邏輯嚴謹思維清晰,你就會越來越厲害:《金字塔原理》書評

邏輯嚴謹思維清晰,你就會越來越厲害:《金字塔原理》書評


全文約6400字,閱讀需要15分鐘,讀完保證有收穫。


很多人說話做事都缺乏邏輯,這常常會讓他們身邊的人感到很不舒服。


比如說他們向上司彙報工作,說話主次不分、語無倫次、廢話連篇,講了半天都說不到點上,以致於上司不得不惱怒地打斷他,要求他直接說重點。


比如說他們和朋友聊天,總是囉嗦重複自己的觀點,喜歡車軲轆話來回說,說話也毫無條理,說了半天別人也聽不懂他們到底想表達什麼意思。


比如說他們在生活工作中,總是丟三落四,思維混亂、毫無主見,別人說什麼都覺得有道理,做事總是三分鐘熱度,經常會莫名其妙地做出某些奇怪動作。


這些都是屬於邏輯混亂的表現,邏輯混亂不僅會讓我們降低工作效率、阻礙事業發展,而且還會讓我們顯得能力差、不可靠。


我之前看過一部叫《教父》的電影,裡面有一句話讓我記憶猶新:“花半秒鐘就看透事物本質的人,和花一輩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質的人,註定是截然不同的命運”。


這句話裡面所說的“看透本質”的能力,其實就是邏輯思維能力。


那麼,邏輯思維能力到底是指什麼?有沒有辦法提高呢?


邏輯思維能力指的是和分析、比較、概括、推理有關的能力。


邏輯好的人,通常都思維清晰、目標堅定、算無遺漏,做事嚴密謹慎,擅長分析總結問題,能把複雜的事物化繁為簡,能透過現象看本質。


想要提高邏輯思維能力,有很多方法和途徑,很很多書都介紹有訓練邏輯的方法,而《金字塔原理》這本書則是這方面的經典代表作品。


《金字塔原理》這本書,是全球頂尖戰略諮詢公司“麥肯錫”用了40年的員工培訓教材。


麥肯錫(McKinsey & Company)從1926年創辦至今,已經在全球44個國家有80多個分公司。之所以能發展為全球知名的諮詢公司,和他們重視邏輯思維的培訓是密切相關的。


本書作者芭芭拉·明託(Barbara Minto),是哈佛大學商學院高材生,1963年被麥肯錫招聘為有史以來第一位女性顧問,1973年創立自己的新公司,給很多高端企業做過邏輯思維培訓。


既然《金字塔原理》這麼有名,那麼書中到底講了什麼內容呢?


全文分為四個章節,分別講了表達的邏輯、思考的邏輯、解決問題的邏輯、演示的邏輯。


但這本書的邏輯結構有很大的問題(文章末尾會說明具體是什麼問題),因此我不會按照原書中的邏輯進行展開討論。


由於文章篇幅有限,不適合展開討論所有細節。所以我就簡單說說我對本書的理解,並且挑選出某些精彩觀點進行分析,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啟發和幫助。


本文字數較多,為方便理解,這裡簡單說一下本文的邏輯結構:


01、什麼是金字塔結構?

02、什麼是縱向思考?

03、什麼是橫向思考?

04、什麼是SCQA結構?

05、金字塔原理有什麼用?

邏輯嚴謹思維清晰,你就會越來越厲害:《金字塔原理》書評


01

什麼是金字塔結構?




《金字塔原理》這本書,本身就有自己的邏輯結構劃分,也有很多人曾經對此書進行過解讀。


但是我在反覆閱讀本書,也看過很多別人的解讀之後,發現無論是作者原著還是眾多的評論解讀,他們講得未免有點囉嗦累贅,有點拖泥帶水。看起來不夠簡潔明瞭,不夠乾淨利落。


事實上,根據讀者反饋,《金字塔原理》這本書的閱讀難度非常高,很多人往往看不懂,或者只看懂了一部分,閱讀到一半就放棄了,更談不上有效運用書中的理論知識了。


這本書最大的毛病就是不接地氣、晦澀難懂。


書中引用了大量的諮詢公司專業術語,比如“邏輯樹”、“診斷框架”等等。同時也引用了大量項目管理和企業諮詢的專業案例,所以一般人根本看不懂。


但是如果不追究書中案例的細節,只看作者提出的觀點和看法,這本書還是能夠看得懂的。


在多次閱讀本書之後,我把全書的邏輯結構打散重組,想到了一個方式可以概括全書的內容,這個方法也非常簡單明瞭。


所謂大道至簡,不管多麼複雜的理論,都可以用非常簡單清晰的話來概括。


如果做不到這一點,要麼就是理論本身就有很大問題,要麼就是做概括那個人的思維水平不太行。


我把整套“金字塔原理”的理論概括為一句話:“金字塔原理就是縱向思考和橫向思考的藝術”。


大家不會在書中或者別的地方看到這種總結方式,因為這是我個人獨創的。


可能有人會因為我這樣概括太過片面,因為我遺漏掉了書中的部分概念,比如“解決問題的邏輯”、“演示的邏輯”,等等。


我當然知道遺漏掉了這些內容,我是故意這樣做的。


因為金字塔原理的主要內容就是縱向思考和橫向思考,其他內容都是無關緊要、可有可無的口水話。(SCQA結構除外,這個待會再講。)


那麼,什麼叫做“縱向思考和橫向思考的藝術”?


在這之前,我們應該先弄清楚什麼是金字塔結構。


作者認為,寫作和說話表達時,可以先歸納出一箇中心思想,而這個中心思想可以由下一級的三至七個分論點支持;同時,這一級的分論點本身也可以再次被再下一級的論點支持,如此延伸,形狀像是金字塔。


如下面的原書配圖所示:

邏輯嚴謹思維清晰,你就會越來越厲害:《金字塔原理》書評


02

什麼是縱向思考?




原書中有這樣一張配圖:


邏輯嚴謹思維清晰,你就會越來越厲害:《金字塔原理》書評

作者在書中引用了這樣一個例子:豬應當被當做寵物養。


讀者當然會問“為什麼這麼說?”


答:“有兩個原因:首先,豬很漂亮;其次,豬可以培育出很多品種。”


讀者:“為什麼說豬很漂亮?”


答:“豬很漂亮,因為豬很肥,而且具有典型的英國特徵。”


讀者:“為什麼肥胖會讓豬顯得漂亮?”


答:“因為肥胖能夠讓其他人顯得苗條”。


在這裡,你可能不同意這些觀點,但至少你可以瞭解說話人的論述過程。


作者認為,當我們自上而下思考的時候,可以引導一種疑問 / 問答式的對話,通過不斷的追問和回答的方式來推動全局。


比如上面舉的例子,先提出“豬應當被當做寵物養”的觀點,引發讀者的疑問,讀者會問“為什麼”;再下一級提出“豬很漂亮”的觀點,讀者會繼續追問“為什麼豬很漂亮”,如此,逐層遞進。


同時,在自上而下思考的時候,也要遵循一個“結論先行”的原則,先說結論,後面再說明理由。


比如上面舉的例子,是先說“豬應當被當做寵物養”,再說明理由;然後再下一級提出觀點“豬很漂亮”,再說明理由。


而如果需要我們自下而上思考的時候,就需要用到“歸納推理”。


歸納推理,是指將具有共同點的事物,概括總結其共同屬性。


比如說:蘋果、雪梨、香蕉、芒果,這些事物都可以歸納為“水果”。


在歸納時,應遵循MECE原則。


MECE原則,就是說各部分之間相互獨立,相互排斥,沒有重疊,沒有包含關係(Mutually Exclusive ),所有部分完全窮盡,沒有遺漏。(Collectively Exhaustive)


簡單來說,就是:“不重不漏”。


比如說,快過春節了,你媽媽讓你去超市買東西,對你說:“ 買點雪梨,再買點豬肉”。


你穿好衣服,媽媽又說:“雞肉好像沒有了,土豆也不夠了,再買點胡蘿蔔,還有橘子”。


當你正要出門,媽媽突然又說:“再買點白菜、魚肉、還有蘋果”。


如果你沒有用筆或者手機記錄下來,單單憑藉記憶力是很難記住的,很有可能你只買了雞蛋和蘋果回來。


這個時候,如果能用金字塔原理的邏輯,把要買的東西進行排列組合,就很容易記住了,如下圖所示:

邏輯嚴謹思維清晰,你就會越來越厲害:《金字塔原理》書評

最中心的思想是:“超市購物”,這是最核心的思想,放在第一位。


第二層是對於上一層的解釋,把超市購物要買的東西分為三類:“水果、蔬菜、肉類”


第三層是對於上一層的再次解釋,水果包括了雪梨、橘子、蘋果;蔬菜包括了土豆、胡蘿蔔、白菜;肉類包括了豬肉、雞肉、魚肉。


如果把蘋果和水果放在同一組,就違背了“不重不漏”的原則,因為蘋果和水果這兩個事物之間有重複包含關係。


如果在水果下面只放了雪梨和橘子,就違背了“不重不漏”的原則,因為蘋果被遺漏掉了。

邏輯嚴謹思維清晰,你就會越來越厲害:《金字塔原理》書評

上一級的觀點,是對下一級的概括。


下一級的觀點,是對上一級的支撐。


這些嚴謹、嚴密、堅固、穩定的邏輯結構,就猶如金字塔一樣。


這個就是《金字塔原理》的縱向思考部分。


自上而下的縱向思考:回答疑問、結論先行。


自下而上的縱向思考:歸納推理、MECE原則。

邏輯嚴謹思維清晰,你就會越來越厲害:《金字塔原理》書評


03

什麼是橫向思考?




在金字塔邏輯結構中,同一小組內的觀點,也有從左到右的先後順序。


同一小組內的觀點只可能有4種邏輯順序:


演繹順序:大前提、小前提、結論。

時間(步驟)順序:第一、第二、第三,等等。

結構(空間)順序:北京、上海、廣州,等等。

程度(重要性)順序:最重要、次重要,不重要,等等。


演繹推理一般的表現形式就是三段論,也就是大前提、小前提、結論。


大前提是指已知的一般原理,小前提是指特殊情況,結論是指結合大小前提得出的判斷。


舉例說明:

所有的人都會死。(大前提)

李白是一個人。(小前提)

因此李白會死。(結論)


所有的人都會死,這是大家公認的真理;李白是一個人,是指特殊情況,是人而不是貓也不是狗;因此李白會死,是結合前面兩個前提得出的判斷。


當然演繹推理只是一個推理過程,並不是代表著推理過程一定正確。


舉例說明:

細菌都是對人體有害的。(大前提)

乳酸菌是細菌。(小前提)

所以乳酸菌對人體有害。(結論)


這裡的大前提和結論都是錯誤的。細菌並不一定都是對人體有害的,部分細菌如益生菌等,就對人體有利。乳酸菌屬於益生菌的一種,所以乳酸菌對人體是有利的。


時間(步驟)順序,顧名思義是按照“時間軸”來排列同一小組內部的觀點順序。


比如把吃飯時間安排,就可以按照時間順序排列成:“早餐、午餐、下午茶、晚餐、夜宵”。


結構(空間)順序,顧名思義是依據“結構或空間”來排列同一小組內部的觀點順序。


比如我國從北到南的主要一線城市,就可以安排空間順序排列成“北京、上海、廣州、深圳”。


程度(重要性)順序,顧名思義是依據“程度或者重要性”來排列同一小組內部的觀點順序。


比如著名網紅“papi醬”給身邊人的重要性排序就是:自己>伴侶>孩子>父母。

邏輯嚴謹思維清晰,你就會越來越厲害:《金字塔原理》書評



04

什麼是SCQA結構?




SCQA結構是這套理論最重要的概念之一。


在文章開頭,或者演講開場白部分,如何引起讀者或者觀眾的強烈興趣呢?


作者認為,採用SCQA的邏輯結構,就能讓讀者願意暫時放棄掉腦海中的雜念,只專注於你提供的話題。


S=Situation=背景,說明情況,交代事情發生的時間和地點。

C=Conflict=衝突,說明問題和矛盾,人物行為等。

Q=Question=疑問,引起讀者的疑問,激發其好奇心。

A=Answer=答案,解答疑惑,讓讀者感覺豁然開朗、收穫滿滿。


舉例說明:


得了灰指甲。(說明情況是得了灰指甲,這是在說明背景)

一個傳染倆。(問題和矛盾出來了,這個就是衝突)

應該怎麼辦?(引起觀眾疑問,激發好奇心)

馬上用亮甲!(解答疑惑,給出瞭解決方案)


再比如說:


今年6月很多大學習畢業,急需找工作。(背景)

但是工作不好找,大企業進不去,小公司又看不上。(衝突)

到底應該怎麼辦呢?(疑問)

來我公司吧,有大平臺的豐富資源,也有小公司的培養體系。(答案)


就連本篇文章的開頭,也採用了SCQA結構:


很多人說話做事都缺乏邏輯。(背景)

邏輯混亂會降低工作效率、阻礙事業發展。(衝突)

如何提高邏輯能力?(疑問)

《金字塔原理》這本書應該會有幫助。(答案)


這就是SCQA結構的標準用法。


在某些特殊場合,比如當你在向老闆彙報工作時,可以把疑問部分省略,直接就講重點,再講背景和衝突。


這種表達方式稱為“開門見山式”,也就是ASC結構(答案-背景-衝突)。


舉例說明:


老闆,我認為應該改變銷售激勵制度,把原來的提成制改成獎金制。(答案)

公司從創立以來,一直使用提成制。(背景)

但是,隨著公司業務迅猛發展,使用提成制就造成了激勵不公平,甚至出現了員工拿大量提成,公司卻在虧損的情況。(衝突)


再比如說,你想在演講時引起焦慮和重視,可以先說衝突,再講背景和答案。


這種表達方式稱為“突出憂慮式”,也就是CSA結構(衝突-背景-答案)。


舉例說明:


據我瞭解,雖然大家很努力,但是工作的結果卻很糟糕。(衝突)

公司在過去的一個月當中,銷售量大幅度下跌了。(背景)

我建議我們拓展新的銷售渠道,改變一下銷售方式。(答案)


再比如說,你想在文章或者演講中表達自己有很強的自信心,可以先說疑問,再講背景、衝突和答案。


這種表達方式稱為“突出信心式”,也就是QSCA結構(疑問-背景-衝突-答案)。


這個模式常常被用在推銷產品和服務的場合。


比如埃隆·馬斯克推銷他的火星移民計劃:


今天全人類面臨的最大的威脅是什麼?(問題)

在過去的幾十年,科技高速發展,人類擁有的先進武器,已經可以摧毀地球幾十次。(背景)

但是,我們擁有了摧毀地球的能力,卻沒有逃離地球的方法。(衝突)

所以,我們今天面臨的最大的威脅,是沒有移民外星球的科技。我們公司,將致力於私人航天技術,在可預見的將來,實現火星移民計劃。(答案)


如果上訴3種SCQA結構的變形方式,讓你一時難以理解,那麼掌握最基本的SCQA結構也足夠了。

邏輯嚴謹思維清晰,你就會越來越厲害:《金字塔原理》書評


05

金字塔原理有什麼用?




用金字塔原理來演講寫作,你就能更好地傳播你的思想,能更好地影響他人。


比如說在演講寫作的場合,如果你用金字塔原理來進行表達,通常會讓別人覺得你重點突出、思路清晰、主次分明。讀者或觀眾也會對於你講的內容有興趣、能理解、能接受、能記住。


用金字塔原理來思考問題,你就能迅速有效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比如說在解決問題的場合,如果你用金字塔原理來思考分析,可以先充分收集論據,分門別類地總結概括,再歸納出中心思想。你這樣做了之後,就能在複雜多變的現實情況中抓住事物的本質,從而更加迅速有效地解決問題。


用金字塔原理來管理員工,你就能簡單輕鬆地讓公司高效運轉。


比如說在企業管理的場合,如果你用金字塔原理來管理員工,可以先針對某個問題提出多項假設,列出三到七個論據支持這些假設,再把論據求證的工作過程交給員工。兩週後再讓員工給你彙報工作,最後你把信息彙總排列,就能讓答案浮出水面,這就是群策群力,集體智慧的力量。


用金字塔原理來推銷產品,你就能真誠有效地打動客戶。


比如說在推銷產品的場合,如果你用金字塔原理來和客戶溝通,先談客戶面臨的衝突和困難,再說明產品的有關背景,最後再說明你的產品如何幫助客戶解決困難。你這樣說,客戶通常都會非常心動。


金字塔原理還有很多應用場景,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


這套金字塔原理理論的意義和價值,在於教會了我們一套合理有效的思維邏輯,而思維邏輯對於我們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是至關重要的。


邏輯嚴謹、思維清晰,你就會越來越厲害。

邏輯嚴謹思維清晰,你就會越來越厲害:《金字塔原理》書評


好了,文章到這裡已經接近尾聲了,我想在這裡做一個小小的總結。


上文提到,我把整套金字塔原理的理論概括為一句話:“金字塔原理就是縱向思考和橫向

思考的藝術”。


按照這種方式理解金字塔原理,就會讓這套複雜的理論顯得非常簡單。


而在金字塔原理這套理論中,最重要的兩個概念就是“MECE原則”和“SCQA結構”,這是最核心、最有價值的兩個概念。


MECE原則,就是說在概括問題的時候,要做到“不重不漏”,堅持這個原則就能構建出嚴謹有效的金字塔結構,在分析問題的時候做到條理清晰、主次分明。


如果沒有遵循MECE原則,通常會出現很多問題。比如說如果你的論點重複了,你就做了無用功;如果你的論點有遺漏,你就缺失了部分內容。


SCQA結構,就是說在文章或者演講的開頭,要先講背景和衝突,用疑問激發受眾好奇心,讓受眾願意聽你講下去,最後再給出答案讓受眾認可你的觀點。


如果留心觀察,你會發現大部分的高質量文章或者演講,都在不知不覺中應用了SCQA結構。


最後再談談本書的缺點。


缺點一,舉例不當。書中大量引用了項目管理和企業諮詢的專業案例,一般人根本看不懂,這也是大多數讀者認為本書非常深奧、晦澀難懂的原因之一。


缺點二,邏輯混亂。作者自己都沒有遵循金字塔原理,比如第1章中明明說了“自上而下”的觀點,第2章又談“縱向關係”,在第3章中還談“自上而下”的內容,違背了MECE原則,沒有做到“不重不漏”。


邏輯嚴謹思維清晰,你就會越來越厲害:《金字塔原理》書評


缺點三,重複囉嗦。這一點是很多國外圖書的通病,明明一句話就能講清楚的事情,非要用一百句話來說,而且總是喜歡用不同的方式表達同樣的意思,喜歡“車軲轆話來回說”。


另外我建議大家直接放棄最後的兩個部分,也就是最後5個章節,講的是“解決問題的邏輯”和“演示的邏輯”,看起來很有用的樣子,其實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這兩個部分的內容不僅晦澀難懂,實用性也很差,沒有太大的應用價值和指導意義。


而且這兩個部分的內容和本書的核心觀點也沒有多大聯繫,就算直接刪除掉也沒什麼影響,所以我認為沒有什麼閱讀的必要。


即使這本《金字塔原理》有這麼多明顯的缺點,但是仍然建議大家嘗試去閱讀一下。


書中提到的MECE原則和SCQA結構,具有很大的指導價值和現實意義。

邏輯嚴謹思維清晰,你就會越來越厲害:《金字塔原理》書評

如果實在看不下去,那麼反覆研究本篇書評,或者在網上看其他人的解讀,其實也足夠了。


好了,本期的書評就講到這裡。


共讀好書,和優秀的你一起進步,我們下期再見。


------全文完------


作者簡介:逍遙耀,喜歡閱讀,更喜歡思考和行動的實戰派。不是大人物,但喜歡思考問題和分享觀點,愛逛知乎、微博、B站、豆瓣等有趣平臺。想和可愛的你探索世界,想和努力的你並肩作戰,想和優秀的你一起進步。個人公眾號“逍遙耀”(ID:xyystory),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