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當下的偶像團體?

火鍋影話


國內當今娛樂圈已經出現了一種怪現象,無論是偶像還是明星(當然了演技派除外)都在一味的追求粉絲效應。說白了其實就是圈錢圈熱度。

其實可能也是想像韓國那樣出來一些有自己國家特色的偶像團體,但是製造商的目的和意圖在做這一類節目的時候就已經變味了。比起實力更看重熱度,比起業務更看重顏值。首先不說韓國那些團體偶像有多麼能打,就國內目前選出來的這些偶像,他們其實都不是真正熱愛舞臺熱愛音樂的,只要粉絲願意看,他們可以演戲,演完戲他們再順便出來唱唱歌跳跳舞,反正粉絲樂意看公司有錢賺。

記得當時微博上有一個博主說過,現在選出來的偶像團體是給十幾歲的孩子們看的,這些偶像團體對於這些孩子們來說是榜樣是力量,如果隨隨便便為了熱度而作出不負責任的行為,其實是很失敗的。

嗯我沒有針對人,針對的是目前中國娛樂圈的這種壞風氣。

既然賺了錢那就要認真負責是吧。

以前的偶像,可以是文人作者,可以是運動員,可以是電視電影歌星,也可以是科學家,宇航員,甚至於國家領導人等等等等。

但是現在,時代變了。偶像的定義變得具體了。對現在很多人來說,偶像就是說著“我會為夢想努力”的,長得好看的人。他們只要在舞臺上跳跳舞,唱唱歌,出幾篇為工作流汗之類屁事的通稿,就能被一干少男少女稱作“偶像”。他們的事業壽命不長,因為那些少男少女通常過幾個月就換了新“偶像”。

在我看來,你喜歡的人是怎樣的,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你的內心世界是怎樣的,你渴望變成什麼樣。

喜歡一個由資本堆砌出來的偶像,內心一定很空洞吧。

希望以後能看到,在人們的內心存活一輩子的偶像們,重新奪回時代的主導權。





吃瓜專業戶


其實偶像團體養成節目,從國內比較早的幾個養成節目《我型我秀》、《加油好男兒》、《絕對唱響》到現在的《青春有你》《創造營》,開始由原來的冠亞軍單一化的形式開始轉換為男團養成,這說明市場在變換。以前的冠軍亞軍總可以在娛樂圈有所名氣,而現在的偶像團體部分成名後都不怎麼有知名度?其中原因究竟是什麼?

專業能力降低,選手多元,節目更注重選手提升空間

以19年的《創造營》年輕男團R1SE為例,傳統的選秀節目拼的是個人實力,而女團男團節目更注重中心位置,也就是大家說說的“C位”,在不斷的組合比拼賽裡,能在一個八人或十人團體裡做主要展現部分,表現不錯,可以挑戰差異化,讓人耳目一新,就會有一定人氣,重而層層晉級。

經典wink——神轉折

作為以《創造營》第二名出道的男團選手何洛洛,剛開始的風格比較偏向於暖男類型,排名屬於中等。在關鍵比賽中,憑藉《Lesion》中帥氣性感的形象成功出圈,經典wink也因此被觀眾記住,當時佔據一大部分熱搜。整個排名上升,每場都有進步的點,提升空間,留有餘地,但同樣出彩。

擁有好的資源、包裝、需要的是業務能力

打響名氣,在出道夜裡五彩斑斕,節目需要的效果,是從一群十七八歲的孩子裡面選擇最優項,並不意味著有長時間的經驗積累、專業訓練。業務能力缺乏,在華麗轉身背後,卻是再次沉寂。“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演繹道路、男團優勢正是這些學員的短板。

化短板為力量才是真正需要思考的問題,為什麼在《創造營》裡面張遠即使沒能成功出道,但名氣卻可以長久化。原因在於出道十多年的沉澱和實力的積累。一時的名氣不算成功,擁有保持的能力,就算沒能一刻發掘,“不飛則已,一飛沖天”。

團體眾數化卻無明確定位,三觀化

小虎隊

國內真正意義上剛剛起步的偶像年輕偶像團體當時比較成功的應該是蘇有朋、陳志朋、吳奇隆三人合組的“小虎隊”。1988年一出道就在亞洲嶄露頭角,創下了20多場演唱會場場爆滿的紀錄。雖然說最後解體,除了當時稀缺之外,最重要的一個點就是公司對三人定位明確。霹靂虎吳奇隆、小帥虎陳志朋、蘇有朋是乖乖虎。

吳奇隆唱歌不錯,陳志朋又是舞蹈出身,蘇有朋剛剛上高中是所有人心目中學習比較好的高材生。

在帥氣的同時,像觀眾傳達出積極向上、大放異彩的人生。即使當時影視化產業沒有達到現在繁華,不過多年後蘇有朋回憶,是一段特別難忘,很不錯的一個年紀,三個志同道合的年輕人有著一樣的夢想,在成就自己時候,也讓觀眾粉絲覺得他們是擁有自己獨立個性、各有所長的一個團體。

眾數化組合

現在的很多出道團體,人數很多,可以達到十一人左右,都是差不多的造型、差不多的舞蹈、甚至於差不多的“可愛”,都很帥、很靚麗,但很難讓一個短時間接觸著迅速找到關注的點。所謂的定位明確化,更趨於原有粉絲支持,在新鮮度達不到一個級別的同時,很難再有突破點。

韓國的EXO也是多人團隊,成功的秘訣在於每個人都有與眾不同的點,以及各類團綜,宣傳、包裝、熱搜化體現,願意投入時間和經歷。養成類節目團體形成一般兩三個月左右,後期宣傳達不到基本需求。

養成類節目的出路在哪兒

現在的各類養成節目挺多《創造營》、《青春有你》、《明日之子》、《星動亞洲》、《加油!美少女》,不過市場的需求並不會被滿足。市場需要的是專業的導師團隊,只有導師團隊規範化,擁有資深專業,可以認真提出選手缺陷的點,加以指導,選手才會進步,不是故步自封,認為自己具備了專業男團的能力。

需要實力化選手,需要的是真正的“神仙打架

”,選手是經過各類嚴格把控,從專業能力、技巧表達、創新能力、綜合素質考驗。比如說《這!就是街舞》,“大海選”吸納優秀街舞舞者,設置、“世界頂級街舞大師及國內一線明星帶隊PK”、“國際頂級街舞大師為參賽者定製個人街舞秀”等環節,在擁有一定人氣的同時,實力是最終評選標準。

場景真實化,而不是自我感動,憑藉場內選手營造氣氛。觀眾需要的是真實、不做作、謙虛態度。“張揚、偏科、酷炫”固然足夠吸引眼球,實力能不能展現是靠觀眾所選

,在觀眾選擇的同時要明確公平、實際、嚴選、精細打磨。

總結

其實說到底,一個養成類男團能夠成名走向大眾視野,不僅和選秀節目規則以及立意有關,同時對於實力的要求也是重中之重。就像影視作品從流量為主到實力主導一樣,男團在發展的時候也會像曇花一現轉換為長青,有需求,就會有市場,有市場就會有標準,起步艱難、個性化表現、投入與利益的轉換,說到底都是希望優質的出現。


桑梓說娛


先看一看偶像團體現狀吧,目前娛樂類話題可以說是偶像團體的天下。

年輕一代,熱衷男團女團養成計劃,相關綜藝頗受大眾關注。

前有《青春有你》稱霸熱搜,後有《創造營2020》蓄勢待發,兩大平臺即將掀起女團養成battle大賽,觀眾會迎來越來越洶湧的話題。

“過氣”一代,也上演翻紅大戲。

自從豆瓣網友調侃成員間小作文不斷的飛輪海是“宇紅男團”之後,四位明星儼然有成話題頂流的趨勢,頻繁登上熱搜榜。

他們當下參加的綜藝節目,每每播出必將迎來一波新熱度,國民老團的號召力讓人咂舌。


新老偶像團體都在引領話題榜,但有趣的是,大眾對飛輪海成員相關信息如數家珍,而對年輕一代偶像團體的印象,大多停留在綜藝節目裡

  • 新偶像團體難紅出圈

如《青春有你》、《創造營2020》這類高人氣綜藝,國民的關注焦點更多傾向於已經走紅的明星教練團隊,練習生的存在感相對較弱。

這也是年輕一代偶像團體的現狀,他們組團容易出圈難,已經成團的火箭少女、NINE PERCENT、R1SE、UNINE四個組合,至今只有個別成員紅出粉絲圈。

之於團隊的知名度,基本在成團夜已經到了頂峰。

很特別的一個現象,倒退至飛輪海的年代,國產偶像團體其實很“粗糙”,成員沒有受到專業、長期的訓練,他們的舞臺實力也不若當下華麗專業。

與老偶像們相比,當下的愛豆才算是迎來國產男團女團的“春天”,他們擁有系統化的訓練、嚴格的篩選,甚至還有打開人氣基礎的成長綜藝加持,兼具太多優勢。

但,條件越來越好,推廣逐漸成熟的偶像團體們,卻淪為“粉絲專屬”。

前面提到的四個團體裡,能夠跳出粉絲圈被路人認出的成員佔比不超過十分之一,團體更多是吃著粉絲經濟的福利,難掀起國民熱度。

很尷尬,卻又是娛樂行業必須面對的問題,因為當下年輕的偶像團體,欠缺兩個“出圈”的基礎元素。

  • 辨識度

老牌偶像團體與年輕偶像團體的差異,可以用手工製作和機械化出產來區別,前者看起來參差不齊,成員身上經常會出現明顯瑕疵,後者整齊劃一,多是愛豆標準模板。

然而,“手工製作”雖然不夠完美,卻每一個都具有明顯辨識度,讓觀眾能夠“過目不忘”。

以飛輪海為例,四位成員無論是成團時期還是在當下,都具有自己的特色,吳尊、炎亞綸以優秀顏值出圈,花美男與漫撕男形象樹立多年。

汪東城身上的戲劇感,直到十多年後在綜藝《花花萬物》裡出現,還能惹得小S抓狂,看起來他身上這份戲劇感有點超現實,卻又是他的獨有標籤。

飛輪海中存在感最弱的辰亦儒,即使粉絲不多,觀眾心中也會留下他儒雅公子的印象。

反觀當下男團女團,成員能夠給觀眾留下明顯辨識度的存在相當稀缺,難得出圈的楊超越和蔡徐坤,一個是靠非凡的顏值優勢,另一個則得利於個人話題。

團隊對這兩位的人氣加持,反而是佔比最弱的。

這種情況的出現,不是因為當下的愛豆們條件不佳,而是團隊包裝過於統一,沒有讓他們發揮出各自的特色。

或者說,當下包裝團隊的審美過於侷限,只會套用已成功的模樣,沒有了培養成員特性的意識,這讓他們原本的好條件優勢,變成了弱勢。

如此局面,相當可惜。

至上勵合成員張遠曾在《創造營》中感嘆男團的時代已經來了,但他絕對想不到,男團時代來臨後,觀眾對他們的記憶,還不若充滿殺馬特味道的至上勵合深刻。

  • 作品

七話曾經分析過老牌偶像團體走紅的原因,將影視、音樂作品放在了首位,彼時的偶像專攻影視綜,不若現在的偶像團體對舞臺專一。

但,不同的業務重點,都有同樣的走紅要求,那便是作品

健康的發展路線,應該是讓觀眾通過作品認識藝人,國產女團中的佼佼者SHE便是實實在在靠音樂走紅的類型。

她們擁有無數大街小巷傳唱的經典音樂,8090後的青春記憶,一定少不了《super star》、《不想長大》等音樂陪伴。

很多觀眾叫不全SHE成員的名字,卻能列出她們的代表作,這才是真正的國民女團。

反觀當下的偶團們,不誇張地說,受綜藝加持出道的四個偶像團體,只有少箭少女的一首口水歌《卡路里》真正紅出了圈,其他作品皆是“粉絲專屬”。

這樣一來,這些偶團便難以打開他們的國民度,註定成為曇花一現。

而娛樂公司想要打造真正長青的國民偶像團體,最終還是需要為他們準備有傳唱度的音樂,有能夠讓大眾驚豔的舞臺。

作品永遠是王道,這句真理,不僅針對個體藝人,偶像團體同樣適用。

分析到這裡,又有了一個新疑問,既然這些年輕的偶像團體沒有辨識度又沒有優秀代表作,為何娛樂公司越來越熱衷打造呢?

歸根結底,是過度依賴粉絲經濟。

這些偶團沒有高國民度,但他們的商業代言粉絲們會去買單。

他們的作品,粉絲們會去打CALL。

粉絲對愛豆們的鐘愛與付出,讓娛樂公司有了金礦可挖,於是男團女團開始遍地開花。

人們會說存在即合理,粉絲願意為這些拿不出代表作的偶團們付出,旁觀者便需要尊重。

但,當偶像成了“粉絲專屬”,雙方都面臨長遠持續問題。

偶像們雖有粉絲加持,但慢慢便會被新團體替代,一旦失去粉絲支持,成長堪憂。

粉絲們付出了ZQSG追星,卻也不得不面對目送偶像曇花一現的局面,甚至還會引發出諸多社會爭議。

當下屢屢受到吐槽的“粉絲行為,偶像買單”、“粉絲干預偶像選擇”、“偶像失聲”等現象,其實便是偶像太過依賴粉絲經濟導致。

想要國產偶像團體健康有力的發展,最終還是需要娛樂公司保有長遠計劃,跳出“粉絲專屬”向“國民偶像”進軍,才能迎來男團女團真正的“春天”。


七話影視


國內偶像團體市場目前其實挺空白的,要說發展空間本應該是非常大的(要求可以比日韓低很多),其實斷斷續續都是一直有一些組合推出的,大火的只有tf,tfboys之所以能夠大火確實和正好填補了空白的市場需求有一定關係(長久性還是要靠公司策劃)。但不論是對偶像還是偶像組合,唱跳歌手才是本職,舞臺才是最閃光的地方,沒有舞臺發展都會受限,個人尚且還可以轉戰影視(個人認為這是小鮮肉被嘲沒有實力的原因之一),不過組合就很困難了。

現在國內意識到並且培養練習生的公司越來越多,其實也都是摸著石頭過河,並不是韓風在中國行不通(不然韓流為什麼火),也並不是一定要在一開始就找到中國風格的組合(沒有形成體系嘛)。

個人覺得tfboys並不完全是因為乖巧風而受歡迎,而是因為他們呈現出來他們年紀該有的樣子,沒有那種刻意的拗人設般的過度包裝。年輕團體走少年風,等經驗豐富了再轉成熟性感風我認為也是ok的,最主要是要附和年紀和氣質。

今年兩檔團體選秀會有一定粉絲基礎的團體產出,參與的娛樂公司很大可能也會借力推出偶像團體,tfboys師弟團也差不多要出道了吧,這些團體相比之前最大優勢就是出道自帶流量。個人還是期待今年國內的娛樂市場會有所不同,但沒有打歌舞臺,組合的持續發展問題確實有待觀望...

(私心當然是希望有個好的打歌舞臺啦,不但團體需要個人也很需要啊。cctv15好像是有的,但質量差收視低藝人少沒什麼國民度,所以要麼就是期望更好的平臺去做,要麼就是期望本來的這個能往好的方向發展吧


Aaa親愛的熱愛的


韓國偶像團體

每一個走過10年的K-pop團體都是不容易的,比如super jonier,bigbang,少女時代…都經歷過人氣巔峰,又走下神壇,成員退隊,戀愛。所以,你們現在還在,沒有解散,就很感激。 2pm經歷的第一個風波就是出道第二年隊長樸宰範因為出道前在網絡上嘲諷韓國而被韓國網友抵制,樸宰範回美國待了一段時間後又回到韓國,後來就解約了。其實公司當時也應該沒有辦法,不想因為他一個人延誤一個團隊的發展。樸宰範不久後再youtube上翻唱一首歌,重新火了,回到韓國,繼續做音樂,創辦了一家做Hitpop公司,在韓國說唱界影響力特別大,收入也挺可觀。他是一個特別有才華的人,舞蹈在idol中也算中上;音樂創作能力特別強,那首all I wanna do真是好聽的程度不差於ikon的愛過;剛出道的時候,主持人問2pm中誰身材最好,澤演說是宰範;領導力強。一個大膽的想法,如果當時宰範沒退隊的話,也許2pm會成為下一個bigbang。但是生活沒有如果,也許留在2pm,對他來說是一種束縛,現在的他,更為自由。 眾所周知,JYP選人看中人品,不得不佩服他這種長遠的目光。一個團隊能長遠發展,必不可少的就是團魂,這就好比一個國家軟實力中的文化。這麼多血氣方剛的年輕人組成的團隊,肯定會有分歧,有疲憊的時候,但是善良的人,會懂得為團隊著想,為隊友擔責,會在上綜藝的時候不刻意搶隊友風頭,會在主持人發難的時候,主動解圍,會了解隊友的喜好,痛點,讓彼此不僅僅是同事,更是相互扶持,為夢想共同拼搏的戰友。總之,他們會有爭吵,不和諧的時候,但這一切一切都會化解,並帶著更深的感情繼續前進,這一切的前提都是每個人都是善良的人。之前一個採訪2pm成員,被問到對他們來說,隊友算什麼,他們不約而同回答是家人。無論他們走到哪裡,無論他們今天是演員,還是solo,他們對自己的稱呼前都會加上2pm。這就是團魂。 即使在出道第二年經歷過退團,但還在年底拿到了mama最佳歌手獎,以again and again 拿到了第一個一位。2010年,是他們登頂的一年,憑藉《heart beat》和撕澤演,2pm成為載入K-pop歷史的禽獸男團,現在被稱作禽獸元祖男團。年末獲得mama最佳舞曲獎,最佳男子組合獎,top10,在領獎的時候,成員們留下了激動的淚水,有一路走來的坎坷,包括成員退隊,做雜技的傷,還有想證明自己。也感動了2NE1的樸春,同樣留下了激動的淚水。12月份登上東京巨蛋,演唱會得到了2萬5000名粉絲的歡呼,這是他們難以忘記的日子,當天還是尼坤妹妹的生日,從小離家的尼坤有這妹妹一份虧欠,讓妹妹在自己生日的那天來看哥哥的演唱會,是心中的一份彌補和自豪吧。2011年穩定韓國的人氣,並在日本發展。2012年繼續在日本的高人氣發展,這也成為他們日後養老的主戰場,為後續成員出日本solo做出鋪墊。



阿敏戶外


小編是個實在人,不會玩虛的,心裡想怎麼想就怎麼說!要我說就是太多人閒的,把一些二流演員,什麼也不是的演員給慣起來了!

沒事還來個罷演,要是都沒有人理他們,大家都忙自己的工作,等他連生活都成問題的時候,看他還罷不罷,就是給慣的!把觀眾對他們的喜愛,都當成自己多厲害的資本了!

現一些知名的老藝術家一輩子連說個不字的都沒有,人家那叫國家一級演員,人家都是有級別跟著的,都很低調,都把演員當作自己的事業來做,哪像這幫二流演員,只顧著在演藝界撈錢,把娛樂圈弄的是烏煙瘴氣!

確實中國偶像文化發展起步晚,市場空缺,偶像組合的出道,使得大批粉絲為之瘋狂。

日前,一位央視導演在自己的微博生氣的發起了一條推文。

推文提到出道一年的組合遲到兩小時,讓所有人等彩排,比他們大牌的人都沒那麼過分。

這位導演的推文自然引來了各方團體的粉絲前來吃瓜圍觀,並分析自家偶像團體的最新的動向。

由於導演袁晶晶並沒有對耍大牌的偶像組合指名道姓,而且各個偶像團體之間有著不少的利益相爭,

粉絲除了維護自家團體分析動向外,還會有人偷偷暗示別的團體。

各個新生偶像團體的名字也是頻頻出現,比如NINE PERCENT、ONER、火箭少女等,但導演袁晶晶提到“不紅”一詞,網民們也是諸多猜測。

但是明星耍大牌也不是第一次聽了。

周冬雨被指,綜藝上表現的沒教養,在某劇組拍戲時,讓兩位工作人員同時伺候穿鞋。

吳謹言被中國電影頻道點名“耍大牌”。

楊穎也因為在內地活動不斷名氣上升,拍戲時甚至直接使用替身,讓攝製組摳圖了事,在場的部分也不斷NG,影響所有人的工作。

海清也因為多次提出修改劇情導致拍攝延期,後來甚至讓劇組搬回北京,劇組只能把廣州的影棚拆掉回北京重建。

秦嵐在某一次採訪中讓記者下跪採訪,雖然後來秦嵐對外做出解釋,但她這樣的行為確實讓她收到了一些非議。

針對這些年輕明星耍大牌,不少老戲骨、老藝術家也是有所提及。

比如宋丹丹就曾說有些演員帶太多助理。

《這就是對唱》節目組也曾說起過http://3g.163.com/touch/idol/star17為了配關曉彤日本遊突然吐出節目組,讓其他藝人調整好的檔期不知如何是好。

那麼,這些小鮮肉、和當紅炸子雞為何屢次傳出耍大牌的傳言,那又是什麼讓他們有那麼大的底氣可以隨意對待合作的工作人員呢?

當然,這些“耍大牌”傳聞或許有的是被人有意中傷。

雖然我國內地偶像組合發展尚不健全,但大環境已經漸漸趨向正能量化,市場會選擇更敬業更有實力更謙遜的偶像。

雖然不知道導演袁晶晶吐槽的是哪個組合,但衷心希望各個偶像能主要自己的言行舉止,以身作則為粉絲做個好榜樣。

對文章有什麼不滿意的地方,可以留言,有不同意見,大家可以一起討論,有覺著我說的不對的朋友,可以不用理我!


我似鋼炮


國內當下的偶像團體市場目前其實挺空白的,要說發展空間本應該是非常大的(要求可以比日韓低很多),其實斷斷續續都是一直有一些組合推出的,大火的只有tf,tfboys之所以能夠大火確實和正好填補了空白的市場需求有一定關係(長久性還是要靠公司策劃)。但不論是對偶像還是偶像組合,唱跳歌手才是本職,舞臺才是最閃光的地方,沒有舞臺發展都會受限,個人尚且還可以轉戰影視(個人認為這是小鮮肉被嘲沒有實力的原因之一),不過組合就很困難了。現在國內意識到並且培養練習生的公司越來越多,其實也都是摸著石頭過河,並不是韓風在中國行不通(不然韓流為什麼火),也並不是一定要在一開始就找到中國風格的組合(沒有形成體系嘛)。個人覺得tfboys並不完全是因為乖巧風而受歡迎,而是因為他們呈現出來他們年紀該有的樣子,沒有那種刻意的拗人設般的過度包裝。年輕團體走少年風,等經驗豐富了再轉成熟性感風我認為也是ok的,最主要是要附和年紀和氣質。今年兩檔團體選秀會有一定粉絲基礎的團體產出,參與的娛樂公司很大可能也會借力推出偶像團體,tfboys師弟團也差不多要出道了吧,這些團體相比之前最大優勢就是出道自帶流量。個人還是期待今年國內的娛樂市場會有所不同,但沒有打歌舞臺,組合的持續發展問題確實有待觀望...


王哥話娛樂


國內當下的偶像團體市場目前其實挺空白的,要說發展空間本應該是非常大的(要求可以比日韓低很多),其實斷斷續續都是一直有一些組合推出的,大火的只有tf,tfboys之所以能夠大火確實和正好填補了空白的市場需求有一定關係(長久性還是要靠公司策劃)。但不論是對偶像還是偶像組合,唱跳歌手才是本職,舞臺才是最閃光的地方,沒有舞臺發展都會受限,個人尚且還可以轉戰影視(個人認為這是小鮮肉被嘲沒有實力的原因之一),不過組合就很困難了。現在國內意識到並且培養練習生的公司越來越多,其實也都是摸著石頭過河,並不是韓風在中國行不通(不然韓流為什麼火),也並不是一定要在一開始就找到中國風格的組合(沒有形成體系嘛)。個人覺得tfboys並不完全是因為乖巧風而受歡迎,而是因為他們呈現出來他們年紀該有的樣子,沒有那種刻意的拗人設般的過度包裝。年輕團體走少年風,等經驗豐富了再轉成熟性感風我認為也是ok的,最主要是要附和年紀和氣質。今年兩檔團體選秀會有一定粉絲基礎的團體產出,參與的娛樂公司很大可能也會借力推出偶像團體,tfboys師弟團也差不多要出道了吧,這些團體相比之前最大優勢就是出道自帶流量。個人還是期待今年國內的娛樂市場會有所不同,但沒有打歌舞臺,組合的持續發展問題確實有待觀望...


一個愛籃球的普通球迷


其實國內的偶像市場很難做下去,國內沒有成熟的打歌舞臺,即使實力很好的一些男團,女團沒有舞臺展示自己的實力,所以很多男團女團偶像在出道以後稍有一些人氣就只能去演影視劇刷臉維持熱度。其實國內的男團數量不在少數,我們現在看到的一些比較火的影視演員也都是出身男團,但舞臺才是偶像的最好歸屬,只是國內不成熟,只能曲線救國了


吃瓜拌飯醬


流水線,快餐化,組合壽命極短,成員單人反而比組合發展的更好,越來越沒有自己鮮明的特色,一茬又一茬的選秀韭菜,割了一茬又一茬的粉絲韭菜,沒有自己鮮明的特色,就是一群好看的少男少女唱著口水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