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書江湖見聞

都說舊書攤臥虎藏龍,常有高人混跡其中,我還真見過。


有次我見兩個人,好像都是賣書的,在那聊天。一人說肩關節疼,另一人說:“你跟我說就對了,我會治。”說著拉過一把椅子,讓那人朝椅子靠背坐著,他在後邊不怎麼一別胳膊, 那人站起來又活動活動就好多了。


但據我十多年的逛攤經驗來看,厲害人物較少,倒是見過不少莫名其妙的人。


有人個性張揚自視甚高。比如有個老爺子,大聲和人聊天:“魯迅的文筆是最差的了,他的作品水平低,我看不上魯迅的書……”這讓我想起另一位帶著小女兒逛舊書攤的人,他對女兒講:“這個人的書都是經典,得多讀他的作品。”我好奇地看了一眼,是韓寒的書。此二位購書者可結成對子。


有人一直糾結於書的版次印次,醉心於首版首次印刷。有次淘書,聽到一位老爺子和別人聊:“我都買了三本《白鹿原》了,都是1993年8月第3次印刷的。”

他念念不忘追求第一次印刷的。賣書的常利用這種心理。

有次我看到齊魯書社的《全校會注集評聊齋志異》,打聽價,賣家只說:“這個書網上一千多。”嚇得我趕緊給放回去。為什麼這麼貴呢?因為這是首版首次印刷的。但人民文學出版社剛出了修訂版,無論從內容還是紙張、印刷都不至於比齊魯的差,只能說更好,一百多就能買到。現在的印刷工藝不是以前能比的,真的沒有必要拳拳於版次印次問題。


有人不懂裝懂,誇誇其談。有一次,聽一位淘書人聊天,他說自己對《紅樓夢》很有研究,說了一大堆,一聽就是民科學說。他又指著一杯茶說:“《紅樓夢》中有一回,說有個叫什麼的人,說,喝一杯怎麼怎麼著,喝兩杯怎麼怎麼著,喝三杯怎麼怎麼著。”到底是誰具體說了啥,他都沒記住。《紅樓夢》我讀過,準知道他說的是妙玉,人家說喝一杯茶叫品茶,喝兩杯叫解渴,三杯是飲牲口。連文本都不熟,還敢自稱有研究。


有人賣書時會認為你不會買或買不起就不樂意讓你看,那些書又不是什麼價值連城的善本古籍,就是普通的平裝書,真夠小氣的。有一次,我看到一本馬敘倫的《老子校詁》,回想起上學時在圖書館看過,就拿下來翻閱。賣書人怕我看壞了,趕緊又順手接了回去——他認為我肯定不會買。從那後我很少到他的攤子看書。


有人賣書時在精神上看不起你,有一次,我看到一本賈平凹的《秦腔》,灕江出版社的。我確實一直想買本《秦腔》,就拿下來看看,儘管是個毛邊本,但紙張太糙,我不喜歡就沒要。賣書的那位老者衝我嘿嘿一笑:“這叫毛邊本,不懂吧?”我笑了笑沒吱聲。


有人極其厚古薄今,而且偏執地認為中不如洋。他認為整理的估計不如影印的,現代人的研究著作不如古代人的,當代人的不如現代人的,活人的不如死人的,最新的不如最舊的,中國人的不如外國人的,他們常對中國現當代作品嗤之以鼻。在他們眼裡,人類學問、社會的發展其實是倒退,人家學校科學院的研究成果都是騙錢的。真不知道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思想。


這些年買了不少書,我明白這是一種心理疾病,就是柳宗元筆下的“蝜蝂”。為了減少買書的數量,我都一個月沒去舊書攤了。但買書其實花不了幾個錢,相對來說讀書是一種相當便宜的愛好,前段時間,忍不住又去了趟舊書攤。

購得三本書:

20200001.《源氏物語》(上),[日本]紫式部著,豐子愷譯,人民文學出版社,1980年12月第1版,1986年5月第3次印刷,245,001-253,000,定價3.15元。

20200002.《源氏物語》(中),[日本]紫式部著,豐子愷譯,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年6月第1版,1982年6月第1次印刷,000,001-225,000,定價1.50元。

20200003.《源氏物語》(下),[日本]紫式部著,豐子愷譯,人民文學出版社,1983年10月第1版,1983年10月第1次印刷,000,001-215,000,定價1.50元。

三冊實價50元。


以前有位同事特別喜歡日本的東西,她曾花了很長時間閱讀《源氏物語》。這部小說的名氣很大,我也想看看,但是擔心讀不下來,就向她請教《源氏物語》的內容。講了什麼我忘了,只記得她說這部書動不動就“西西的”。什麼叫“西西的”?真奇怪。看了她的書,才明白書中有不少詩歌,詩句像《楚辭》那樣常帶個“兮”字。

我有一套《源氏物語》,回家一看,哪有什麼“兮”字?後來整明白了,她讀的是林文月翻譯的,我的是豐子愷翻譯的。

儘管買了很長時間,一直沒讀,主要原因還是讀不進去。今天看到的這套,裝幀印刷完爆以前那套,尤其是彩色插圖,很精美。一本書吸引人的不光是內容,裝幀也很重要,有時讓人提不起閱讀興趣的原因,可能就是糟糕的裝幀設計。

淘書江湖見聞

淘書江湖見聞

淘書江湖見聞

淘書江湖見聞

淘書江湖見聞

淘書江湖見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