也如此高,第一是因为马是古代最先进的交通工具,不仅如此它还是战场上必不可缺的坐骑。所以马的地位并不会比牛低太多,所以马虽然是六畜之一,却基本不会出现在餐桌上。特别是在战争时期,马还能够救人,如果一个队伍陷入了弹尽粮绝的地步,还能把战马杀掉,拖延一段时间,争取救援。至于狗,不要说是在过去了,哪怕是在今天,除了一些狗肉的特别爱好者。大部分的人对狗肉都是不感兴趣的。

猪肉的古代之旅:从祭祀用到成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肉食

清廷饮食图

而羊肉,虽然它霸占了人们的餐桌长达两千年,但是即使在这两千年的时间里,猪肉也从未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并且羊肉的缺陷是显而易见的,产量低,生长速度慢,并且成本较高。而随着朝代的发展,普通百姓的生活水平也在逐年提高,肉也经常出现在了平民百姓的家里,而不是像秦汉那样,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普通百姓的才能够吃到肉。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还是以羊肉为主,那么以羊肉的生长速度来看是绝对供应不上的。那么生长周期短,而且不挑食什么都吃,连自己的粪便都吃的猪,自然就成了最佳的选择。

宋朝之所以大部分贵族都不吃猪肉,其实还是所谓的面子使然,在他们看来,猪这种动物连自己的粪便都吃,这样的猪肉能好吃到哪里去?并且吃猪肉的时候很自然地就会联想到这里,就会不由自主地产生反感。但其实想一想,这些贵族们可以挑剔,可以不吃,而那些普通百姓们,在吃上一顿羊肉都是极其奢侈的情况下,哪里还有挑剔的余地呢?有肉吃就很不错了。所以虽然猪肉的地位曾经远不如羊肉,但是它却从未消失在人们的餐桌上。

参考文献:《礼记》,《宋史》,《清史稿》,《明实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